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溢流式中药煎药输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54122发布日期:2020-03-24 20:2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搅拌溢流式中药煎药输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搅拌溢流式中药煎药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药煎药自动化生产是通过煎药系统来完成的,煎药系统是通过煎药罐进行煎药,然后在中药输液管道的末端设置一个出液嘴,通过出液嘴将中药灌装到中药瓶内。现有的中药管道为等径进行输送的,该方式当中药药液输送的落差大时,中药输出时的动能大,导致输出式容易产生溅出现象;现有的煎药罐煎药时为以静止的方式进行的,存在煎药效率低的不足,而且加热时为通过在底部或侧壁上设置电热管进行加热的,热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煎药效率高、能够降低中药溶液输送时的输出动能的搅拌溢流式中药煎药输送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煎药系统煎药效率低的、进行高落差输送时中药流出时的动能大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搅拌溢流式中药煎药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煎药工艺和通过在煎药罐设置中药输送管道将煎出的中药溶液输送走;煎药工艺的具体过程为:使煎药罐内的液体流出煎药罐后再流回煎药罐,从而使得煎药过程中煎药罐内的物料产生水平方向的旋转,同步地使煎药罐内的蒸汽流出煎药罐后再流回煎药罐的液体内部,从而使得煎药过程中煎药罐内的物料产生水上下方向的旋转;中药溶液输送走的具体方法为:通过在输送管道的竖置的部分内设置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的缓流环槽,中药溶液从所述输送管道内从上向下流动时以从位于上方的缓流环槽溢流到位于下方的缓流槽内的方式进行流动。本技术方案煎药时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回流起到搅拌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煎药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煎药工艺通过中药煎药系统来完成;中药煎药系统包括煎药罐、药液循环泵和蒸汽循环泵,所述煎药罐的内部通过过滤板隔离出药液储存腔和煎药腔,所述药液储存腔设有第一药液出孔和同中药输送管对接在一起的第二药液出孔,所述煎药腔的上端设有加料孔、下端设有带排渣孔盖的排渣孔,所述煎药腔内还设有位于煎药罐的侧壁上的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药液进孔,所述煎药罐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孔,所述煎药腔内设有竖向的上下端开口的加热管,所述蒸汽循环泵的进口端同所述蒸汽出孔对接在一起、出口端连接有伸入到所述竖向加热管内的蒸汽输入管,所述药液循环泵的进口端同所述第一药液出孔对接在一起、出口端同时同所有的所述药液进孔连接在一起,所述搅拌罐为圆形,所述药液进孔的进口方向线的方向同所述煎药罐的径向垂直。煎药时,通过药液循环泵使药液储存腔内的药液从第一药液出孔流出后从药液进孔回流到煎药腔内而形成药液循环,该循环使得煎药腔内的药液产生水平方向的旋转流动而产生水平横向的旋流搅拌作用;通过蒸汽循环泵将煎药罐内的蒸汽从蒸汽出孔输出并增压后通过蒸汽输入管输入到加热管内的药液内,而导致的加热管内外的压力差,气流带动加热管内的物料在加热管内向上垂直流动,而加热管外部的液体在加热管外围和煎药罐的管壁之间向下流动,带动煎药腔内物料强烈的垂直混合流动,达到内部环流的竖向搅拌作用。从而起到提高煎药效率的作用。该搅拌方式通过封闭循环的方式进行液力驱动和气力驱动,不会改变煎药罐内的成分。通过加热管给煎药罐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管被药液环绕淹没,热利用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加热管内设有沿加热管周向螺旋上升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设有伸入到煎药罐外部的加热流体进入管、另一端设有伸入到煎药罐外部的加热流体流出管。使用时,使蒸汽从加热流体进入管流入流体通道在从加热流体流出管流出,来实现度煎药罐内的加热。便于同蒸汽网并网而利用蒸汽进行加热。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通过所述加热流体进入管和加热流体流出管悬挂在所述煎药罐内。经过简单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输入管上套设有能够浮在煎药腔内的药液上的浮板,所述浮板在所述煎药腔上方隔离出蒸汽汇聚腔,所述浮板上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贯通浮板的蒸发孔,所述浮板设有位于浮板下方的套设在所述蒸汽输入管上的套管,所述套管和蒸汽输入管之间形成布气腔,所述蒸汽输入管上设有若干连通所述布气腔和蒸汽输入管内部的连通孔,所述浮板内设有同所述布气腔连通的布气通道,所述布气通道上设有若干朝所述蒸汽汇聚腔开口的喷气嘴。煎药过程中,液体经蒸发孔蒸发而产生蒸汽的同时还会产生泡沫,回流的蒸汽从喷气嘴输出能够起到将泡沫吹破而实现消泡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喷气嘴向上突出于所述浮板。能够防止喷气嘴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喷气嘴的外周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面。能够更为可靠地防止药渣对接在喷气嘴旁边产生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所述排渣孔同所述过滤板的最低点对接在一起。能够更为方便地排出药渣。

