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用帽、注射器组装体以及预灌装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0790发布日期:2021-09-25 06:0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注射器用帽、注射器组装体以及预灌装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注射器用帽、注射器组装体以及预灌装注射器,该注射器帽能够相对于注射器主体拆装,该注射器主体具有在内部能够收容药剂的体身部、和从所述体身部的顶端部向顶端方向突出且在顶端具有药剂排出口的喷嘴部。


背景技术:

2.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8/061948号中公开了具有帽主体和将帽主体覆盖的筒状覆盖部件的注射器用帽。帽主体具有能够装配于注射器主体的喷嘴部的装配部、和与装配部相比位于顶端侧的目视确认部。覆盖部件包括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状部、和从第1筒状部的顶端的开口部向顶端方向延伸的实质透明的第2筒状部。
3.帽主体在注射器用帽的未开封状态下位于目视确认部处于第1筒部内的第1位置。此时,目视确认部实质上无法目视确认。另一方面,若将从注射器主体拆下的注射器用帽的装配部向喷嘴部接近,则帽主体通过由喷嘴部向顶端方向按压而从第1位置位移至目视确认部与第1筒状部的顶端相比向顶端方向突出的第2位置。也就是说,目视确认部变成实质上能够目视确认。由此,能够判断注射器用帽的未开封状态和已开封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但是,在上述的国际公开第2018/061948号那样的注射器用帽中,在帽主体的外周面与覆盖部件的内周面相互接触的情况下,担心因摩擦阻力而导致帽主体无法从第1位置顺畅地移动至第2位置。
5.本发明是考虑这种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能够使帽主体从第1位置顺畅地位移至第2位置、并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判断注射器用帽的未开封状态和已开封状态的注射器用帽、注射器组装体以及预灌装注射器。
6.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注射器用帽,其能够相对于注射器主体拆装,该注射器主体具有在内部能够收容药剂的体身部、和从所述体身部的顶端部向顶端方向突出且在顶端具有药剂排出口的喷嘴部,其中,所述注射器用帽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帽主体;和将所述帽主体覆盖的筒状的覆盖部件,所述帽主体具有:能够将所述喷嘴部收容的筒状的装配筒部,其在顶端具有将所述药剂排出口液密地密封的密封部;抵接部,其位于所述装配筒部的基端部,并能够与所述喷嘴部的顶端部抵接;和目视确认部,其配置于所述装配筒部的顶端,所述覆盖部件具有: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状部,其在顶端具有开口部,并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目视确认部的第1空间;第2筒状部,其配置于所述第1筒状部的顶端;基端筒状部,其从所述第1筒状部的基端向基端方向延伸,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装配筒部的收纳空间;和卡合突起,其从所述基端筒状部的基端部的内周面突出,通过与所述帽主体的所述基端部卡合而防止所述帽主体相对于所述覆盖部件向基端方向的脱离,所述第2筒状部具有:环状周壁部,其从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顶端向顶端方向延伸;顶端壁,其配置于所述环状周壁部的顶端;和第2空间,其由所述环状周壁部、所述顶端壁以及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
顶端的内缘划分而成,所述环状周壁部具有用于从外部目视所述第2空间内的显示部,所述帽主体能够在所述覆盖部件内沿着所述覆盖部件的中心轴,从所述目视确认部位于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第1空间内的第1位置位移至所述目视确认部配置于所述第2空间内的第2位置,在所述帽主体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能够将所述喷嘴部液密地密封,当使从所述注射器主体拆下的所述帽主体的所述装配筒部向所述注射器主体的喷嘴部接近时,所述帽主体的所述抵接部由所述注射器主体的所述喷嘴部的所述顶端部向顶端方向按压,使得处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帽主体位移至所述第2位置,所述覆盖部件的内周面至少在从所述第1筒状部的所述顶端的附近至所述基端筒状部的所述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
