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00843发布日期:2020-05-01 21:3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鼻窦炎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鼻窦炎(鼻渊)的病因与临床症状:传统医学认为鼻窦炎的主要因素是外邪侵袭,脏腑失调,邪毒久困凝聚鼻窦而至。多属胆腑郁热,肺脾气虚,肝胆热盛。鼻粘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积存,脓性分泌物增多,导致鼻阻塞,头痛头晕,嗅觉下降,记忆力减退,大多伴有咽部异物阻塞感。本治疗方案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窍,行瘀止痛,消肿排脓为主。

但是鼻窦炎(鼻渊)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有手术、口服药物、鼻腔给药、针灸、冲洗等,用药有中西药物,效果皆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的药物,包括内用药和外用药。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用药为口服药物。

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用药为涂抹药物。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用的内用药,所述内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柴胡50-70份,栀子50-70份,黄芩40-60份,当归40-60份,龙胆草30-40份,甘草30-40份,野菊花40-60份,连翘50-70份,桔梗50-70份,川芎60-80份,金银花40-60份,水牛角粉5-10份,荆芥穗40-60份,细辛15-20份,苍耳子40-60份,藿香50-70份,鹅不食草40-60份,砂仁30-50份,西洋参40-60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用的外药物,所述外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硼砂10-15份,血竭5-10份,雄黄2-6份,冰片4-8份,珍珠4-8份,牛黄0.5-1份,麝香0.5-1份,青黛5-10份,薄荷脑4-8份,枯矾2-6份,猪牙皂2-4份,五倍子2-6份,水飞朱砂2-4份,元明粉5-10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用的内用药,所述内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柴胡60份,栀子60份,黄芩50份,当归50份,龙胆草35份,甘草35份,野菊花50份,连翘60份,桔梗60份,川芎70份,金银花50份,水牛角粉8份,荆芥穗50份,细辛18份,苍耳子50份,藿香60份,鹅不食草50份,砂仁40份,西洋参50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用的外用药,所述外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硼砂13份,血竭8份,雄黄4份,冰片6份,珍珠6份,牛黄0.8份,麝香0.8份,青黛8份,薄荷脑6份,枯矾4份,猪牙皂3份,五倍子4份,水飞朱砂3份,元明粉8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用的外用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硼砂、血竭、雄黄分别研磨成120±5目细粉;

2.将珍珠烧至爆炸后,研磨成细粉,再将冰片加入混合研成120±5细粉;

将猪牙皂、五倍子、枯矾、薄荷脑各研成细粉120±5目;

3.再将雄黄、血竭、麝香、牛黄、青黛混合研细为120±5目后将元明粉和上述几种药粉混合并研磨均匀,封瓷瓶内备用。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用的外用药制备方法,在步骤2中,猪牙皂和五倍子需炒至黄褐色。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用的内用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柴胡、黄芩、龙胆草、甘草、连翘、野菊花、荆芥穗、苍耳子、栀子、藿香、鹅不食草煎煮去渣熬成膏,加糯米粉熬成稠糊;

2.将细辛、当归、桔梗、川芎、金银花、西洋参、砂仁分别炒,炒完之后混合粉碎为80±5目,加水牛角粉和上述药膏做成团,制成丸。

本治疗方案通过多年改进,用以治疗副鼻窦炎引起的鼻窦化脓,鼻塞,鼻腔充血水肿,头晕头痛,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患者用药简单方便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的药物,包括内用药和外用药,内用药为球型的口服药物,外用药为粉状的涂抹药物。

所述内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柴胡50份,栀子50份,黄芩40份,当归40份,龙胆草30份,甘草30份,野菊花40份,连翘50份,桔梗50份,川芎60份,金银花40份,水牛角粉5份,荆芥穗40份,细辛15份,苍耳子40份,藿香50份,鹅不食草40份,砂仁30份,西洋参40份。

所述外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硼砂10份,血竭5份,雄黄2份,冰片4份,珍珠4份,牛黄0.5份,麝香0.5份,青黛5份,薄荷脑4份,枯矾2份,猪牙皂2份,五倍子2份,水飞朱砂2份,元明粉5份。

