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液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3688发布日期:2020-08-21 15:2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尿液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尿液收集器。



背景技术:

随着院前检查和普通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门诊需要做很多检查,而尿检验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常用辅助手段,医院检验科一般使用同样的尿杯采集尿液样本,再由尿杯转移到检测用的试管中;但是,由于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尿道和外生殖器官存在着区别,使得男性患者采集小便很容易,而女性患者操作起来却比较麻烦,很容易出现尿液洒出或者尿杯被不小心碰到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尿液收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尿杯容易出现尿液洒出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尿液收集器,包括尿杯,还包括漏斗,漏斗与尿杯内部连通,漏斗的小端与尿杯固定,漏斗的大端位于尿杯外侧,漏斗大端的尺寸大于尿杯;还包括用于封闭漏斗大端的封闭件。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通过在尿杯上设置漏斗能够增大尿杯的接尿口,使得该尿液收集器既可以适用于男性患者也适用与女性患者,提高了使用范围,使女性的尿液收集更方便。

本方案的漏斗与尿杯固定,且漏斗能通过封闭件关闭,使该漏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打开,使用完毕后可以封闭,所以患者使用后,可以直接通过密封漏斗,达到避免尿杯内的尿液洒出的问题,从而达到在将尿杯送到检验科检测的途中,更便于收纳和保存的目的。

本方案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是一种使用方便而且卫生的医学检验用尿液收集装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漏斗的小端小于尿杯,且漏斗的小端伸入尿杯内。

本方案在漏斗大端增大尿杯的接尿口,使女性采集尿液更方便的前提下,还利用漏斗的小端减小尿杯与漏斗连通处的面积,从而减少了尿液溅出的情况,避免了尿液溅到地上或使用者手上的情况;且漏斗小端伸入尿杯内,与尿杯的顶部之间形成一定死角,使飞溅的尿液均溅到尿杯与漏斗小端的外周壁之间的位置,从而达到了进一步避免尿液溅出的目的。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漏斗的大端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封闭件为凹凸扣,凹凸扣固定设于漏斗大端的内周面上。

本方案的漏斗封闭时,漏斗的两侧向中间靠拢固定,能够产生收缩的效果,减小漏斗的体积,所以更便于携带,便于患者将尿杯送到检验科室。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尿杯上固定设有把手。

本方案的使用者操作更方便,也更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本产品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把手上固定设有用于记载病患信息的信息栏。

本方案能将尿液标本与患者的个人信息一一对应,从而避免了检测结果出错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尿杯的底部设有导尿部,导尿部上设有用于控制启闭的阀门。

使用本方案时,通过控制阀门即可控制导尿部的连通状态,便于将尿杯中的尿液转移到检测专用的试管中,避免了直接使用尿杯将尿液倒入试管时,容易出现溢出到手上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漏斗的大端呈椭圆形,且漏斗大端的上侧设有用于与女性外生殖器配合的凹陷部。

本方案使漏斗的上端与女性的外生殖器更贴合,从而使尿液的收集更完全,避免了收集尿液的过程中出现尿液溅出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尿杯上设有泄压孔,泄压孔上连通有回流通道。

本方案能对尿杯的内部压强进行调节,避免了尿液采集过程中,随着所收集的尿液增多,尿杯内压强增大导致尿液无法经过漏斗流入尿杯的情况;而回流通道则能避免尿液随着泄压孔流出到地上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漏斗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封闭件为上盖。

本方案的漏斗形状更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形,封闭件能直接对漏斗盖和封闭,操作简单。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尿杯的底部固定设有竖杆,竖杆上滑动连接有浮球,浮球的中心过漏斗小端的轴心线设置。

本方案的浮球能在尿液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滑动,对漏斗的下端进行封堵,从而实现了对尿液的收集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尿液收集器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导尿部的主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主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尿杯1、漏斗2、凹凸扣3、把手4、信息栏5、泄压孔6、回流通道7、气流通孔8、导尿部9、阀板10、阀杆11、浮球12、外螺纹13、上盖14。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一种尿液收集器,包括尿杯1和漏斗2,此处尿杯1为圆筒形;漏斗2与尿杯1内部连通,漏斗2的小端与尿杯1一体成型,漏斗2小端的直径小于尿杯1的直径,漏斗2的小端伸入尿杯1内;漏斗2的大端位于尿杯1上侧,漏斗2大端的直径大于尿杯1的直径;漏斗2的大端采用软质的橡胶材料制成,且漏斗2的大端胶粘固定设有用于使漏斗2的大端封闭的封闭件,此处封闭件为凹凸扣3。