7.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注射器组装体,其具有:上述的注射器用帽;和构成所述注射器主体并能够收容药剂的注射器外筒。
8.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方式为,一种预灌装注射器,其具有:上述的注射器组装体;填充于所述注射器外筒内的药剂;和在所述注射器外筒内能够液密地且沿轴向滑动的垫圈。
9.根据本发明,在注射器用帽的未开封状态下,帽主体位于目视确认部处于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状部的第1空间内的第1位置。在该状态下,用户无法对目视确认部进行目视确认。另一方面,若使从注射器主体拆下的注射器用帽的装配筒部向喷嘴部接近,则帽主体从第1位置位移至第2位置,在该第2位置下,目视确认部处于具有显示部的第2筒状部的第2空间内。在该状态下,用户能够借助显示部对目视确认部进行目视确认。因此,即使在例如将曾经从注射器主体拆下的注射器用帽再装配至注射器主体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判断注射器用帽的未开封状态和已开封状态。
10.另外,由于覆盖部件的内周面至少从第1筒状部的顶端的附近至基端筒状部的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所以能够降低被实施表面粗糙化的部分与帽主体的外周面接触时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使帽主体从第1位置顺畅地位移至第2位置。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预灌装注射器的纵剖视图。
12.图2是图1的预灌装注射器的顶端侧的局部省略放大剖视图。
13.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14.图4中,图4a是注射器用帽的再次封盖操作的第1说明图,图4b是注射器用帽的再次封盖操作的第2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举出优选实施方式,一边参照添加的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注射器用帽、注射器组装体以及预灌装注射器。在关于预灌装注射器及其构成要素的以下说明中,将图1的左侧称为“顶端”,将右侧称为“基端”。
16.如图1所示,预灌装注射器12具有注射器主体14、和相对于注射器主体14能够拆装的注射器用帽10(以下有时仅称为“帽10”。)。注射器主体14具有注射器外筒16、能够滑动地插入至注射器外筒16内的垫圈18、和与垫圈18连接的推杆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注射器外筒16以及帽10构成了注射器组装体22,在该注射器组装体22的注射器外筒16内填充有药剂
m的状态下将连接有推杆20的垫圈18插入,由此组装成预灌装注射器12。
17.注射器外筒16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体身部24;从体身部24的顶端部向顶端方向突出的中空状的喷嘴部26;设在喷嘴部26的外周侧的注射器侧连接部28;和设在体身部24的基端部的凸缘部30。体身部24、喷嘴部26、注射器侧连接部28以及凸缘部30一体形成。
18.如图2所示,喷嘴部26是在顶端设有药剂排出口26a的圆筒状部件,作为鲁尔连接器而构成。注射器侧连接部28以与喷嘴部26的同心状从体身部24的顶端部向顶端侧突出,是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32的锁紧接头。帽10以及未图示的注射针等相对于注射器侧连接部28能够拆装。
19.注射器外筒16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由聚丙烯、聚氨酯、聚乙烯、环状聚烯烃、聚甲基1

戊烯等聚烯烃、聚酯、尼龙、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醚酰亚胺(pei)、聚醚砜、聚醚醚酮(peek)、氟树脂、聚苯硫醚(pps)、聚缩醛树脂(pom)等树脂材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玻璃等形成。
20.图1中,垫圈18能够在注射器外筒16内液密地且沿轴向滑动,并将注射器外筒16内填充的药剂m送出。推杆20的顶端与垫圈18连接。
21.如图2以及图3所示,帽10具有在未开封状态下将喷嘴部26的药剂排出口26a封闭的帽主体34、和将帽主体34覆盖的筒状的覆盖部件36。
