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7750发布日期:2020-05-15 17:3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体管腔oct扫描成像检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腔的管道,为中耳传音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咽鼓管的检查评估主要涉及两方面,主要是针对咽鼓管与中耳腔通气引流状态的评估,无法了解粘膜的层次组织结构。咽鼓管的病理活检,活检需取部分咽鼓管组织,组织缺损后可能出现咽鼓管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临床上几乎不会常规对咽鼓管进行病理活检,了解其粘膜层次的病理变化。

而针对咽鼓管的器械主要有咽鼓管吹张导管、咽鼓管球囊扩张器械。而咽鼓管吹张导管在使用过程中经鼻子导入咽鼓管咽口,向咽鼓管吹入气体进行扩张后进行检查。但咽鼓管吹张导管为一开放的管腔,无法自动向咽鼓管内导入oct光纤,只能手术推入,对病人有较大的损伤,且无法直接计算深度,影响检查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方法,无需钳取咽鼓管内部组织,可无损伤的对咽鼓管进行检查。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方法,由导管与oct检查器、控制器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s1、组装oct检查器,使所述oct检查器中间形成一空腔;

s2、将导管贯穿oct检查器的空腔,使导管的成像单元显露于所述oct检查器;

s3、根据刻度尺驱动所述oct检查器带动所述导管运动,使导管的成像单元位于目标区域;刻度尺设置于oct检查器的推进杆或固定杆的外周壁;

s4、若只需扫描指定深度的影像,则放置导管塞,固定导管的位置,进行扫描,获取扫描影像并上传至控制器,直至扫描完成;

s5、若需要扫描目标区域的所有影像,则驱动所述oct检查器带动导管沿oct检查器的轴向方向做匀速运动,直至扫描完成。

进一步地,s5中通过连接体驱动所述oct检查器带动导管沿oct检查器的轴向方向做匀速运动;所述连接体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体分别连接控制器与导管,控制器藉由连接体的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导管沿所述oct检查器的轴向方向匀速位移。

进一步地,s1中组装oct检查器包括:

s11、将推进杆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将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末端,使推进杆、固定杆与套管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一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杆包括推进杆,包括握手部与杆体,所述握手部位于杆体的前端;所述杆体外周壁设有卡块,所述杆体藉由卡块进入固定杆内,沿所述固定杆上下位移。

进一步地,s11中将推进杆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包括旋转推进杆使卡块与所述固定杆的卡槽错位,卡块抵持卡槽,使推进杆无法退出固定杆。

进一步地,所述握手部包括拉环与三角状的连接块,所述杆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一角,所述拉环固定于所述杆体正对的底边,且所述拉环的圆心与所述杆体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拉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底边的长度,且所述拉环与所述底边的末端存在预设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侧边设置有供导管进出所述杆体的通道,且通道入口位于所述连接块的底边显露于所述拉环的位置;所述通道入口设置有固定导管的导管塞,且所述导管塞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s11中将套管固定连接于固定杆的末端为旋转设置于所述固定杆末端的固定螺母,使将套管固定连接于固定杆的末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方法,可方便地将导管经oct检查器推入咽鼓管内部或由咽鼓管内部撤出,精确获取某个深度或目标区域对应的断层扫描影像,无需钳取组织即可无损伤的对咽鼓管的粘膜的层级结构进行观察,了解其病理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进杆;11、握手部;111、拉环;112、连接块;12、杆体;121、卡块;13、导管塞;13、导管塞;2、固定杆;21、扣手部;22、锁定螺母;23、固定螺母;3、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咽鼓管的oct检查方法,通过oct检查器与导管、控制器实现的,导管的末端具有成像单元,将所述成像单元伸出oct检查器外部,进入咽鼓管内扫描,将影像传输至控制器,使用者可通过控制器对影像进行观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组装oct检查器,使所述oct检查器中间形成一空腔。所述oct检查器包括推进杆1、固定杆2与套管3,具体为s11、将推进杆1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2的前端,将套管3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2的末端,使推进杆1、固定杆2与套管3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一空腔。

s2、将导管贯穿oct检查器的空腔,使导管的成像单元显露于所述oct检查器,以便扫描目标区域。

s3、根据刻度尺驱动所述oct检查器带动所述导管运动,使导管的成像单元位于目标区域;刻度尺设置于所述推进杆1或固定杆2的外周壁。具体的,受检者在检查之前,通过呋麻滴鼻液及丁卡因收缩表麻鼻腔及鼻咽粘膜3次,鼻内镜下将咽鼓管oct检查装置导入咽鼓管口,将oct光学导管经本检查器推入咽鼓管内,直至不能再进入为止。使用过程中,可以实时测量所述导管推进的距离,记录其拍摄到的影像所对应的深度,方便观察了解咽鼓管的层次结构。可以通过握手部11与扣手部21配合手动操作推进导管,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进行控制。

