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护栏及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9169发布日期:2020-06-20 17:4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升降护栏及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护栏及护理床。



背景技术:

护理床主要适用于老年、术后、残疾等行动不便及需要看护的人群,以起到辅助起背、曲腿、前后倾斜、左右翻转等作用。护理床主要由床体及围设在床体左右两侧的护栏构成,护栏通常具备升降伸缩功能,以便于人们上下床。而市面上现有的护栏处于收缩状态时,护栏的栏杆仍然会暴露在病人视野中,对病人会产生不友好的心理暗示,不利于病人恢复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升降护栏及护理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对病人产生不友好心理暗示,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升降护栏,其包括:

支撑立柱;

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通过第一锁止机构与所述支撑立柱活动连接,当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升降立柱能够相对所述支撑立柱下降并收藏于所述支撑立柱内;

遮挡机构,所述遮挡机构与所述升降立柱连接;及

上部横杆,所述上部横杆包括上横杆及设置于所述上横杆内的第二锁止机构,所述上横杆通过所述第二锁止机构与所述升降立柱活动连接,当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上横杆能够相对所述升降立柱下降并隐藏于所述遮挡机构的内侧。

上述方案的升降护栏应用装备于护理床中,具体用于安装在床体的相对两侧面,其具备升降伸缩功能,因而便于对卧床病人起到围护或者方便上下床的作用。具体而言,当升降护栏处于伸展的正常工作状态时,此时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均处于锁定状态,升降立柱位于支撑立柱的上方,遮挡机构处于床体的边沿高度位置,而上部横杆处于升降立柱的顶端而能够对卧床病人起到良好围挡防护作用。而当病人需要下床而收起升降护栏时,此时仅需操作上部横杆上的第二锁止机构解锁,上横杆即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携带着第二锁止机构一同下降;当下降到一定高度时,第一锁止机构进一步解锁,使得升降立柱也能够进行下降移动,最终形成升降立柱收藏于支撑立柱内部,且上部横杆被隐藏于遮挡机构的内侧的结构形态,此时病人从外部无法观察到升降立柱和上部横杆而仅能够看到遮挡机构,如此就能够解决护栏即便收缩下降后仍然暴露在病人视野中,会对病人产生不友好心理暗示,影响病人恢复身心健康的问题,因而具有更佳的使用性能与体验。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柱和所述升降立柱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的分列于所述上部横杆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升降立柱的相对侧面均设有第一纵向滑槽和锁孔,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锁止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锁止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第一锁止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锁止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一锁体,及与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连接的第二锁体,所述第一锁体能够卡入或脱出相对应的所述锁孔,所述第二锁体能够卡入或脱出相对应的所述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横杆上的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导杆,移动设置于所述导杆上的驱动把手,及分别铰接于所述驱动把手的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锁止传动组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套装于所述导杆上并抵设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驱动把手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横杆上的第一滑座,及往复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连接;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横杆上的第二滑座,及往复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横杆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纵向滑槽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上的拨杆,所述拨杆设有抵接部和限位卡部,所述抵接部能够与所述升降立柱相抵或脱离,所述支撑立柱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限位卡部能够与所述卡槽卡接或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上的限位挡杆,所述拨杆能够与所述限位挡杆抵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立柱的内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的底端的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支撑立柱的内壁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机构包括中横杆,设置于所述中横杆上的挡板,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横杆的相对两端的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两个所述支撑立柱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第二纵向滑槽,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四滑块能够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纵向滑槽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的底端的第一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分别承接于相对应的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护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用于对下降后的所述遮挡机构和所述上部横杆进行缓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弹性顶撑件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弹性顶撑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柱的内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护理床,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升降护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升降护栏处于围护状态);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升降护栏处于收缩状态);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升降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面图;

图7为图6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撑立柱;11、第二纵向滑槽;20、升降立柱;21、第一纵向滑槽;30、第一锁止机构;31、拨杆;311、抵接部;312、限位卡部;313、限位挡杆;314、第二弹性复位件;315、衬套;40、遮挡机构;41、中横杆;42、挡板;43、第三滑块;44、第四滑块;45、第一限位板;50、上部横杆;51、上横杆;52、第二锁止机构;521、锁止驱动组件;5211、安装座;5212、导杆;5213、驱动把手;5214、第一连杆;5215、第二连杆;5216、第一弹性复位件;522、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1、第一滑座;5222、第一滑杆;523、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1、第二滑座;5232、第二滑杆;524、第一锁体;525、第二锁体;526、第一滑块;527、第二滑块;60、弹性顶撑件;70、第二限位板,80、床体;90、升降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护理床,其用于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中,对年老、疾病等特殊人群起到护理康复治疗作用。该护理床可以是电动护理床或者手动护理床。以电动护理床为例,其通常具备多种辅疗功能,主要涵盖有起背、曲腿、升降、前后倾斜、左右翻身、排便等。该类护理床一般通过多连杆机构实现特殊体位,从而使用户休息更加舒适,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一些特殊体位对于病人护理有着特殊的作用,如特伦德伦伯格体位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睡眠时的呼吸质量。

