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骨棘间径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1535发布日期:2020-09-11 22:04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骨棘间径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孕妇产前检查的辅助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骨棘间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中国剖宫产率持续攀升且居高不下,严重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剖宫产率控制目标,要达到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目的,须提高助产专业人员观察产程(即产房产道检查)的能力,其中包含对坐骨棘间径进行测量的步骤,当坐骨棘间径为10cm时为正常状态,表明孕妇可以自然分娩;现有技术是检查者一手食指和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孕妇两侧的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但是,由于每个医生的经验能力强度不同,很容易出现预估值与实际值差距很大的情况;而且,医院的孕妇数量较多,医生需要同时观察多个孕妇的产程进度,容易导致医生对坐骨棘间径的预估受影响,进一步导致预估值误差较大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坐骨棘间径测量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准确测量坐骨棘间径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坐骨棘间径测量工具,包括手套,手套的两个相邻手指之间设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第一手指固定,拉绳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手指内,且拉绳的中部与第二手指滑动连接。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设计了一种产房产道检查的专用手套,使产房产道检查更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也使产房产道检查更安全卫生,避免了感染的情况;本方案的拉绳,实现了对坐骨棘间径进行记录的目的,使医生可以将不可视的预估坐骨棘间径变成可视化的测量,使医生对产妇的坐骨棘间径测量更准确,从而使医生对产妇的产程判断更准确,进一步保证了产妇的生产健康。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套上设有用于对拉绳的自由端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本方案能在完成测量后,对拉绳的自由端进行固定,避免了退出手指期间以及尺规测量期间、第一手指与第二手指之间的拉绳距离发生变化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拉绳记录的坐骨棘间径距离准确。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固定件为锁绳柱,锁绳柱上设有用于将拉绳锁紧的卡线槽。

本方案的锁绳柱能对拉绳进行缠绕,卡线槽能对拉绳进行卡紧,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以用户能快速便携地对拉绳进行固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套上固定设有用于收卷拉绳的收卷机构。

本方案的收卷机构能自动对拉绳进行收卷,实现了对拉绳的收纳,同时也避免了医生的两个手指张开程度过大时,使拉绳拉伸太长,导致坐骨棘间径的测量值偏大,进而导致医生对孕妇的产程判断出错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收卷机构设于手套的掌部或腕部。

本方案更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右手对坐骨棘间径进行测量时,左手即可操作收卷机构辅助测量。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收卷机构包括外壳、收卷轴和弹性复位件,收卷轴与外壳固定,弹性复位件与收卷轴固定;外壳上设有供拉绳穿过的出口,拉绳的自由端经过出口伸入外壳内并与弹性复位件固定。

本方案利用卷尺自动收卷的原理,对拉绳的自由端进行自动收卷,从而避免了第一手指和第二手指之间的拉绳过长,导致坐骨棘间径的测量值偏大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出口处滑动设有用于控制出口启闭状态的滑板,滑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滑板的驱动块,驱动块与外壳滑动连接。

本方案能对拉绳进行固定,避免收卷机构将第一手指和第二手指之间的拉绳收卷入内,导致无法通过拉绳对坐骨棘间径进行记录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滑板与外壳之间固定设有用与使滑板向下将出口关闭的弹性件。

本方案的弹性件使滑板保持与出口抵紧的状态,从而使用户可以在需要收卷机构进行收放拉绳时,再打开出口。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外壳上设有用于对滑板进行导向的滑槽,外壳上还设有用于与滑板配合的卡槽,滑槽和卡槽分别位于出口的两侧。

本方案的滑板与外壳相对滑动时,能与卡槽配合将出口完全锁紧,避免滑板无法将拉绳固定住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手套内侧固定设有分隔层,分隔层与手套之间形成供拉绳滑动的拉绳通道。

本方案能避免拉绳滑动过程中与医生的手部接触,从而避免了拉绳粘附细菌对孕妇造成感染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孕妇的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坐骨棘间径测量工具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锁绳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收卷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手套1、第一手指2、第二手指3、拉绳4、分隔层5、锁绳柱6、绕线部7、卡紧部8、外壳10、收卷轴11、平面涡卷弹簧12、出口13、滑板14、驱动块15、压簧16、滑槽17、卡槽18。

