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可调性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3782发布日期:2020-09-01 18:0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可调性约束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医用可调性约束带。



背景技术:

医用约束用具是应用于临床躁动或谵妄患者,以限制其肢体及身体活动的一种保护性护理用具,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身患疾病如急性肺水肿等危重病症,以及大手术后需对血压变化进行严密的检测,以便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时,需要患者保持手臂伸直,尤其是手腕部位不能过度弯曲,但是很多患者容易出现谵妄、烦躁、乱抓的情况,易导致动脉导管曲折而引起监测数值不准确,甚至出现导管堵塞、滑脱的情况,因此在必要的治疗效果中,常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约束,特别是针对临床躁动或谵妄患者,现有病房中常采取的方式是使用绳索作为约束带来约束患者,在该种传统的约束方式中,常会引起病人的烦躁感,容易使得患者易怒、容易激惹,增强患者的受挫感,使得患者认知紊乱、焦虑、抑郁等心理创伤,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且绑缚的位置固定,受力面积较小,高度不能调节,长时间的绑缚会引起局部的勒痕,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减缓了病情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医用可调性约束带,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约束带绑缚的位置固定,不能调节,使用不便,长时间的绑缚会引起局部的勒痕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医用可调性约束带,包括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所述上肢约束带包括左手约束带和右手约束带,所述左手约束带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手臂约束带主体,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手部约束套,所述手部约束套的手背处设置有留置窗,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后端弯折延伸设置有肘部约束带,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开口处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约束绳,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伸缩固定杆,所述右手约束带与所述左手约束带对称设置,所述下肢约束带包括左脚约束带和右脚约束带,所述左脚约束带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腿部约束带主体,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的后端设置有脚部约束套,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多组第二约束绳,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伸缩固定杆,所述脚部约束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三伸缩固定杆,所述右脚约束带与所述左脚约束带对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左手约束带与右手约束带对称设置,右手约束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手臂约束带主体,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手部约束套,所述手部约束套设置为弯曲结构,以适应于人体的良肢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所述手部约束套的手背处设置有留置窗,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后端弯折延伸设置有肘部约束带,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与所述肘部约束带的弯折角度适应于人体的最佳舒适弯度,便于保持患者的良肢位;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开口处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约束绳,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伸缩固定杆,右脚约束带与左脚约束带对称设置,右脚约束带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腿部约束带主体,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的后端设置有脚部约束套,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多组第二约束绳,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伸缩固定杆,所述脚部约束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三伸缩固定杆;手部约束套能够套设在患者的手部,有效避免患者手臂前后晃动,手部约束套手背处设置的留置窗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插接治疗管道或进行扎针治疗,便于使用,适用度较高;手臂约束带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便于将患者待约束的手臂直接卡合进手部约束带主体内,设置在手臂约束带主体开口处的第一约束绳能够将整个手臂约束带主体紧固在患者的待约束手臂上,手臂约束带主体侧边设置的第一伸缩固定杆,可以通过将第一伸缩固定杆的固定端固定在病床侧边的床栏上,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左右晃动待约束的手臂,实现患者前肢的约束,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后端延伸设置的肘部约束带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挣动过程中碰伤肘部;脚部约束套能够套设在患者的脚部,有效防止患者足下垂,腿部约束带主体顶部的开口便于将患者待约束的腿部直接放入腿部约束带主体内,设置在脚部约束带主体处开口处的第二约束绳能够将整个腿部约束带主体紧固在患者的待约束腿部,腿部约束带主体侧边设置的第二伸缩固定杆,可以通过第二伸缩固定杆的固定端固定在病床侧边的床栏上,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左右晃动待约束的腿部,脚部约束套底部设置的第三伸缩固定杆的固定端固定在病床床脚的床栏上,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前后晃动待约束的腿部,实现患者腿部的约束,其中均能够通过调节第一伸缩固定杆、第二伸缩固定杆和第三固定伸缩杆来改变患者待约束手臂和待约束腿部抬起的高度与固定的位置,便于使用,且与患者手臂与腿部的接触面积较大,有效避免了长时间绑缚出现勒痕的情况,提高了患者的使用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手部约束套与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连接处的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上设置有活动部件,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通过所述活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手臂约束主体的外侧,所述活动部件包括横向伸缩的弹簧杆。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伸缩固定杆通过活动部件设置在手臂约束带主体的外侧,使得患者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有效避免了出现长时间制动引起的静脉血栓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约束绳和所述第二约束绳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约束绳和第二约束绳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例如弹力带,便于调节,能够有效避免绑缚过紧,引起患者皮肤挫伤的情况,适用度较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约束绳和所述第二约束绳上均设置有魔术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约束绳和第二约束绳上设置的魔术贴便于结合与拆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所述第二伸缩固定杆和所述第三伸缩固定杆的固定端均设置有球轴,所述球轴通过螺栓固定在病床床栏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球轴能够360度转动,第一伸缩固定杆、第二伸缩固定杆和第三伸缩固定杆通过球轴固定在病床床栏上,便于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第二伸缩固定杆和第三伸缩固定杆均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固定端设置有所述球轴,所述内套筒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部,所述内套筒上设置有多个弹簧卡块,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卡块相对应的卡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伸缩固定杆、第二伸缩固定杆和第三伸缩固定杆均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使得能够通过调节内套筒在外套筒内的伸缩调节第一伸缩固定杆、第二伸缩固定杆和第三伸缩固定杆的长短,并能够通过弹簧卡块与相对应的卡孔进行紧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肘部约束带与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护垫。

