一种诊疗台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2121发布日期:2020-08-25 19: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诊疗台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鼻喉诊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诊疗台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耳鼻喉综合诊疗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耳鼻喉诊疗台通常具有照明、清洁、施药和吸出伤口处的分泌物、血块等功能,能够便于医生快速确诊病人的耳鼻喉部病灶状况,以便及时确诊。现有的诊疗台的,电气部分比较复杂臃肿,检修和维护很不方便,而且设备需要经常手动切换工作状态,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维护及方便的诊疗台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诊疗台电路,包括正压发生电路(1)、负压发生电路(2)、吹气管(3)、负压管(4)、照明灯(5)和电源(6),正压发生电路(1)包括正压泵(11),正压泵(11)的输出端与吹气管(3)连通;负压发生电路(2)包括负压泵(21),负压泵(21)的输出端与负压管(4)连通;正压发生电路(1)驱动正压泵(11)吸入空气并将增压后的空气输送至吹气管(3)并向外输出;负压发生电路(2)驱动负压泵(21)排出其内部空气形成负压,负压泵(21)内部与负压管(4)内部连通;正压泵(11)、负压泵(21)和照明灯(5)均与电源(6)电性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正压发生电路(1)还包括第一继电器km1、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和第一切换开关k1,第一继电器km1包括第一继电器线圈、第一继电器主触点、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包括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第一中间触点、第一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

第一继电器主触点与正压泵(1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正压泵(11)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的一端和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的一端并联;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和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与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两端还并联有第一停机开关sb1;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与第二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串联后与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两端还与第一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的第一中间触点与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三端与正压泵(1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的第一中间触点选择性的与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或者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负压发生电路(2)还包括第二继电器km2、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和第二切换开关k2,第二继电器km2包括第二继电器线圈、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包括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第二中间触点、第三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四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

第二继电器主触点与负压泵(2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负压泵(21)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的一端和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的一端并联;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与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两端还并联有第二停机开关sb2;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与第四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串联后与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两端还与第三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的第二中间触点与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三端与负压泵(2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的第二中间触点选择性的与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或者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源(6)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br和稳压芯片lm7812,变压器t1的原边与220vac输入电性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与整流桥br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桥br的第一输出端与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1电性连接,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与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2电性连接,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1与引脚2之间并联有电容c1和反向连接的二极管d1;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3与引脚2之间并联有电容c2,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2接地。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照明灯(5)与开关k3串接后并联在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3与引脚2之间。

再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加热器电路(7),加热器电路(7)包括直流电机m3、开关k4、开关k5和加热线圈r1,直流电机m3与开关k4串接后并联在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3与引脚2之间;加热线圈r1与开关k5串联后并联在变压器t1的原边侧,直流电机m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风机,加热线圈r1设置在风机的出风方向。

再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8),控制器(8)与电源(6)电性连接,控制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主触点和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控制器(8)为stm32f103cbt6单片机,控制器(8)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上串联设置有电阻r5和第一继电器主触点,第一继电器主触点两端还反向并联有二极管d2;控制器(8)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串联设置有电阻r7和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第二继电器主触点两端还反向并联有二极管d3;三极管q1、q2的发射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诊疗台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正压发生电路可以根据第一电接点压力表的压力变化,实现自动开启或停止正压泵的运行状态,维持正压泵及吹气管保持足够的压力,便于诊疗台实现吹扫、喷雾等工序,无需人工切换;

(2)负压发生电路同样可以根据第二电接点压力表的压力变化,控制负压泵的工作状态,使得负压泵及负压管内保持稳定的负压状态,设备能耗更低且噪音小;

(3)电源经过降压整流后供照明灯、控制器和直流电机等部件提供工作电压;

(4)加热器电路可以提供热风加热功能,其产生的热量经直流电机输出轴上的风机形成热风向外吹出;

(5)控制器与第一继电器主触点和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电性连接,可以通过外置输入装置对实现正压泵和负压泵的控制功能,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诊疗台电路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诊疗台电路的正压发生电路的接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诊疗台电路的负压发生电路的接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诊疗台电路的部分电源与照明灯和加热器电路的接线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诊疗台电路的另一部分电源接线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诊疗台电路的控制器的最小系统接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诊疗台电路的控制器与第一继电器主触点和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诊疗台电路,包括正压发生电路1、负压发生电路2、吹气管3、负压管4、照明灯5、电源6、加热器电路7和控制器8,其中正压发生电路1包括正压泵11,正压泵11的输出端与吹气管3连通;负压发生电路2包括负压泵21,负压泵21的输出端与负压管4连通;正压发生电路1驱动正压泵11吸入空气并将增压后的空气输送至吹气管3并向外输出;负压发生电路2驱动负压泵21排出其内部空气形成负压,负压泵21内部与负压管4内部连通;正压泵11、负压泵21和照明灯5均与电源6电性连接。

正压发生电路1为诊疗台提供工作所需的正向气压并通过吹气管3向外输出;负压发生电路2为诊疗台提供工作所需的负压并通过负压管4来实现吸附的功能;照明灯5提供照明,便于医生贯穿耳道、咽喉或者鼻腔内部;电源6分别为正压发生电路1、负压发生电路2、照明灯5、加热器电路7和控制器8提供能源。

如图2所示,正压发生电路1还包括第一继电器km1、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和第一切换开关k1,第一继电器km1包括第一继电器线圈、第一继电器主触点、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包括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第一中间触点、第一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

