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整卧床病人卧位的病床配套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3511发布日期:2020-09-18 19:5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整卧床病人卧位的病床配套设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自动调整卧床病人卧位的病床配套设施。



背景技术:

在icu即重症医学科的病房(intensivecareunit)中,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陪护。其中,对重症患者的体位或者卧位需要定时地进行看护及更正。这是因为在临床上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通过抬高床头或床尾的角度来达到目的,如胸腹部手术后、坠积性肺炎预防、心衰、休克、脑出血、颅脑损伤等。在护理学基础中,针对这些疾病,都有经过理论及实践所提出的科学角度范围,尤其是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相关指南明确规定:若无禁忌症,常规抬高床头30~45°,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一项重要措施。现有常用的icu的监护床,其主床架上的床板是可动的,可以于床头一侧抬升,而使得患者处于头高脚低的卧位,就是为此而设计。如申请号为cn201510351133.8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床头抬高角度标尺结构,该床头抬高角度标尺结构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床板、床档、床头抬高角度标尺;所述的床档安装在所述床板的两侧,所述的床头抬高角度标尺安装在床头一侧的床档竖梁上,所述的床头抬高角度标尺上标注有不同的抬高角度值。护士通过床头抬高角度标尺,快速准确的使病人床头抬高到相应高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制造容易,成木低,所有病床可根据此法推算出合适标尺,以利于临床护理工作,准确的床头抬高有利于预防病人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但是也正是因为抬高床头的原因,出现了另外的问题,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身体有可能向床尾滑移,使其上身抬高角度不在科学舒适区内,造成患者卧位不正,患者躺卧不适。此时,医护人员须及时将患者往回挪移到原先的位置上,使其上身抬高到规定的角度。以往这样的护理操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较为吃力且繁琐,对于体重较重的患者,还需要多位护士协同操作才能将患者往回挪移回位,而对于现在护士与患者配备比例不足的情况下,护士体力及精力不够,很难及时将患者身体挪回至原先规定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卧床病人卧位的病床配套设施,解决在icu护理中挪动患者至正确卧位的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避免出现因护士体力及精力不够而未能及时调整患者到正确卧位,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甚至恶化病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调整卧床病人卧位的病床配套设施,包括监护床,所述监护床包括主床架、床头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头板与所述主床架的头端之间、所述床尾板与所述主床架的尾端之间均预留有床单过缝;还包括床单卷绕机构,所述床单卷绕机构包括一体式床单、电机、第一安装架、第一卷绕轴、第二安装架和第二卷绕轴,所述第一卷绕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卷绕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一体式床单分别在所述第一卷绕轴、所述第二卷绕轴上绕置成卷并通过所述床单过缝而铺设在所述主床架上,所述第一卷绕轴由所述电机主动带动,所述第二卷绕轴随所述第一卷绕轴被动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床单卷绕机构还包括第一罩盖和第一紫外灯,所述第一罩盖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并罩盖在所述第一卷绕轴外,所述第一罩盖上设有供一体式床单穿过的床单过缝,所述第一紫外灯连接在所述第一罩盖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床单卷绕机构还包括第二罩盖和第二紫外灯,所述第二罩盖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并罩盖在所述第二卷绕轴外,所述第二罩盖上设有供一体式床单穿过的床单过缝,所述第二紫外灯连接在所述第二罩盖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一转动载轴部,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端,所述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转动载轴部设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电机、所述第一轴承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载轴部包括连接轴和设于所述连接轴一端的卷绕轴连接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或与所述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卷绕轴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卷绕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卷绕轴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卷绕轴端部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卡槽,所述第一卷绕轴的该端部与所述连接卡槽相固定而不可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载轴部还包括连接在连接卡槽的底壁的顶触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两个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处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两端,所述第二卷绕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有两个第二轴承座和两个第二转动载轴部,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处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两端,所述第二转动载轴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载轴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转动载轴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轴承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床头板和/或所述床尾板上设有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可自动调整卧床病人卧位的病床配套设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医护人员可以配合自动化收卷床单的操作将患者快速稳定地挪动,代替人力挪动并避免其可能造成的不适感,缓解护士与患者配比不足的情况,保证床头抬高操作的执行率,从而降低icu患者因未及时回正卧位而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起到便捷更换床单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a1-主床架,a2-床头板,a3-床尾板,b1-一体式床单,b2-电机,b3-第一安装架,b31-第一轴承座,b32-第一转动载轴部,b321(b521)-连接轴,b322(b522)-卷绕轴连接块,b3221(b5223)-连接卡槽,b323(b523)-顶触弹簧,b4-第一卷绕轴,b5-第二安装架,b51-第二轴承座,b52-第二转动载轴部,b6-第二卷绕轴,b7-第一罩盖,b71-第一紫外灯,b8-第二罩盖,b81-第二紫外灯,c1-接近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可自动调整卧床病人卧位的病床配套设施的实施例,包括监护床,监护床包括主床架a1、床头板a2和床尾板a3,床头板a2与主床架a1的头端之间、床尾板a3与主床架a1的尾端之间均预留有床单过缝。同时,床头板a2、床尾板a3可以选择与主床架a1可拆卸连接,较简单的,如主床架a1的头、尾端均设置支撑杆,床头板a2、床尾板a3的底部设置插孔,支撑杆插入插孔内,但确保床头板a2、床尾板a3与主床架a1之间存在床单过缝。

