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8900发布日期:2020-08-25 19:2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



背景技术:

直线型吻合器一般包括器械平台和安装于该平台的头部,头部可以通过穿刺器穿过身体上的小切口以接近手术部位实施手术。具体地,器械平台包括击发把手,头部包括一钉匣外壳和安装于钉匣外壳远端侧的钉头部,钉匣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击发组件,钉头部为实施切割和缝合动作的部分。在击发把手的驱动下,击发组件可以驱动钉头部完成缝切手术。

为了实现钉头部相对于钉匣外壳的摆动,在钉匣外壳中设置有一个摆头拉杆,摆头拉杆的近端侧连接至摆头驱动件,摆头拉杆的远端侧可旋转地固定于钉头部的近端侧,当摆头驱动件驱动摆头拉杆沿钉匣外壳的轴向移动时,摆头拉杆的远端侧带动钉头部相对于钉匣外壳顺时针或逆时针摆动。

现有的直线型吻合器中,在摆头摆动时,难以设置摆动的角度,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钉头部还可能会出现不可控的摆动现象,从而造成钉头部摆动角度的不可控,导致吻合器的钉头部无法准确地定位,影响手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通过定位件与壳体的凹口的配合,方便操作者设置钉头部的不同摆动角度,并且可以避免不可控的钉头部摆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摆头机构,用于医用吻合器,所述摆头机构包括摆头拉杆、驱动组件和壳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摆头拉杆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旋转时,带动所述摆头拉杆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组件容纳槽,且所述驱动组件容纳槽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定位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中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件的定位件容纳槽,所述第一驱动件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至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凹口相对时,所述定位件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凹口。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容纳槽连通至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定位件容纳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定位件容纳槽;

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不沿所述驱动盘的直径方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第一凸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的中部向上凹陷,以在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的外周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槽,所述定位件的上方设置有凸块,至少部分所述凸块进入所述驱动槽中。

可选地,所述驱动槽包括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所述第一槽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槽部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一中心槽部,且所述中心槽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槽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槽部的第二端远离所述驱动盘的轴心,所述驱动槽形成以所述中心槽部为顶点的v形联通槽。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向外伸出的长度最大时,所述定位件的凸块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驱动槽的中心槽部,所述第一驱动件旋转,以使得所述定位件的凸块沿所述第一槽部或所述第二槽部运动时,所述驱动槽压迫所述定位件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向内缩进。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凹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定位件的凸块位于所述第一槽部或所述第二槽部中,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继续旋转时,所述定位件在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的压迫下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继续向内缩进。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容纳槽中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定位件未进入所述凹口中时,所述定位件在所述驱动组件容纳槽的内侧壁的压迫下向所述定位件容纳槽中缩进,并压迫所述弹性件发生变形。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止挡部和第二端,所述定位件容纳槽包括连通设置的中段容纳部和前端容纳部,所述中段容纳部相对于所述前端容纳部更靠近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轴心,所述定位件的第一端和止挡部分别位于所述前端容纳部和中段容纳部之中,且所述前端容纳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止挡部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的第二端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止挡部的弹性件容纳槽,所述弹性件容纳槽中设置有一弹性件。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容纳槽包括还包括与所述中段容纳部相连通的末端容纳部,所述定位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末端容纳部中,所述定位件的止挡部和所述定位件的第二端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定位件容纳槽的中段容纳部中,且所述弹性件的宽度大于所述末端容纳部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的第一端和所述止挡部之间设置有一凸块,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底面设置有驱动槽,至少部分所述凸块进入所述驱动槽中;

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的中部向上凹陷,以形成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的外周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凸块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的中部向上凹陷,以形成所述驱动盘的下表面的外周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凸块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驱动轴和驱动盘,所述摆头机构还包括摆动钮,所述摆动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轴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摆动钮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旋转。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三驱动件旋转;

所述第三驱动件通过一连接部件与所述摆头拉杆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三驱动件旋转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带动所述摆头拉杆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凸起部分和设置于所述凸起部分的下方的圆盘部分,所述第二驱动件中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凸起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凸起部分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部相配合的第四配合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中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中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侧面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凸起部分设置有配合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配合孔中。

