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3894发布日期:2020-09-29 09:2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呼吸辅助治疗技术,且机械通气患者常处于镇静、卧床休息与约束制动中,导致患者常常出现肌肉衰弱、谵妄及压床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项研究显示早期活动特别是离床运动不但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该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天数与住院天数,而且能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然而,当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时,需随身携带呼吸机、氧气瓶、心电监护仪、注射泵等设备,这些设备需要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协助,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限制了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的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包括“u”型扶手台、“u”型固定杆以及四根支撑杆,在“u”型扶手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杆,四根支撑杆的中部之间通过“u”型固定杆连接在一起,在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万向刹车轮,在“u”型固定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u”型工具箱,在“u”型固定杆的内侧有可移动的活(坐)板,在“u”型工具箱的左侧开设有注射泵放置槽,在“u”型工具箱的右侧设置有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放置箱,在“u”型工具箱的前侧分别开设有便携式氧气瓶放置槽和便携式呼吸机放置槽。

进一步,所述“u”型扶手台的顶部前侧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把手。

进一步,所述“u”型扶手台的顶部转角处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杆,在可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挂钩。

进一步,所述心电监护仪放置箱的口部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心电监护仪放置箱的口部铰链连接,在箱门的另一侧设置有门锁。

进一步,所述“u”型固定杆的右侧套有一对套筒,在两个套筒上焊接有活动坐板,在“u”型固定杆上位于两个套筒之间套有扭簧,扭簧与活动坐板弹性接触。

更进一步,所述活动坐板的长度比“u”型固定杆的开口宽度大3cm。

进一步,所述注射泵放置槽、氧气瓶放置槽、呼吸机放置槽以及心电监护仪放置箱内分别放置有注射泵、便携式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以及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可将注射泵、便携式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以及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集成安装在辅助车上,确保病人在离床运动时,不仅可以借助辅助车行走,避免发生摔倒事件,而且病人离床时仍然可以进行机械通气、心电监护及输液治疗,病人走累时可以坐在展开的活动坐板上休在息,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治疗和监护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节约了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图1~3,一种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包括“u”型扶手台1、“u”型固定杆2以及四根支撑杆3,在“u”型扶手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杆3,四根支撑杆3的中部之间通过“u”型固定杆2连接在一起,在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万向刹车轮4,在“u”型固定杆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u”型工具箱5,在“u”型固定杆2的内侧安装有供病人坐的活板,在“u”型工具箱5的左侧开设有注射泵放置槽6,在“u”型工具箱5的右侧设置有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在“u”型工具箱5的前侧分别开设有便携式氧气瓶放置槽7和便携式呼吸机放置槽8。

进一步,所述“u”型扶手台1的顶部前侧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把手9,便于患者推动辅助车。

进一步,所述“u”型扶手台1的顶部转角处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杆11,在可伸缩杆11的顶部设置有挂钩10,便于患者移动过程中输液。

进一步,所述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的口部设置有箱门13,所述箱门13的一侧通过合页14与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的口部铰链连接,在箱门13的另一侧设置有门锁15,通过箱门13以及门锁15来防止便携式心电监护仪掉落或者遗失。

进一步,所述“u”型固定杆2的右侧套有一对套筒17,在两个套筒17上焊接有活动坐板16,在“u”型固定杆2上位于两个套筒17之间套有扭簧,扭簧与活动坐板16弹性接触。因此,当病人需要休息时,可以将活动坐板16放平,作为临时凳子使用;当病人休息结束并起身后,活动坐板16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折叠起来,避免占用辅助车内部空间。

更进一步,所述活动坐板16的长度比“u”型固定杆2的开口宽度大3cm。当活动坐板16放平后,活动坐板16的另一端则可以搭靠在“u”型固定杆2的左侧,提高活动坐板16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注射泵放置槽6、便携式氧气瓶放置槽7、便携式呼吸机放置槽8以及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内分别放置有注射泵、便携式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以及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将注射泵、便携式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以及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集成安装在辅助车上,病人在离床时,不仅可以借助辅助车行走,避免发生摔倒事件,而且病人离床后仍然可以进行机械通气、心电监护及输液治疗,病人走累时可以坐在展开的活板上休息,在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治疗和监护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节约了人力资源。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包括“u”型扶手台(1)、“u”型固定杆(2)以及四根支撑杆(3),其特征在于:在“u”型扶手台(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杆(3),四根支撑杆(3)的中部之间通过“u”型固定杆(2)连接在一起,在支撑杆(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万向刹车轮(4),在“u”型固定杆(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u”型工具箱(5),在“u”型工具箱(5)的左侧开设有注射泵放置槽(6),在“u”型工具箱(5)的右侧设置有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在“u”型工具箱(5)的前侧分别开设有便携式氧气瓶放置槽(7)和便携式呼吸机放置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扶手台(1)的顶部前侧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把手(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扶手台(1)的顶部转角处固定安装有可伸缩杆(11),在可伸缩杆(11)的顶部设置有挂钩(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的口部设置有箱门(13),所述箱门(13)的一侧通过合页(14)与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的口部铰链连接,在箱门(13)的另一侧设置有门锁(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固定杆(2)的右侧套有一对套筒(17),在两个套筒(17)上焊接有活动坐板(16),在“u”型固定杆(2)上位于两个套筒(17)之间套有扭簧,扭簧与活动坐板(16)弹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坐板(16)的长度比“u”型固定杆(2)的开口宽度大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泵放置槽(6)、便携式氧气瓶放置槽(7)、便携式呼吸机放置槽(8)以及心电监护仪放置箱(12)内分别放置有注射泵、便携式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以及心电监护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通气患者离床运动辅助车,包括“U”型扶手台、“U”型固定杆以及四根支撑杆,在“U”型扶手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根支撑杆,四根支撑杆的中部之间通过“U”型固定杆连接在一起,在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万向刹车轮,在“U”型固定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U”型工具箱。本实用新型可将注射泵、便携式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以及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集成安装在辅助车上,病人在离床时,不仅可以借助辅助车行走,避免发生摔倒事件,而且病人离床后仍然可以进行机械通气、心电监护及输液治疗,病人走累时可以坐在展开的活动坐板上休息,在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治疗和监护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节约了人力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陈芳;江智霞;陈德友;王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