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床、助力护栏及其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7646发布日期:2020-10-23 12:4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护理床、助力护栏及其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床及其护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护栏有全包围半包围的欧式款,整体拉上或整体拉起后提供防护作用。也日式防护栏,其为方便取拿的插入式,一般分成长的款式和短的款式,需要使用时装上,不用时取出,配合用户需要,其只能用于防护,防止坠落。

各种护栏中较多为固定后不能根据需要变化,如全包围或半包围的欧式,在用户下床时需放下,在床上时由护理人员再拉上,适用于医疗机构。而没有适用于日常长者居家生活使用的便利产品,虽然日式的方便取放,但长护栏或短护栏是插入非固定的,当长者需要起床进行活动时,此类护栏不能借力起立。一般是在床边再放置起立装置,用于起立时的借力。但占用空间,且如果结构及配重不合理时存在安全隐患。

公布号为cn107296702a的专利申请公开一种用于护理床的转动式助力护栏,包括固定护栏、旋转护栏,所述固定护栏固定设置在护理床上,所述旋转护栏转动设置在固定护栏的一端,所述旋转护栏能在水平方向转动。

公布号为cn109044676a的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全自动护理床挡位机构,其中,所述护理挡位部件由固定式护栏和活动式支撑护栏组成,所述固定式护栏上设有支撑杆和扶手杆,所述固定式护栏一端与活动式支撑护栏相连接,所述固定式护栏下端设有支撑杆,所述护理床垫上设有挡板支撑块,所述挡板支撑块上钻有限位通孔,所述固定式护栏和活动式支撑护栏通过支撑杆插设于限位通孔内与护理床垫相连接,所述活动式支撑护栏上设有翻折机构,所述翻折机构由翻折杆和负荷支撑架组成,所述翻折机构上设有锁紧装置。

以上两专利申请公开了活动的护栏可向护理床使用者提供助力,但其中活动护栏与固定护栏的锁定方式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助力护栏的锁定机构,解锁或锁定容易被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助力护栏,其包括固定护栏和活动护栏,活动护栏和固定护栏之间由锁定机构可解锁地锁定,并且锁定机构的解锁容易被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在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理床,其包括所述的助力护栏。

为实现所述目的助力护栏的锁定机构,其中:

固定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杆通道;

活动连杆在所述连杆通道中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邻近所述第一端,所述活动连杆还具有第一卡掣件;

活动部具有第五端,所述第五端与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呈可转动的轴孔配合,具有第二卡掣件,与所述第一卡掣件形成卡止关系,将所述活动部与所述活动连杆可传动连接;

手柄具有凸轮部,所述凸轮部与所述第三端通过第一铰轴铰接,所述凸轮部的轮廓与所述第一端接触;

开关锁设置在所述手柄上,可松脱地扣在所述固定部上,以使所述手柄被锁定;

其中,所述开关锁从所述固定部上脱扣后,容许所述手柄以所述凸轮部为基端进行翻转,所述凸轮部的轮廓沿所述第一端滑动,并带动所述第一铰轴朝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活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卡掣件与所述第二卡掣件脱扣,进而容许所述活动部相对所述固定部转动。

在所述的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端具有卡槽,所述开关锁具有钩扣,所述开关锁通过第二铰轴铰接在所述手柄上,并由弹性件保持钩扣与所述卡槽相扣,所述开关锁可由外力向所述手柄内按压而以所述第二铰轴为中心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所述钩扣可绕开所述卡槽,从而与所述卡槽脱扣。

在所述的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掣件和所述第二卡掣件中的一方套在另一方的外周,并在相对的面上通过齿啮合。

在所述的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掣件和所述第二卡掣件中至少一方的齿在两方的对接入口端沿对接方向在两侧分别设置成导引斜面,以引导另一方的齿进入啮合位置。

在所述的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连杆穿过所述第一卡掣件和所述第二卡掣件的中心与所述活动部内提供的杆孔可转动配合。