护理床的升降功能,能够实现床体80位置大幅度降低,有效避免老人、病患由于夜间从床上跌落所带来的损伤。护理床主要由床体80和升降护栏90以及一些配件组装构成。具体地,升降护栏90为两副,并分别安装在床体80的左右两侧部位。当病人正常卧床时,升降护栏90保持伸展姿态(参阅图1),因而能够对病人起到侧向围护作用;当病人需要上下床时,升降护栏90可以下降收缩而解除围护(参阅图2),以便病人进行上下床操作。

可以理解的,升降护栏90的伸展或收缩可通过机械结构自动驱动完成,或者通过人力手动操作完成;两侧的升降护栏90工作时可以择一或者同步上升或下降;这些具体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3至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升降护栏90,其包括:支撑立柱10、升降立柱20、遮挡机构40及上部横杆50。较佳地,所述支撑立柱10、所述升降立柱20、所述第一锁止机构30和所述第二锁止机构52均为两个并一一对应的分列于所述上部横杆50的相对两端。如此不仅可保证对上部横杆50和遮挡机构40支撑固定更急牢靠,同时可避免升降移动时因重心偏移而往一侧偏斜造成卡死,影响升降护栏90正常使用和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柱10和升降立柱20均为内部中空且两端贯穿的管件,例如可以是方管、圆管或异型管等。升降立柱20的外形与支撑立柱10的内腔形状适配,但最大外形尺寸需小于支撑立柱10的内腔尺寸,以保证升降立柱20能够被嵌套安装在支撑立柱10内并升降移动顺畅。

为确保产品美观,升降立柱20的顶端安装有上端盖。且出于对病人安全保护考虑,上端盖的外部套装有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的护罩。

支撑立柱10的底端安装有下端盖,以保证站立稳固,同时避免外部杂质、害虫等侵入升降护栏90内部对电气部件造成危害。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所述升降立柱20通过第一锁止机构30与所述支撑立柱10活动连接,当所述第一锁止机构30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升降立柱20能够相对所述支撑立柱10下降并收藏于所述支撑立柱10内;所述遮挡机构40与所述升降立柱20连接;所述上部横杆50包括

上横杆51及设置于所述上横杆51内的第二锁止机构52,所述上横杆51通过所述第二锁止机构52与所述升降立柱20活动连接,当所述第二锁止机构52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上横杆51能够相对所述升降立柱20下降并隐藏于所述遮挡机构40的内侧。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升降护栏90应用装备于护理床中,具体用于安装在床体80的相对两侧面,其具备升降伸缩功能,因而便于对卧床病人起到围护或者方便上下床的作用。具体而言,当升降护栏90处于伸展的正常工作状态时,此时第一锁止机构30和第二锁止机构52均处于锁定状态,升降立柱20位于支撑立柱10的上方,遮挡机构40处于床体80的边沿高度位置,而上部横杆50处于升降立柱20的顶端而能够对卧床病人起到良好围挡防护作用。而当病人需要下床而收起升降护栏90时,此时仅需操作上部横杆50上的第二锁止机构52解锁,上横杆51即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携带着第二锁止机构52一同下降;当下降到一定高度时,第二锁止机构52进一步驱动第一锁止机构30解锁,使得升降立柱20也能够进行下降移动,最终形成升降立柱20收藏于支撑立柱10内部,且上部横杆50被隐藏于遮挡机构40的内侧的结构形态,此时病人从外部无法观察到升降立柱20和上部横杆50而仅能够看到遮挡机构40,如此就能够解决护

