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用的管路防坠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0050发布日期:2020-09-08 15:0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用的管路防坠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时对管路进行管理和定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膜氧合又称体外生命支持,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由血管插管、循环管路、血流泵、氧合装置、加温器组成。根据患者的需求,可以进行完全的心肺功能替代(静脉-动脉模式)或者仅替代肺功能(静脉-静脉模式);

实际使用时,病人仰卧在病床上,两根血管插管置入患者的血管,同时与血流泵连通,而血管插管的长度是比较长的,因为需要预留一定的位置方便操作,但是过长的管路又不便于收纳,为了管路不直接垂落至地面,一般医护人员都会利用绑带将血管插管绑在病床侧边的护栏上,但是也只能将血管插管的一部分固定在病床侧边,血流泵与病床之间依然会有很长一段的血管插管是呈自然垂落状态的,医护人员在日常操作时需要时刻当心不要触碰和拉拽到,同时在病人转运时,两根垂落至地面的血管插管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用的管路防坠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用的管路防坠构件,包括连接板构件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构件上的托管构件,连接板构件包括后端具有挂杆的托板,挂杆的端部具有夹持头,托管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托板上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固定座,弹簧的一端通过安装块设置在固定座上,弹簧的另一端具有硅胶夹块,安装板的板面位于固定座和挂杆之间还具有缠绕柱。

固定座的上端具有斜面,安装块设置在固定座的斜面上,弹簧的两端均具有第一插装套,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插装套插装在安装块和硅胶夹块上。

硅胶夹块的块身开有两个圆弧卡管通槽。

挂杆包括与托板相接的第二插装套和能够插入第二插装套内的插管,第二插装套的套壁开有通孔,插管的管身从上至下均匀开有螺纹孔组,通过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组的配合,第二插装套与插管实现插装固定,夹持头固定设置在插管上。

插管的管身具有供夹持头插装固定的插座,插座包括与插管垂直相接的护栏竖杆插头,还包括与护栏竖杆插头结构相同且垂直相接的护栏横杆插头,护栏竖杆插头与护栏横杆插头的端部均设有止挡,夹持头包括固定套和管夹,固定套的套身开有第二通孔,护栏竖杆插头与护栏横杆插头上均开有销孔。

插管、护栏竖杆插头和护栏横杆插头均为正四棱柱,第二插装套与插管适应性配合,固定套与护栏竖杆插头和护栏横杆插头适应性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自身可以固定在病床侧边,同时对病床与血流泵之间多余下垂的血管插管进行承托和整理,避免两根血管插管过于下垂,减少被牵拉到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设置在护栏竖杆26上时与其中一根血管插管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设置在护栏横杆28上时与其中一根血管插管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硅胶夹块9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座18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构件、2托管构件、3挂杆、4托板、5夹持头、6安装板、7固定座、8弹簧、安装块8-1、9硅胶夹块、10缠绕柱、11斜面、12第一插装套、13圆弧卡管通槽、14第二插装套、15插管、16通孔、17螺纹孔组、18插座、19护栏竖杆插头、20护栏横杆插头、21止挡、22固定套、23管夹、24第二通孔、25销孔、26护栏竖杆、27床板、28护栏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用的管路防坠构件,包括连接板构件1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构件1上的托管构件2,连接板构件1包括后端具有挂杆3的托板4,挂杆3的端部具有夹持头5,托管构件2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托板4上的安装板6,安装板6上设有固定座7,弹簧8的一端通过安装块8-1设置在固定座7上,弹簧8的另一端具有硅胶夹块9,安装板6的板面位于固定座7和挂杆3之间还具有缠绕柱10。

固定座7的上端具有斜面11,安装块8-1设置在固定座7的斜面11上,弹簧8的两端均具有第一插装套12,弹簧8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插装套12插装在安装块8-1和硅胶夹块9上。

硅胶夹块9的块身开有两个圆弧卡管通槽13。

挂杆3包括与托板4相接的第二插装套14和能够插入第二插装套14内的插管15,第二插装套14的套壁开有通孔16,插管15的管身从上至下均匀开有螺纹孔组17,通过螺栓穿过通孔16与螺纹孔组17的配合,第二插装套14与插管15实现插装固定,夹持头5固定设置在插管15上。

插管15的管身具有供夹持头5插装固定的插座18,插座18包括与插管15垂直相接的护栏竖杆插头19,还包括与护栏竖杆插头19结构相同且垂直相接的护栏横杆插头20,护栏竖杆插头19与护栏横杆插头20的端部均设有止挡21,夹持头5包括固定套22和管夹23,固定套22的套身开有第二通孔24,护栏竖杆插头19与护栏横杆插头20上均开有销孔25。

插管15、护栏竖杆插头19和护栏横杆插头20均为正四棱柱,第二插装套14与插管15适应性配合,固定套22与护栏竖杆插头19和护栏横杆插头20适应性配合,这样的结构不但能够实现快速插装而且方便调节,同时在使用时还能够确保不会发生不必要的旋转,确保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夹持头5与外部管路夹持构件相连接,可以配合外部管路夹持构件对血管插管进行管路的整理和收纳,避免血管插管垂落;

而当血管插管是通过绑带或者扎扣直接束缚绑在病床侧边的护栏上时,本实用新型也能够直接使用,使用时,首先将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托板4上,实现连接板构件1和托管构件2的链接,尔后挂杆3通过夹持头5夹持固定在护栏上,这样就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自身的固定;此时本实用新型就可以承托血流泵与护栏之间多余且下垂的血管插管了,使用时,只需要在硅胶夹块9与血流泵之间预留一定长度的血管插管,尔后就可以将剩下的两根血管插管的管身分别塞入圆弧卡管通槽13内,由硅胶夹块9实现托起血管插管并略略夹持的作用,而硅胶夹块9和护栏之间的血管插管还可以绕在缠绕住10上,这样就能够避免血管插管垂落至地面的目的了,同时,通过硅胶夹块9和弹簧8,即使在使用时不小心拉扯到血管插管也会有一定的位移量;

而值得一提的是,连接板构件1还可以根据血管插管固定在护栏上的位置,调整自身在护栏上的位置,具体体现在,夹持头5是可以选择插装固定在护栏竖杆插头19或者护栏横杆插头20上,这样通过夹持头5自身的转动,就可以选择夹持在护栏的竖杆或者横杆了,这样更有利于托管构件2收纳血管插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