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7247发布日期:2022-01-12 02:0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2.目前,已知有一次性尿布,具有形成为内裤形状的外装部件,和设置在外装部件的裆部、在顶片和背片之间配置有吸收体的吸收体本体(例如,专利文献1~6)。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其沿着外装部件的左右的腿围开口部,在构成外装部件的多个片材的层间固定有腿围伸缩材,其在左腿围开口部形成部以及右腿围开口部形成部的各自的外周,至少划分三个块状区域并涂布粘接剂,在涂布有粘接剂的涂布区域,以分别沿着左腿围开口部形成部以及右腿围开口部形成部的方式,在拉伸状态下配置腿围伸缩材。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80739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49763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98395号公报
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087622号公报
9.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180346号公报
10.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1896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2.由于较长时间地穿着一次性尿布,因此为了提高穿着感,期望将从穿着者产生的汗、闷热等合适地排出到尿布的外面。特别地,对于在内裤形状的外装部件的裆部配有吸收性本体的一次性尿布,外装部件和吸收性本体重叠的部分的透气性容易降低。本发明针对上述事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透气性的一次性尿布。
13.解决课题的手段
14.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具有:外装部件,具有前侧身躯部、后侧身躯部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通过前侧身躯部和后侧身躯部的接合,形成为具有腰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的内裤形状;和吸收性本体,设置在外装部件的至少裆部,具有顶片、背片和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外装部件具有内侧片和外侧片,在内侧片和外侧片之间,设置有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其中,前侧腿部弹性部件横穿裆部、并沿腿开口部的前侧的边缘延伸,后侧腿部弹性部件横穿裆部、并沿腿开口部的后侧的边缘延伸;吸收性本体在第一粘接区域被粘接到外装部件的肌肤面侧;内侧片和外侧片在第二粘接区域相互粘接,第二粘接区域具有:第二中间粘接区域、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其中,第二中间粘接区域设置在裆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设置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前的前侧,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设置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后的后侧,在第二中
间粘接区域,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设置为横穿裆部;第二中间粘接区域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粘接区域重叠,并且从吸收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连续地设置;第二前侧粘接区域以满足下述要件a的方式设置,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以满足下述要件b的方式设置。
15.(要件a)第二前侧粘接区域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粘接区域重叠,并且从吸收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断续地设置,由此,在和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前的前侧的吸收性本体重叠的部分,形成内侧片与外侧片不粘接的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第二前侧粘接区域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重叠。
16.(要件b)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粘接区域重叠,并且从吸收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断续地设置,由此,在和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后的后侧的吸收性本体重叠的部分,形成内侧片与外侧片不粘接的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重叠。
17.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吸收性本体在第一粘接区域被粘接到外装部件的肌肤面侧,外装部件的内侧片和外侧片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和它们之间的第二中间粘接区域相互被粘接。此时,通过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在宽度方向断续地设置,从而在外装部件和吸收性本体重叠的部分,形成外装部件的内侧片与外侧片不粘接的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因此,外装部件的透气性提高,从穿着者产生的汗、闷热等容易合适地排出到尿布的外面。另一方面,由于第二中间粘接区域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重叠,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重叠,因此吸收性本体经由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相对于外装部件适当地被定位,在穿着者的裆部不容易偏离。因此,能够使一次性尿布的穿着感良好。
18.优选地,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设置为在第二中间粘接区域断续地横穿裆部。如果如此地设置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则吸收性本体通过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而不容易翘曲,能够提高吸收性本体在穿着者的胯裆的合身性。
19.优选地,第二中间粘接区域设置为从吸收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以及另一侧边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到外装部件的外边缘。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中间粘接区域,使得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从横穿裆部的部分到沿腿开口部的边缘延伸的部分被粘接固定到内侧片和/或外侧片。