22.作为帽主体34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橡胶或合成树脂性弹性体等。作为橡胶,例如能够使用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乳胶橡胶、硅橡胶等。作为合成树脂性弹性体,例如能够使用苯乙烯类弹性体、烯烃类弹性体等
23.帽主体34包括装配筒部38(装配部)、和从装配筒部38的顶端向顶端方向延伸的目视确认部40(顶端延伸部)。装配筒部38具有位于装配筒部38的顶端部并能够将药剂排出口26a液密地密封的密封部42、和从密封部42隆起的隆起部44。密封部42通过与喷嘴部26的顶端部、具体地与喷嘴部26的顶端面或喷嘴部26的顶端部的侧周面抵接,而将药剂排出口26a密封。
24.此外,将药剂排出口26a液密地密封是指药剂m不会泄露至帽主体34的外部。因此,即使在密封部42仅与喷嘴部26的顶端部的侧周面抵接的情况下,密封部42也将药剂排出口26a液密地密封。
25.在装配筒部38的内周面的基端部设有能够与喷嘴部26的顶端部抵接的环状的抵接凸部46(抵接部)。在帽主体34装配至喷嘴部26的装配状态(未开封状态)下,抵接凸部46在压缩变形的状态下与喷嘴部26的外周面接触。
26.在装配筒部38的外周面设有环状的鼓出部48。鼓出部48是成为帽主体34的最大外径的部分。鼓出部48在帽主体34的装配状态下被喷嘴部26和后述的筒状连接部54夹住而压缩变形。
27.目视确认部40构成为圆柱状。目视确认部40例如可以着色为红色等用户比较容易识别的颜色。对目视确认部40的着色可以对目视确认部40的外表面涂布涂料,也可以由预先着色的橡胶或合成树脂来构成帽主体34。
28.覆盖部件36具有筒主体部件50以及顶端覆盖部件52。
29.筒主体部件50构成为圆筒状,由不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材料(实质不透明的树脂材
料)构成。筒主体部件50具有:位于其基端部并通过螺合能够在注射器侧拆装的筒状连接部54(基端筒状部);从筒状连接部54的顶端向顶端方向延伸的顶端外筒部56;和设在顶端外筒部56的顶端并用于使帽主体34从筒主体部件50露出的开口部58。
30.在筒状连接部54的内周面的基端部设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卡合爪部60(卡合部、卡合突起)。多个卡合爪部60沿着筒状连接部54的周向间断地设置。具体地,多个卡合爪部60沿着筒状连接部54的周向以等间隔设置。由多个卡合爪部60的突出端(内端部)形成的孔的内径小于帽主体34的装配筒部38的基端部的外径。
31.也就是说,各卡合爪部60中的指向顶端方向的面是在与覆盖部件36的中心轴ax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坦面,能够与帽主体34的基端面接触。另外,卡合爪部60在卡合爪部60的基端侧具有向顶端方向内侧朝向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当将帽主体34从筒主体部件50的基端插入至筒主体部件50内而组装时,帽主体34能够容易地越过卡合爪部60。
32.在顶端外筒部56的基端设有能够与注射器侧连接部28的顶端抵接的插入限制部62。插入限制部62通过与注射器侧连接部28的顶端抵接而限制向筒状连接部54的注射器侧连接部28与喷嘴部26之间的插入长度。筒状连接部54是与筒主体部件50以同心状设置的圆筒部件,在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与内螺纹部32螺合的外螺纹部64。
33.图3中,顶端外筒部56形成为能够供用户用手指容易捏住的大小。在顶端外筒部56的外周面的基端部形成有环状凹部66。在环状凹部66的底面形成有两个贯穿孔68。两个贯穿孔68彼此相对。
34.在顶端外筒部56的外周面中的与环状凹部66相比的顶端侧,形成有作为用户手指的防滑件而实现功能的防滑部70。防滑部70通过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多个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肋72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肋72在顶端外筒部56的周向上设有六个。这样地,通过将肋72的数量设为六个,能够提高筒主体部件50的成形性(注塑成形的精度)。
35.图2中,在顶端外筒部56的内周面中的环状凹部66的顶端侧,朝向径向内侧突出有用于将顶端覆盖部件52卡定的卡定凸部74。卡定凸部74以彼此相对的方式设有两个。
36.顶端覆盖部件52构成为,纵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状,以使与筒主体部件50一同操作帽10的用户无法接触帽主体34的方式将帽主体34覆盖。也就是说,顶端覆盖部件52具有接触阻止功能。顶端覆盖部件52还具有作为阻止帽主体34从筒主体部件50的开口部58脱离的脱离阻止部的功能。