在该技术方案中,肘部约束带与手臂约束带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护垫,即肘部约束带通过防护垫连接于手臂约束带主体,肘部约束带底部设置的防护垫能够为患者的肘部提供防护,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损伤,且防护垫采用具有拉伸性质的材料制作,能够适用于手臂不同长度的患者使用,适用度较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的内表面均设置有亲肤的软质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的内表面设置的亲肤的软质层,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皮肤的摩擦力,避免出现勒痕与挫伤,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软质层内设置有间隔的吸水垫。

在该技术方案中,软质层内设置有间隔的吸水垫,能够充分吸收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汗水,有效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和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上均设置有透气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手臂约束带主体和腿部约束带主体上均匀设置的透气孔能够充分透气,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和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均采用半透明的硬质材料制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手臂约束带主体和腿部约束带主体均采用半透明的硬质材料,使得手臂约束带主体和腿部约束带主体在具有支撑作用的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选用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手臂约束带主体和腿部约束带主体,便于使用与拆卸,与患者的皮肤接触面积较大,有效避免了出现挫伤与勒痕,且能够通过设置在侧边的第一伸缩固定杆、第二伸缩固定杆和第三伸缩固定杆分别调节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的高度与固定位置,便于调节,适用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医用可调性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左手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左脚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左手约束带101、右手约束带102、手臂约束带主体103、手部约束套104、留置窗105、肘部约束带106、第一约束绳107、第一伸缩固定杆108、左脚约束带109、右脚约束带110、腿部约束带主体111、脚部约束套112、第二约束绳113、第二伸缩固定杆114、第三伸缩固定杆115、球轴116、弹簧卡块117、卡孔118、防护垫119、活动部件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医用可调性约束带,包括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所述上肢约束带包括左手约束带101和右手约束带102,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左手约束带101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手臂约束带主体103,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前端设置有手部约束套104,所述手部约束套104的手背处设置有留置窗105,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后端弯折延伸设置有肘部约束带106,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开口处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约束绳107,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伸缩固定杆108,所述右手约束带102与所述左手约束带101对称设置,所述下肢约束带包括左脚约束带109和右脚约束带110,具体如图3所示,所述左脚约束带109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腿部约束带主体111,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的后端设置有脚部约束套112,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的开口处设置有多组第二约束绳113,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伸缩固定杆114,所述脚部约束套1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伸缩固定杆115,所述右脚约束带110与所述左脚约束带109对称设置。

其中,左手约束带101与右手约束带102对称设置,右手约束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手臂约束带主体103,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前端设置有手部约束套104,所述手部约束套104的手背处设置有留置窗105,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后端弯折延伸设置有肘部约束带106,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开口处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约束绳107,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伸缩固定杆108,右脚约束带110与左脚约束带109对称设置,右脚约束带110包括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腿部约束带主体111,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的后端设置有脚部约束套112,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的开口处设置有多组第二约束绳113,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伸缩固定杆114,所述脚部约束套1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伸缩固定杆115。