可选地,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凹口包括初始位置凹口和非初始位置凹口,所述初始位置凹口的深度大于所述非初始位置凹口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用吻合器,包括所述的摆头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吻合器的摆头机构,通过驱动组件的定位件与壳体的凹口的配合,方便操作者设置钉头部的不同摆动角度,可以准确控制与驱动组件配合的摆头拉杆的轴向移动距离,进而准确控制钉头部的摆动角度,并且在不施加外力时,驱动组件的定位件与壳体的凹口形成相对稳定的配合,可以避免不可控的钉头部摆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摆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摆头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端盖以及连接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三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一体成型时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状态下驱动组件与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状态下第二驱动件与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下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配合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下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配合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下第一驱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状态下第一驱动件与定位件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状态下第一驱动件与定位件的仰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件与弹簧配合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定位件与弹簧配合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下驱动组件与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状态下第二驱动件与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2中驱动组件容纳槽部分的放大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状态下第一驱动件与定位件的仰视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三状态下驱动组件与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三状态下第二驱动件与上壳体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6中驱动组件容纳槽部分的放大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与壳体配合的俯视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件的立体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28中驱动组件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32是图31的状态下定位件与壳体配合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摆动钮42定位件的第二端

2第一驱动件43止挡部

21驱动轴44凸块

211第一连接件(第一销轴)5第三驱动件

212第一配合孔51第四配合部(第二凹槽)

22驱动盘52第二配合孔

221第一配合部(第一凹槽)53第五配合部(凸轴)

23台阶面6端盖

24驱动槽61限位柱

241第一槽部7上壳体

242第二槽部71驱动组件容纳槽

243中心槽部72凹口

3第二驱动件721初始位置凹口

31第二配合部(第一凸起)722非初始位置凹口

32定位件容纳槽723第一侧壁

321末端容纳部724第二侧壁

322中段容纳部725第三侧壁

323前端容纳部726保持部

33第三配合部(第二凸起)8下壳体

34第二连接件(第二销轴)91连接部件

35弹簧911第六配合部(腰型孔)

36第一安装孔(中心)912连接部件的远端侧

37第二安装孔(侧壁)92摆头拉杆

4定位件921摆头拉杆的远端侧

41定位件的第一端922摆头拉杆的近端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吻合器的摆头机构以及包括该摆头机构的医用吻合器。所述吻合器包括器械平台和头部,所述头部包括钉匣外壳、钉头部,所述平台包括用于控制钉头部相对于钉匣外壳摆动的摆头机构。所述摆头机构包括壳体、驱动组件和摆头拉杆,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组件容纳槽,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摆头拉杆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旋转时,带动所述摆头拉杆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因此在需要控制所述钉头部摆动时,可以操作所述驱动组件旋转,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摆头拉杆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带动所述钉头部摆动,并保持在所需要的位置。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切换钉头部不同的摆动角度和避免不可控的钉头部摆动,所述壳体设置有容纳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组件容纳槽,且所述驱动组件容纳槽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定位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中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件的定位件容纳槽,所述第一驱动件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旋转至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凹口相对时,所述定位件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凹口。

因此,在控制所述钉头部摆动时,操作人员操作驱动组件中的第一驱动件旋转,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二驱动件旋转,位于第二驱动件的定位件容纳槽中的定位件随之旋转,定位件旋转至进入凹口后,在凹口的阻碍下,会有一定的阻力和卡顿,且会停留在凹口的位置,使得驱动组件保持在此时的位置;在操作人员继续操作驱动组件旋转时,定位件从凹口中脱离出来以继续旋转,从而进入下一个凹口中,并停留在此时凹口的位置。由于凹口的位置,与钉头部的摆动角度是对应的,因此可以通过设定凹口的位置,来设定驱动组件的旋转角度,进而设置钉头部的不同摆动角度。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定位件在凹口中的配合也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配合关系,不人为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钉头部可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避免不可控的钉头部摆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摆头机构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具体实施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18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下摆头机构的结构,此处定义第一状态为所述驱动组件中第一驱动件处于初始的第一位置,此时所述驱动组件中的定位件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壳体内侧面的凹口中的状态。如图1~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摆头机构包括摆头拉杆92、驱动组件和壳体,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摆头拉杆92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旋转时,带动所述摆头拉杆92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7和下壳体8,所述上壳体7设置有容纳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组件容纳槽71,且所述驱动组件容纳槽71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凹口72。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壳体也可以为一个整体,或者采用其他的划分方式,所述驱动组件容纳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即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8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2、第二驱动件3和定位件4,所述第二驱动件3中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件4的定位件容纳槽32,所述第一驱动件2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3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3旋转至所述定位件4与所述凹口72相对时,所述定位件4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凹口72。

