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0736发布日期:2020-09-11 22:0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



背景技术: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对体内疾病进行检查的方式,通过此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和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或刷片,提高了癌的诊断准确率,并可进行某些治疗由体外经过人体自然腔道送入体内,是对体内疾病进行检查的一种光学仪器检查,先已经广泛应用在了胃镜检查胃癌,支气管镜检查肺癌、气管癌,食管镜检查食管癌,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病情的检查当中。

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时,内镜口垫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将内镜口垫放置到患者的口腔处,使得患者的口腔处张开便于内镜管进入到口腔中,能有效的避免内镜的移动受到阻碍;常规的内镜口垫呈筒状,该筒状的直径均一致,当筒状的内镜口垫穿过患者的嘴被患者的牙齿咬住时,由于是每个患者嘴的大小差异,筒状内镜口垫的直径会出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当内镜口垫的直径过小时,患者的嘴唇难以对内镜口垫进行包裹,内镜口垫只能靠牙齿咬住,长时间的咬持会导致病人的牙齿产生酸涩感;当内镜口垫的直径过大时,难以内镜口垫安装到患者的口腔内,会导致患者的使用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改变内镜口垫的间距,便于患者方便的使用该内镜口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包括第一口垫单元以及可与第一口垫单元拼合形成筒状的第二口垫单元,第一口垫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弧形垫板,第一安装板的一侧上设有供内镜管插入的第一弧形口;第一弧形垫板固定安装在第一弧形口的一侧上,且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一弧形口同轴设置;第二口垫单元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第二弧形垫板,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口的直径相等的第二弧形口;第二弧形垫板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口的一侧上,且第二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口同轴设置;第二弧形垫板两端的外壁与第一弧形垫板两端的内壁滑动接触;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控制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的调节单元。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第一弧形垫板的圆心角大于第一弧形口,同时第二弧形垫板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弧形口,当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在调节单元的作用下相向移动时,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垫板会先重合,此时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垫板能拼合成筒状的内镜口垫,便于患者咬持拼合后的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垫板。

同时由于在第一安装板的第一弧形口与第二安装板的第二弧形口相抵前,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垫板能够先重合,第一弧形口与第二弧形口之间的间距的设置,能为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垫板形成的筒状大小提供调节空间,当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越小,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垫板能拼合成的筒状内镜口垫也就越小,患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单元来控制内镜口垫的尺寸,让患者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患者咬持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

进一步,第一弧形垫板两端的内圈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二弧形垫板两端的外圈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弧形垫板两端的外圈壁滑动接触,第二滑块与第一弧形垫板两端的内圈壁滑动接触,且第一滑块可与第二滑块相抵。

在调节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时,第一滑块在第二弧形垫板两端的外圈壁上滑动,第二滑块在第一弧形垫板两端的内圈壁上滑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设置,能让第一弧形垫板与第二弧形垫板的滑动更稳定,同时第一滑块可与第二滑块相抵,能够避免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在滑动的过程中脱离。

进一步,第一安装板靠近第一弧形垫板的一侧上设有供第二弧形垫板插入的第一弧形插槽,第一弧形插槽与第一弧形口同轴设置。

当第一弧形垫板的上下两端与第二弧形垫板的上下两端完全重合时,第一安装板的右侧和第二安装板的左侧之间还具有间隙,此时还可以继续缩小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第二弧形垫板的上下两端会插入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弧形插槽内,实现对整个内镜口垫的进一步缩小。

进一步,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二弧形垫板的一侧上设有供第一弧形垫板插入的第二弧形插槽,第二弧形插槽与第二弧形口同轴设置。

当第二弧形垫板的上下两端会插入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弧形插槽内时,第一弧形垫板的上下两端会可同步插入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弧形插槽内,让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同步移动,能够有效增强整个内镜口垫尺寸的可调性。

进一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第一滑块的直角边与第一弧形垫板固定连接,第二滑块的直角边与第一弧形垫板固定连接,第一弧形垫板两端的内圈壁上设有若干供第二滑块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弧形垫板两端的外圈壁上设有若干供第一滑块插入的第二插槽。

在调整内镜口垫的尺寸时,第二滑块沿第一弧形垫板滑动时,第二滑块可卡扣到第一插槽内,第一滑块沿第二弧形垫板滑动时,第一滑块可卡扣到第二插槽内,便于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稳定的重合在一起,同时患者在咬持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时,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也不会分离。

进一步,调节单元包括柔性的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第一拉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靠近第一弧形口的一侧上,第一拉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板并与第二安装板可拆卸连接;第二拉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靠近第二弧形口的一侧上,第二拉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板并与第一安装板可拆卸连接。

拉动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同步向第一弧形口和第二弧形口的圆心处移动,进而缩小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实现了内镜口垫尺寸的调节。

进一步,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均为一侧上设有齿的齿条,第一安装板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供齿嵌入的第一卡孔,第二安装板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供齿嵌入的第二卡孔。

拉动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时,第一拉条上的齿嵌入到第二卡孔中,第二拉条上的齿嵌入到第一卡孔中,能有效避免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回退,对内镜口垫的尺寸进行锁止。

进一步,第一拉条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板外,第二拉条靠近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板外。

通过上述设置,便于拉动位于第二安装板外的第一拉条和位于第一安装板外的第二拉条,便于通过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调节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第一卡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一弧形垫板的一侧上,第二卡孔设置在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二弧形垫板的一侧上。

通过上述设置,能有效避免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上的齿位于患者的脸颊一侧,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进一步,还包括弹性的张紧绳,张紧绳的一端与第一弧形垫板远离第一弧形口的一端固定连接,张紧绳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垫板远离第二弧形口的一端固定连接。