在所述的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掣件与所述活动部的第五端一体成型。

在所述的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活动部的上方,所述第一端为所述固定部的上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部的下端,所述第三端为所述活动连杆的上端,所述第五端为所述活动部的上端,所述手柄的翻转方向为向上翻转。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助力护栏,包括固定护栏和活动护栏,还包括任一项所述的锁定机构,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护栏上,所述活动部连接在所述活动护栏上。

在所述助力护栏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护栏还包括上部枢转机构,所述上部枢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护栏和所述活动护栏中的一方的套筒以及另一方的枢轴,所述枢轴插入于所述套筒与所述套筒转动配合;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上部枢转机构的下方,所述上部枢转机构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锁定机构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之间的转动轴线共线。

一种护理床,包括所述的助力护栏,所述固定护栏固定在所述护理床的床边。

在前述技术方案中,解锁或锁定的操作是通过操作所述开关锁,并翻转所述手柄,容许所述手柄以所述凸轮部为基端进行翻转,所述凸轮部的轮廓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传动,并带动所述活动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卡掣件与所述第二卡掣件脱扣或卡止,进而容许所述活动部相对所述固定部转动。因此解锁和锁定的操作就是扳动开关锁以及翻转手柄,因此操作方式自然而简单。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助力护栏的立体图。

图2是护理床的立体图。

图3是助力护栏的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助力护栏的锁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固定部、活动连杆组合的仰视图。

图6是活动部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图3和图4显示了锁定机构的结构,图1、图2显示了锁定机构的应用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助力护栏的锁定机构包括固定部1、活动连杆2、活动部3、手柄4、开关锁5。固定部1具有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贯穿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连杆通道13。

活动连杆2在连杆通道13中可移动设置,具有第三端21和第四端22,第三端21邻近第一端11。

活动部3具有第五端31,第五端31与固定部1的第二端12呈可转动的轴孔配合,具有第二卡掣件33,活动连杆2对应第二卡掣件33设置有第一卡掣件220,第一卡掣件220和第二卡掣件33形成卡止关系,将活动部2与活动连杆3可传动连接。

手柄4具有凸轮部41,凸轮部41与第三端21通过第一铰轴42铰接,凸轮部41的轮廓与第一端11的端板110接触。

开关锁5设置在手柄4上,可松脱地扣在固定部1上,以使手柄4被锁定。

其中,开关锁5从固定部1上脱扣后,容许手柄4以凸轮部41为基端进行翻转,凸轮部41的轮廓沿第一端11的端板110滑动,向端板110施加向下压力,由此形成杠杆原理,并带动第一铰轴42朝远离第一端11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连杆2带动第一卡掣件220与第二卡掣件33脱扣,进而容许活动部3相对固定部1转动。随后,在转动到需要调整的位置后,需要将活动部3和固定部1相固定时,放开手柄4,手柄4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活动连杆2移动,使得第一卡掣件220和第二卡掣件33进入到卡止关系。该锁定机构将有利于在护栏上增加扶手及助力功能,且固定可靠,与地面无直接连接,可衍生在现有的护栏上,不用时闭合防止人员滚落,使用时只要打开,可用于帮助长者起立或帮助沿床行走。

如图4所示,固定部1的第一端11具有卡槽112,开关锁5具有钩扣51,开关锁5通过第二铰轴52铰接在手柄4上,并由图中未示出的弹性件保持钩扣51与卡槽112相扣,开关锁5可由外力向手柄4内按压而以第二铰轴52为中心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钩扣51可绕开卡槽112,从而与卡槽112脱扣。

