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4880发布日期:2020-05-22 16:4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诊断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院里,放射科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检查科,根据临床工作的不断需求放射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检查、诊断、治疗的科室。一般的大型医院放射科的检查设备一般包含有x线拍片机、cr、dr、ct、mri、pet等,这些设备的功能,可以说包含了影像全身检查必须的所有功能,也就是说现在医院里除了检验方面,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放射科检查。

在放射科检查时通常需要病人保持所需的姿势不动,但在实际检查过程中部分病人无法做到上述要求,如年龄过小,患有某些疾病导致四肢抖动。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检查人员通常采用沙包压在肢体上,或采用绑带将肢体系在设备工作台上。这样虽然能够降低抖动,但存在着操作麻烦,舒适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四肢定位稳定性以及提高舒适性。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包括一底板、一组捆绑带组件和两张竖板,两张竖板相对设置且两张竖板之间形成四肢定位腔;一张竖板的底部和底板之间固定连接,另一张竖板的底部和底板之间通过第一导向结构相连接,当另一张竖板沿着第一导向结构导向方向移动时两张竖板之间间距增大或缩小;两张竖板的底部和顶部均安装有气囊,气囊中具有充放气阀,气囊均位于四肢定位腔内;捆绑带组件的一端与一张竖板的外侧面相连接,捆绑带组件的另一端与另一张竖板的外侧面相连接,当捆绑带组件的长度处于锁定状态时,捆绑带组件限制两张竖板之间间距增大。

利用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定位肢体时,底板放置在检查设备工作台上,底板可通过绑带系在工作台上或采用沙袋压在底板上,保证四肢定位装置放置稳定性。先解开捆绑带组件以及操作另一张竖板使两张竖板之间间距处于较大状态,这样便于人们肢体从上向下地放入四肢定位腔内。接着,操作另一张竖板使两张竖板之间间距缩小,且使四肢定位腔的大小与肢体大小相吻合。然后,操作捆绑带组件使捆绑带从竖板的顶面绕过且使处于绷紧状态以及处于长度锁定状态。最后向气囊内注入气体,气囊受压膨胀且气囊的柔性壁与肢体表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四肢定位装置中气囊压在肢体上与人们检查血压时血压计的气囊包裹肢体相类似,因此病人更容易接收以及不易产生心理恐慌和紧张。相邻气囊之间具有间隙,由此保证透气性,提高舒适性;尤其适合核磁共振时长时间定位肢体时使用。

气囊具有柔性,与皮肤贴合更吻合,进而提高了舒适性;换言之,本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适合对人们不同肢体、不同位置以及不同个体的肢体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利用四肢定位装置定位小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a、绑带连接孔;2、捆绑带组件;2a、第一捆绑带;2b、第二捆绑带;3、竖板;31、固定竖板;31a、连接座部;32、活动竖板;32a、滑座部;3a、下半段;3b、上半段;3b1、主体部分;3b2、背板部分;3b3、倒钩;3b4、钩槽;3c、阻挡段;4、四肢定位腔;5、气囊;6、小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包括一底板1、一组捆绑带组件2和两张竖板3,两张竖板3相对设置且两张竖板3之间形成四肢定位腔4。底板1和竖板3采用塑料制成,这样使四肢定位装置适合在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

底板1上开有多个绑带连接孔1a,这样便于底板1与设备的部件相连接,如通过绑带系在工作台上。

一张竖板3的底部和底板1之间固定连接,该竖板3称为固定竖板31;另一张竖板3的底部和底板1之间通过第一导向结构相连接,该竖板3称为活动竖板32。当活动竖板32沿着第一导向结构导向方向移动时两张竖板3之间间距增大或缩小;即四肢定位腔4的宽度增大或缩小。具体来说,固定竖板31的底部具有连接座部31a,连接座部31a位于底板1上,连接座部31a与底板1之间通过塑料制成的螺栓固定连接;这样有效地保证了固定竖板31与底板1之间连接牢固性。