37.如图2及图3所示,顶端覆盖部件52具有:以从筒主体部件50的开口部58向顶端侧突出的方式使基端部与筒主体部件50的顶端外筒部56嵌合的环状部76;和设在环状部76的顶端部的顶端壁78。
38.环状部76由顶端侧的环状周壁部80、和从环状周壁部80向基端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延伸内筒部82构成。环状部76的内径在从其顶端至基端的范围内固定,比目视确认部40的外径大。换言之,顶端覆盖部件52的内径在从环状周壁部80的顶端至延伸内筒部82的基端的范围内实质上相同。
39.延伸内筒部82的基端与筒状连接部54的顶端接触。在延伸内筒部82的外周面中的与筒主体部件50的环状凹部66对应的部位,设有与筒主体部件50的卡定凸部74接触的圆环状的卡定爪84。卡定爪84的外径比卡定凸部74的分离间隔大。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覆盖部件52为无色,但也可以着色。
40.如图2所示,这样的覆盖部件36具有第1筒状部100、筒状连接部54、卡合爪部60以及第2筒状部102。第1筒状部100在顶端具有开口部58,并具有在内部能够收容目视确认部40的第1空间s1。第1筒状部100为实质不透明。第1筒状部100包括形成第1筒状部100的内周部的延伸内筒部82、和形成第1筒状部100的外周部的顶端外筒部56。筒状连接部54具有从第1筒状部100的基端向基端方向延伸并在内部能够收纳装配筒部38的空间。卡合爪部60设在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通过与帽主体34卡合而防止帽主体34相对于覆盖部件36向基端方向脱离。
41.第2筒状部102的整体大致透明,从第1筒状部100的开口部58向顶端方向延伸。第2筒状部102具有环状周壁部80、顶端壁78以及第2空间s2。环状周壁部80具有用于从外部目视确认第2空间s2的显示部103。显示部103由环状周壁部80的大致整体形成。顶端壁78设在环状周壁部80的顶端。第2空间s2由环状周壁部80、顶端壁78以及第1筒状部100的顶端的内缘划分而成。
42.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具有至少从第1筒状部100的顶端的附近至筒状连接部54的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的粗糙面部104。换言之,粗糙面部104设在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中的帽主体34的最大外径部、即鼓出部48的可动范围内。
43.具体地,粗糙面部104从延伸内筒部82的顶端的附近至筒状连接部54的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延伸。即,粗糙面部104包括从延伸内筒部82的顶端的附近延伸至基端的第1粗糙面部106a、和从筒状连接部54的顶端的附近延伸至卡合爪部60的附近的第2粗糙面部106b。第1粗糙面部106a在筒状连接部54的内周面延伸一周。第1粗糙面部106a是通过对延伸内筒部82的内周面实施粗化加工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在第1粗糙面部106a形成有多个凹凸。第2粗糙面部106b在筒状连接部54的内周面延伸一周。第2粗糙面部106b是通过对筒状连接部54的内周面实施粗化加工而形成的。在第2粗糙面部106b形成有多个凹凸。
44.粗糙面部104没有设在第2筒状部102的内表面。换言之,第2筒状部102的内表面(环状周壁部80的内周面以及顶端壁78的内表面)没有被实施表面粗糙化。由此,用户能够借助第2筒状部102可靠地目视确认第2空间s2。粗糙面部104与没有被实施表面粗糙化的第2筒状部102的内表面相比,接触阻力小。
45.在这样的预灌装注射器12中,在帽10的未开封状态下,帽主体34位于目视确认部40处于第1筒状部100的第1空间s1内的第1位置。具体地,帽主体34的顶端与顶端外筒部56的开口部58相比位于基端方向且位于顶端覆盖部件52的延伸内筒部82内。由此,目视确认部40的外周部被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部(顶端外筒部56)遮蔽,无法从外部目视确认。另外,装配筒部38成为装配至喷嘴部26的状态,装配筒部38的密封部42将喷嘴部26的药剂排出口26a液密地密封。
46.在将帽10从注射器主体14开封的情况下,在将外螺纹部64与内螺纹部32的螺合解除的状态下将覆盖部件36从注射器外筒16拉出。于是,筒状连接部54的卡合爪部60与帽主体34的基端面接触。并且,帽主体34由筒状连接部54向顶端方向推压,装配筒部38从喷嘴部26脱离。由此,实现帽10的开封。
47.在将已开封的帽10再次封盖至注射器外筒16的情况下,将注射器外筒16的喷嘴部26的顶端部从筒状连接部54的基端侧的开口部58向筒状连接部54插入。于是,喷嘴部26的顶端部与帽主体34的抵接凸部46接触(参照图4a)。