20.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设置为在比吸收性本体的前侧边缘前的前方延伸;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设置为在比吸收性本体的后侧边缘后的后方延伸。如果如此地设置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那么吸收性本体的前后方向的端部相对于外装部件适当地被定位,吸收性本体在横跨前后方向的较宽范围相对于外装部件不容易偏离。
21.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设置为从吸收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以及另一侧边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并和前侧腿部弹性部件重叠,并且在比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前的前方延伸;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设置为从吸收性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以及另一侧边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重叠,并且在比后侧腿部弹性
部件后的后方延伸。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使得前侧腿部弹性部件和/或后侧腿部弹性部件的沿腿开口部的边缘延伸的部分被粘接固定到内侧片和/或外侧片。
22.优选地,前侧身躯部和后侧身躯部在内侧片和外侧片之间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身躯部弹性部件;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从身躯部弹性部件隔开设置,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和身躯部弹性部件之间,形成内侧片与外侧片不粘接的非粘接区域。通过如此地设置非粘接区域,积存在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中的湿气容易向尿布的外面排出。
23.根据和第一粘接区域的关系,优选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和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如下地设置。即,优选为,在将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前侧粘接区域重叠的部分的从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的长度作为w
a1
,将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作为w
a2
时,w
a2
/w
a1
的值为0.15以上且0.90以下;和/或,在将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重叠的部分的从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的长度作为w
b1
,将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作为w
b2
时,w
b2
/w
b1
的值为0.15以上且0.90以下。
24.优选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由此,能够提高在容易积存更多的尿液的尿布的前侧的透气性。
25.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的抗弯刚度高。由此,外装部件的裆部柔软地形成,能够使一次性尿布的穿着感提高。
26.优选地,第一粘接区域横跨在宽度方向断续地设置的多个第二前侧粘接区域,而在宽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和/或,第一粘接区域横跨在宽度方向断续地设置的多个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而在宽度方向连续地设置。通过如此地第一粘接区域在宽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并且横跨在宽度方向断续地设置的多个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而设置,吸收性本体相对于外装部件不容易偏离,在穿着尿布时,容易地在穿着者的裆部将吸收性本体设置在规定的位置。
27.优选地,第一粘接区域在宽度方向断续地设置,在邻接的第一粘接区域之间形成吸收性本体和外装部件不粘接的第一非粘接区域;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设置为和第一非粘接区域重叠。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一次性尿布的透气性。
28.发明效果
29.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吸收性本体在第一粘接区域被粘接到外装部件的肌肤面侧,外装部件的内侧片和外侧片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和它们之间的第二中间粘接区域相互被粘接。此时,通过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在宽度方向断续地设置,从而在外装部件和吸收性本体重叠的部分,形成外装部件的内侧片与外侧片不粘接的非粘接区域。因此,外装部件的透气性提高,从穿着者产生的汗、闷热等容易地排出到尿布的外面。另一方面,由于第二中间粘接区域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重叠,第二前侧粘接区域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重叠,因此吸收性本体容易地经由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相对于外装部件适当地被定位,能够使一次性尿布的穿着感良好。
附图说明
30.图1表示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31.图2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将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前侧身躯部和后侧身躯部的接合解开并展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32.图3表示图2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
ⅲ‑ⅲ
剖视图。
33.图4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一次性尿布的外装部件的俯视图,表示吸收性本体被粘接到外装部件的第一粘接区域的形成例。
34.图5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一次性尿布的外装部件的俯视图,表示外装部件的内侧片和外侧片粘接的第二粘接区域的形成例。
35.图6表示图5所示的外装部件的肌肤面侧的部分俯视图。
36.图7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一次性尿布的外装部件的俯视图,表示吸收性本体被粘接到外装部件的第一粘接区域的形成例。
具体实施方式
37.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图1~图3中,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个例子。图1表示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图2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将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前侧身躯部和后侧身躯部的接合解开并展开成平面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表示图2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