尿杯1的右侧卡接固定有把手4,把手4可以是圆柱形杆,也可以是长方形的杆;把手4的中部胶粘固定设有用于记载病患信息的信息栏5,信息栏5为透明防水塑料,信息栏5靠近把手4右端的一侧与把手4之间留有用于容纳信息卡片的空隙,信息栏5的另外三边与把手4通过胶粘固定。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载有患者个人信息的信息卡片卡入信息栏5中,然后将尿液收集器发放给该患者即可。患者使用时,将凹凸扣3打开,漏斗2的上端即可恢复原状;然后手持把手4的右端,将尿杯1和漏斗2送到生殖器下侧,并确认漏斗2的上端与尿道对应,即可开始解尿;解尿的过程中,尿液随着漏斗2的下端流入尿杯1内,从而达到了对尿液进行收集的目的。尿液收集完后,挤压凹凸扣3即可对漏斗2的上端进行密封和固定。

本方案通过在尿杯1上设置漏斗2能够增大尿杯1的接尿口,使得该尿液收集器既可以适用于男性患者也适用与女性患者,提高了使用范围,使女性的尿液收集更方便;而且,本方案还利用漏斗2的小端减小了尿杯1与漏斗2连通处的面积,从而减少了尿液溅出的情况,避免了尿液溅到地上或使用者手上的情况;本方案的漏斗2与尿杯1固定,且漏斗2的两侧能通过凹凸扣3进行固定,使该漏斗2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打开,使用完毕后可以封闭,所以患者使用后,可以直接通过密封漏斗2,达到避免尿杯1内的尿液洒出的问题,便于将尿杯1送到检验科室;而且漏斗2的两侧相对固定后,能够产生收缩的效果,减小漏斗2的体积,从而达到将尿杯送到检验科检测的途中,更便于收纳和保存的目的。本方案的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推广,是一种使用方便而且卫生的医学检验用尿液收集装置。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漏斗2的大端呈椭圆形,且漏斗2大端的上侧设有用于与女性外生殖器配合的凹陷部。如图3所示,把手4一体成型于尿杯1右侧的上端位置,尿杯1上设有泄压孔6,泄压孔6设于尿杯1右侧的上端位置;把手4上设有回流通道7,回流通道7的左端与泄压孔6连通,回流通道7的右端连通有与外界连通的气流通孔8。

使用本方案时,凹陷部能与女性的外生殖器配合,使尿液能全部流入尿杯1中,避免了解尿过程中出现尿液溅出的情况;本方案将泄压孔6设置在尿杯1的上侧部位,有利于提高泄压孔6的高度,减少尿液溅入泄压孔6的情况;同时,本方案将泄压孔6与把手4对应设置,有利于利用把手4的长度为泄压孔6提供缓冲余地,使飞溅到泄压孔6处的尿液能粘附在回流通道7中,最终沿着回流通道7流回尿杯1内,避免了尿液经过泄压孔6流出的情况。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尿杯1的底部设有导尿部9,图中示出的导尿部9为圆管,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将导尿部9设计成方管或导流槽等其他结构;导尿部9上设有用于控制启闭的阀门,如图5所示,此处以圆管内转动连接有圆形的阀板10为例进行说明,阀板10的外径与圆管的内径相同,阀板10上沿径向固定连接有阀杆11,阀杆11与圆管转动连接并从圆管中露出。

具体实施时,将用于检验的试管竖立或倾斜一定角度后固定,然后右手握紧把手4,使导尿部9的出口端对准试管口,然后左手转动阀杆11,阀杆11带动阀板10转动而使阀板10与圆管相互错开,从而使导尿部9连通,尿液沿着导尿部9流出,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使用尿杯1将尿液倒出,本方案能避免尿液不容易流入试管中,导致尿液流到手上的情况。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尿杯1的底部还固定卡接有竖杆,竖杆上竖直滑动连接有浮球12,浮球12上设有供竖杆穿过的通孔,竖杆穿过通孔并与通孔间隙配合,从而使浮球12能沿着竖杆发生竖直滑动;浮球12的直径大于漏斗2小端的直径,且浮球12的中心过漏斗2小端的轴心线设置。

使用本方案时,随着收集的尿液增多,浮球12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升而将漏斗2的下端堵住,从而实现了控制尿液的收集量的目的,便于用户收集中段尿液。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漏斗2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此处以硬质的塑胶为例,封闭件为上盖14,具体设置如图7所示,漏斗2上端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13,上盖14上设有用于与外螺纹13配合的内螺纹。

使用本方案时,收集完尿液后,将上盖14和漏斗2通过螺纹配合密封固定,从而实现对漏斗2的关闭,避免患者将尿杯1送入检验科室时出现撒漏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