第一导向结构包括活动竖板32的底部具有呈板状的滑座部32a,连接座部31a的底面上具有与滑座部32a相吻合的导向槽,滑座部32a嵌设在导向槽内。该第一导向结构既能保证活动竖板32运动灵活性,又具有承载力大的优点。滑座部32a的底面上开设有呈条状的限程槽,底板1上螺纹连接有限程螺钉,限程螺钉的一端部嵌入限程槽内,由此限制活动竖板32的运动行程。

两张竖板3的底部和顶部均安装有气囊5,气囊5中具有充放气阀,气囊5均位于四肢定位腔4内。具体来说,气囊5通过第一魔术贴与竖板3的内侧面相连接,第一魔术贴的圆毛贴与气囊5固定连接,第一魔术贴的刺毛贴与竖板3固定连接。该结构既可保证气囊5安装牢固性,又可快速地更换气囊5,进而保证卫生性。竖板3的顶部具有向内侧翻折的阻挡段3c,气囊5处于充气状态时,阻挡段3c有效地阻止气囊5向上变形,以及提高气囊5对肢体的作用力。

竖板3包括下半段3a和上半段3b,上半段3b和下半段3a之间通过第二导向结构相连接,上半段3b沿第二导向结构导向方向移动时竖板3的高度增高或降低;由此根据肢体的大小可适应性地调整竖板3高度。第二导向结构包括位于上半段3b内的导向孔,下半段3a穿设在导向孔内。上半段3b又包括主体部分3b1和位于下半段3a外侧的背板部分3b2,主体部分3b1上具有导向凹槽,背板部分3b2盖在导向凹槽上,由此形成导向孔;该结构便于成型加强筋和导向凹槽。背板部分3b2上固连有多个倒钩3b3,主体部分3b1上开有钩槽3b4,倒钩3b3的钩部嵌入钩槽3b4内,由此上半段3b具有制造方便的优点,同时主体部分3b1位于下半段3a的内侧,进而有效地保证了受力性能。阻挡段3c与上半段3b的主体部分3b1连为一体。

捆绑带组件2包括一端与固定竖板31中下半段3a外侧面相连接的第一捆绑带2a和一端与活动竖板32中下半段3a外侧面相连接的第二捆绑带2b。第一捆绑带2a和第二捆绑带2b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相连接。

通过阐述利用用于放射科检查的四肢定位装置定位小腿6的过程,进一步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底板1平方在检查设备工作台上,竖板3位于底板1上方;根据实际情况,底板1可通过绑带系在工作台上或采用沙袋压在底板1上。首先,将捆绑带组件2中第二魔术贴撕开,这样第一捆绑带2a和第二捆绑带2b处于解开状态;以及将活动竖板32向远离固定竖板31方向拉动,使两张竖板3之间间距处于较大状态。接着,将小腿6放入四肢定位腔4内。紧接着,将活动竖板32向靠近固定竖板31方向推动,使两张竖板3之间间距缩小,且四肢定位腔4的大小与肢体大小相吻合;以及调整上半段3b的位置,使所有气囊5与小腿6皮肤实现预贴合。然后,操作捆绑带组件2使第一捆绑带2a和第二捆绑带2b均从竖板3的顶面绕过,拉紧第一捆绑带2a和第二捆绑带2b之后再采用第二魔术贴相连接,由此捆绑带组件2处于绷紧状态以及处于长度锁定状态;此时捆绑带组件2限制活动竖板32向远离固定竖板31方向移动行程,以及限制上半段3b向上移动行程。最后,向气囊5内注入气体,气囊5受压膨胀且气囊5的柔性壁与肢体表面贴合,实现定位病人的小腿。由于滑座部32a呈板状,即使在气囊5变形推力作用下活动竖板32向远离固定竖板31方向移动,也仅仅能移动一点点的距离,并不会导致活动竖板32持续滑出。通过控制气体的气压既能保证定位稳定性,又能保证舒适性。为了方便气体注入和释放气体,将气囊5通过气管相连通,这样还能保证所有气囊5的气压相同,提高舒适性。

检查完成后,通过操纵充放气阀实现释放气囊5的气压以及将第二魔术贴撕开使第一捆绑带2a和第二捆绑带2b分离;由此病人的小腿便可由下向上抬出,在向上抬过程中可能迫使活动竖板32向远离固定竖板31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