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冷敷机构的便携式脱毛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2271发布日期:2020-09-01 17:5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冷敷机构的便携式脱毛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毛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新型冷敷机构的便携式脱毛仪。



背景技术:

随着脉冲光技术的发展,脉冲光技术在医疗美容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脉冲光脱毛仪相对于传统的脱毛方法,具有脱毛效果好,对人体皮肤损伤小,修复快,可实现永久脱毛的效果。

但脉冲光光照脱毛时有可能会损伤毛囊的周边组织,给皮肤带来灼热的痛感,因此,在对皮肤进行光照射的时候在出光口周围设置冷敷部,用来对皮肤进行适当的降温,减缓皮肤的灼痛感。

而现有的脱毛仪的散热机构,通常采用热管作为导热件为散热片组与冷敷片传导热量,由于采用分体式装配连接处存在一定缝隙使导热效率降低,导致对冷敷片的散热效果不好,无法更有效的减缓皮肤的灼痛感。

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有效制冷,防止脱毛仪对皮肤造成伤害,并提高使用舒适度,设置合理、稳定,散热效果更好,减缓皮肤灼痛感,具有新型冷敷机构的便携式脱毛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型冷敷机构的便携式脱毛仪,包括脱毛机构、散热机构和壳体;所述脱毛机构设有脱毛部和导热组件,所述脱毛部用于产生照射向待除毛皮肤的光,且所述脱毛部出光口设置玻璃片,所述玻璃片外露于所述壳体,用于与皮肤进行接触;所述导热组件包括热管、制冷片和散热片组,所述热管一端与所述制冷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片组连接,所述制冷片设置在所述玻璃片侧面与所述玻璃片接触;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蜗壳以及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连接所述脱毛机构;所述壳体设有容纳空间,所述脱毛机构和散热机构收容于该容纳空间,所述壳体上设置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风扇推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毛部还包括灯管、滤光片、反光件以及第二橡胶圈,所述滤光片设置于脱毛部的出光方向上,所述反光件设置于脱毛部出光方向相反方向上,所述灯管设置于所述反光件内,所述第二橡胶圈包裹所述滤光片的周边,所述玻璃片设置于所述滤光片的前端,且所述玻璃片与所述第二橡胶圈贴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玻璃片为蓝宝石玻璃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在所述蜗壳的两侧,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在脱毛机构的一侧,所述蜗壳连接所述脱毛机构的散热片组,所述风扇运转推动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脱毛机构之间的空气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源和控制机构,所述电源通过与脱毛机构、散热机构以及控制机构电连接,控制机构与脱毛机构以及散热机构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设置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脱毛部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橡胶圈和固定外壳,所述固定板和第一橡胶圈在所述固定外壳内固定玻璃片,且所述玻璃片从所述固定外壳中外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毛仪为脉冲光脱毛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脱毛仪的脱毛部前端设置玻璃片,导热组件设置散热片组的热管与制冷片相结合设置,并且制冷片与玻璃片接触,将产生的冷流传导至玻璃片对皮肤进行冷敷,同时利用热管内汽液相态原理及时地将玻璃片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导离,确保脱毛仪的冷敷效果,从而脱毛仪可以产生令到皮肤即时的冷却温度,实现快速有效制冷,防止脱毛仪对使用者皮肤表层造成伤害,并提高使用过程的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设置合理、稳定,脱毛仪设置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脱毛机构设置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通过将散热片组设置于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通道和第二通风通道之所形成的通风散热通道上,利用风扇加速通风通道之间的空气流通,利用空气与散热部之间的热交换,散热部散热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制冷片与玻璃片相贴合,使得制冷件产生的冷流可以及时的传递到皮肤,对皮肤进行冷敷,减缓皮肤因光照射带来的灼痛感,玻璃片在扩大制冷片与皮肤接触面接的同时,避免了制冷件直接接触皮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脱毛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毛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脱毛机构安装于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脱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脱毛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脱毛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第一通风口、12第二通风口、13固定结构、131固定板、132第一橡胶圈、133固定外壳、2脱毛机构、21脱毛部、211玻璃片、212灯管、213滤光片、214反光件、215第二橡胶圈、22导热组件、221热管、222制冷片、223散热片组、23第一通风通道、24第二通风通道、3散热机构、31蜗壳、4电源、5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6,一种具有新型冷敷机构的便携式脱毛仪,脱毛仪设置壳体1、脱毛机构2、散热机构3、电源4和控制机构5,