ⅲ‑ⅲ
剖视图。此外在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方向,箭头y表示前后方向,垂直于由箭头x、y形成的面的方向表示厚度方向z。
38.一次性尿布1具有外装部件2,外装部件2包括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r。通过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的接合,外装部件2形成为具有腰开口部3和一对腿开口部4的内裤形状。腰开口部3是用于使穿着者的身躯穿过的开口,腿开口部4是用于使穿着者的腿穿过的开口。
39.在外装部件2中,前侧身躯部p相当于穿着尿布时与穿着者的腹部侧接触的部分,后侧身躯部q相当于穿着尿布时与穿着者的背部侧接触的部分。在形成为内裤形状的状态下,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在宽度方向x的两侧相互接合。裆部r位于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之间,相当于与穿着者的胯裆接触的部分。裆部r是位于将外装部件2在前后方向y三分割的中间的部分,在形成为内裤形状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x的两侧相互不接合。通过用宽度方向x的两侧的侧接合部11将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接合,外装部件2形成为内裤形状。
40.在一次性尿布1中,前后方向y是指从前侧身躯部p到后侧身躯部q的方向,相当于穿着尿布时的穿着者的胯裆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x相当于穿着尿布时的穿着者的左右方向。一次性尿布的肌肤面侧是指穿着尿布时的、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一次性尿布的外面侧是指穿着尿布时的、朝向和穿着者的相反的一侧。
41.外装部件2的裆部r设置有吸收性本体7。吸收性本体7具有顶片8、背片9和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吸收体10(参照图3)。顶片8是穿着尿布时位于穿着者一侧的片材,配置在吸收体10的肌肤面侧。顶片8优选为透液性的。背片9是穿着尿布时位于和穿着者相反的一侧的片材,配置在吸收体10的外面侧。背片9优选为不透液性的。穿着者排泄的尿液等透过顶片8
并被吸收体10容纳,背片9防止排泄物朝外部泄漏。
42.作为透液性的顶片,可以使用例如:由纤维素、人造纤维、棉纱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其中,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通过表面活性剂而亲水化;等等。另外,作为顶片也可以使用纺织布、针织布或者有孔塑料布等。
43.作为不透液性的背片可以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者塑料薄膜等。背片可以由两片以上的片材的层叠体构成,例如,可以使用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的层叠体。这种情况下,构成层叠体的各片材既可以大小相同也可以大小不同。背片可以是不透液性的,并且也可以是透湿性的。
44.吸收体只要含有能够吸收尿液等的排泄物的吸收性材料,并不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将吸收性材料成形为规定形状的成形体作为吸收体。吸收体可以被纸片材(例如薄纸或者薄页纸)、透液性的无纺布等的覆盖片材所覆盖。作为吸收性材料,可列举例如:纸浆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或者聚丙烯酸系、聚天冬氨酸系、纤维素系、淀粉-丙烯腈系等的吸水性树脂等。另外,吸水性材料也可以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纤维,或者pet等的聚酯纤维,或者聚酰胺纤维等的热熔性纤维。为了提高和尿液等的亲和性,这些热熔性纤维也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优选地,从提高吸收容量的观点来看,吸收性材料至少含有吸水性树脂。
45.吸收体也可以具有构成为在无纺布片材之间具有吸水性树脂且不具有纸浆纤维的吸收片材。如此地构成的吸收片材,由于在无纺布片材间具有吸水性树脂,因此能够实现高吸收容量,并且由于在无纺布片材间不具有纸浆纤维,因此体积不会蓬松而能够形成为薄型。
46.吸收体也可以使用吸水性纤维作为吸收性材料。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形成为薄型的吸收体。作为吸水性纤维,列举含有质子化或成盐的羧基的纤维。例如,可以通过将丙烯酸纤维水解,将丙烯酸纤维中所含的腈基转变为羧基,从而得到吸水性纤维。此时,吸水性纤维所含的羧基优选地形成碱金属盐或铵盐。另外,吸水性纤维可以通过将亲水性纤维浸渍在丙烯酸中,使丙烯酸在纤维表面析出从而制造。
47.吸收体10的形状(平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作为吸收体10的形状,可列举例如:大致长方形、沙漏形、葫芦形或者毽球板形等。附图中,吸收体1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
48.优选地,吸收性本体7在肌肤面侧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立起襟翼12(参照图2以及图3)。通过设置立起襟翼12,能够防止尿液等的排泄物的侧漏。优选地,立起襟翼12立起的状态的上端部(穿着者侧的端部)设置有起立用弹性部件13。通过起立用弹性部件13的收缩力,立起襟翼12容易起立。
49.外装部件2具有配置在肌肤面侧的内侧片5和配置在外面侧的外侧片6。内侧片5的肌肤面侧设置有吸收性本体7。外侧片6设置为其外面侧面向尿布的外侧。内侧片5和外侧片6分别构成为具有前侧身躯部p、后侧身躯部q和裆部r。内侧片5和外侧片6既可以是透液性的也可以是不透液性的,能够使用可用在顶片8或者背片9上的片材材料。内侧片5和外侧片6优选为透湿性的,由此能够使外装部件2的穿着感提高。
50.在使用无纺布作为上述说明的顶片、背片、外侧片、内侧片等的片材材料的情况
下,作为无纺布优选使用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熔喷无妨布、sms无纺布等,由此能够容易地得到薄且结实的片材。
51.外装部件2在内侧片5和外侧片6之间沿腿开口部4的边缘设置有腿部弹性部件22。腿部弹性部件22包括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其中,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横穿裆部r并沿腿开口部4的前侧的边缘设置,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横穿裆部r并沿腿开口部4的后侧的边缘设置。通过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弹性部件横跨腿开口部4的边缘的几乎整周而设置,形成沿穿着者的腿围的腿部褶裥,防止尿液等从裆部泄漏。尽管在图中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相互隔开设置,但是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也可以彼此相接或者相交。
52.优选地,外装部件2的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在内侧片5和外侧片6之间,设置有沿宽度方向x延伸的多个身躯部弹性部件20。身躯部弹性部件20设在腰开口部3和腿开口部4之间。通过身躯部弹性部件20,提高穿着者的身围的合身性。此外,身躯部弹性部件20中,可以将沿腰开口部3的边缘在前后方向y以狭窄的间隔设置的弹性部件作为腰部弹性部件21而设置,由此形成沿穿着者的腰围的腰部褶裥,防止尿液等的排泄物从后背侧或者腹部侧泄漏。在图1及图2中,腰部弹性部件21以在前后方向y比身躯部弹性部件20狭窄的间隔设置。