所述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硼砂、血竭、雄黄分别研磨成120目细粉。

2.将珍珠放入铁勺内,用陶瓷杯(杯口朝下)盖住,文火烧至珍珠爆炸后,倒入乳钵内研磨成120目细粉,再将冰片加入混合研成120目细粉;

将猪牙皂和五倍子炒至黄褐色,碾成细粉120目;枯矾、薄荷脑各研成细粉120目。

3.再将雄黄、血竭、麝香、牛黄、青黛分别用乳钵研细为120目后将元明粉和上述几种药粉(已研磨好的药粉)混合并研磨均匀,封瓷瓶内备用。

4.用法:取少许药粉,抹入鼻孔,再缓慢用鼻吸气,使其均匀达到后鼻腔,效果更佳,也可用香油一份,外用药粉二份活成糊状,用棉棒抹入鼻孔。

所述内用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柴胡、黄芩、龙胆草、甘草、连翘、野菊花、荆芥穗、苍耳子、栀子、藿香、川芎、鹅不食草煎煮去渣熬成膏,加糯米粉熬成稠糊。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细辛、当归、桔梗、金银花、西洋参、砂仁分别炒黄,炒完之后混合粉碎为80目细粉,加水牛角粉和上述药膏做成团,制成丸,抛光,烘干。

3.用法:日服两次,一次4-7克,温开水送服。

4.禁忌辛辣,烟酒。

所述口服药物原理:

①.清肝利胆,泻热解毒:柴胡:归心包、肝、胆三焦经;栀子:归心、肺三焦经;黄芩:归肺、胆、大肠经;龙胆草:归肝、胆经;当归:归肝、心、脾经;水牛角:归心、肝、胃经。

②.宣肺通窍,祛风除湿:苍耳子:肺、肝、脾、胃;辛夷花:肺、胃;白芷:肺、大肠、胃;荆芥:肺、肝;藿香:脾、胃、肺;细辛:肺、胃;鹅不食草:肺。

③.清热解毒,化浊排脓:连翘:肺、心、小肠;蒲公英:肝、胃;金银花:肺、心、胃;野菊花:肝、心;泽泻:肾、膀胱;桔梗:肺;浙贝:肺、心。

④.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肝、胆、心包。

⑤.补脾益气,缓和药性:甘草:心、脾、肺、胃。

⑥.扶正健脾,升清降浊:砂仁:脾、胃、肾;西洋参:脾、肺。

实施例2,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的药物,包括内用药和外用药,内用药为球型的口服药物,外用药为粉状的涂抹药物。

所述内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柴胡60份,栀子60份,黄芩50份,当归50份,龙胆草35份,甘草35份,野菊花50份,连翘60份,桔梗60份,川芎70份,金银花50份,水牛角粉8份,荆芥穗50份,细辛18份,苍耳子50份,藿香60份鹅不食草50份,砂仁40份,西洋参50份。

所述外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硼砂13份,血竭8份,雄黄4份,冰片6份,珍珠6份,牛黄0.8份,麝香0.8份,青黛8份,薄荷脑6份,枯矾4份,猪牙皂3份,五倍子4份,水飞朱砂3份,元明粉8份。

所述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硼砂、血竭、雄黄分别研磨成115目细粉。

2.将珍珠放入铁勺内,用陶瓷杯(杯口朝下)盖住,文火烧至珍珠爆炸后,倒入乳钵内研磨成115目细粉,再将冰片加入混合研成115目细粉;

将猪牙皂和五倍子炒至黄褐色,碾成细粉115目;枯矾、薄荷脑各研成细粉115目。

3.再将雄黄、血竭、麝香、牛黄、青黛分别用乳钵研细为115目后将元明粉和上述几种药粉(已研磨好的药粉)混合并研磨均匀,封瓷瓶内备用。

4.用法:取少许药粉,抹入鼻孔,再缓慢用鼻吸气,使其均匀达到后鼻腔,效果更佳,也可用香油一份,外用药粉二份活成糊状,用棉棒抹入鼻孔。

所述内用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柴胡、黄芩、龙胆草、甘草、连翘、野菊花、荆芥穗、苍耳子、栀子、藿香、川芎、鹅不食草煎煮去渣熬成膏,加糯米粉熬成稠糊。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细辛、当归、桔梗、金银花、西洋参、砂仁分别炒黄,炒完之后混合粉碎为75目细粉,加水牛角粉和上述药膏做成团,制成丸,抛光,烘干。