s4、若只需扫描该指定深度的影像,则放置导管塞13,固定导管的位置,导管进行扫描,获取扫描影像并上传至控制器中,直至扫描完成。同时转动推进杆1,使推进杆1外周壁的卡块121与固定杆2的卡槽错位,卡块21抵持卡槽,使推进杆1无法退出固定杆2,避免推进杆1因意外操作完全撤出所述固定杆2,导致导管断裂或损伤的问题。

s5、若需要扫描目标区域的所有影像,则通过连接体控制所述oct检查器带动导管沿oct检查器的轴向方向做匀速运动,直至扫描完成。手动控制无法保证匀速运动,因此通过连接体实现。连接体两端分别连接控制器与导管,且连接体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当控制器下进入或撤出的命令时,驱动装置则可驱动oct检查器的推进杆1带动导管做匀速运动,导管的成像单元即可对目标区域进行匀速扫描。直至完成扫描,取出本装置及鼻内镜。

本方法可精确获取某个深度或区域对应的断层扫描图像,实现对咽鼓管的无创检查,无需钳取组织即可无损伤的对咽鼓管的粘膜的层级结构进行观察,了解其病理变化。

优选地,本方法所使用的推进杆1其内外径大小可以根据使用的导管直径大小进行调整。杆体12或者固定杆2外周壁设置有刻度尺,使用者在通过推进杆1将导管推进咽鼓管内可精确的实时记录导管进入咽鼓管的深度。而在推进杆1推进的过程中,沿固定杆2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因此固定杆2呈透明状,方便使用者直观看到推进杆1的位置,直接观察刻度尺。而为了使测量结果精确直观,在本实施例中,刻度尺精确至毫米。且在初始状态下,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所述固定杆2的前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则在运动过程中导管运动的距离即为推进杆1显露于所述固定杆2内的刻度。在杆体12的末端则设置有示意段,示意段的颜色与杆体12的颜色不同,便于使用者观察推进杆1与固定杆2发生的相对运动距离,了解导管推进或撤回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示意段的颜色为红色,杆体12的颜色为白色,直观展现推进杆1的位移长度。

在杆体12的外周壁设置有卡块121,固定杆2设置有长条状的卡槽,所述杆体12藉由卡块121进入卡槽内,沿所述固定杆2上下位移。当卡块121与所述卡槽位于同一方向时,则推进杆1可以顺利进入所述固定杆2内。当卡块121位于卡槽内时,推进杆1才可以沿着固定杆2的轴向方向移动。当推进杆1移动到对应位置时,则通过旋转推进杆1使卡块121与卡槽错位,推进杆1无法直接由固定杆2内抽出,有效避免了带有导管的推进杆1直接滑出固定杆2,导致装置失效、甚至导管受损的情况。

在固定杆2的前端,即固定杆2与推进杆1连接处还设置有锁定螺母22。当推进杆1带动导管移动至预定位置时,需要将导管固定时,则将卡块121与卡槽错位,转动锁定螺母22,将固定杆2固定至预设位置。

为了方便操作,在推进杆1的前端设有握手部11,在固定杆2的中间设置有扣手部21。握手部11包括拉环111与三角状的连接块112。连接块112的一角固定于杆体12,而拉环111则设置于杆体12正对的底边,且保持拉环111的圆心与杆体12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避免移动过程中方向改变致使观察的影像不准确。使用过程中,手指通过拉环111施加推力,方便手动控制推进杆1的运动。而扣手部21则套设于固定杆2的中间位置,包括两个通孔。且两个通孔设置于所述固定杆2的两侧,与所述握手部11位于同一水平面,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两只手指分别固定于通孔内,另外的手指拉动拉环111,可单手操作,实现推进杆1带动导管运动。

拉环111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块112底边的长度,且拉环111与所述底边的末端存在预设长度。而在连接块112的底边设置有供所述导管进出所述杆体12的通道,通道入口设置于所述连接块112底边显露于所述拉环111的位置。在通道入口设置有导管塞13,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起固定作用。当导管通过oct检查器的空腔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导管塞13则放置于所述通道入口,固定导管的位置。

套管3则设置于所述固定杆2的末端。固定杆2的末端设置有固定螺母23,将所述套管3与固定杆2固定连接。套管3为长管式设计。由于套管3会经由鼻子进入所述咽鼓管,因此套管3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杆2的直径,套管3的直径与所述光线的直径相适配即可。在套管3的末端具有预设弧度,保证套管3从鼻腔进入位于侧后方的咽鼓管通畅,减少患者的损伤。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