作为优选,所述中药输送管道包括横管和若干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竖管;相邻的竖管之间,上方的竖管的内径大于下方的竖管的外径,上方的竖管的下端套设在下方的竖管的上端上,上方的竖管的下端和下方的竖管的上端之间形成沿竖管周向延伸的缓流环槽;位于次上方的竖管的上端套设有挡水罩,挡水罩同位于次上方的竖管之间设有出液间隙,横管一端同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竖管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第二药液出孔对接在一起。本技术方案进行输出中药药液时,中药溶液为非直接掉落,而是通过缓流环槽层层溢流后进行排放,从而能够降低中药溶液流出输液管道时的动能,使得药液掉落时不容易产生飞溅。设置挡水罩,能够避免中药溶液以直落的方式进入位于次上方的竖管,从而降低防溅出效果。而且通过单管也能够进行方便的回气而不容易产生堵塞现象。实现了第二个发明目的。

作为优选,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竖管的上端设有大径段,所述大径段的上端设有开口面积从上向下逐渐变大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顶端设有浮渣出口。能够使得中药溶液到达大径段时在大径段内产生浮渣上浮,浮渣从浮渣出口排出。导流罩的设置,使得浮渣量较小时也能够可靠地被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罩的上表面上设有浮渣出渣滑槽,所述浮渣出口同所述浮渣出渣滑槽连通。能够将浮渣出口冒出的浮渣方便地被转移走。

作为优选,所述浮渣出渣滑槽内设有将浮渣出口冒出的浮渣刮到所述浮渣出渣滑槽内的刮渣机构,所述刮渣机构包括主动辊、从动棍、驱动主动辊转动的动力机构、通过主动辊配合从动棍驱动而转动的环形带和若干连接在环形带上的沿环形带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刮渣板条,所述环形带位于所述浮渣出口的正上方。能够将浮渣出口冒出的浮渣推到浮渣出渣滑槽内,以防止在浮渣出口上挤压过高而影响排渣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浮渣出口的上端面为朝向浮渣出渣滑槽倾斜的斜面,所述主动辊的轴线和从动棍的轴线确定的面同浮渣出口的上端面平行。在浮渣出口的开口面积小时,又能够方便地布局小刮渣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大径段的内表面同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缓流环槽的侧壁的内周面之间为锥面过度。便于中药溶液中的沉渣进入缓流环槽。

作为优选,所述挡水罩连接有下端伸入到位于次上方的所述竖管的上端内的回气总管,所述回气总管的上端设有若干伸出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竖管的外部的回气支管。能够提高中药溶液流下时的通畅性。

作为优选,所述横管的一端伸入到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竖管内且位于所述挡水罩的正上方。能够防止进入的中药容易直接冲击缓流环槽而导致沉渣翻起。

作为优选,所述缓流环槽的底壁的内表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面,所述缓流环槽的外侧壁上设有同所述缓流环槽的底壁的最低点连通的沉渣出口,所述沉渣出口内设有封闭所述沉渣出口的塞,所述塞同所述沉渣出口锥面配合密封抵接在一起。使用时,通过拔出塞而通过沉渣出口将沉渣排出。本技术方案能够较为彻底地排出沉渣。塞磨损后通过调整插入深度能够弥补磨损导致的密封不良。

