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0478发布日期:2020-09-01 18:4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管插管为一单腔通管,一端为连接呼吸机的外接端,另一端为插入患者气管的体内端。在气管插管连接的同时,如果要对患者进行吸痰、给药治疗时,必须暂停供氧,拔出气管插管,然后再进行其他治疗操作,如此不仅给患者的供氧造成影响,而且多次插拔气管插管会造成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感。此外,现有的气管插管的气囊不能依据患者自身的呼吸节律来调节气囊内的压力,只能依靠充气阀来调节气囊内的压力,对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也比较大。

基于此,如何减小气管插管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依据患者自身的呼吸节律来调节气囊与气道黏膜间的压力,减少了对气道的持续性压迫,有效的降低了气管插管对患者气道黏膜的损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包括气管插管,所述气管插管的管体的病人端设置有内层套囊和外层套囊,所述外层套囊套设于所述内层套囊的外部,形成双层套囊,所述气管插管的管体的管壁内设置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的一端与注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层套囊和所述外层套囊之间的空间连接,所述内层套囊的内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气管插管的管体上的通气孔与所述气管插管的呼吸通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插管的管体还设置有吸痰通道,所述吸痰通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气管插管病人端的端头,所述吸痰通道的另一端与吸痰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双层套囊的外侧还套设有注药套囊,所述注药套囊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气管插管的管体内设置有注药通道,所述注药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双层套囊和所述注药套囊之间的空间连接,所述注药通道的另一端与注药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插管的病人端设置有墨菲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气管插管插管施术成功,所述气管插管的机器端与呼吸机连接,注气装置通过充气通道充气,外层套囊充胀,封闭病人气管,同时呼吸机开始工作;患者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气道会随呼吸频率进行扩张和收缩,本装置在呼吸机进行正压充气时,气管导管内部呼吸通道的气压升高,同时内层套囊充气膨胀,外层套囊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封闭患者吸气扩张的气管;当呼吸机抽气过程中,气管导管内部呼吸通道的气压降低,同时内层套囊排气塌瘪,外层套囊的体积相对减小;由于外层套囊体积的变化与患者呼吸的过程一致,可以保证外层套囊对患者气道黏膜压力随着气道压力的下降同步降低,可有效防止气道压迫性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墨菲孔,2为小孔,3为气管插管,4为充气接头,5为吸痰接头,6为注药接头,7为气管插管接头,8为通气孔,9为充气通道,10为注药通道,11为吸痰通道,12为呼吸通道,13为内层套囊,14为外层套囊,15为注药套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包括气管插管3,所述气管插管3为现有技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337.1-2002《气管插管3第一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头》,所述气管插管3为通过咽喉插入气管以向气管和从气管输送气体和蒸汽的管路,所述管路内部空间为呼吸通道12。

所述气管插管3的管体的病人端设置有内层套囊13和外层套囊14,所述外层套囊14套设于所述内层套囊13的外部,形成双层套囊,所述气管插管3的管体的管壁内设置充气通道9,所述充气通道9的一端通过充气接头4与注气装置连接,所述充气通道9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层套囊13和所述外层套囊14之间的空间连接,所述内层套囊13的内部通过设置于所述气管插管3的管体上的通气孔8与所述气管插管3的呼吸通道12连接。

本装置使用时,当气管插管3插管施术成功,所述气管插管3的机器端通过气管插管接头7与呼吸机连接,注气装置通过充气通道9充气,外层套囊14体积变大,封闭病人气管;同时呼吸机开始工作,患者在配合呼吸机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气道会随呼吸频率进行扩张和收缩,本装置在呼吸机进行正压充气时,气管导管内部呼吸通道12的气压升高,相对较高的气压通过通气孔8进入内层套囊13的内部,内层套囊13充气膨胀,外层套囊14的体积在内层套囊13的作用下进一步增大,封闭患者吸气扩张的气管;在此过程中,呼吸机和患者在吸气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大于外层套囊14内注气装置注入气体的压力;当呼吸机抽气过程中,气管导管内的气压降低,同时内层套囊13排气塌瘪,外层套囊14的体积相对减小;由于外层套囊14体积的变化与患者呼吸的过程一致,可以保证外层套囊14对患者气道黏膜压力随着气道压力的下降同步降低,可有效防止气道压迫性损伤。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气管插管3的管体还设置有吸痰通道11,所述吸痰通道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气管插管3病人端的端头,所述吸痰通道11的另一端设置吸痰接头5与吸痰装置连接。所述吸痰通道11位于气管插管3病人端的端头的出口为吸痰口,所述吸痰口可以位于病人端端头的端面或侧面,使得本装置在不用拔管的状态下就可以进行吸痰,并确保病人在此状态可以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正常呼吸。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层套囊的外侧还套设有注药套囊15,所述注药套囊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小孔2,多个小孔2的孔径之和小于所述注药通道10的孔径,使得注药通道10注药时,每个小孔2都可以向外出药,有利于保证给药的均匀;所述气管插管3的管体内设置有注药通道10,所述注药通道10的一端与所述双层套囊和所述注药套囊15之间的空间连接,所述注药通道10的另一端设置注药接头6与注药装置连接。注药装置可以通过向注药通道10内注药,并通过注药套囊15的小孔2向周围组织给药,也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注入不同的药物,使得药物、精洗液均匀地洒在呼吸道黏膜上,从而实现黏膜表面麻醉、抗炎等效果,可有效的减少病人呛咳、恶心呕吐等不适情况,同时可有效降低感染的几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气管插管3的病人端设置有墨菲孔1。在上述叙述中,所采用的术语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337.1-2002《气管插管3第一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头》,所述气管插管3为通过咽喉插入气管以向气管和从气管输送气体和蒸汽的管路;所述病人端为气管插管3用于插入气管的一端;所述机器端为气管插管3用于与呼吸机连接的一端;所述套囊为气管插管3病人端附近永久性环节为一体的可充气的球囊,用以提供气管间的有效密封;所述墨菲孔1为气管插管3病人端附近与斜面相对的管壁上的孔眼,所述斜面为气管插管3病人端的倾斜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