如图5所示,第一卡掣件220为套在活动连杆2上的内齿圈。如图6所示,第二卡掣件33也为外齿圈,因此第一卡掣件220与第二卡掣件33通过齿进行啮合,形成传动连接。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掣件220为外齿圈,而第二卡掣件33提供内齿圈,也同样可形成啮合传动。内齿圈的形成方式之一为在一个底座的外周上形成多个轴向突出的齿,由这些齿形成内齿圈,这些齿插入到前述外齿圈的齿之间的槽中。通过齿啮合形成传动连接,啮合力在整个周向分布,受力均匀,齿和齿之间的离合也易于通过活动连杆2的轴向位移来实现,因此可以简化固定部、活动部之间的离合机构。

如图6所示,第二卡掣件33的齿330在与第一卡掣件220对接入口端的两侧分别具有导引斜面331,这样相邻齿330在与第一卡掣件220对接入口端将形成渐缩的入口,因此有利于引导第一卡掣件220上的齿进入到啮合位置。同样地,在另一个实施方式,导引斜面与导引斜面形成的渐缩端口可形成在第一卡掣件上。通过导引斜面来引导卡掣件进入到啮合位置,易于第一卡掣件与第二卡掣件的对准连接,即便啮合状态被隐藏在内部,也容易组装。

如图4所示,活动连杆2的第四端22穿过第一卡掣件220和第二卡掣件33的中心与活动部3内提供的杆孔可转动配合。由此设置,活动连杆2将有利于引导第一卡掣件220、第二卡掣件33进入到啮合位置,并且确保二者处于啮合位置,另一方面。

如图6所示,第二卡掣件33与活动部3的第五端为一体成型。这样,活动部3插入到固定部1的第二端12形成的孔中,与第二端12呈轴孔配合。

如图1所示,锁定机构应用于助力护栏上。在图中,固定部1位于活动部2的上方,第一端11为固定部1的上端,第二端12为固定部1的下端,第三端为活动连杆2的上端,第五端为活动部3的上端,手柄4的翻转方向为向上翻转。如此设置,锁定机构的解锁操作以及上锁操作均符合使用者的自然动作。

如图1所示,助力护栏包括固定护栏6和活动护栏7,还包括前述的锁定机构。如图4所示,锁定机构的固定部具有固定部接头10,活动部3具有活动部接头20。相应地,固定护栏6提供有接管61,活动护栏7提供有接管71。固定部接头10插入到接管61,活动部接头20插入到接管71。这样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活动护栏7和固定护栏6就不能相对转动,当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即两个卡掣件分离不耦合时,活动护栏7就可相对固定护栏6转动。具体而言,打开开关锁,扶住活动部,转动至所需角度后关闭开关锁,使活动部固定住,并形成所需的扶立角度,有效助力。

继续参照图1,固定护栏6还包括上部枢转机构,上部枢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固定护栏6的套筒62和活动护栏中7的枢轴72,枢轴72插入于套筒62与套筒62转动配合。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套筒和枢轴的位置互换。

锁定机构位于上部枢转机构的下方,枢转机构的转动轴线与锁定机构的固定部和活动部之间的转动轴线共线。这样为活动护栏7的转动提供稳定的支撑。

图2示出一种护理床,包括图1所示的助力护栏,固定护栏6固定在护理床的床边,而活动护栏7固定连接在固定护栏6上。活动护栏7可用于在长者起立或使用轮椅等时借力抓握。其具体适用方法如下:

1.找到护栏锁定机构的位置,单手握住手柄,用食指或中指持续按压开关锁。

2.将手柄向上旋转,待两个耦合件打开后松开开关锁。

3.旋转活动护栏至合适位置。

4.稍用力向下按压手柄将护栏锁定。

此外,由于两个卡掣件可在活动护栏的任意转动角度分离或者啮合,因此助力护栏可使用时根据需要可将活动部分在各种角度固定住,实现各种需求。

图2示出的助力护栏安装在床的右侧,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助力护栏也可安装在床的左侧,如前所述,两个卡掣件为轴向移动来实现分离、耦合,即在360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可分离、耦合,助力护栏具有通用性,在床的任一侧安装都容许的。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