因此,在控制所述钉头部摆动时,操作人员在操作驱动组件中的第一驱动件2旋转,第一驱动件2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位于第二驱动件2的定位件容纳槽32中的定位件4随之旋转,定位件4旋转至进入凹口72后,在凹口72的阻碍下,会有一定的阻力和卡顿,且会停留在凹口72的位置,使得驱动组件保持在此时的位置;在操作人员继续操作驱动组件旋转时,定位件4从凹口72中脱离出来以继续旋转,从而进入下一个凹口72中,并停留在此时凹口72的位置。由于凹口72的位置,与钉头部的摆动角度是对应的,因此可以通过设定凹口72的位置,来设定驱动组件的旋转角度,进而设置钉头部的不同摆动角度。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定位件4在凹口72中的配合也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配合关系,不人为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钉头部可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避免不可控的钉头部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远端侧和近端侧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侧,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侧。例如,在图5的视角中,对于摆头拉杆92来说,右边一侧为摆头拉杆92的远端侧921,摆头拉杆92的远端侧921与钉头部相连接,摆头拉杆92的左边一侧为摆头拉杆92的近端侧922,摆头拉杆92的近端侧922与连接部件91的远端侧912相连接。上方和下方指的是在图3的视角中的上方和下方,图7中示出的即为上壳体7的上表面,如图3中示出的,摆动钮1位于第一驱动件2的上方,第二驱动件3位于第一驱动件2的下方。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一个部件来说,内侧和外侧是相对于该部件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连通至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上表面,可以方便地从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上表面取出或放入所述定位件4,方便定位件4的安装。为了保持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定位件4不会从第二驱动件3的上表面掉出,所述第一驱动件2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以对所述定位件4向上方的运动进行阻挡。

如图3~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2包括驱动轴21和驱动盘22,所述驱动盘22覆盖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上方还设置有摆动钮1,所述摆动钮1与所述驱动轴21通过第一连接件211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11为第一销轴,驱动轴21中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211的第一配合孔212。所述第一连接件211穿设在所述第一配合孔212中,且两端固定在所述摆动钮1的内部,以形成所述摆动钮1与所述驱动轴21不可相互旋转的连接。操作人员在操作所述摆头机构控制钉头部摆头时,旋转所述摆动钮1,以旋转所述第一驱动件2。所述摆动钮1和所述驱动组件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端盖6,端盖6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柱61,端盖6对驱动组件的上下方向运动进行限制。

如图8和图12所示,所述驱动盘2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21,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配合部31,所述第一配合部22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31相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2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1不沿所述驱动盘的直径方向设置,并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配合部22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1沿所述驱动盘的轴向方向设置。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221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31为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驱动盘22的周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驱动盘22的周向的长度。这样,操作人员在通过旋转摆动钮1带动第一驱动件2旋转时,第一凹槽旋转,但由于一开始第一凸起的末端并没有与第一凹槽接触,第一凹槽的旋转不会带动第一凸起的旋转,第一驱动件2也就不会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旋转至第一凸起的末端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接触时,继续旋转第一驱动件2,第一驱动件2可以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优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部,这样在第一凹槽的两端均留有一定的冗余空间,方便所述第一驱动件2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均不会在旋转初期就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3旋转。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第二配合部31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驱动盘22的周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驱动盘22的周向的长度,同样地,在第一凸起旋转时,由于一开始第一凸起的末端并没有与第一凹槽接触,第一凸起的旋转不会带动第一凹槽的旋转,第一驱动件2也就不会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旋转至第一凸起的末端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接触时,再旋转第一驱动件2,第一驱动件2可以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优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部,这样在第一凹槽的两端均留有一定的冗余空间,方便所述第一驱动件2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均不会在旋转初期就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3旋转。

如图3~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5,所述第三驱动件5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件3旋转时,带动所述第三驱动件5旋转。所述第三驱动件5通过一连接部件91与所述摆头拉杆92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三驱动件5旋转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91带动所述摆头拉杆92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第三驱动件5包括凸起部分和设置于所述凸起部分的下方的圆盘部分,所述第二驱动件3中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6,所述第三驱动件5的凸起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36中;所述第一安装孔36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三配合部33,所述第三驱动件5的凸起部分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部33相配合的第四配合部5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件5可以是强度较强的金属件,所述第二驱动件3为塑料件。