48.接着,若使筒主体部件50与注射器外筒16彼此接近,则通过帽主体34的抵接凸部46与喷嘴部26的顶端部之间的抵接,而使位于第1位置的帽主体34被喷嘴部26按压而相对于筒主体部件50向顶端方向位移,目视确认部40从筒主体部件50的顶端侧的开口部58向顶端侧突出。
49.并且,通过使筒状连接部54的外螺纹部64与注射器侧连接部28的内螺纹部32螺合,而使已开封的帽10相对于注射器外筒16再次封盖(再装配)。此时,帽主体34位于目视确认部40处于第2筒状部102的第2空间s2(与顶端外筒部56的开口部58相比处于顶端侧)的第2位置(参照图4b)。因此,目视确认部40的外周部借助透明的第2筒状部102(顶端覆盖部件52)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
50.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帽10、注射器组装体22以及预灌装注射器12能够起到以下效果。
51.在帽10中,在注射器用帽10的未开封状态下,帽主体34位于目视确认部40处于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状部100的第1空间s1内的第1位置。在该状态下,用户无法对目视确认部40进行目视确认。另一方面,若使从注射器主体14拆下的注射器用帽10的装配筒部38向喷嘴部26接近,则帽主体34从第1位置位移至第2位置,在该第2位置下,目视确认部40处于具有显示部103的第2筒状部102的第2空间s2内。在该状态下,用户能够借助显示部103对目视确认部40进行目视确认。因此,即使在例如将曾经从注射器主体14拆下的注射器用帽10再装配至注射器主体14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判断注射器用帽10的未开封状态和已开封状态。
52.另外,由于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至少从第1筒状部100的顶端的附近至筒状连接部54的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所以能够降低被实施表面粗糙化的部分(粗糙面部104)与帽主体34的外周面接触时的摩擦阻力。由此,能够使帽主体34从第1位置顺畅地位移至第2位置。
53.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被实施表面粗糙化直至卡合爪部60的附近。
54.根据这样的构成,当帽主体34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位移时,卡合爪部60不会碍事。另外,与卡合爪部60卡合的状态下的帽主体34容易移动至第2位置。
55.第2筒状部102的环状周壁部80以使环状周壁部80的大致整体为显示部103的方式为实质透明,且环状周壁部80的内周面没有被实施表面粗糙化。
56.根据这样的构成,用户容易一边使帽主体34从第1位置顺畅移动至第2位置,一边目视确认到目视确认部40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
57.覆盖部件36的内径在从环状周壁部80的顶端附近至卡合爪部60的附近的范围内实质上相同。
58.根据这样的构成,从第1空间s1至第2空间s2在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上实质上没有形成层差,由此能够使帽主体34顺畅地移动。
59.覆盖部件36具有:实质不透明的筒主体部件50;和实质透明的顶端覆盖部件52。筒主体部件50具有:构成第1筒状部100的外周部的顶端外筒部56;和筒状连接部54。顶端覆盖部件52具有:第2筒状部102;和延伸内筒部82,其从第2筒状部102的环状周壁部80的基端在筒主体部件50内延伸,并形成第1筒状部100的内周部。显示部103由环状周壁部80的大致整体形成,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至少在从延伸内筒部82的顶端的附近至筒状连接部54的基端
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
60.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显示部103的构成简洁化,同时能够对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一部分确实地实施表面粗糙化。
61.本发明的帽10、注射器组装体22以及预灌装注射器12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不脱离本发明要旨地采用各种构成。