脱毛机构2设有脱毛部21和导热组件22,脱毛部21用于产生照射向待除毛皮肤的光,且脱毛部21出光口设置玻璃片211,玻璃片211外露于所述壳体1,用于与皮肤进行接触;导热组件22包括热管221、制冷片222和散热片组223,热管221一端通过铜片与所述制冷片2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片组223连接,制冷片222设置在所述玻璃片211侧面与所述玻璃片211接触,可带走玻璃片上的热量。

散热机构3包括包括蜗壳31以及风扇(未标示),风扇设置于所述蜗壳31内,蜗壳31连接所述脱毛部21的散热片组223。

壳体1设有容纳空间,脱毛机构2和散热机构3收容于该容纳空间,壳体1上设置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二通风口12,第一通风口11设置在所述蜗壳31的两侧,第二通风口12设置在脱毛机构2的一侧,风扇运转推动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和脱毛机构2之间的空气流动。

壳体1还设置固定结构13,固定结构13将所述脱毛部21固定于所述壳体1,固定结构13包括固定板131、第一橡胶圈132和固定外壳133,固定板131和第一橡胶圈132在所述固定外壳133内固定玻璃片211,且玻璃片211从所述固定外壳133中外露。

电源4与脱毛机构2、散热机构3以及控制机构5电连接,以提供电力来源,控制机构5与脱毛机构2以及散热机构3电连接,控制机构5包括控制元件(如继电器、断电开关),控制元件为多个,设置于壳体1的表面,便于操作人员对脱毛仪的各项功能进行操控。具体地,控制元件可以控制脱毛仪的启停切换,同时可以控制脱毛机构2以及风扇配合完成对皮肤的脱毛工作。

实施案例一:

在本实施案例中,脱毛仪为脉冲光脱毛仪,脱毛部21的光照通过玻璃片211后向外照射,且脱毛机构2设置第一通风通道23和第二通风通道24,第一通风通道23连通到脱毛部21和所述散热片组223的一侧,第二通风通道24连通到散热片组223的另一侧,蜗壳31通过连接第二通风通道24连接到散热片组223,风扇运转推动使空气在第一通风口11、第一通风通道23、第二通风通道24、第二通风口12和脱毛机构2之间的流动。

脱毛部21还包括灯管212、滤光片213、反光件214以及第二橡胶圈215,滤光片213设置于脱毛部21的出光方向上,反光件214设置于脱毛部21出光方向相反方向上,灯管212设置于所述反光件214内,第二橡胶圈215包裹在所述滤光片213的周边,玻璃片211设置于所述滤光片213的前端,脱毛部21射出的光经过玻璃片211后往外照射,且玻璃片211与第二橡胶圈215贴紧安装,使滤光片213与玻璃片211之间形成真空,其内不会产生水珠,影响照射脱毛效果。

脱毛机构2的玻璃片211外露于壳体1形成的容置空间,脱毛部用于产生的光照射出去以除去皮肤表面的毛发,玻璃片产生制冷以减缓在光照脱毛时对皮肤产生的灼痛感。散热机构3连接到脱毛机构2的第二通风通道24,推动空气流动,使制冷片222产生的冷流传导至玻璃片211对皮肤进行冷敷,且用于将脱毛机构2中导热组件22和脱毛部21产生的热量及时转移,以确保脱毛机构2的冷敷效果。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脱毛仪使用脱毛机构2的脱毛部21产生的光照对皮肤进行脱毛工作,在脱毛部21前端设置的玻璃片211因为脱毛部的光照产生的热量,在玻璃片211侧面与玻璃片211接触的制冷片222可将玻璃片211上热量带走,然后制冷片222通过热管221将热量带到散热片组223上,散热片组223将热量蒸发,且散热片组223连接的散热机构3可通过风扇抽风将散热片组223的热量转移,即可达到冷敷效果。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