53.外装部件2可以沿腰开口部3的边缘被翻折。例如,外侧片6可以在外装部件2的腰开口部3的边缘被翻折到内侧片5的一侧(未图示)。这种情况下,腰部弹性部件21可以被夹在被翻折的外侧片6之间,被粘接到外侧片6。
54.作为设置在一次性尿布1的各弹性部件,可以使用聚氨酯线、聚氨酯膜、天然橡胶等通常被使用到一次性尿布的弹性伸缩材料。优选地,各弹性部件在拉伸状态下被固定到尿布,另外,优选地,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的粘接剂固定。例如,将纤细度40~1240dtex的聚氨酯线拉伸到倍率1.1~5.0倍而设置,并进行固定。作为粘接剂,优选地使用橡胶系的热熔粘接剂。此外,所述倍率将非拉伸状态作为1.0倍。
55.优选地,吸收性本体7设置在外装部件2的肌肤面侧的至少裆部r,进而在前侧身躯部p和/或后侧身躯部q延伸。吸收性本体7可以形成为例如大致沙漏形,或者形成为大致长方形。
56.吸收性本体7在第一粘接区域被粘接到外装部件2的肌肤面侧。第一粘接区域既可以设置在吸收性本体7的外面侧的整面,也可以只设置在一部分。图4中,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外装部件2的俯视图,设置在外装部件2的吸收性本体7的外边缘用点划线表示,吸收性本体7被粘接到外装部件2的第一粘接区域14用网格剖面线表示。图4表示第一粘接区域14设置在吸收性本体7的外面侧的几乎整面的例子。
57.如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14设置为和内侧片5与外侧片6被粘接的第二粘接区域16(具体为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重叠。虽然第一粘接区域14相对于前后方向y既可以连续地设置也可以断续地设置,但是优选地,从和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重叠的部分到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重叠的部分连续地设置。优选地,从使得吸收性本体7稳定地固定到外装部件2的观点来看,第一粘接区域14在吸收性本体7的前后方向y设置在较宽的范围。例如,第一粘接区域14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多个的情况下为其合计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的70%以上,更加优选为
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58.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既可以连续地设置也可以断续地设置。在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的情况下,吸收性本体7和外装部件2不粘接的第一非粘接区域15形成在邻接的第一粘接区域14之间。这种情况下,第一粘接区域14优选地在宽度方向x并排设置2个以上5个以下,更加优选为4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个以下。
59.在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的情况下,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多个的合计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20%以上,更加优选为30%以上,另外,优选为90%以下,更加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在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连续地设置的情况下,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60%以上,更加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
60.优选地,在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和前后方向y连续地设置的情况下,第一粘接区域14设置为大致矩形状。优选地,在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和/或前后方向y断续地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大致矩形状的粘接区域在宽度方向x和/或前后方向y并排地配置,来形成第一粘接区域14。
61.在外装部件2中,内侧片5和外侧片6在第二粘接区域16相互粘接。图5中,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外装部件2的俯视图,设置在外装部件2的吸收性本体7的外边缘用点划线表示,第一粘接区域14的外边缘用双点划线表示,外装部件2的内侧片5和外侧片6被粘接的第二粘接区域16用网格剖面线表示。
62.第二粘接区域16具有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其中,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设置在裆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设置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前的前侧,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设置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后的后侧。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通过在前后方向y将外装部件2划分而被规定,设置为分别在宽度方向x延伸。
63.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粘接区域14重叠,并且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连续地设置。在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中,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设置为横穿裆部r。通过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在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横穿裆部r,可在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与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牢固地粘接并固定到内侧片5和/或外侧片6。例如,如后述地,在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设置为断续地横穿裆部r的情况下,由于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的断片不会脱离,因此能够使尿布的外观良好。