在操作者操作所述摆头机构时,首先旋转摆动钮1,摆动钮1带动第一驱动件2旋转,所述第一驱动件2通过第一配合部221和第二配合部31的配合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第二驱动件3通过第三配合部33和第四配合部51的配合带动第三驱动件5旋转,第三驱动件5通过连接部件91带动摆头拉杆92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钉头部的摆动。

如图12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中,所述第三驱动件5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一体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3通过一连接部件91与所述摆头拉杆92相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件3旋转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91带动所述摆头拉杆92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在操作者操作所述摆头机构时,首先旋转摆动钮1,摆动钮1带动第一驱动件2旋转,所述第一驱动件2通过第一配合部221和第二配合部31的配合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第二驱动件3通过连接部件91带动摆头拉杆92沿所述吻合器的轴向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钉头部的摆动。

所述连接部件91设置有第六配合部911,连接部件91的远端侧912与摆头拉杆92的近端侧922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五配合部53,第五配合部53与第六配合部911相配合,实现将第三驱动件5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连接部件9沿吻合器的轴向方向的线性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配合部53为凸轴,第六配合部911为腰型孔,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第五配合部53为腰型孔,第六配合部911为凸轴,或采用其他的配合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配合部33为第二凸起,所述第四配合部51为第二凹槽,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所述第三配合部33为第二凹槽,所述第四配合部51为第二凸起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三驱动件5与第二驱动件3的配合和对位,所述第一安装孔36中还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4,所述第二驱动件3中设置有连通至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侧面的第二安装孔37,所述第三驱动件5的凸起部分设置有第二配合孔52,所述第二连接件34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37和所述第二配合孔52中。

在所述第三驱动件5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一体设置的实施方式中,直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下表面设置第五配合部53,与连接部件91或摆头拉杆92直接配合,也可以将第一驱动件3的下方设置穿过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第一安装孔36的部分,通过第一驱动件3的下方的部分直接与连接部件91或摆头拉杆92配合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各个凹口72可以具有不同的深度。例如,将所述凹口72分为两种:初始位置凹口721和非初始位置凹口722,所述初始位置凹口721的深度大于所述非初始位置凹口722的深度。所述初始位置凹口721位于吻合器的轴向方向上。初始位置凹口721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非初始位置凹口722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在钉头部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定位件4是位于初始位置凹口721中的,随着第一驱动件2和第二驱动件3的旋转,所述定位件4旋转而可进入非初始位置凹口722,对于操作者来说,可以通过感受到阻力的不同而确定初始位置凹口721的位置,进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钉头部的初始位置,实现钉头部初始位置准确定位。

所述初始位置凹口7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定位件4的数量而确定,例如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为沿同一条直线相对设置的两个,相应地,设置有两个定位件4,可以对应设置两个初始位置凹口72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件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为一个或多个,初始位置凹口721的数量也不必要与定位件4的数量相一致。

如图13所示,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末端容纳部321、中段容纳部322和前端容纳部323,所述末端容纳部321相对于所述前端容纳部323更靠近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轴心,所述定位件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端41、挡板43和第二端42,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止挡部43和第二端43分别位于所述前端容纳部323、中段容纳部322和所述末端容纳部321中,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43为一个挡板43。所述前端容纳部323的宽度小于所述挡板43的宽度,且所述挡板43的宽度小于所述中段容纳部322的宽度。所述定位件4在对准所述凹口72而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2的轴心向外伸出时,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进入所述凹口72中,并且由于所述挡板43的宽度大于所述前端容纳部323的宽度,所述挡板43只能在中段容纳部322中运动,而不会进入到前端容纳部323中,从而保证了所述定位件4不会沿所述第二驱动件2的上表面的径向方向从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中掉出。

如图15所示,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中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定位件4未进入所述凹口72中时,所述定位件4在所述驱动组件容纳槽71的内侧壁的压迫下向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中缩进,并压迫所述弹性件发生变形。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35,所述定位件4从凹口72中脱离后,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与所述驱动组件容纳槽71的内侧壁接触时,所述弹簧35被压缩变形,所述定位件4旋转至与下一个凹口72对准时,在所述弹簧35的变形恢复力的作用下,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向外伸出而进入此时对准的凹口72。如图19所示,所述弹簧35位于所述挡板43和所述定位件4的第二端42之间,所述弹簧35安装于所述中段容纳部322中,所述弹簧35的宽度大于所述末端容纳部321。由此,通过挡板43和末端容纳部321的端面可以对弹簧35的容纳空间进行限制。