本发明还包括塞固体机构,所述塞固定结构包括按压在塞的外端上的按压块、固定螺栓和连接在按压块上的拉板,所述缓流环槽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盲孔,所述按压块上设有沿按压块和塞的分布方向延伸的腰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腰孔后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盲孔内将拉板固定在所述溢流槽的底壁的下表面上。固定和取下塞时方便。塞磨损后又能够按压到塞子而使得塞子进行可靠的密封。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实现了煎药时的横向、纵向(竖向)的物料全混流,本发明可达到煎药罐加热器内垂直向上的流动,加热器外垂直向下流动,同时煎药罐内物料上表面从罐中心向四周的表面放射状的剧烈流动,同时可以将漂浮的颗粒物重新带入煎药罐的液体内,故煎药效率高,效果好。

本发明的搅拌方式与传统的机械搅拌相比,药液回流循环+气力搅拌的方式可大大提高物料均匀度,能够降低机械故障引发的故障。传统机械搅拌容易发生表面过多浮渣滞留问题。

传统煎药罐加热,一般采用煎药罐壁设置盘管间接加热的方式,本发明结合竖向气搅拌结构,采取设置竖向加热管进行加热,集成了搅拌与加热一体,节省了投资、占地面积,且提高了加热效率。

高落差输送中药溶液时,中药溶液在下落的过程中为溢流的方式进行下降,能够有效防止产生溅出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中的中药煎药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动的中药输送管道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煎药罐1、中药输送管管2、药液循环泵3、蒸汽循环泵5、过滤板6、药液储存腔7、横管8、竖管9、缓流环槽10、缓流环槽的底壁11、缓流环槽的外侧壁12、缓流环槽的内侧壁13、缓流环槽的底壁的内表面14、沉渣出口15、塞16、按压块17、固定螺栓18、拉板19、螺纹盲孔20、腰孔21、挡水罩22、出液间隙23、竖管28、大径段24、导流罩25、浮渣出口26、位于最上方的缓流环槽27、位于最上方的竖管28、位于次上方的竖管29、回气总管30、回气支管31、浮渣出渣滑槽32、主动辊33、从动棍34、环形带35、刮渣板条36、浮渣出口的上端面37、位于最下方的竖管38、煎药腔39、竖向管40、第一药液出孔41、第二药液出孔42、加料孔盖43、加料孔44、排渣孔盖45、排渣孔46、药液进孔47、蒸汽出孔48、加热管49、流体通道50、加热流体进入管51、加热流体流出管52、蒸汽输入管53、浮板54、蒸汽汇聚腔55、蒸发孔56、套管57、布气腔58、连通孔59、布气通道60、喷气嘴61、出液阀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搅拌溢流式中药煎药输送方法,其可以但不局限于通过中药煎药系统来实现。中药煎药系统包括煎药罐1、中药输送管管2、药液循环泵3和蒸汽循环泵5。煎药罐的内部通过过滤板隔6离出药液储存腔7和煎药腔39。中药输送管管2包括横管8和连接在横管一端的竖向管40。横管上设有出液阀62。过滤板倾斜设置。药液储存腔设有第一药液出孔41和同横管的另一端对接在一起的第二药液出孔42。煎药腔的上端设有设加料孔盖43的加料孔44、下端设有带排渣孔盖45的排渣孔46。排渣孔同过滤板的最低点对接在一起。煎药腔内还设有位于煎药罐的侧壁上的若干沿上下方向分布的药液进孔47。煎药罐的顶部设有蒸汽出孔48。煎药腔内设有竖向的上下端开口的加热管49。加热管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加热管内设有沿加热管周向螺旋上升的流体通道50。流体通道的一端设有伸入到煎药罐外部的加热流体进入管51、另一端设有伸入到煎药罐外部的加热流体流出管52。使用时通过加热流体进入管熟人蒸汽,蒸汽流过流体通道后从加热流体流出管流出,从而实现对煎药罐内的物体的加热。加热管通过加热流体进入管和加热流体流出管悬挂在煎药罐内。蒸汽循环泵的进口端同蒸汽出孔对接在一起、出口端连接有伸入到竖向加热管内的蒸汽输入管53。药液循环泵的进口端同第一药液出孔对接在一起、出口端同时同所有的药液进孔连接在一起。搅拌罐为圆形。药液进孔的进口方向线的方向同煎药罐的径向垂直。使用时蒸汽循环泵产生的蒸汽抽气煎药罐然后俗人加热管内,从而产生加热管内的物料上升外部的物料下降的竖向环流。药液循环本时药液抽出煎药罐然后再输送回煎药罐,从而使煎药腔内的物料产生水平方向的回流。蒸汽输入管上套设有能够浮在煎药腔内的药液上的浮板54。浮板在煎药腔上方隔离出蒸汽汇聚腔55。浮板上设有若干沿上下方向贯通浮板的蒸发孔56。浮板设有位于浮板下方的套设在蒸汽输入管上的套管57。套管和蒸汽输入管之间形成布气腔58。蒸汽输入管上设有若干连通布气腔和蒸汽输入管内部的连通孔59。浮板内设有同布气腔连通的布气通道60。布气通道上设有若干朝蒸汽汇聚腔开口的喷气嘴61。喷气嘴向上突出于浮板。喷气嘴的外周面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面。使用时,回流会煎药罐内的蒸汽还从喷气嘴排出,起到将覆盖在浮板使得气泡吹破的作用。

