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5286发布日期:2020-05-22 16:4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



背景技术:

睑板腺位于眼皮睑板(tar-sus)内,与睑缘成垂直排列,并开口于睑缘,其功能是能分泌油脂物,有润滑睑缘和防止泪液流出结膜囊外,浸蚀皮肤及两睑彼此粘着。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睑板腺异常,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泪膜异常、眼表炎症及损伤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眼红、眼部烧灼感、异物感、干燥感,刺激感、痒、视疲劳、视力波动、流泪等症状。

mgd物理按摩治疗的目的是使脂质从阻塞的睑板腺腺管开口处排出,进而使脂质排出增加,增加泪膜的稳定性,从而改善眼部不适症状。目前,物理按摩的方法主要有手法按摩、借用工具按摩、睑板腺按摩器等。手法按摩效率较低,不能充分地使脂质从阻塞的导管开口处排出,且操作多时易使人疲劳,手指消毒不充分易引起眼部感染。借用工具按摩通常是使用棉签或玻璃棒,该方法不易操控,且患者的舒适度较差。睑板腺按摩器逐渐成为主流方法,目前按摩器还未有统一的结构;例如cn205515165u即公开了一种睑板腺疏通器,其通过第一夹片、第二夹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配合对患者的睑板腺进行按摩、挤压,然而该方式容易损伤结膜,引起结膜炎症,而且滚轮的移动不灵活,其按摩覆盖率较低,由于不具备热敷功能,热敷还需要使用其他工具,提高了操作繁琐度。

因此,就需要一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有利于提高按摩覆盖率及降低操作繁琐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有利于提高按摩覆盖率及降低操作繁琐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包括第一壳体及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滚珠容纳槽,所述滚珠容纳槽以滚珠自由旋转的方式抱持滚珠,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发热机构,所述发热机构的发热件与第二壳体接触并可将热量传导至滚珠。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纹副相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呈直筒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朝下延伸形成连接筒,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筒同轴伸入连接孔并螺纹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结构还包括电源、电控元件及开关;所述连接筒为中空结构且其内壁设置作为发热件的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所述电源与电控元件电连接,所述电控元件与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电连接并用于将电源的电能输送至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所述开关与电控元件电连接并用于控制电控元件与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之间电路的导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朝下延伸形成位于连接筒内的定位柱,所述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绕设在定位柱外。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柱的长度与连接孔的深度相同。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安装在第一壳体的电池腔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为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弹性按钮式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珠容纳槽设于第二壳体的底端且为优弧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采用导热金属制成,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抗老化防护层,所述抗老化防护层经由涂覆抗老化涂料而形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老化涂料由以下份数的原料组分组成: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85份、磷酸锆9份、群青9份、聚六亚甲基胍5份、石油磺酸钡4.3份、羊毛脂镁皂4.6份、十二烯基丁二酸4.0份、玻璃鳞片5.3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11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2份、乳化剂2.0份、分散剂2.0份、成膜助剂1.6份、流平剂1.5份、消泡剂1.5份、表面活性剂1.6份和去离子水23份;

所述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转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去离子水,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设置为75℃,通过搅拌器以420r/min的速率搅拌5min,完成对甲苯及环氧树脂进行预混合,再在此温度下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加入反应釜内,并以200r/min的速率混合搅拌10min,混合完成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设置为95℃,并在此温度下反应10h,待反应结束后,反应釜内所得记为混合组分;

b、将反应釜内的混合组分在自然条件下降温至室温,然后用浓度为6.0-8.0%的氨水溶液调节其ph至8.0,所得记为混合液;

c、将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升至80℃,然后向反应釜内加入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引发剂溶液,并在80℃的条件下保温反应6h;再经自然降温至室温,经过滤、出料后得到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乳化剂选用单甘油脂肪酸甘油酯;所述分散剂选用三硬脂酸甘油酯;所述成膜助剂选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流平剂选用聚甲基烷基硅氧烷;所述消泡剂选用有机硅类消泡剂byk-018;所述表面活性剂选用脂肪酸山梨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即形成了用于手持的手柄,通过滚珠在人体睑板腺上滚动而实现按摩,由于滚珠可以朝各个方向移动,因此其移动灵活度高,有利于提高按摩覆盖率,同时便于操作;发热机构的发热件可发出热量,热量传导至滚珠,因此当滚珠在人体睑板腺上滚动时还可达到热敷作用,使睑板腺的温度高于脂质的溶点以促进脂质的流动,无需再使用其他工具,降低了操作繁琐度。此外,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便于第二壳体的安装和拆卸,第二壳体可以单独消毒或更换,便于护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按摩治疗仪,包括第一壳体1及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第一壳体1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滚珠容纳槽3,所述滚珠容纳槽3以滚珠5自由旋转的方式抱持滚珠5,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发热机构,所述发热机构的发热件41与第二壳体2接触并可将热量传导至滚珠5。