62.筒主体部件50和顶端覆盖部件52也可以由实质不透明的一个部件一体成形。由此,延伸内筒部82的内周面和筒状连接部54的内周面形成了无层差的一个连续的内周面。该情况下也可以为,例如在第2筒状部102形成无法将用户手指插入程度的大小的孔,由此是该孔作为显示部实现功能。另外,筒主体部件50和顶端覆盖部件52也可以由实质透明的一个部件一体成形。该情况下也可以为,例如以在帽主体34处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无法目视确认到目视确认部40的方式将第1筒状部100的外周面由实质不透明的覆盖部件(遮蔽部件)覆盖。
63.本发明也可以是例如不具有推杆20的预灌装注射器12。该情况下,在预灌装注射器12中,另外装配有将垫圈18向顶端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件。另外,也可以是从帽主体34省略了抵接凸部46的帽10、注射器组装体22或预灌装注射器12。该情况下,使装配筒部38的基端侧的开口部的内径小于注射器外筒16的喷嘴部26的顶端外径,由此装配筒部38的基端作为能够与喷嘴部26的顶端部抵接的抵接部实现功能。
64.另外也可以为,目视确认部40不包括帽主体34的顶端,以在第1位置中,帽主体34的顶端从筒主体部件50的开口部58向顶端侧突出的方式构成帽主体34。该情况下,帽主体34的目视确认部40当帽主体34处于第1位置时位于筒主体部件50的顶端外筒部56内,另一方面,在帽主体34处于第2位置时以从筒主体部件50的开口部58突出的方式设置。
65.作为这样的目视确认部40,能够举出通过将与帽主体34的顶端相比稍微靠基端侧的外周面着色为红色等而形成的目视确认部、和由以将与帽主体34的顶端突出部的顶端相比稍微靠基端侧的外周部覆盖的方式嵌入的着色部件形成的目视确认部等。即使为这样的构成,用户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判断帽10的未开封状态和再次封盖状态。
66.也可以为,在顶端覆盖部件52的顶端壁78形成有无法供用户的手指插入的程度的大小的孔。在将这样的孔形成于顶端壁78的情况下,通过将夹具插入顶端壁78的孔而将帽主体34向喷嘴部26推入,而能够将先组装好的帽10装配至注射器外筒16。
67.此外,在帽10从注射器主体14拆下的状态下,帽主体34无需使装配部(装配筒部38)被喷嘴部26按压,就能够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因此,在帽主体34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将从注射器主体14拆下后的帽10再装配于注射器主体14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帽主体34的从第1位置至第2位置的位移。在该情况下,配置于第2位置的帽主体34的装配部(装配筒部38)与喷嘴部26抵接,由此限制帽主体34的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的位移,目视确认部40仍位于第2位置。因此,用户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判断帽10的未开封状态和已开封状态。
68.若总结以上的实施方式,则为以下内容。
69.上述实施方式的注射器用帽(10)能够相对于注射器主体(14)拆装,该注射器主体(14)具有在内部能够收容药剂(m)的体身部(24)、和从所述体身部(24)的顶端部向顶端方向突出且在顶端具有药剂排出口(26a)的喷嘴部(26),其中,所述注射器用帽(10)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帽主体(34);和将所述帽主体(34)覆盖的筒状的覆盖部件(36),所述帽主
体(34)具有:能够将所述喷嘴部(26)收容的筒状的装配筒部(38),其在顶端具有将所述药剂排出口(26a)液密地密封的密封部(42);抵接部(46),其位于所述装配筒部(38)的基端部,并能够与所述喷嘴部(26)的顶端部抵接;和目视确认部(40),其配置于所述装配筒部(38)的顶端,所述覆盖部件(36)具有:实质不透明的第1筒状部(100),其在顶端具有开口部(58),并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目视确认部(40)的第1空间(s1);第2筒状部(102),其配置于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顶端;基端筒状部(54),其从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基端向基端方向延伸,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所述装配筒部(38)的收纳空间;和卡合突起60,其从所述基端筒状部(54)的基端部的内周面突出,通过与所述帽主体(34)的所述基端部卡合而防止所述帽主体(34)相对于所述覆盖部件(36)向基端方向的脱离,所述第2筒状部(102)具有:环状周壁部(80),其从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所述顶端向顶端方向延伸;顶端壁(78),其配置于所述环状周壁部(80)的顶端;和第2空间(s2),