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门双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8598发布日期:2020-08-18 20:21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肛门双通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肛门双通管。



背景技术:

肛门是肛肠的末端,也是人体的一种器官,它位于臀部之间。肛门主要有三个作用,释放出人体中的废气,即打屁,排泄出人体中的废物,即排遗,门控作用:阻止肠内容物不自主溢出体外,同时阻止外界的气体、液体等异物进入肠腔,肛门需要勤清洗,常见疾病为痔疮、肛裂、脱肛、肛瘘、肛窦炎、肛门水肿和肛周脓肿。

目前,大多数的肛肠疾病需要对患者的肛门进行药物注射,但是在操作时药物不便于注入患者的肛门处以及不便于药物排出进行收集,并且药物在注射时容易从肛门处流出。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肛门双通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肛门双通管,包括肛管,所述肛管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漏肛门塞和环形挡板,所述肛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机构,所述进液机构由进液管、注射器注入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端部贯穿并延伸至肛管的外部,所述肛管顶端和底端的左侧均开设有排液口,两个所述排液口的内部设置有同一排液机构,所述排液机构由两个排液管、一个圆管、一个软管和一个引流袋组成,所述圆管的顶部与肛管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袋底端的中部连通有管道,所述引流袋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由气囊和单向阀组成,所述进液管、注射器注入管和管道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漏肛门塞的内部与肛管外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挡板的内部与肛管外部的左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挡板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延呈圆弧状,所述环形挡板的直径小于防漏肛门塞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肛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肛管的外部,所述进液管的端部与第一导管的一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射器注入管的一端与肛管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注射器注入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肛管的外部,所述注射器注入管的端部与第二导管的一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排液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排液口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均与圆管的端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管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肛管的外部,所述圆管的底端与软管的顶端连通,所述软管的底端与引流袋顶端的一侧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的一端与引流袋一侧的顶端连通,所述气囊的另一端与单向阀的一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肛管的外部设置有刻度,且刻度为厘米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肛门双通管,使人们可以将药物通过进液管和注射器注入管注入至肛管的内部,在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注入至患者的肛肠内,通过防漏肛门塞可以堵住患者的肛门处,防止药物在注射过程中泄露,并且通过气囊和单向阀的配合使用,使人们可以通过按压气囊,使气囊内部的气体排出,通过单向阀,使外界气体无法通过单向阀进入气囊的内部,使气囊处于负压状态,进而使药物可以通过排液管、圆管和软管进入引流袋的内部,方便了药物的排出整理,并且通过环形挡板的封堵,有利于药物进入排液管中,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肛门双通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肛门双通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肛门双通管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肛门双通管的肛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肛管;2、防漏肛门塞;3、环形挡板;4、进液管;5、注射器注入管;6、第一导管;7、第二导管;8、排液口;9、排液管;10、圆管;11、软管;12、引流袋;13、管道;14、气囊;15、单向阀;1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肛门双通管,包括肛管1,肛管1外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漏肛门塞2和环形挡板3,肛管1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机构,进液机构由进液管4、注射器注入管5、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组成,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的端部贯穿并延伸至肛管1的外部,肛管1顶端和底端的左侧均开设有排液口8,两个排液口8的内部设置有同一排液机构,排液机构由两个排液管9、一个圆管10、一个软管11和一个引流袋12组成,圆管10的顶部与肛管1底端的右侧固定连接,引流袋12底端的中部连通有管道13,引流袋12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负压机构,负压机构由气囊14和单向阀15组成,单向阀15为h14x-10t型单向阀,进液管4、注射器注入管5和管道13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阀门16,阀门16为bv-mf型阀门。

其中,防漏肛门塞2的内部与肛管1外部的右侧固定连接,环形挡板3的内部与肛管1外部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防漏肛门塞2,使药物进入患者肛肠的内部后不易从患者肛门处流出。

其中,环形挡板3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环形挡板3的外延呈圆弧状,环形挡板3的直径小于防漏肛门塞2的直径,通过环形挡板3,使环形挡板3进入患者肛肠的内部时,环形挡板3的外延可以抵住患者肛肠的内壁,使药物通过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进入肛肠后可以被环形挡板3阻隔,进而通过排液管9排出,是药物可以回流,提升了实用性。

其中,进液管4的一端与肛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进液管4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肛管1的外部,进液管4的端部与第一导管6的一端连通,通过进液管4和第一导管6,使药物可以进入患者肛肠的内部。

其中,注射器注入管5的一端与肛管1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注射器注入管5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肛管1的外部,注射器注入管5的端部与第二导管7的一端连通,通过注射器注入管5和第二导管7,使人们可以将不同的药物注入至患者肛肠的内部。

其中,两个排液管9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排液口8的内部连通,两个排液管9的另一端均与圆管10的端部连通,通过排液管9、圆管10、软管11和引流袋12的配合使用,使药物可以通过排液管9、圆管10和软管11流入引流袋12中,方便了人们清理。

其中,圆管10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肛管1的外部,圆管10的底端与软管11的顶端连通,软管11的底端与引流袋12顶端的一侧连通,通过圆管10和软管11的连接,使药物可以通过排液管9进入引流袋12的内部。

其中,气囊14的一端与引流袋12一侧的顶端连通,气囊14的另一端与单向阀15的一端连通,通过气囊14和单向阀15的配合使用,使人们可以通过按压气囊14,使气囊14内部的气体排出,通过单向阀15,使外界气体无法通过单向阀15进入气囊14的内部,使气囊14处于负压状态,进而使药物可以通过排液管9、圆管10和软管11进入引流袋12的内部,方便了药物的排出整理。

其中,肛管1的外部设置有刻度,且刻度为厘米级,通过肛管1上的刻度,使人们可以清晰的知道肛管1进入患者肛肠的深浅。

工作时,首先将肛管1插入患者的肛门,环形挡板3的外延抵住患者肛肠的内壁,防漏肛门塞2堵住患者的肛门,按住气囊14,使气囊14内部的气通过单向阀15排出,打开进液管4上的阀门16,通过进液管4将药物注入至肛管1的内部,在通过第一导管6注入至患者的肛肠处,当需要多种药物注入时,打开注射器注入管5上的阀门16,将装有药物的注射器插入注射器注入管5的内部,通过第二导管7注入至患者的肛肠处,药物进入患者的肛肠后,注入完毕后关闭进液管4和注射器注入管5上的阀门16松开气囊14,使气囊14以及引流袋12处于负压状态,由于环形挡板3的阻隔,使药物通过两个排液口8被吸入至两个排液管9的内部,药物通过圆管10和软管11进入引流袋12的内部,当药物全部吸入引流袋12的内部后,将肛管1拔出,打开管道13上的阀门16,使药物排除引流袋12的内部,人们可以将药物通过进液管4和注射器注入管5注入至肛管1的内部,在通过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注入至患者的肛肠内,通过防漏肛门塞2可以堵住患者的肛门处,防止药物在注射过程中泄露,并且通过气囊14和单向阀15的配合使用,使人们可以通过按压气囊14,使气囊14内部的气体排出,通过单向阀15,使外界气体无法通过单向阀15进入气囊14的内部,使气囊14处于负压状态,进而使药物可以通过排液管9、圆管10和软管11进入引流袋12的内部,方便了药物的排出整理,并且通过环形挡板3的封堵,有利于药物进入排液管中9,实用性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