进一步的,该设施还包括床单卷绕机构,床单卷绕机构包括一体式床单b1、电机b2、第一安装架b3、第一卷绕轴b4、第二安装架b5和第二卷绕轴b6。第一卷绕轴b4安装在第一安装架b3上,第二卷绕轴b6安装在第二安装架b5上。第一卷绕轴b4由电机b2主动带动,第二卷绕轴b6随第一卷绕轴b4被动转动。一体式床单b1即一块非常长的面料,使得一体式床单b1分别在第一卷绕轴b4、第二卷绕轴b6上绕置成卷并通过床单过缝而铺设在主床架a1上。

具体的,从拆卸方便及连接稳定的角度考虑,第一安装架b3上设有第一轴承座b31和第一转动载轴部b32,第一轴承座b31连接在第一安装架b3的一端,电机b2连接在第一安装架b3的另一端;第一转动载轴部b32设有两个并分别与电机b2、第一轴承座b31连接。

更具体的,第一转动载轴部b32包括连接轴b321和设于连接轴b321一端的卷绕轴连接块b322,连接轴b321与电机b2传动连接或与第一轴承座b31转动连接,卷绕轴连接块b322与第一卷绕轴b4连接。卷绕轴连接块b322上设有与第一卷绕轴b4端部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卡槽b3221,第一卷绕轴b4的该端部与连接卡槽b3221相固定而不可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绕轴b4为一截面为方形的板块,连接卡槽b3221对应为一方形槽,第一卷绕轴b4插入连接卡槽b3221后两者相固定而无法相对转动。若第一卷绕轴b4为圆柱状轴体,固定起来相对繁琐一点,连接卡槽b3221对应为圆槽,可选择在连接卡槽b3221上开设通向圆槽的螺孔,再接入顶紧螺钉将第一卷绕轴b4的端部顶紧固定在圆槽中。为了进一步方便拆装,第一转动载轴部b32还包括连接在连接卡槽b3221的底壁的顶触弹簧b323,并且连接卡槽b3221上设置外扩斜面以方便第一卷绕轴b4的端部卡入连接卡槽b3221中,在装入第一卷绕轴b4时,先将第一卷绕轴b4一端倾斜着用力压入一连接卡槽b3221中,再压缩该槽中的顶触弹簧b323,再将第一卷绕轴b4的另一端卡入另一连接卡槽b3221中;在拆下第一卷绕轴b4时,反向操作即可。

第二安装架b5上设有两个第二轴承座b51,第二轴承座b51分处在第二安装架b5的两端,第二卷绕轴b6的两端与第二轴承座b51连接,可以是普通的转轴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照搬第一安装架b3及第一卷绕轴b4的连接方式,即第二安装架b5上设有两个第二轴承座b51和两个第二转动载轴部b52,第二轴承座b51分处在第二安装架b5的两端,第二转动载轴部b52与第一转动载轴部b32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载轴部b52同样包括连接轴、卷绕轴连接块、连接卡槽及顶触弹簧,在图4中分别用b521、b522、b5221及b523指代,但相对应的,第二转动载轴部b52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座b51连接,如图3。

另外,床单卷绕机构还包括第一罩盖b7和第一紫外灯b71,第一罩盖b7连接在第一安装架b3上并罩盖在第一卷绕轴b4外,第一罩盖b7上设有供一体式床单b1穿过的床单过缝,第一紫外灯b71连接在第一罩盖b7的内壁上;同样的,床单卷绕机构还包括第二罩盖b8和第二紫外灯b81,第二罩盖b8连接在第二安装架b5上并罩盖在第二卷绕轴b6外,第二罩盖b8上设有供一体式床单b1穿过的床单过缝,第二紫外灯b81连接在第二罩盖b8的内壁上。罩盖用来保护内部机构,隔绝外界接触,紫外灯用来消毒杀菌,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护理环境良好。

除此之外,为了辅助医护人员,床头板a2或床尾板a3上设有接近传感器c1,接近传感器c1连接于电机b2,接近传感器c1监测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信息,反馈信号给电机b2,以使电机b2运行拉动一体式床单b1来挪动患者。

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较轻柔地按压住患者以使其与一体式床单b1之间的阻力更大,然后启动电机b2,使其拉动一体式床单b1并使患者跟随挪动回到正确体位。为了增大患者与一体式床单b1之间的阻力,一体式床单b1表面可以设置增强摩擦力的凸起,可以是条纹状的,可以是点状的。本设施还可以帮助快速更换床单,备置一块隔板,隔板用来垫入患者身下,将患者与当前监护床上在用的一体式床单b1分隔开,然后启动电机b2拉动一体式床单b1直至全部更换到其全新未用的部分。

本配套设施能够快速、准确、自动地使病人上半身抬高至规定的角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制作容易,在严格意义我们大大提高了床头抬高执行率,这不但降低了icu患者vap发生率,从而缩短总的住院时间,为住院病人节省了经济费用,而对科室乃至整个医院来说也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缓解护士与患者配比不足的情况,还能帮助更换床单,值得在本领域推广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