64.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设置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前的前侧,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粘接区域14重叠。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设置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后的后侧,设置为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粘接区域14重叠。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与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不同,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断续地设置。由此,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前的前侧的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即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的宽度方向x的断续部分,形成有内侧片5与外侧片6不粘接的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另外,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后的后
侧的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即在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宽度方向x的断续部分,形成有内侧片5与外侧片6不粘接的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
65.通过如此地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形成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和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外装部件2的透气性提高,从穿着者产生的汗、闷热等容易合适地排出到尿布的外面。虽然一次性尿布1在外装部件2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特别是透气性变差,但是通过如此地在外装部件2的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形成内侧片5与外侧片6不粘接的第二非粘接区域17,能够提高外装部件2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处的透气性。另外,在吸收性本体7的背片9为透湿性的情况下,由于尿液等被吸收性本体7吸收后,水分成为湿气并透过透湿性的背片9,穿过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或者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因此容易合适地排出到尿布的外面。
66.此外,在如此地在外装部件2设置有内侧片5和外侧片6不粘接的第二非粘接区域17的情况下,在穿着尿布时,吸收性本体7容易在穿着者的裆部移动,担心会难以设置在规定的位置。因此在一次性尿布1中,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将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连续的设置,并且将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与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重叠。由此,吸收性本体7在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相对于外装部件2适当地被定位,并且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与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中,设置为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与另一侧边缘和第二粘接区域16重叠,从而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部经由第一粘接区域14和第二粘接区域16相对于外装部件2适当地被定位,吸收性本体7相对于外装部件2(特别是外侧片6)不容易偏离。因此,能够使一次性尿布1的穿着感良好。此外,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是指,在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的情况下,处于宽度方向x的最一边的一侧的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和处于宽度方向x的最另一侧的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边缘。
67.虽然优选地,一次性尿布1的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这两者如上述地设置,但是也可以只是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或者只是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如上述地设置。
68.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设置为在比吸收性本体7的前侧边缘前的前方延伸。另外,优选地,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设置为在比吸收性本体7的后侧边缘后的后方延伸。如果如此地设置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那么吸收性本体7的前后方向y的端部相对于外装部件2适当地被定位,吸收性本体7横跨前后方向y的较宽范围相对于外装部件2(特别是外侧片6)不容易偏离。
69.优选地,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的前侧,形成有和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邻接的、内侧片5与外侧片6不粘接的非粘接区域。另外,优选地,在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后侧,形成有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邻接的、内侧片5与外侧片6不粘接的非粘接区域。并且,优选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和/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和这些非粘接区域连接。由此,积存在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中的湿气容易向尿布的外面排出。
70.优选地,在外装部件2的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设置有身躯部弹性部件20的
情况下,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从身躯部弹性部件20隔开设置,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和身躯部弹性部件20之间,设置有内侧片5与外侧片6不粘接的非粘接区域。通过如此地设置非粘接区域,积存在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中的湿气容易向尿布的外面排出。
71.优选地,在外装部件2的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设置有多个身躯部弹性部件20的情况下,身躯部弹性部件20粘接到内侧片5和外侧片6,在邻接的身躯部弹性部件20之间,内侧片5与外侧片6不粘接的非粘接区域设置为在宽度方向x延伸。由此,即使在前侧身躯部p和后侧身躯部q的设置有身躯部弹性部件20的区域,也能够提高外装部件2的透气性。