使用时张紧绳环绕在患者的头部上,便于整个内镜口垫稳定绑缚在患者的头部上,便于患者更轻松的咬持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安装板10、第一弧形垫板101、第一弧形口102、第一滑块103、第一弧形插槽104、第一拉条105、第一卡孔106、第一插槽107、第二安装板20、第二弧形垫板201、第二弧形口202、第二滑块203、第二弧形插槽204、第二拉条205、第二卡孔206、第二插槽207、张紧绳30。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包括第一口垫单元、第二口垫单元以及调节第一口垫单元和第二口垫单元之间的间距的调节单元。

如图1所示,第一口垫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板10和第一弧形垫板101,第一安装板10的一侧上设有供内镜管插入的第一弧形口102,第一弧形口102的圆心角等于116°;第一弧形垫板101胶接在第一弧形口102的前侧上,且第一弧形垫板101与第一弧形口102同轴设置,第一弧形垫板101的圆心角等于192°。

如图1所示,第二口垫单元包括第二安装板20和第二弧形垫板201,第二安装板20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口102的直径相等的第二弧形口202,第二弧形口202的圆心角也等于116°;第二弧形垫板201胶接在第二弧形口202的前侧上,且第二弧形垫板201与第二弧形口202同轴设置,第二弧形垫板201的圆心角也等于192°。

如图3所示,第一弧形垫板101上下两端的内圈壁上分别胶接有一个第一滑块103,第二弧形垫板201上下两端的外圈壁上分别胶接有一个第二滑块203,第一滑块103与第二弧形垫板201两端的外圈壁滑动接触,第二滑块203与第一弧形垫板101两端的内圈壁滑动接触,且第一滑块103的竖直侧壁可与第二滑块203的竖直侧壁相抵;同时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板10的前侧上设有供第二弧形垫板201插入的第一弧形插槽104,第一弧形插槽104与第一弧形口102同轴设置;第二安装板20的前侧上设有供第一弧形垫板101插入的第二弧形插槽204,第二弧形插槽204与第二弧形口202同轴设置。

如图2所示,调节单元包括柔性的第一拉条105和第二拉条205,第一拉条105和第二拉条205均为前侧上设有齿的齿条,第一拉条105的右端胶接在第一安装板10的左侧上,第一拉条105的左端穿过第二安装板20,且可与第二安装板20前侧表面上的第二卡孔206卡紧,第一拉条105的左端位于第二安装板20外;第二拉条205的左端胶接在第二安装板20的右侧上,第二拉条205的右端穿过第一安装板10,并可与第一安装板10前侧表面上的第一卡孔106卡紧,第二拉条205的右端位于第一安装板10外。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在未使用时,第一口垫单元和第二口垫单元之间的间距最大,同时第一滑块103的竖直侧面也与第二滑块203的竖直侧面相抵,第二弧形垫板201的上下端与第一弧形垫板101的上下端重合。

使用时,患者根据嘴的大小和牙齿咬持时的舒适度同步拉动第一拉条105和第二拉条205,使得附图1中的第一拉条105向右移动,第一拉条105上的齿嵌入到第二卡孔206中,第二拉条205向左移动,第二拉条205上的齿嵌入到第一卡孔106中,避免第一拉条105和第二拉条205回退;与此同时拉动第一安装板10和第二安装板20同步向第一弧形口102和第二弧形口202的圆心处移动,此时第一安装板10带动第一弧形垫板101向右移动,第二安装板20带动第二弧形垫板201向左移动,此时第一弧形垫板101上的第一滑块103向右移动,第二弧形垫板201上的第二滑块203向左移动,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的重合度增大,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组合形成的内镜口垫的宽度减小,适应嘴小的患者使用;由于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的重合度增加,便于患者稳定的咬持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的重合处。

当第一弧形垫板101的上下两端与第二弧形垫板201的上下两端完全重合时,第一安装板10的右侧和第二安装板20的左侧之间还具有间隙,此时还可以继续缩小第一安装板10和第二安装板20之间的间距,第一弧形垫板101的上下两端会插入到第二安装板20的第二弧形插槽204内,第二弧形垫板201的上下两端会插入到第一安装板10的第一弧形插槽104内,实现对整个内镜口垫的进一步缩小,能够有效增强整个内镜口垫尺寸的可调性。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基本如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还包括弹性的张紧绳30,张紧绳30的左端与第一弧形垫板101的左端胶接,张紧绳30的右端与第二弧形的右端胶接。

如图6所示,第一滑块103和第二滑块203的横截面均呈直角三角形,第一滑块103的直角边与第一弧形垫板101胶接,第二滑块203的直角边与第一弧形垫板101胶接,第一弧形垫板101两端的内圈壁上设有若干供第二滑块203插入的第一插槽107,第二弧形垫板201两端的外圈壁上设有若干供第一滑块103插入的第二插槽207。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板10的左端呈与患者脸部贴合的弧面,第二安装板20的右端也呈与患者脸部贴合的弧面。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尺寸可变的内镜口垫在使用时与实施例1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在调整内镜口垫的尺寸时,第二滑块203沿第一弧形垫板101滑动时,第二滑块203可卡扣到第一插槽107内,第一滑块103沿第二弧形垫板201滑动时,第一滑块103可卡扣到第二插槽207内,便于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稳定的重合在一起,同时患者在咬持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时,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也不会分离。

在将内镜口垫安装到患者的口腔上时,第一安装板10与第二安装板20端部上的弧面与患者的脸颊贴合,且张紧绳30环绕在患者的头部上,便于整个内镜口垫稳定绑缚在患者的头部上,便于患者更轻松的咬持第一弧形垫板101和第二弧形垫板20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