在另一种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也可以只包括中段容纳部322和前端容纳部323。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位于前端容纳部323中,定位件4的止挡部43可以一直连通至定位件4的第二端42。所述定位件4的第二端42开设有弹性件容纳槽,弹簧35安装在所述弹性件容纳槽中,通过定位件容纳槽32的底面和弹性件容纳槽对弹簧35的位置和空间进行限定。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驱动盘22的下表面的中部向上凹陷,以在所述驱动盘22的下表面的外周形成台阶面23,所述台阶面23位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外侧,以形成所述第一驱动件2对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上表面更好的覆盖,所述驱动盘22的下表面和所述定位件容纳槽32的内侧面共同限定了一个容纳所述定位件4的空间,可以阻碍所述定位件4向上方的运动,保持定位件4上下方向的稳定性,及所述第一驱动件2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3在轴向方向上的稳定性。

如图15~19所示,所述驱动盘22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槽24,所述定位件4的上方设置有凸块44,所述凸块44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驱动槽24中。如图18所示,所述驱动槽24包括第一槽部241和第二槽部242,所述第一槽部24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槽部242的第一端之间形成一中心槽部243,且所述中心槽部243相对于所述第一槽部24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槽部242的第二端远离所述驱动盘22的轴心,所述驱动槽24形成以所述中心槽部243为顶点的v形联通槽,即所述第一槽部241和所述第二槽部242及所述中心槽部243为一联通槽24。

如图18所示,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定位件4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凹口72,且所述定位件4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向外伸出的长度最大时,所述定位件4的凸块44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驱动槽24的中心槽部243。此时,所述驱动槽24的中心槽部243和所述定位件4均位于所述吻合器轴向方向上。

如图15所示,所述凸块44位于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和所述挡板43之间,且朝向所述驱动槽24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台阶面23与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下表面的凹陷部分与所述挡板43的上表面贴合设置,从而通过第一驱动件2的下表面和定位件容纳槽32的内侧面更好地限定定位件4的容纳空间,并且可以更好地实现第一驱动件2和第二驱动件3的中心对位。

如图21~24所示,为该实施例的第二状态下摆头机构的示意图。此处定义第二状态为:所述第一驱动件2从第一位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二位置,但第一驱动件2尚未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定位件4在驱动槽24的内侧壁的压迫下向内缩进的状态。

如图21所示,由于第一凹槽221沿所述驱动盘21的周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31沿所述驱动盘21的周向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凹槽221相对于所述第一凸起31有一定的冗余空间,第一驱动件2逆时针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凹槽221的一端的内侧壁尚未与第一凸起31的端部接触或刚刚接触,在第一驱动件2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2并未驱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此时,如图23和图24所示,由于第一驱动件2和第二驱动件3之间有相对旋转运动,所述定位件4的凸块44沿所述第二槽部242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槽部242的第二端运动,在所述定位件4随所述凸块44的运动中,所述第二槽部242的内侧壁压迫所述定位件4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向内缩进,这样的设置可以更方便在下一步中通过第二驱动件3的旋转而带动定位件4与凹口72的脱离。需要注意,由于图24为仰视视角,因此,图24中的方向与图23的方向是相反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都是针对图22和图23的俯视视角中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同样地,在所述第一驱动件2从第一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定位件4的凸块44首先沿所述第一槽部241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槽部241的第二端运动,在所述定位件4随所述凸块44的运动中,所述第一槽部241的内侧壁压迫所述定位件4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向内缩进。此处向内缩进指的是所述定位件4朝向所述第二驱动件3的轴心方向缩进,且压缩所述弹簧35发生变形。

如图2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凹口72具有一个保持部726,即凹口72最深的位置处有一个形状与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的形状相适应的保持部726,在不进行摆头操作时,该保持部726可以更好地将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保持在凹口72中,而将钉头部稳定在当前的摆动角度。此外,为了使得在摆头操作时,更顺畅地将定位件4从保持部726中脱离,设置了v形驱动槽24和凸块44的配合,在第一驱动件2从第一位置逆时针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从所述保持部726中脱离出来。

如图25~27所示,为该实施例的第三状态下摆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处定义第三状态为,第一驱动件2从第二位置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三位置,所述定位件4在所述凹口72的内侧壁的压迫下,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继续向内缩进。