72.优选地,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前的前侧,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从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位置,向比吸收性本体7的前侧边缘前的前方延伸。同样地,在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后的后侧,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从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位置,向比吸收性本体7的后侧边缘后的后方延伸。如果如此地形成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和/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积存在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中的湿气容易向尿布的外面排出。
73.优选地,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设置为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连续地设置,并且设置为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以及另一侧边缘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延伸到外装部件2的外边缘。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使得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从横穿裆部r的部分到沿腿开口部4的边缘延伸的部分,粘接固定到内侧片5和/或外侧片6。
74.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设置为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以及另一侧边缘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延伸,并和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重叠。另外,优选地,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设置为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以及另一侧边缘向宽度方向x的外侧延伸,并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重叠。通过如此地设置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使得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或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的沿腿开口部4的边缘延伸的部分,粘接固定到内侧片5和/或外侧片6。此时,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比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延伸到前方,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比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延伸到后方,由此,使得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的更多的部分,粘接固定到内侧片5和/或外侧片6。比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前的前方是指,比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的最前端前的前方,比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后的后方是指,比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的最后端后的后方。此外,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在宽度方向x,延伸到从外装部件2的侧接合部11向内侧10mm以内的区域(更加优选地为5mm以内的区域)。
75.优选地,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设置为在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断续地横穿裆部。此外,优选地,在除此之外的部分,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连续地设置。如果如此地设置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则吸收性本体7通过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和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的收缩力而不容易歪斜,能够提高吸收性本体7在穿着者的胯裆的合身性。在断续地设置腿部弹性部件22的情况下,可以在将腿部弹性部件22粘接固定到内侧片5和/或外侧片6之后,通过切刀等切断腿部弹性部件22。通过如此地设置,能够在制造上简单且断续地设置腿部弹性部件22,另外,
在腿部弹性部件22断续地设置的部分,能够使弹性部件的收缩力实质上消失。
76.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只要设置为和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f横穿裆部r的部分与后侧腿部弹性部件22b横穿裆部r的部分重叠即可,其长度并不特别限定。此外,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的15%以上,更加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另外,从确保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提高外装部件2的透气性的观点来看,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的50%以下,更加优选为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
77.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分别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的10%以上,更加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50%以下,更加优选为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
78.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彼此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优选地,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比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在前后方向y的长度长。