栏即便收缩下降后仍然暴露在病人视野中,会对病人产生不友好心理暗示,影响病人恢复身心健康的问题,因而具有更佳的使用性能与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6,一实施例中,升降护栏90采用手动操作完成升降变换。具体地,两个所述升降立柱20的相对侧面均设有第一纵向滑槽21和锁孔,所述第二锁止机构52包括锁止驱动组件521,分别与所述锁止驱动组件521驱动连接的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和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与所述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连接的第一锁体524,及与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连接的第二锁体525,所述第一锁体524能够卡入或脱出相对应的所述锁孔,所述第二锁体525能够卡入或脱出相对应的所述锁孔。因而通过第一锁体524和第二锁体525分别卡入锁孔中,能够使第二锁止机构52进入并保持锁定状态,确保上横杆51伸展并处于升降立柱20的顶端而对卧床病人起到可靠围护。而当需要放下上横杆51时,仅需操作锁止驱动组件521,锁止驱动组件521即可同步拉动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和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相互靠近;此时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便能够拉动第一锁体524后退并从锁孔内脱出,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便能够拉动第二锁体525后退并从锁孔内脱出,至此达到第二锁止机构52解锁目的。在此基础上,上横杆51由于解除了约束并可在自身重力下自行下落,即完成升降护栏90下降收缩,使病人便于正常上下床。上述第二锁止机构52的结构组成简单,传力路径短,第二锁止机构52在解锁和上锁两种状态间切换实现速度快,利于提升操作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6,具体而言,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驱动组件521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横杆51上的安装座521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211上的导杆5212,移动设置于所述导杆5212上的驱动把手5213,及分别铰接于所述驱动把手5213的相对两端的第一连杆5214和第二连杆5215,所述第一连杆5214与所述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5215与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铰接。在导杆5212的约束下,驱动把手5213仅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移动。当需要对第二锁止机构52解锁时,可向下按压驱动把手5213,驱动把手5213拉动第一连杆5214和第二连杆5215旋转,此时第一连杆5214同步拉动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移动而拉动第一锁体524脱离锁孔,第二连杆5215同步拉动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移动而拉动第二锁体525脱离锁孔,至此完成解锁操作,整个解锁动作响应快速,传力平稳可靠,保证升降护栏90具备极佳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横杆51上的第一滑座5221,及往复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座5221上的第一滑杆5222,所述第一滑杆5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21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锁体524连接;所述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横杆51上的第二滑座5231,及往复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座5231上的第二滑杆5232,所述第二滑杆52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5215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锁体525连接。受第一连杆5214和第二连杆5215的牵拉力,第一滑杆5222和第二滑杆5232能够分别在第一滑座5221和第二滑座5231的导向下进行滑动,此时第一滑杆5222与第二滑杆5232相互靠近而可同步拉动第一锁体524和第二锁体525相互靠近,如此第一锁体524和第二锁体525便能够从各自的锁孔中脱离出了。

可以理解的,上述驱动把手5213、第一连杆5214、第二连杆5215、第一滑杆5222和第二滑杆5232组装构成连杆驱动机构,驱动可靠,响应速度快,使用体验好,所需安装空间小。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驱动机构来替代上述连杆驱动机构,例如但不限于钢丝绳牵引机构、滑轮组+压缩弹簧机构等。

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止驱动组件521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5216,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5216套装于所述导杆5212上并抵设于所述安装座5211与所述驱动把手5213之间。可选地,第一弹性复位件5216为弹簧、弹性柱等部件。以弹簧为例,当按压驱动把手5213下移对第二锁止机构52解锁后,弹簧被压缩;而当提拉上横杆51上移复位后,在弹簧回弹力作用下,驱动把手5213能够自行上移复位,同步推动第一连杆5214、第二连杆5215、第一锁止传动组件522和第二锁止传动组件523向两侧伸出,并最终推动第一锁体524和第二锁体525卡入卡孔内,锁定上横杆51与升降立柱20的相对位置,保持升降立柱20恢复围护状态。该种自动复位上锁设计,可大大提升用户操作便捷度和使用体验。