3.用法:日服两次,一次5-8克,温开水送服。

4.禁忌辛辣,烟酒。

实施例3,一种鼻窦炎内外结合治疗的药物,包括内用药和外用药,内用药为球型的口服药物,外用药为粉状的涂抹药物。

所述内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柴胡70份,栀子70份,黄芩60份,当归60份,龙胆草40份,甘草40份,野菊花60份,连翘70份,桔梗70份,川芎80份,金银花60份,水牛角粉10份,荆芥穗60份,细辛20份,苍耳子60份,藿香70份,鹅不食草60份,砂仁50份,西洋参60份。

所述外用药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份:硼砂15份,血竭10份,雄黄6份,冰片8份,珍珠8份,牛黄1份,麝香1份,青黛10份,薄荷脑8份,枯矾6份,猪牙皂4份,五倍子6份,水飞朱砂4份,元明粉10份。

所述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硼砂、血竭、雄黄分别研磨成125目细粉。

2.将珍珠放入铁勺内,用陶瓷杯(杯口朝下)盖住,文火烧至珍珠爆炸后,倒入乳钵内研磨成125目细粉,再将冰片加入混合研成125目细粉;

将猪牙皂和五倍子炒至黄褐色,碾成细粉125目;枯矾、薄荷脑各研成细粉125目。

3.再将雄黄、血竭、麝香、牛黄、青黛分别用乳钵研细为125目后将元明粉和上述几种药粉(已研磨好的)混合并研磨均匀,封瓷瓶内备用。

4.用法:取少许药粉,抹入鼻孔,再缓慢用鼻吸气,使其均匀达到后鼻腔,效果更佳,也可用香油一份,外用药粉二份活成糊状,用棉棒抹入鼻孔。

所述内用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柴胡、黄芩、龙胆草、甘草、连翘、野菊花、荆芥穗、苍耳子、栀子、藿香、川芎、鹅不食草煎煮去渣熬成膏,加糯米粉熬成稠糊。

2.将上述重量份的细辛、当归、桔梗、金银花、西洋参、砂仁分别炒黄,炒完之后混合粉碎为85目细粉,加水牛角粉和上述药膏做成团,制成丸,抛光,烘干。

3.用法:日服两次,一次5-8克,温开水送服。

4.禁忌辛辣,烟酒。

本药物共应用1623例,治愈1156例,有效458例,无效9例,有效率达99%。

案例1:张某某,男,在2007.05.30日就诊,患者主诉于2001年起鼻塞、鼻涕多、呈粘稠状,头痛头晕,有咽部异物感,查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属肺脾气虚症,鼻粘膜充血,额窦部压痛,鼻咽处有黏膜充血现象。

治疗:①外用本发明药粉,一日三次;

②口服本发明药丸;

治疗一日,头痛鼻塞缓解;治疗两周,诸症消失;治疗三周巩固,5年随访未见复发。

案例2:管某某,女,在2012.12.15日就诊,患者主诉于2011年3月起头痛头晕,鼻塞,鼻涕呈脓黄色,不易流出,记忆力减退,在文登市人民医院ct检查结果为上颌窦炎,查脉弦,舌苔薄黄,属肝胆郁热症,鼻粘膜充血,鼻咽部附有脓性分泌物。

治疗:①外用本发明药粉,一日三次;

②内服本发明药丸;

治疗两日,症状缓解;治疗十日,诸症消失;治疗二十日巩固,5年随访未见复发。

案例3:王某某,男,在2014.10.23日就诊,患者主诉于2012年起,鼻塞,鼻涕粘浊,伴有腥臭味,烦躁易怒,脉弦,舌苔黄,属肝胆郁热症,鼻粘膜充血,上颌窦有压痛。

治疗:①外用本发明药粉,一日三次;

②内服本发明药丸;

治疗一日,症状缓解;治疗十日,诸症消失;治疗二十日巩固,5年随访未见复发。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