79.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既可以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相接地设置,也可以在前后方向y隔开地设置。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也既可以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相接地设置,也可以在前后方向y隔开地设置。此外,从提高外装部件2的透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在前后方向y隔开地设置。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隔开的部分,形成内侧片5和外侧片6不粘接的非粘接区域,穿过该非粘接区域,积存在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中的湿气容易向尿布的外面排出。这种情况下的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前后方向y的隔开距离,以及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和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前后方向y的隔开距离,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优选为20mm以下,更加优选为1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
80.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在宽度方向x,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从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断续地设置,从而形成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和/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此时,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形成的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的数量,优选为三处以下,更加优选为两处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只有一处。同样地,在和吸收性本体7重叠的部分形成的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数量,优选为三处以下,更加优选为两处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只有一处。
81.关于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特别优选的方式,参照图6进行说明。图6表示图5所示的外装部件的肌肤面侧的部分俯视图。
82.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如下地设置。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具有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第二右前侧粘接区域16rf和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的第二左前侧粘接区域16lf,第二右前侧粘接区域16rf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重叠,第二左前侧粘接区域16lf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边缘重叠,第二右前侧粘接区域16rf和第二左前侧粘接区域16lf
之间形成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二右前侧粘接区域16rf和第二左前侧粘接区域16lf之间,只形成一处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由此,能够较大地得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的面积,提高透气性。此外,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和另一侧边缘是指,在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的情况下,处于宽度方向x的最一边的一侧的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和处于宽度方向x的最另一侧的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边缘。
83.优选地,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和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如下地设置。优选地,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具有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第二右后侧粘接区域16rb和设置在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的第二左后侧粘接区域16lb,第二右后侧粘接区域16rb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重叠,第二左后侧粘接区域16lb设置为和第一粘接区域14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边缘重叠,第二右后侧粘接区域16rb和第二左后侧粘接区域16lb之间形成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二右后侧粘接区域16rb和第二左后侧粘接区域16lb之间,只形成一处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由此,能够较大地得到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面积,提高透气性。
84.从提高外装部件2的透气性的观点来看,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具有多处的情况下为其合计长度)和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具有多处的情况下为其合计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10%以上,更加优选为15%以上。另外,从使吸收性本体7相对于外装部件2(特别是外侧片6)容易地设置在适当的位置的观点来看,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和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80%以下,更加优选为70%以下。
85.根据和第一粘接区域14的关系,优选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和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如下地设置。如图6所示,在将第一粘接区域14和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重叠的部分的从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的长度作为w
a1
,将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具有多处的情况下为其合计长度)作为w
a2
时,w
a2
/w
a1
的值优选为0.15以上,更加优选为0.20以上,另外优选为0.90以下,更加优选为0.80以下。同样地,在将第一粘接区域14和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重叠的部分的从宽度方向x的一侧边缘到另一侧边缘的长度作为w
b1
,将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具有多处的情况下为其合计长度)作为w
b2
时,w
b2
/w
b1
的值优选为0.15以上,更加优选为0.20以上,另外优选为0.90以下,更加优选为0.80以下。由此,提高外装部件2的透气性,并且在穿着尿布时,容易地将吸收性本体7相对于外装部件2(特别是外侧片6)设置在适当的位置。
