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9751发布日期:2020-10-02 08:2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髋关节假体置换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



背景技术:

对于患有髋臼破坏严重、有明显退变的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关节强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人群,都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所以人工髋臼的应用非常广泛。人工髋臼又包括了髋臼杯和髋臼内衬,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医生需要将髋臼内衬压入髋臼杯当中,此时医生需要根据经验来判断髋臼杯和髋臼内衬是否精确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判,对于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判断髋臼杯和髋臼内衬是否精确安装较为困难,在判断过程中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难度,如若出现安装误差,手术会进行不顺利,更有甚者会对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在现有手术当中,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较大的手术,如果安装不当,需要重新安装,对患者来说也是不小的风险,因此髋关节安装精确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可以帮助医生轻松判断髋臼杯和髋臼内衬是否精确安装,即使是对于经验较少的医生,也可以精确安装;还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进一步增加手术顺利进行的几率;对于安装完成的髋臼杯和髋臼内衬,还能进一步加固,进一步减少脱落松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包括髋臼杯,所述髋臼杯内设置有髋臼内衬,所述髋臼杯和髋臼内衬的中间上端位置设置有丝环。

上述丝环设置于髋臼杯和髋臼内衬之间,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将带有丝环的髋臼内衬压入髋臼杯中,由于丝环被髋臼杯的内壁摩擦挤压,在安装完成后,丝环从被挤压的状态到回弹的状态,会发出响声,有利于医生判断髋臼杯和髋臼内衬是否精确安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进行。

所述髋臼杯内部对应于丝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环槽。

髋臼杯内部的第一环槽是丝环被挤压后回到回弹状态时放置的空间,可以实现丝环被挤压后回到回弹状态,进而使丝环发出响声和压入感。

所述髋臼内衬外部对应于丝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环槽。

髋臼内衬中的第二环槽和丝环连接,可以固定丝环、髋臼内衬和髋臼杯的相对位置,可以在丝环被挤压和回弹时,确保丝环随着髋臼内衬运动。

所述丝环边缘设置有多个凸起。

丝环没有凸起的一边设置在髋臼内衬上,有凸起的一边相对着髋臼杯的第一环槽,当髋臼内衬被压入髋臼杯中时,丝环的凸起正好进入第一环槽中,给了安装完成的凸起一个放置空间,并且进一步锁死髋臼杯和髋臼内衬。

所述丝环是不锈钢丝环。

使用不锈钢材质的丝环可以保证丝环的韧性和硬度,髋臼内衬被压入髋臼杯时,在髋臼杯的压力作用下,保证不会断裂或者不能恢复弹回。

所述凸起和丝环的切线的角度为115°,所述凸起的深度为0.75mm,所述丝环的厚度是0.5mm,所述第一环槽的深度为2mm,所述第二环槽的深度为0.75mm,所述第一环槽距离髋臼杯内底部的高度13.5mm。

上述数据经过严密的实验与计算,保证了髋臼内衬被压入髋臼杯时,丝环不会脱离第二环槽,而且不会变形至不能回弹,而且能确保一定的压入感和响声,精确辅助医生让手术顺利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安装时的响声和压入感,可以帮助医生轻松判断髋臼杯和髋臼内衬是否精确安装,即使是对于经验较少的医生,也可以精确安装,降低了安装难度;

2、可以辅助医生轻松判断髋臼杯和髋臼内衬是否安装精确,还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进一步增加手术顺利进行的几率;

3、对于安装完成的髋臼杯和髋臼内衬,由于凸起和第一环槽相互卡接,进一步加固了髋臼杯和髋臼内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减少脱落松动的风险,增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髋臼杯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髋臼内衬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丝环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丝环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a部的细节图。