其由所述环状周壁部(80)、所述顶端壁(78)以及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所述顶端的内缘划分而成,所述环状周壁部(80)具有用于从外部目视所述第2空间(s2)内的显示部(103),所述帽主体(34)能够在所述覆盖部件(36)内沿着所述覆盖部件(36)的中心轴,从所述目视确认部(40)位于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所述第1空间(s1)内的第1位置位移至所述目视确认部(40)配置于所述第2空间(s2)内的第2位置,在所述帽主体(34)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42)能够将所述喷嘴部(26)液密地密封,当使从所述注射器主体(14)拆下的所述帽主体(34)的所述装配筒部(38)向所述注射器主体(14)的喷嘴部(26)接近时,所述帽主体(34)的所述抵接部(46)由所述注射器主体(14)的所述喷嘴部(26)的所述顶端部向顶端方向按压,使得处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帽主体(34)位移至所述第2位置,所述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至少在从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所述顶端的附近至所述基端筒状部(54)的所述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
70.在上述的注射器用帽(10)中也可以为,所述覆盖部件(36)的所述内周面直至所述卡合突起(60)的附近被实施表面粗糙化。
71.在上述的注射器用帽(10)中也可以为,所述第2筒状部(102)的所述环状周壁部(80)以使所述环状周壁部(80)的大致整体成为所述显示部(103)的方式为实质透明,且所述环状周壁部(80)的内周面没有被实施表面粗糙化。
72.在上述的注射器用帽(10)中也可以为,所述覆盖部件(36)的内径在从所述环状周壁部(80)的顶端附近至所述卡合突起(60)的附近的范围内实质上相同。
73.在上述的注射器用帽(10)中也可以为,所述覆盖部件(36)具有:实质不透明的筒主体部件(50);和实质透明的顶端覆盖部件(52),所述筒主体部件(50)具有:构成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外周部的顶端外筒部(56);和所述基端筒状部(54),所述顶端覆盖部件(52)具有:所述第2筒状部(102);和延伸内筒部(82),其从所述第2筒状部(102)的所述环状周壁部(80)的基端在所述筒主体部件(50)内延伸,并形成所述第1筒状部(100)的内周部,所述显示部(103)由所述环状周壁部(80)的大致整体形成,所述覆盖部件(36)的内周面至少在从所述延伸内筒部(82)的顶端的附近至所述基端筒状部(54)的所述基端部的附近的范围内被实施表面粗糙化。
74.在上述的注射器用帽(10)中也可以为,所述注射器主体(14)具有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32)并将所述喷嘴部(26)的外周部覆盖的筒状的锁紧接头(28),所述覆盖部件(36)
的所述基端筒状部(54)是能够插入至所述锁紧接头(28)与所述喷嘴部(26)之间的筒状连接部(54),所述筒状连接部(54)在所述筒状连接部(54)的外周部具有能够与所述锁紧接头(28)的所述内螺纹部(32)螺合的外螺纹部(64),通过所述筒状连接部(54)的所述外螺纹部(64)与所述锁紧接头(28)的所述内螺纹部(32)之间的螺合而使所述注射器用帽(10)装配至所述注射器主体(14),且在所述帽主体(34)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装配筒部(38)插入至所述筒状连接部(54)与所述喷嘴部(26)之间,所述密封部(42)将所述药剂排出口(26a)液密地密封,在所述注射器用帽(10)从所述注射器主体(14)脱离的状态下所述筒状连接部(54)的所述外螺纹部(62)与所述锁紧接头(28)的所述内螺纹部(32)螺合时,所述帽主体(34)的所述抵接部(46)对所述喷嘴部(26)的所述顶端部按压,由此所述帽主体(34)从所述第1位置位移至所述第2位置。
75.上述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注射器组装体(22),其具有:上述的注射器用帽(10);和构成所述注射器主体(14)并能够收容药剂(m)的注射器外筒(16)。
76.上述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预灌装注射器,其具有:上述的注射器组装体(22);填充于所述注射器外筒(16)内的药剂(m);和在所述注射器外筒(16)内能够液密地且沿轴向滑动的垫圈(1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