86.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和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彼此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优选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w
a2
比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w
b2
长。由此,能够提高在容易积存更多的尿液的尿布的前侧的透气性。
87.根据同样的理由,优选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以比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大的面积设置。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的宽度方向x的断续部分的面积,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宽度方向x的断续部分的面积。
88.作为第一粘接区域14和第二粘接区域16的具体的方式,优选地,各粘接区域如下地设置。第一粘接区域14,优选地,横跨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的多个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而在宽度方向x连续地设置,另外,优选地,横跨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的多个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而在宽度方向x连续地设置。通过如此地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连续地设置,并且横跨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的多个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而设置,吸收性本体7相对于外装部件2(特别是外侧片6)不容易偏离,在穿着尿布时,容易地在穿着者的裆部将吸收性本体7设置在规定的位置。
89.从提高一次性尿布1的透气性的观点来看,如图7所示,优选地,第一粘接区域14在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在邻接的第一粘接区域14之间形成吸收性本体7和外装部件2不粘接的第一非粘接区域15。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和/或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设置为和第一非粘接区域15重叠。在图7中,设置在外装部件2的吸收性本体7的外边缘用点划线表示,外装部件2上粘接有吸收性本体7的第一粘接区域14用网格剖面线表示。第一粘接区域14在吸收性本体7的外面侧沿宽度方向x断续地设置,在邻接的第一粘接区域14之间形成吸收性本体7和外装部件2不粘接的第一非粘接区域15。在如图7所示地形成第一粘接区域14和第一非粘接区域15,如图5所示地形成第二粘接区域16和第二非粘接区域17的情况下,第一非粘接区域15设置为和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与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重叠。
90.在设置有第一非粘接区域15的情况下,第一非粘接区域15和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f或者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17b的重叠的部分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具有多处的情况下为其合计长度),优选为吸收性本体7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的10%以上,更加优选为15%以上,另外,优选为80%以下,更加优选为70%以下。
91.作为形成第一粘接区域14和第二粘接区域16的粘接剂,使用热熔粘接剂在制造上较简便。优选地,作为热熔粘接剂,可以使用例如:天然橡胶系、丁基橡胶系、聚异戊二烯等的橡胶系粘接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的苯乙烯系弹性体作为基础聚合物。另外,可以在基础聚合物添加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酯、丙烯酸系弹性体、聚烯烃系弹性体等,调节粘合性或者流动性。优选地,作为聚烯烃系弹性体的一种,使用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的无定形聚α-烯烃(apao)。
92.各粘接区域中,粘接剂可以整面涂布,粘接剂也可以涂布成网状、线状或者散点状。作为粘接剂的涂布方法,能够使用例如:帘式喷雾法、欧米茄镀层法、螺旋镀层法、图案涂布等。
93.形成第一粘接区域14的粘接剂和形成第二粘接区域16的粘接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形成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的粘接剂和形成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粘接剂和形成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粘接剂,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从使一次性尿布1的穿着感提高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外装部件2在裆部r柔软地形成,从这种观点来看,优选地,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比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抗弯刚度高。例如,优选地,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每单位面积的粘接剂的涂布量,比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量和/或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量
少。或者,形成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m的粘接剂,使用比形成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f的粘接剂和/或形成第二后侧粘接区域16b的粘接剂的粘结力低的粘接剂。
94.本技术要求基于2018年10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8-193233号的优先权的利益。2018年10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18-193233号的说明书的内容,用于参考而被引用到本技术中。
95.符号说明
96.1:一次性尿布
97.2:外装部件
98.3:腰开口部
99.4:腿开口部
100.5:内侧片
101.6:外侧片
102.7:吸收性本体
103.8:顶片
104.9:背片
105.10:吸收体
106.14:第一粘接区域
107.15:第一非粘接区域
108.16:第二粘接区域、16f:第二前侧粘接区域、16m:第二中间粘接区域、16b:第二后侧粘接区域
109.17:第二非粘接区域、17f:第二前侧非粘接区域、17b:第二后侧非粘接区域
110.20:身躯部弹性部件
111.21:腰部弹性部件
112.22:腿部弹性部件、22f:前侧腿部弹性部件、22b:后侧腿部弹性部件
113.p:前侧身躯部
114.q:后侧身躯部
115.r:裆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