图中标号:1、髋臼杯;2、髋臼内衬;3、丝环;4、凸起;5、第一环槽;6、第二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了解安装状态的髋臼假体,髋臼假体用于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代替人体髋臼,包括髋臼杯1,髋臼杯1是空心的半球形金属制品,髋臼杯1底部侧边有半球形通孔,手术时可以将髋臼螺钉拧入通孔,将髋臼杯1紧固在人体组织上面,髋臼杯1最底部有螺纹孔,用于手术失败时取出髋臼杯1,手术取出时,将取出螺钉拧入到螺纹孔中取出髋臼杯;髋臼杯1上部有多个花瓣凹槽,手术时凹槽和髋臼内衬2卡接。髋臼杯1内设置有髋臼内衬2,髋臼内衬2是空心的半球形塑料制品,髋臼内衬2上部有多个花瓣突出,在手术时用以和髋臼杯1的凹槽卡接。髋臼杯1和髋臼内衬2的中间上端位置设置有丝环3,丝环3是环形结构,固定于髋臼内衬2的外部,丝环3设置于髋臼杯1和髋臼内衬3之间,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将带有丝环3的髋臼内衬2压入髋臼杯1中,由于丝环3被髋臼杯1的内壁摩擦挤压,在安装完成后,丝环3从被挤压的状态到回弹的状态,会有响声和压入感,有利于医生判断髋臼杯1和髋臼内衬2是否精确安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进行。

如图3所示,髋臼杯1内部对应于丝环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环槽5,第一环槽5是环形的结构,和丝环3的结构相互对应,髋臼杯1内部的第一环槽5是丝环3被挤压后回到回弹状态时放置的空间,可以实现丝环3被挤压后回到回弹状态,进而使丝环3发出响声。

如图4所示,髋臼内衬2外部对应于丝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环槽6,第二环槽6是环形的结构,和丝环3的结构相互对应,用于将丝环3固定在髋臼内衬2上,髋臼内衬2中的第二环槽6和丝环3连接,可以固定丝环3和髋臼内衬2、髋臼杯1的相对位置,可以在丝环3被挤压和回弹时,确保丝环3随着髋臼内衬2运动。

如图5所示,丝环3边缘设置有多个凸起4,凸起4是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和丝环3是一体的,丝环3没有凸起4的一边设置在髋臼内衬2上,有凸起4的一边相对着髋臼杯1的第一环槽5,当髋臼内衬2被压入髋臼杯1中时,丝环3的凸起4正好进入第一环槽5中,给了安装完成的凸起4一个放置空间,并且进一步锁死髋臼杯1和髋臼内衬2。

如图5所示,丝环3是不锈钢丝环,使用不锈钢材质的丝环3可以保证丝环3的韧性和硬度,髋臼内衬2被压入髋臼杯1时,在髋臼杯1的压力作用下,保证不会断裂或者不能恢复弹回。

如图1、5、6、7所示,凸起4和丝环3的切线的角度为115°,即图6中表示的角a角度为115°,凸起4的深度为0.75mm,即图6中表示的距离b的长度为0.75mm,丝环3的厚度是0.5mm,即图5中表示的距离c的长度是0.5mm,第一环槽5深度为2mm,即图7中表示的距离d的长度是2mm,第二环槽6的深度为0.75mm,即图7中表示的距离e的长度是0.75mm,第一环槽5距离髋臼杯1内底部的高度为13.5mm,即图1中表示的距离f的长度是13.5mm。

上述数据经过严密的计算与实验,保证了髋臼内衬被压入髋臼杯时,丝环不会脱离第二环槽,而且不会变形至不能回弹,而且能确保一定的压入感和响声,精确辅助医生让手术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医生需要将髋臼内衬2压入髋臼杯1当中,此时医生需要根据经验来判断髋臼杯1和髋臼内衬2是否精确安装。首先,丝环3的外侧设置有凸起4,丝环3的内侧没有凸起,丝环3的内侧固定卡接在髋臼内衬2的第二环槽6中,丝环3的外侧和凸起4暴露在第二环槽6外。手术时将髋臼内衬2下压进入髋臼杯1中,丝环3随着髋臼内衬2一起进入髋臼杯1中,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凸起4接触到髋臼杯1,凸起4受到髋臼杯1的压力,被压入到第二环槽6中,继续将髋臼内衬2下压进入髋臼杯1中,至第一环槽5、第二环槽6和丝环3相互对接时,髋臼内衬2和髋臼杯1精确安装,此时凸起4不再受到髋臼杯1的压力,具有回弹空间,弹出第二环槽6,进入第一环槽5,凸起4因为受到髋臼杯1的压力和回弹的弹力,发出响声。此时医生可根据响声和压入感判断出髋臼内衬2和髋臼杯1已经精确安装;另外,因为凸起4和第一环槽5相互卡接,进一步固定了髋臼内衬2和髋臼杯1的相对位置,使髋臼内衬2和髋臼杯1的关系更加稳固,不易松动脱落,对于节省手术时间,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