手部约束套104能够套设在患者的手部,有效避免患者手臂前后晃动,手部约束套104手背处设置的留置窗105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插接治疗管道或进行扎针治疗,便于使用,适用度较高;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便于将患者待约束的手臂直接卡合进手部约束带主体内,设置在手臂约束带主体103开口处的第一约束绳107能够将整个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紧固在患者的待约束手臂上,手臂约束带主体103侧边设置的第一伸缩固定杆108,可以通过将第一伸缩固定杆108的固定端固定在病床侧边的床栏上,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左右晃动待约束的手臂,实现患者前肢的约束,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后端延伸设置的肘部约束带106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挣动过程中碰伤肘部;脚部约束套112能够套设在患者的脚部,腿部约束带主体111顶部的开口便于将患者待约束的腿部直接放入腿部约束带主体111内,设置在脚部约束带主体处开口处的第二约束绳113能够将整个腿部约束带主体111紧固在患者的待约束腿部,腿部约束带主体111侧边设置的第二伸缩固定杆114,可以通过第二伸缩固定杆114的固定端固定在病床侧边的床栏上,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左右晃动待约束的腿部,脚部约束套112底部设置的第三伸缩固定杆115的固定端固定在病床床脚的床栏上,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前后晃动待约束的腿部,实现患者腿部的约束,其中均能够通过调节第一伸缩固定杆108、第二伸缩固定杆114和第三固定伸缩杆来改变患者待约束手臂和待约束腿部抬起的高度与固定的位置,便于使用,且与患者手臂与腿部的接触面积较大,有效避免了长时间绑缚出现勒痕的情况,提高了患者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约束绳107和所述第二约束绳113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所述第一约束绳107和所述第二约束绳113上均设置有魔术贴(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108、所述第二伸缩固定杆和所述第三伸缩固定杆115的固定端均设置有球轴116,所述球轴116通过螺栓固定在病床床栏上;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108、第二伸缩固定杆114和第三伸缩固定杆115均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固定端设置有所述球轴116,所述内套筒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部,所述内套筒上设置有多个弹簧卡块117,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卡块117相对应的卡孔118;所述肘部约束带106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垫119;所述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的内表面均设置有亲肤的软质层(图中未示出);所述软质层内设置有间隔的吸水垫(图中未示出);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和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上均设置有透气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和所述腿部约束带主体111均采用半透明的硬质材料制作。

其中,第一约束绳107和第二约束绳113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例如弹力带,便于调节,能够有效避免绑缚过紧,引起患者皮肤挫伤的情况,适用度较高;第一约束绳107和第二约束绳113上设置的魔术贴便于结合与拆卸;球轴116能够360度转动,第一伸缩固定杆108、第二伸缩固定杆114和第三伸缩固定杆115通过球轴116固定在病床床栏上,便于调节;第一伸缩固定杆108、第二伸缩固定杆114和第三伸缩固定杆115均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使得能够通过调节内套筒在外套筒内的伸缩调节第一伸缩固定杆108、第二伸缩固定杆114和第三伸缩固定杆115的长短,并能够通过弹簧卡块117与相对应的卡孔118进行紧固;肘部约束带106底部设置的防护垫119能够为患者的肘部提供防护,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损伤;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的内表面设置的亲肤的软质层,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皮肤的摩擦力,避免出现勒痕与挫伤,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软质层内设置有间隔的吸水垫,能够充分吸收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汗水,有效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手臂约束带主体103和腿部约束带主体111上均匀设置的透气孔能够充分透气,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手臂约束带主体103和腿部约束带主体111均采用半透明的硬质材料,使得手臂约束带主体103和腿部约束带主体111在具有支撑作用的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手部约束套104与所述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连接处的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108上设置有活动部件120,所述第一伸缩固定杆108通过所述活动部件120设置在所述手臂约束主体103的外侧,所述活动部件120包括横向伸缩的弹簧杆。

其中,第一伸缩固定杆108通过活动部件120设置在手臂约束带主体103的外侧,使得患者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有效避免了出现长时间制动引起的静脉血栓的问题。

实施例一,在患者需要进行约束时,先将患者的手部深入手部约束套,然后将手臂卡入手臂约束带主体内,患者的肘部则相应卡合进肘部约束带内,粘紧魔术贴,通过第一约束绳进行紧固,然后将患者的脚步深入脚部约束套内,将患者的腿部卡入腿部约束带主体内,粘紧魔术贴,通过第二约束绳进行紧固,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将第一伸缩固定杆和第二伸缩固定杆分别通过球轴固定在病床两侧的床栏的设定高度处,将第三伸缩固定杆通过球轴固定在病床床脚的床栏设定高度处,完成对患者的约束;在约束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外套筒和内套筒的卡紧点以适应不同身高腿长的患者。

实施例二,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仅适用左手约束带、或右手约束带、或左脚约束带、或右脚约束带、或任意组合使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医用可调性约束带,结构简单,选用中部弯折呈顶部开口的“c”形柱状结构的手臂约束带主体和腿部约束带主体,便于使用与拆卸,与患者的皮肤接触面积较大,有效避免了出现挫伤与勒痕,且能够通过设置在侧边的第一伸缩固定杆、第二伸缩固定杆和第三伸缩固定杆分别调节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的高度与固定位置,便于调节,另一方面固定性较好,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现有约束带容易挣脱,造成的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适用度较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且观赏度较高,减轻了患者与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