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针孔止血的可调节压力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5609发布日期:2021-01-08 11:5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针孔止血的可调节压力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血压力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抽血/输液针孔止血的可调节压力带。



背景技术:

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对抽血或输液产生的针孔的止血方法,都是采用消毒棉签/棉球在针孔处持续按压一段时间的方式。这种止血方式限制了患者双手的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对于老人、小孩、以及手关节活动不便者存在较大障碍,基本上需要旁人辅助按压进行止血。此外,按压方式及时长直接影响针孔止血恢复效果,部分患者因处理不当出现渗血、局部紫斑等情况,不利针孔凝血和恢复。

针对手动按压针孔进行止血存在的弊端,一些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改进方案。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7月16日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cn209107482u公开了一种普外科加压止血带,止血带两端通过粘扣连接,止血带贴近患者皮肤一侧通过开设放置孔固定有供止血棉球,并通过给止血带内部的气囊充气,实现挤压止血棉球进行针孔止血的功能;此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外科手术伤口的止血,通过气囊实现对止血棉球的挤压,需要对气囊进行充气,若用于针孔止血则实用性较差,而且止血带两端通过粘扣连接,连接的牢固度不是非常可靠,存在松脱的可能性。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5月14日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cn208851566u公开了一种采血后按压止血装置,此按压止血装置类似创可贴,中间部位为止血棉体,止血棉体外侧固定有弧形金属弹片,将止血装置贴敷于针孔处后,通过向下按压金属弹片使其内凹,达到对针孔施加压迫力进行止血的目的;此技术方案通过金属弹片形变产生对针孔的压迫力,金属与两侧弹力带连接的紧密性以及创可贴式粘附的可靠性是需要再考量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抽血/输液针孔止血的可调节压力带。

一种用于针孔止血的可调节压力带,包括底部与针孔接触的止血块,所述止血块顶部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一端固定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绕针孔所在肌体一周,再固定于所述固定扣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止血块由具有弹性的医学塑料制成的增压块和粘合于所述增压块上的消毒棉片组成,所述增压块中间厚、周围薄,连接所述固定扣的一侧为平面,连接所述消毒棉片一侧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扣采用高硬度医学塑料制成,所述止血块与所述固定扣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固定扣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止血块顶部连接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块,使得所述止血块与所述固定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固定扣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扣包括底板、两侧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一端的弹力带压件、固定于所述底板另一端的弹力带锁件;

所述弹力带压件通过转轴悬挂铰接于两侧板之间,由压件本体、凸出于所述压件本体上的齿台、等间隔设置于所述齿台上的齿牙构成,所述齿牙与所述弹力带接触一面为内高外低的坡面,通过转动所述弹力带压件使得所述齿牙压紧位于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弹力带。

进一步的,所述压件本体与所述齿牙相对侧固定有门形构件,所述两侧板上设有与所述门形构件相匹配的卡槽,当所述齿牙转动至下方压紧所述弹力带时,所述门形构件底部嵌入所述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弹力带绕肌体一周并通过固定扣进行固定,稳定性更强,不易脱落,止血块的结构设计使其对针孔处的压迫效果、止血效果更好;弹力带及固定扣可回收消毒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压力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扣压紧弹力带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针孔止血的可调节压力带,包括底部与针孔接触的止血块1,所述止血块1顶部设置有固定扣2,所述固定扣3一端固定连接有弹力带3,所述弹力带3绕针孔所在肌体一周,再固定于所述固定扣2另一端,如图1所示。通过弹力带绕肌体一周并通过固定扣进行固定,稳定性更强,不易脱落。

由于针孔是微小的局部创口,考虑到需要对针孔部位施加更大的压迫力,所述止血块由具有弹性的医学塑料制成的增压块和粘合于所述增压块上的消毒棉片组成,所述增压块中间厚、周围薄,连接所述固定扣的一侧为平面,连接所述消毒棉片一侧为弧形。使用时,最厚的部位压紧于针孔处,然后拉紧弹力带进行固定,增压块在挤压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对针孔处进行挤压。

所述固定扣采用高硬度医学塑料制成,所述止血块与所述固定扣固定连接。固定扣可以采用任何现有的,可以实现弹力带固定的形式。

本实施例可调节压力带的固定扣以及固定连接于其上的固定扣均属于一次性用品,弹力带可以根据需要回收利用。

实施例2

由于真正与肌肤接触的只有止血块部分,固定扣是可以考虑回收消毒再利用的。因此,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1,所述固定扣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且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止血块顶部连接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块,使得所述止血块与所述固定扣可拆卸连接。滑槽与滑块实现可拆卸连接是常规技术手段,无需过多阐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滑块和滑槽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需要施加一定的力才能发生相对位移,滑块不会在滑槽中随意晃动,影响实际使用。

考虑到回收后需要消毒,以及固定扣的耐用性,在所述固定扣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扣包括底板301、两侧板302、固定于所述底板一端的弹力带压件303、固定于所述底板另一端的弹力带锁件304,如图2所示。这里的弹力带锁件采用现有技术,不是本申请涉及的重点。

所述弹力带压件303通过转轴305悬挂铰接于两侧板之间,由压件本体3031、凸出于所述压件本体上的齿台3032、等间隔设置于所述齿台上的齿牙3033构成,所述齿牙3033与所述弹力带3接触一面为内高外低的坡面,通过转动所述弹力带压件303使得所述齿牙3033压紧位于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弹力带3,如图3所示。

使用时,将压件本体3031翻开,插入弹力带3的一端,再扣合压件本体3031,使得所述齿牙3033压紧位于其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弹力带3。所述齿牙的坡型设计增大了其与弹力带的接触面,使其能够更好得压合弹力带。

为防止弹力带压件受外力松动,所述压件本体3031与所述齿牙3033相对侧固定有门形构件3034,所述两侧板302上设有与所述门形构件相匹配的卡槽3035,当所述齿牙3033转动至下方压紧所述弹力带3时,所述门形构件3034底部嵌入所述卡槽3035中,增强了弹力带压件压紧弹力带的稳定性。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