如图25所示,在第一驱动件2从第二位置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凹槽221带动第一凸起31旋转,即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第二驱动件3带动定位件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所述定位件4的凸块44位于所述第二槽部242中。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壳体的凹口72还包括位于所述凹口72边缘的第一侧壁723和第二侧壁724,所述容纳槽71还包括位于所述凹口72外部的第三侧壁725,且所述第一驱动件2继续旋转时,所述定位件4的第一端41在所述第一侧壁723的压迫下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继续向内缩进,以使得所述定位件4可以与凹口72完全脱离,并且弹簧35发生进一步的变形,进而进入所述容纳槽71的第三侧壁725部,直至进入下一个相邻的凹口72。此时,由于在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定位件4在驱动槽24的压迫下已经部分脱离了凹口72,在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的转变过程中,定位件4与凹口72的脱离会更加顺畅。第一驱动件2继续旋转,通过第二驱动件3带动定位件4继续旋转,定位件4的第一端41抵在驱动组件容纳槽71未设置凹口72部分的第三侧壁725,在驱动组件容纳槽71的第三侧壁725的压迫下保持弹簧35的变形不变。

同样地,在所述第一驱动件2从第一位置沿顺时针旋转至定位件4的凸块44至少部分进入第一槽部241后,第一驱动件2继续旋转时,定位件4的第一端41在所述第二侧壁724的压迫下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3继续向内缩进,以使得所述定位件4可以与凹口72完全脱离,并且弹簧35发生进一步的变形,定位件4的第一端41抵在驱动组件容纳槽71未设置凹口72部分的第三侧壁725,在驱动组件容纳槽71的第三侧壁725的压迫下保持弹簧35的变形不变。第一驱动件2顺时针方向旋转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可以分别实现钉头部不同方向的摆动。

如图27所示,所述第一侧壁723为一个与驱动组件容纳槽71未设置凹口72部分的第三侧壁725之间平滑过渡的弧面,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定位件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凹口72的脱离。同样地,第二侧壁724为一个与第三侧壁725之间平滑过渡的弧面,可以更好地引导定位件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凹口72的脱离。

在图27所示的第三状态下,第一驱动件2继续旋转,带动定位件4和第二驱动件3继续旋转至定位件4与下一个凹口72对准时,在弹簧35的变形恢复力的作用下,定位件4相对于第二驱动件3向外伸出,而使得定位件4的第一端41进入到当前对准的凹口72中。此时,操作人员松开摆动钮1,第二槽部242的斜面会引导定位件4的凸块44从第二槽部242重新运动到中心槽部243中,在此过程中,在所述定位件4的凸块44的驱动下,第一驱动件2会被驱动着相对于第二驱动件3有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动作,以使得第一凸起31重新返回到第一凹槽221的中心位置处。

如图28~3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摆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图1~27示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凹槽221沿所述驱动盘22的周向的长度基本等于第一凸起31沿所述驱动盘22的轴向的长度。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从初始状态旋转第一驱动件2时,通过第一凹槽221和第一凸起31的配合,第一驱动件2立即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在图28的状态下,第一驱动件2逆时针旋转时,即进入图31所示出的状态,定位件4也随第二驱动件3逆时针旋转,从凹口72中脱离。

如图29和3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只起到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的作用,而不再对定位件4的初始内缩进行引导。第一驱动件2的下表面没有设置定位件容纳槽32,定位件4也没有设置凸块44。进一步地,如图32所示,为了更好地引导摆头操作时,定位件4从凹口72中的脱离,凹口72中未设置保持部,第一侧壁723和第二侧壁724基本上延伸至凹口72最深的末端。在第一驱动件2带动第二驱动件3旋转时,在第一侧壁723和第二侧壁724的压迫和引导下,定位件4从凹口72中脱离。

该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进行组合。例如,可以采用如图28所示的第一凹槽221和第一凸起31的配合结构,而仍设置驱动槽24和凸块44,驱动槽24可以只是一个与凸块44形状相适应的圆形的凹槽,也可以设置为如第一实施例的v形通槽等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摆头机构及医用吻合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吻合器的摆头机构,通过驱动组件的定位件与壳体的凹口的配合,方便操作者设置钉头部的不同摆动角度,可以准确控制与驱动组件配合的摆头拉杆的轴向移动距离,进而准确控制钉头部的摆动角度,并且在不施加外力时,驱动组件的定位件与壳体的凹口形成相对稳定的配合,可以避免不可控的钉头部摆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