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8602发布日期:2020-08-18 20:2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而目前的一次性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在使用时,需要通过按压引流腔实现引流,而引流管与引流腔上的引流口之间基本上都是通过插接方式进行连接,对引流腔频繁的按压极容易导致引流管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包括:

医用泡沫敷料;

生物透性薄膜;

塑胶支柱,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所述的塑胶支柱有若干个;

引流管和输液管,所述的引流管和输液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且穿设于若干个所述的塑胶支柱之间;

输液袋,与所述的输液管的另一端相连;

引流腔,与引流管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的引流腔包括上板、伸缩壁和底板,所述上板通过所述伸缩壁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的上板上设有引流口和排气口,所述的引流口与所述的引流管相连,所述的引流管和排气口上均设有单向阀。

所述的引流口包括内套圈,外套圈,所述的外套圈套设在所述的内套圈上,所述的内套圈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的内套圈上设有橡胶封盖,所述的内套圈的下端与所述的引流腔相连,并与所述的引流腔相贯通,所述的内套圈的下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外套圈为与所述的内套圈相匹配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的外套圈的内壁下方设有与所述的环形凹槽相匹配的环形限位条,所述外套圈的内壁上方设有环形螺纹圈,所述的环形螺纹圈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所述的引流管的一端设有尖头,所述的尖头后方设有具有外螺纹的外螺纹套,所述的外螺纹与所述的内螺纹相匹配。

还包括输氧管,所述的输氧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且穿设于若干个所述的塑胶支柱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引流口在结构上进行改进,即设置外套圈、内套圈以及在引流管上设置外螺纹套,可以使得引流管与引流口之间获得较好的连接紧固性,降低在对引流腔频繁的按压过程中,引流管脱落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引流口的立体图。

图3是引流口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倒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包括:

医用泡沫敷料11;该医用泡沫敷料11是由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乙烯合成的,其内密布大量彼此相通、直径0.3-0.8mm的微孔。

生物透性薄膜3;(美国3m公司生产)是一种具有粘合性的聚安甲酸乙酯薄膜,其边缘应凸出于医用泡沫敷料的边缘,上有水蒸气可透过,但是液态水不能透过的微孔。

塑胶支柱6,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11和生物透性薄膜3之间,所述的塑胶支柱6有若干个;

引流管7和输液管4,所述的引流管7和输液管4的一端均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11和生物透性薄膜3之间,且穿设于若干个所述的塑胶支柱6之间;

输液袋5,与所述的输液管4的另一端相连;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治疗装置时,输液袋5需要挂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架子上,输液袋5内装有的碘伏、双氧水等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输液管4。

引流腔,与引流管7的另一端相连。

通过生物透性薄膜3将医用泡沫敷料11固定于创面处,由于塑胶支柱6的存在,使得所述生物透性薄膜与所述医用泡沫敷料之间存在间隙,以便形成引流通道;所述引流管7的一端位于所述引流通道内,且引流管7的另一端与具有负压的引流腔相连通,可以使得创面的各个部位均能受到负压引流,获得较好的引流效果。

所述的引流腔包括上板10、伸缩壁14和底板,所述上板10通过所述伸缩壁14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的上板10上设有引流口8和排气口9,所述的引流口8与所述的引流管7相连,所述的引流管7和排气口9上均设有单向阀。使用前,打开引流口8和排气口9,将引流口8与引流管7相连,通过按压引流腔,进行引流。

所述的引流口8包括内套圈82,外套圈85,所述的外套圈85套设在所述的内套圈82上,所述的内套圈82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的内套圈82上设有橡胶封盖83,所述的内套圈82的下端与所述的引流腔相连,并与所述的引流腔相贯通,所述的内套圈82的下端设有环形凹槽81,所述的外套圈85为与所述的内套圈82相匹配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的外套圈85的内壁下方设有与所述的环形凹槽81相匹配的环形限位条84,所述外套圈85的内壁上方设有环形螺纹圈,所述的环形螺纹圈内壁上设有内螺纹88。

所述的引流管7的一端设有尖头71,尖头71上设有出液孔,所述的尖头71后方设有具有外螺纹72的外螺纹套,所述的外螺纹72与所述的内螺纹88相匹配。

外套圈85套设在内套圈82上,环形限位条84位于环形凹槽81上,且外套圈85能够相对于内套圈82转动,但是并不能相对于内套圈上下移动,当需要引流时,将引流管7上的尖头71穿过环形螺纹圈,插入橡胶封盖83内,当外套圈85与环形螺纹圈相抵时,转动外套圈85,使得外螺纹72与内螺纹88进行螺接,从而增强引流管7与引流口8的连接紧固性。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输氧管2,所述的输氧管2的一端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11和生物透性薄膜3之间,且穿设于若干个所述的塑胶支柱6之间,所述的输氧管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气体发生器1实现气体输送。

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为臭氧发生器或氧气发生器,本实用新型中的臭氧发生器或氧气发生器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医用泡沫敷料;

生物透性薄膜;

塑胶支柱,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所述的塑胶支柱有若干个;

引流管和输液管,所述的引流管和输液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且穿设于若干个所述的塑胶支柱之间;

输液袋,与所述的输液管的另一端相连;

引流腔,与引流管的另一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腔包括上板、伸缩壁和底板,所述上板通过所述伸缩壁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的上板上设有引流口和排气口,所述的引流口与所述的引流管相连,所述的引流管和排气口上均设有单向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口包括内套圈,外套圈,所述的外套圈套设在所述的内套圈上,所述的内套圈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的内套圈上设有橡胶封盖,所述的内套圈的下端与所述的引流腔相连,并与所述的引流腔相贯通,所述的内套圈的下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外套圈为与所述的内套圈相匹配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的外套圈的内壁下方设有与所述的环形凹槽相匹配的环形限位条,所述外套圈的内壁上方设有环形螺纹圈,所述的环形螺纹圈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的一端设有尖头,所述的尖头后方设有具有外螺纹的外螺纹套,所述的外螺纹与所述的内螺纹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氧管,所述的输氧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且穿设于若干个所述的塑胶支柱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装置,包括:医用泡沫敷料;生物透性薄膜;塑胶支柱,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所述的塑胶支柱有若干个;引流管和输液管,所述的引流管和输液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的医用泡沫敷料和生物透性薄膜之间,且穿设于若干个所述的塑胶支柱之间;输液袋,与所述的输液管的另一端相连;引流腔,与引流管的另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引流口在结构上进行改进,即设置外套圈、内套圈以及在引流管上设置外螺纹套,可以使得引流管与引流口之间获得较好的连接紧固性,降低在对引流腔频繁的按压过程中,引流管脱落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洵;刘舜平;吴凌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丽水市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