由图可知,第一继电器主触点与正压泵1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正压泵11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的一端和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的一端并联;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和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与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常闭触点两端还并联有第一停机开关sb1;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与第二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串联后与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两端还与第一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的第一中间触点与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三端与正压泵1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的第一中间触点选择性的与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或者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正压泵11的上的电机m1为主要工作部件,电机m1的电源端还设置有热继电器ft1,提供热保护功能。

当第一继电器km1的第一继电器主触点吸合时,在自动工作模式时,如果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位于低压档,即第一中间触点与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连接,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动作;此时第一继电器线圈吸合,第一继电器主触点、第一继电器线圈、闭合的第一继电器常开触点、第二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和正压泵11构成回路,此时正压泵11持续工作,直到第一中间触点与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连接,此时第二输出继电器线圈j2动作,第二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正压泵11停止工作。当正压泵11和吹气管3内压力下降到第一中间触点与第一输出继电器线圈j1连接时,重复以上循环,实现自动升压。如需手动操作,可将第一切换开关k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第一继电器主触点吸合后正压泵11持续工作,手动按下第一停机开关sb1可实现停机。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默认设置在低压状态。

如图3所示,负压发生电路2还包括第二继电器km2、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和第二切换开关k2,第二继电器km2包括第二继电器线圈、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包括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第二中间触点、第三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四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

由图可知,第二继电器主触点与负压泵2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负压泵21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的一端和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的一端并联;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和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与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常闭触点两端还并联有第二停机开关sb2;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与第四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串联后与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两端还与第三输出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的第二中间触点与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三端与负压泵21的电源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的第二中间触点选择性的与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或者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同样的,负压泵21的上的电机m2为主要工作部件,电机m2的电源端还设置有热继电器ft2,可提供热保护功能。

当第二继电器km2的第二继电器主触点吸合时,第二继电器km2的第二继电器线圈动作,在自动工作模式时,如果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位于默认的高压档时,即第二中间触点与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连接,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动作;此时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第二继电器线圈、闭合的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第四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二端与第三端和负压泵21构成回路,此时负压泵21持续工作,直到第一中间触点与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连接,此时第四输出继电器线圈j4动作,第四输出继电器常闭触点断开,负压泵21停止工作。当负压泵21和负压管4内压力下降到第二中间触点与第三输出继电器线圈j3重新连接时,重复以上循环,实现自动产生负压。如需手动操作,可将第二切换开关k2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接,第二继电器主触点吸合后负压泵21持续工作,手动按下第二停机开关sb2可实现停机。

通过设定第一电极点压力表12、第二电极点压力表22的上下限气压即可实现正压泵11或者负压泵21的工作状态的维持或者切换,降低使用者频繁切换的动作,设备能耗更低且噪音更小。

如图4结合图5所示,电源6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br和稳压芯片lm7812,变压器t1的原边与220vac输入电性连接,变压器t1的副边与整流桥br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整流桥br的第一输出端与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1电性连接,整流桥br的第二输出端与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2电性连接,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1与引脚2之间并联有电容c1和反向连接的二极管d1;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3与引脚2之间并联有电容c2,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2接地。变压器t1将副边电压降至24—36v左右,经整流桥br进行半波整流后输出至稳压芯片lm7812中,进行进一步降压输出12v直流电压供继电器使用。

如需进一步提供更低的电压,如5v或者3.3v直流电压,可使用如图5所示的降压电路,降压电路采用稳压芯片lm7805和稳压芯片asm1117—3.3芯片配合外围电容器件实现进一步降压,稳压芯片lm7805的输入端与地之间采用两级电容c3、c4并联,输出端采用电容c5并联后输出;稳压芯片asm1117—3.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两级接地电容c6、c7、c8和c9。

如图4所示,照明灯5与开关k3串接后并联在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3与引脚2之间。照明灯5采用卤素照明灯,可便于诊疗台提供对患者耳道、鼻腔或者口腔的照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加热器电路7,加热器电路7包括直流电机m3、开关k4、开关k5和加热线圈r1,直流电机m3与开关k4串接后并联在稳压芯片lm7812的引脚3与引脚2之间;加热线圈r1与开关k5串联后并联在变压器t1的原边侧,直流电机m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风机,加热线圈r1设置在风机的出风方向。当需要使用加热功能时,可开启加热线圈r1,然后由直流电机m3带动风机转动,可吹出热风。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器8,控制器8与电源6电性连接,控制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主触点和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电性连接。

如图7所示,控制器8为stm32f103cbt6单片机,控制器8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上串联设置有电阻r5和第一继电器主触点,第一继电器主触点两端还反向并联有二极管d2;控制器8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性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串联设置有电阻r7和第二继电器主触点,第二继电器主触点两端还反向并联有二极管d3;三极管q1、q2的发射极接地。通过控制器8的输出端来控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主触点,通过外接按键或者触摸屏,可以实现小信号控制大信号,不仅功耗更低,也更加安全。图6为控制器8的接线图,其与晶振y1、电阻r2、r2、电容c10、c11和c12构成了最小系统。控制器8的工作电压为3.3v,可使用如图5所示的降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和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可以调整其上、下限的压力值范围,相比于普通压力表,电接点压力表带有触点,而且其压力范围设定很方便,通过压力变化能够自动切换不同的触点从而实现正压泵11或者负压泵21的启动或者停止。第一电接点压力表12和第二电接点压力表22可以选用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械式电接点压力表yxc-100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分别使用正压泵11或者负压泵21分别提供,也可以采用一台正负压风机来实现,如美国尤兰特的efi75系列的正负压风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