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后即形成了用于手持的手柄,例如可为笔式结构,此时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均为直形结构且同轴设置。滚珠5为圆球结构,而滚珠5容纳槽3则设于第二壳体2的底端且为优弧结构,其弧度例如可为230°,可卡住滚珠5,同时让滚珠5自由转动。为实现热传导,所述第二壳体2采用导热金属制成,例如铝金属或者铜金属等。通过滚珠5在人体睑板腺上滚动而实现按摩,由于滚珠5可以朝各个方向移动,因此其移动灵活度高,有利于提高按摩覆盖率,同时便于操作;发热机构的发热件41可发出热量,热量传导至滚珠5(当然这一导热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使用前需要预留充足时间使得滚珠5温度满足要求,一般只要达到略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即可),因此当滚珠5在人体睑板腺上滚动时还可达到热敷作用,使睑板腺的温度高于脂质的溶点以促进脂质的流动,无需再使用其他工具,降低了操作繁琐度。此外,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便于第二壳体2的安装和拆卸,第二壳体2可以单独消毒或更换,便于护理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可通过螺纹副相连接;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壳体1呈直筒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端朝下(“下”以图1所示方向为准)延伸形成连接筒6,所述第二壳体2内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筒6同轴伸入连接孔7并螺纹连接,此时连接孔7为螺孔结构,连接筒6的外壁则形成外螺纹,以此实现螺纹连接;连接筒6可与第一壳体1一体式设计,当然也可以是另外固定连接形成。

同时,所述发热结构还包括电源42、电控元件43及开关44;所述连接筒6为中空结构且其内壁设置作为发热件41的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所述电源42与电控元件43电连接,所述电控元件43与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电连接并用于将电源42的电能输送至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所述开关44与电控元件43电连接并用于控制电控元件43与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之间电路的导通。电连接均通过导线实现;电源42优选为蓄电池,可通过充电操作而重复利用,所述蓄电池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电池腔中,第一壳体1顶端设置密封电池腔的密封盖;电控元件43安装在第一壳体1内;电控元件43可以控制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的发热强度,以将温度控制在睑板腺接受的温度范围内(如40℃-42℃),如进一步地考虑热传导的效率,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的本体温度可略高,当然这还需要配合温度传感器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熟悉这一手段,在此不再赘述;开关44为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的弹性按钮式结构,便于使用者操作。

为便于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的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端朝下延伸形成位于连接筒6内的定位柱8,所述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绕设在定位柱8外;定位柱8可与第一壳体1一体式设计,当然也可以是另外固定连;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填充于定位柱8与连接筒6之间的间隙中,该间隙还与第一壳体1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8的长度与连接孔7的深度相同,使得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紧固后,定位柱8与第二壳体2紧密接触,从而可提升发热件41的导热效率;当然,即使定位柱8与第二壳体2未直接接触,薄片式碳纤维红外发热膜的热量通过连接筒6也可以传导至第二壳体2;连接筒6、定位柱8也可采用金属制成,以提到导热效果。

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滚珠5的滚动灵活性,可预先在滚珠5外沾上润滑液,当滚珠5滚动时即可将润滑液带入滚珠容纳槽3中,从而降低二者表面的摩擦度;当然,为了方便润滑液的注入,在连接孔7的底端可设置与滚珠容纳槽3连通的注液孔道9,通过注液孔道9注入润滑液。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所示治疗仪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壳体2为金属结构时,其外表面可设置抗老化防护层(图中未示出),所述抗老化防护层经由涂覆抗老化涂料而形成,从而提高第二壳体2的抗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有利于提高第二壳体2这一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抗老化涂料由以下份数(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组成: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85份、磷酸锆9份、群青9份、聚六亚甲基胍5份、石油磺酸钡4.3份、羊毛脂镁皂4.6份、十二烯基丁二酸4.0份、玻璃鳞片5.3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11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2份、乳化剂2.0份、分散剂2.0份、成膜助剂1.6份、流平剂1.5份、消泡剂1.5份、表面活性剂1.6份和去离子水23份。