参见图3和图4,竖向管包括若干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竖管9;相邻的竖管之间,上方的竖管的内径大于下方的竖管的外径,上方的竖管的下端套设在下方的竖管的上端上,上方的竖管的下端和下方的竖管的上端之间形成沿竖管周向延伸的缓流环槽10,上方的竖管的下端设有内翻遍而构成缓流环槽的底壁11,上方的竖管构成缓流环槽的外侧壁12,下方的竖管构成缓流环槽的内侧壁13。缓流环槽的底壁的内表面14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面。缓流环槽的外侧壁上设有同缓流环槽的底壁的最低点连通的沉渣出口15。沉渣出口内设有封闭沉渣出口的塞16。塞为橡胶结构。塞同沉渣出口锥面配合密封抵接在一起。本发明还包括塞固体机构。塞固定结构包括按压在塞的外端上的按压块17、固定螺栓18和连接在按压块上的拉板19。缓流环槽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盲孔20。按压块上设有沿按压块和塞的分布方向延伸的腰孔21。固定螺栓穿过腰孔后螺纹连接在螺纹盲孔内将拉板固定在溢流槽的底壁的下表面上。

位于次上方的竖管的上端套设有挡水罩22,挡水罩同位于次上方的竖管之间设有出液间隙23。位于最上方的竖管28的上端设有大径段24。大径段的上端设有开口面积从上向下逐渐变大的导流罩25。导流罩的顶端设有浮渣出口26。横管穿设到大径段内且位于挡水罩的正上方。横杆同大径段密封连接在一起。大径段的内表面同位于最上方的缓流环槽27的外侧壁的内周面之间为锥面过度。挡水罩连接有下端伸入到位于次上方的竖管29的上端内的回气总管30。回气总管的上端设有若干伸出位于最上方的竖管的外部的回气支管31。回气支管穿过大径段的侧壁而实现伸出位于正上方的竖管。导流罩的上表面上设有浮渣出渣滑槽32。浮渣出口同浮渣出渣滑槽连通。浮渣出渣滑槽内设有将浮渣出口冒出的浮渣刮到浮渣出渣滑槽内的刮渣机构。刮渣机构包括主动辊33、从动棍34、驱动主动辊转动的动力机构(具体为电机)、通过主动辊配合从动棍驱动而转动的环形带35和若干连接在环形带上的沿环形带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刮渣板条36。环形带位于浮渣出口的正上方。浮渣出口的上端面37为朝向浮渣出渣滑槽倾斜的斜面。主动辊的轴线和从动棍的轴线确定的面同浮渣出口的上端面平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