而为了保证升降立柱20相对支撑立柱10升降移动平稳,不发生偏斜卡死,此外所述第二锁止机构52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上横杆51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滑块526和第二滑块527,所述第一滑块526和所述第二滑块527能够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纵向滑槽21滑动配合。第一滑块526和第二滑块527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纵向滑槽21插接并可配合构成导向结构,对上横杆51的升降移动起到良好导向即限位作用,可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块526和第二滑块527也可以替换为滚轮,或者将滑块与滑槽的配合结构替换为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具备导向功能的机构,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上所述,第一锁止机构30的作用在于限定升降立柱20与支撑立柱10的相对运动关系,即当第一锁止机构30上锁时,可以保证升降立柱20与支撑立柱10处于伸展关系,即保证升降立柱20具备最佳的围护能力;而当第一锁止机构30解锁后,升降立柱20与支撑立柱10即获得相对自由关系,升降立柱20便能够自由进行升降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8,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机构30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20上的拨杆31,具体而言,拨杆31通过转轴安装在升降立柱20的内壁上,并能够保证转动良好。所述拨杆31设有抵接部311和限位卡部312,所述抵接部311能够与所述升降立柱20相抵或脱离,所述支撑立柱10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限位卡部312能够与所述卡槽卡接或脱离。当拨杆31锁定升降立柱20时,拨杆31呈倾斜姿态,且此时抵接部311支撑于升降立柱20的底部以承担升降立柱20和上横杆51的重量;限位卡部312则卡入卡槽内,拨杆31受上方载荷下压和左侧支撑立柱10侧壁的抵挡力而保持力平衡,从而保证第一锁止机构30进入并保持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机构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20上的限位挡杆313,所述拨杆31能够与所述限位挡杆313抵靠。限位挡杆313布置在拨杆31的右侧,通过对拨杆31的侧向支撑,能够辅助拨杆31支撑上方的下压载荷,可进一步保障拨杆31倾斜姿态时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而对第一锁止机构30解锁的过程为:随着第二锁止结构解锁,上横杆51自行下降;当下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一滑块526和第二滑块527会分别接触并抵推对应的拨杆31向外侧翻转,如此限位卡部312逐渐从卡槽内脱离,拨杆31的受力平衡状态被打破,此时仅在上横杆51和升降立柱20的重力作用下,上横杆51和升降立柱20会进一步下压遮挡机构40,三者一同继续下落至支撑立柱10的下部,至此完成完整的下降收缩动作。

本实施例中,拨杆31形成为勺子状结构。圆头大端为抵接部311,尖锥小端为限位卡部312。圆头大端至尖锥小端的宽度(或厚度)逐渐减小,该结构设计不仅可保证拨杆31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防止因上方载荷过大而发生折断。此外,由于抵接部311的外形为圆弧状,因而受第一滑块526和第二滑块527抵推时更易发生翻转,可有效避免发生干涉卡死。当然了,其他实施例中,拨杆31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形状,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能够减轻长期频繁相互移动产生的摩擦磨损,所述第一锁止机构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20的底端的衬套315,所述衬套315与所述支撑立柱10的内壁滑动配合。可以理解的,衬套315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6,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机构40包括中横杆41,设置于所述中横杆41上的挡板42,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横杆41的相对两端的第三滑块43和第四滑块44,两个所述支撑立柱10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第二纵向滑槽11,所述第三滑块43和所述第四滑块44能够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纵向滑槽11滑动配合。中横杆41和挡板42配合构成中间围护结构,即升降护栏90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中横杆41和挡板42位于床体80边沿位置,且较佳的挡板42的宽度大于床体80的厚度,可有效避免睡姿病人翻身时从上部横杆50下方的中空区掉落。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42的尺寸应当至少保证不小于上部横杆50的整体尺寸,确保收缩后挡板42能够完好遮挡住上部横杆50,以消除上部横杆50暴露对病人产生的不利影响。

请继续参阅图8,进一步地,所述遮挡机构4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立柱20的底端的第一限位板45,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45分别承接于相对应的第三滑块43和第四滑块44下方。当升降护栏90处于伸展的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一限位板45能够托举住第三滑块43和第四滑块44,即实现对中横杆41和挡板42的托举固定,保证遮挡机构40结构稳定。而当提拉上部横杆50以使升降护栏90恢复初始状态时,上部横杆50首先上移,直至各锁体卡入对应锁孔中;紧接着,进一步向上提拉上部横杆50,升降立柱20同步上移,此时第一限位板45板能够顶推遮挡机构40同步上移以复位至贴近床体80边沿的高度位置。

在上述各组件上移复位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锁止机构30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314,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314的一端与所述拨杆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立柱20的内壁连接。可选地,第二弹性复位件314为扭簧或者类似弹性扭力部件;由于第一滑块526和第二滑块527下落驱动拨杆31转动解锁时,扭簧被压缩变形;随着各组件上移到一定高度,拨杆31脱离第一滑块526和第二滑块527约束,即可在扭簧弹性复位扭力作用下自行旋转复位,使限位卡部312再次卡入卡槽中,达到限制升降立柱20与支撑立柱10相对位置的目的。

此外,所述升降护栏9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柱10的底部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用于对下降后的所述遮挡机构40和所述上部横杆50进行缓冲。从而可避免遮挡机构40和上部横杆50下落时发生撞击损坏和异响。

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具体而言,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弹性顶撑件60和第二限位板70,所述弹性顶撑件6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立柱10的内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70连接。可选地,弹性顶撑件60可以是弹簧、弹性柱等具备弹性力的部件或设备。借助弹性顶撑件60的弹性阻尼作用,第二限位板70可托举中横杆41、上部横杆50、升降立柱20等构件缓慢下落并逐渐静止,利于提升升降护栏90使用性能与体验,保证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