其中,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则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转入反应釜中,并向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去离子水,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设置为75℃,通过搅拌器以420r/min的速率搅拌5min,完成对甲苯及环氧树脂进行预混合,再在此温度下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加入反应釜内,并以200r/min的速率混合搅拌10min,混合完成后将反应釜内的温度设置为95℃,并在此温度下反应10h,待反应结束后,反应釜内所得记为混合组分;

b、将反应釜内的混合组分在自然条件下降温至室温,然后用浓度为6.0-8.0%的氨水溶液调节其ph至8.0,所得记为混合液;

c、将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升至80℃,然后向反应釜内加入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引发剂溶液,并在80℃的条件下保温反应6h;再经自然降温至室温,经过滤、出料后得到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本实施例中,乳化剂选用单甘油脂肪酸甘油酯,分散剂选用三硬脂酸甘油酯,成膜助剂选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流平剂选用聚甲基烷基硅氧烷,消泡剂选用有机硅类消泡剂byk-018,表面活性剂选用脂肪酸山梨坦。

本实施例的抗老化涂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确称取上述各原料,并分别将各固体原料置于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处理,然后过200目筛后得到各固体原料细粉;保存、备用;

s2、将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加入反应釜中,并将反应釜的温度设置为80℃,然后向反应釜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乳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将步骤s1中所得的各固体原料细粉加入到反应釜中,并以36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min后,再将剩余原料全部加入反应釜内,并在420r/min的速率下混合搅拌均匀,反应釜内所得的混合物记为混合组分;

s3、通过涂4杯测量方法测定s2中所得的混合组分的粘度值,保证混合组分的粘度在140s的范围内,所得记为涂料粗产品;

s4、用细目滤网对s3中所得的涂料粗产品进行过滤处理,然后将其置于反应釜内,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设置为80℃,然后通过超声波震动棒以35khz的频率超声震荡处理,直至将涂料粗产品中的气泡充分赶出;

s5、对s4中的涂料的各项理化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封装,所得即为医疗器械用抗老化涂料成品。

得到抗老化涂料成品后,通过现有的涂覆工艺即可在第二壳体2上形成抗老化防护层,其厚度例如可为110μm-130μm,提高了第二壳体2的抗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其原因就在于:

第一,本实施例的抗老化涂料以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作为制备涂料的原料,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和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对水性环氧树脂乳液进行化学改性;其中,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的作用下环氧树脂和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以化学键之间间接连接,从而使得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本身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性能,从而改善了涂料的抗老化性能。再者,玻璃鳞片和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之间相互协同,使得本发明所制备的涂料的热膨胀系数及粘接热应力均比较小,显著改善了涂料因受热而发生“起皮”的现象。

第二,本实施例的抗老化涂料选用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群青和磷酸锆作为制备涂料的原料,其中乙烯基双硬脂酰胺对群青和磷酸锆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乙烯基双硬脂酰胺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对群青和磷酸锆进行牢固地吸附,使得其牢固地粘附在群青和磷酸锆的表面。而其碳氢键则能定向地伸向外界介质中伸展,从而减小群青和磷酸锆表面与外界介质之间的界面张力,显著改善了群青和磷酸锆的润湿性,使得群青和磷酸锆能更加均匀地混合在涂料内,保证制备的涂料的性能。再者,群青和磷酸锆的配合使用使得涂料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显著地改善。

第三,本实施例的抗老化涂料选用石油磺酸钡、羊毛脂镁皂、十二烯基丁二酸和聚六亚甲基胍之间通过一定比例的配合使用不仅能显著改善所制备涂料的防锈性能和耐磨性能,也相应地延长了涂料的使用寿命。

为辅助说明抗老化涂料的优秀性能,现分别对市售的上海某涂料公司生产的抗老化涂料(对比例)和实施例2制备的抗老化涂料的性能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注:1、按照gb1768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2制备的涂料的耐磨性能进行检测。2、按照q/ez159-2003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2制备的涂料的耐热性能进行检测。)

由上表内的数据可知,本实施例制备的抗老化涂料的抗老化性能、耐腐蚀性能、耐高温性能、耐磨性能和附着性能均优于对比例。表明本实施例制备的涂料的整体性能比对比例更好,能更有效地提第二壳体2的抗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