实施例一

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坐骨棘间径测量工具,包括手套1,手套1的两个相邻手指之间设有拉绳4,此处以拉绳4设于食指部位和中指部位之间为例进行说明,食指部位对应下文的第一手指2,中指部位对应下文的第二手指3,拉绳4的上端与第一手指2胶粘固定,拉绳4从第二手指3的右侧壁穿入手套1中,且拉绳4的下端从手套1的手掌部位穿出,第二手指3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分隔层5,分隔层5位于第二手指3内靠近第一手指2的一侧,且分隔层5与手套1之间形成供拉绳4滑动的拉绳通道。拉绳4的长度为15~25cm,此处以20cm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医生戴好手套1后,将拉绳4的下端向下拉,使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之间的拉绳4长度小于3cm;然后将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放入阴道内,并张开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使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同时触摸查看孕妇左、右两侧的坐骨棘;触摸到后,轻微拉动拉绳4的下端,确认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之间的拉绳4处于刚好绷直的状态,然后握紧其他手指将拉绳4的下端掐紧,避免取出手指时,位于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之间的拉绳4受力而变长的情况,然后收拢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并取出;取出后,再次张开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直到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之间的拉绳4绷紧,然后使用尺规进行测量,从而实现了准确测量孕妇的坐骨棘间径的目的。

本方案能避免因为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或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估测值误差较大的情况,实现了精确测量孕妇的坐骨棘间径的目的,达到了使医生对孕妇的产程判断更准确的目的;而且,本方案的分隔层5能避免拉绳4与医生的手指相接触而导致污染的情况,同时,还能避免拉绳4与医生的手指摩擦而导致拉绳4的收放不方便的情况,从而使测量更轻松准确。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手套1上设有用于对拉绳4的自由端进行固定的固定件,固定件为锁绳柱6,锁绳柱6上设有用于将拉绳4锁紧的卡线槽,卡线槽包括沿锁绳柱6周向设置的绕线部7和垂直于绕线部7的卡紧部8,图中示出了两条相互垂直的卡紧部8作为示例,卡紧部8的两端均与绕线部7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触摸到孕妇左、右两侧的坐骨棘后,轻微拉动拉绳4的下端,确认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之间的拉绳4处于刚好绷直的状态,将拉绳4的下端沿绕线部7旋转两圈后再卡入卡紧部8,从而实现了拉绳4的固定,便于医护人员将手取出后对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之间的拉绳4进行测量,本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对孕妇的坐骨棘间径进行准确记录,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测量。

实施例三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手套1上可拆卸地卡接固定设有用于收卷拉绳4的收卷机构,收卷机构设于手套1的掌部或腕部,图中示出了收卷机构设于掌部的情况作为示例;收卷机构包括外壳10、收卷轴11和弹性复位件,此处选用平面涡卷弹簧12作为示例,且外壳10、收卷轴11和弹性复位件的连接方式和运行原理与现有技术的卷尺相同,即收卷轴11与外壳10卡接固定,平面涡卷弹簧12的一端与收卷轴11卡接固定;外壳10上设有供拉绳4穿过的出口13,拉绳4的下端经过出口13伸入外壳10内并与平面涡卷弹簧12粘贴固定。如图6所示,出口13处滑动设有用于控制出口13启闭状态的滑板14,滑板14与外壳10的侧壁形状贴合,图中示出了外壳10为圆柱形,滑板14为弧形的情况,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将外壳10设计成方形的,滑板14设计成平板的状态;滑板14上胶粘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滑板14的驱动块15,驱动块15与外壳10滑动连接。滑板14与外壳10之间固定设有用与使滑板14向下将出口13关闭的弹性件,此处选用压簧16作为示例,外壳10内设有对滑板14进行导向的滑槽17,压簧16的左端与滑槽17的左侧壁卡接固定,压簧16的右端与滑板14的左端卡接固定,出口13的右侧设有用于与滑板14配合的卡槽18。

具体实施时,以医护人员右手佩戴手套1为例,医护人员将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放入孕妇阴道内进行检查时,左手可以将驱动块15向上推动,使出口13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医护人员触摸坐骨棘时,拉绳4能自由滑动调节长度;当医护人员的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分别触摸到孕妇左、右侧的坐骨棘时,左手放开驱动块15,滑板14会在压簧16的作用下自动向下滑并与卡槽18卡紧,对拉绳4的长度进行固定,从而使医护人员可以收拢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并将手指从阴道中取出;取出后,再次张开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使拉绳4绷直,然后使用尺规测量距离即可。本方案的收卷机构能自动对拉绳4进行收卷,从而避免医护人员触摸坐骨棘的过程中,第一手指2和第二手指3张开距离太大而导致坐骨棘间径的测量值偏大的情况;本方案的滑板14能与卡槽18配合,避免医护人员将手指取出后,张开手指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拉绳4的滑动距离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