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3553发布日期:2020-09-08 14:32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缝合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



背景技术:

手术缝合线大多表面光滑,手术缝合后需要打结才能完成对生物组织伤口的缝合固定,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大手术风险;还存在缝合线不可被机体组织吸收降解,生物排斥性大等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免打结缝合线出现在市场上,如倒刺型缝合线,其具有倒刺结构,该倒刺结构可在伤口缝合时增加缝合线对伤口组织的锚定作用,免打结,减少手术时间。如cn201711054602.5公开的倒刺型缝合线,倒刺下缘有环形凹槽,凹槽内用生物粘合剂粘一圈缝合线,这样不仅使得缝合线整体力学性能有所下降,还由于生物粘合剂的存在降低了生物相容性。cn201810138240.6公开了一种具有倒刺的可降解缝合线,但是其生物相容性较小,倒刺的牢固性能不高,倒刺强度不高,容易脱落。cn101401735a、cn101518457a均公开了一种倒刺型医疗装置,其中的倒刺与线型工件一体成型,其锚固性不强。cn206745401u公开了一种手术缝合线,包括缝合线主体和倒刺件,倒刺件包括用于将所述倒刺件固定在所述缝合线主体上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接的环状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环状部上的组织接合凸起。

开发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倒刺牢固性高,不容易脱落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本实用新型的蚕丝缝合线生物相容性好,且缝合线上的倒刺的牢固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包括线体(1)、结合部(3)及倒刺部(2),所述线体(1)包括蚕丝缝合线,所述蚕丝缝合线包括多根蚕丝,所述结合部(3)包裹于所述蚕丝表面且填充于相邻两蚕丝之间,所述倒刺部(2)包括若干倒刺,所述倒刺沿所述线体(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倒刺至少为一排,所述蚕丝缝合线与所述倒刺的一端通过结合部(3)连接。

进一步地,倒刺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夹角为20°~60°。可根据不同的缝合场合设置不同的倒刺角度。倒刺均匀的排列,也使得伤口缝合后的组织张力分布更加均匀,减少术后疼痛感。

进一步地,倒刺的长度为0.1cm~1cm。

进一步地,倒刺呈锥形,其长度为0.1mm~5mm,锥形倒刺的底部直径为0.01mm~1mm。可根据伤口大小、深浅设置不同大小倒刺的缝合线来缝合,从而减轻伤口结疤情况。

进一步地,蚕丝缝合线为编织型蚕丝缝合线。

进一步地,结合部(3)的材质为丝素蛋白。

进一步地,各所述倒刺间隔环绕分布于所述线体(1)表面。

进一步地,蚕丝缝合线的直径为0.05mm~2mm。

进一步地,倒刺部(2)由结晶丝素蛋白构成,其聚集态结构主要由丝素ii结晶结构构成。丝素蛋白材质的倒刺部(2)能够与线体(1)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具有相同的生物相容性,丝素ii结晶结构可使得倒刺能获得更刚硬的结构,对组织缝合有更好的锚定作用。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设有若干倒刺,采用该倒刺型缝合线手术缝合过程中,不需要助手辅助缝合;缝合时间较快而且缝合完成不需要打结,伤口能自动闭合;缝合完成后伤口张力分布均匀,不会产生疼痛感,伤口愈合后也不会产生较大的疤痕。

2.本实用新型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生物相容性良好,不会造成伤口的刺激与免疫反应,可以吸附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组织愈合。

3.本实用新型不仅保留了蚕丝缝合线的优越性能还增添了刚硬的倒刺结构,而且蚕丝缝合线力学性能较好,不容易断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倒刺型蚕丝缝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体;2-倒刺部;3-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由线体1、结合部3及倒刺部2组成。其中,线体1是脱胶后的医用蚕丝缝合线,倒刺部2是由丝素溶液浇筑在线体1上凝固形成的倒刺结构。蚕丝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在体内无害降解。

具体地,线体1为蚕丝缝合线,该蚕丝缝合线为由多根蚕丝编织形成的编织型蚕丝缝合线。蚕丝缝合线的直径为0.05mm~2mm。

结合部3包裹于各蚕丝表面且填充于相邻两蚕丝之间(图1中未图示出蚕丝缝合线内部的相邻蚕丝之间的结合部3)。结合部3的材质为丝素蛋白。

倒刺部2包括若干倒刺,倒刺沿所述线体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蚕丝缝合线与倒刺的一端通过结合部3连接,倒刺对称分布于蚕丝缝合线的两侧。

倒刺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夹角为20°~60°。可根据不同的缝合场合设置不同的倒刺角度。倒刺均匀的排列,也使得伤口缝合后的组织张力分布更加均匀,减少术后疼痛感。

倒刺的长度为0.1cm~1cm。可根据伤口大小、深浅选用不同大小倒刺的缝合线来缝合,从而减轻伤口结疤情况。

优选地,倒刺呈锥形,其长度为0.1mm~5mm,锥形倒刺的底部直径为0.01mm~1mm。

本实施例中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制备和使用方法如下:

倒刺型蚕丝缝合线的制备:

(1)使用丝素蛋白溶液对脱胶后的蚕丝缝合线进行多次浸轧处理,以在蚕丝缝合线中的蚕丝表面及相邻蚕丝之间的缝隙中形成结合部3;

(2)将经多次浸轧处理后的蚕丝缝合线放入含有倒刺阴模的硅胶模具中,然后向模具中灌注丝素蛋白溶液,脱除气泡并干燥后,取出模具中样品并在120℃~130℃下进行湿热处理,即得到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中,所使用的含有倒刺阴模的硅胶模具中设有若干用于形成倒刺结构的倒刺区,倒刺区沿模具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沿模具轴线延伸方向,倒刺区对称设置两排,模具的轴线处用于放置蚕丝缝合线,蚕丝缝合线的放置位置与各倒刺区的一端相连接。

缝合线的使用:临床手术缝合时,可根据伤口大小、缝合位置、缝合组织等缝合情景选用不同规格的倒刺缝合线,缝合完毕后将多余的缝合线减去,不需要打结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体(1)、结合部(3)及倒刺部(2),所述线体(1)包括蚕丝缝合线,所述蚕丝缝合线包括多根蚕丝,所述结合部(3)包裹于所述蚕丝表面且填充于相邻两蚕丝之间,所述倒刺部(2)包括若干倒刺,所述倒刺沿所述线体(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蚕丝缝合线与所述倒刺的一端通过结合部(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体(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夹角为2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的长度为0.1cm~1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呈锥形,其长度为0.1mm~5mm,锥形倒刺的底部直径为0.01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缝合线为编织型蚕丝缝合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3)为丝素蛋白结合部(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倒刺间隔环绕分布于所述线体(1)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缝合线的直径为0.05mm~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部(2)包括结晶丝素蛋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刺型蚕丝缝合线,包括线体(1)、结合部(3)及倒刺部(2),线体(1)包括蚕丝缝合线,蚕丝缝合线包括多根蚕丝,结合部(3)包裹于所述蚕丝表面且填充于相邻两蚕丝之间,倒刺部(2)包括若干倒刺,倒刺沿所述线体(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蚕丝缝合线与倒刺的一端通过结合部(3)连接。其不仅保留了蚕丝缝合线的优越性能还增添了刚硬的倒刺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手术缝合过程中打结耗时的问题,即组织缝合后不需要打结就能缝合伤口,手术效率高;同时,缝合处倒刺缝合线受力均匀,不会产生伤口缝合的疼痛感;而且蚕丝缝合线力学性能较好,不容易断裂。

技术研发人员:卢神州;程康;赵芳;王金秀;郝家庆;付晏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