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及其针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4810发布日期:2020-06-16 21:1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及其针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及其针帽。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技术在20世纪组建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静脉输液采用静脉输液器完成,静脉输液器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静脉输液针是直接与人体接触具有危险性,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静脉输液针的结构包括针头、塑料针座和与其相连通的输液管,以及套在针头上防止刺伤的针帽;但是,现有的静脉输液针在使用中存在普遍针刺伤的弊端,如摘要自《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1期,100位临床护士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一年间该100护士有98例发生意外针刺伤;《护理研究》2005年16期,以及众多医疗期刊中经过医院调查发现临床护士每人均发生过针刺伤的情况且较为频繁;刺伤后往往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较大,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处,该院对210名该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情况;该院所有病区、手术室、急救中心、门诊等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共210名,其中护龄5年以下的48人,6~10年的50人,11~16年的42人,16~20年的38人,20年以上的32人。调查结果表明针刺伤的次数在被调查的护士中发生过针刺伤的有204名,占被调查护士总数的97.14%,共发生378次针刺伤,人均1.8次。其中发生1次针刺伤者占32.3%,发生2~3次者占48.3%,发生3次以上的占19.4%。调查结果发现护士在操作中最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是回套针帽,约20.37%。护士在操作后习惯套回针帽,尤其在工作忙碌时,仓促回套针帽最易发生针刺伤。据美国疾病管理与预防中心(cdc)报道由回套针帽引发的针刺伤占10%一25%,早在1987年美国cdc就提出:以及我国医护操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用回套针帽;但是不回套针帽,使得针头裸露在外具有刺伤风险;尤其当输液完成后,医护人员将静脉输液针在送往医疗污物间的利器盒处理的途中等致使对他人或自己造成刺伤也常有发生。

综上所述现有的静脉输液针,因针帽与针头分离的结构导致护士在输液结束拔出针头,仓促回套针帽中刺伤自己的比例占到总刺伤的20.37%;也有因针头裸露在外,在送往医疗准备间途中致使对病人或自己造成刺伤也常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的静脉输液针使用容易造成刺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使用安全有效避免刺伤的一种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及其针帽。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及其针帽,它包括,针头和针帽,以及与针头一体相连的针座,所述针座位于针头的尾端;为确保针头与针帽始终相连,省去回套针帽的步骤,从而在所述针头与针帽之间设置有避刺联动结构,使得所述针帽套在针头上且与所述针座可前后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避刺联动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针帽上的滑道和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与针座一体设置位于所述针座的一端,所述滑道与导向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滑块与所述滑道为间隙配合,导向滑块与针座呈90°直角;所述滑道的开口端设有导向口,导向口具有滑动引导作用,便于针帽快速向后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针帽的前段具有封闭段用于遮蔽针头,防止其裸露以免刺伤医护人员;所述封闭段的长度至少大于4mm。

作为优选,所述针座的前段设为固定段,固定段与针帽上的所述封闭段的长度相等,且彼此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针座的尾部设有一段连接段用于与输液管相连,且所述连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所述输液管套接在连接段上,为确保针帽通过滑道顺利往针座尾端滑动,避免被输液管卡住,所述输液管的外径至少小于所述固定段的外径0.1mm;所述针座的固定段和连接段以及和导向滑块的长度均为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避刺联动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针帽上的滑轨和设置在针座一端的导向滑块a,所述针帽与导向滑块a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包括滑口和滑条,所述滑口开设在所述针帽壁上,滑口呈矩形结构,所述滑条布置在滑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滑块a的上下部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条嵌入在滑槽内且彼此相契合;从而使得所针帽与导向滑块a滑动连接且滑条嵌入在滑槽内且彼此相契合,确保所述针帽无法与所述导向滑块a发生滑脱避免针头向外裸露。

作为优选,设置在所述针帽上的滑轨长度与所述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的总长相等;这样确保针帽始终与静脉输液针相连避免滑脱导致针头外露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针帽采用pvc制成,采用与输液管材质相同的pvc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方便针帽前后滑动,避免与输液管彼此发生卡止。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益处是:通过在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与针帽之间设置避刺联动结构,利用针帽的滑道与针座的导向滑块滑动连接,确保针帽始终包络住所述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且根据使用需要,滑道可沿导向滑块上下滑动带动针帽,使针头处于输液注射状态或套帽遮蔽状态,这种回套针帽的方向与针尖方向相向,完全避免了医护人员迎着针尖回套针帽而被刺伤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静脉输液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静脉输液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针帽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针帽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a向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的主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二的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b向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之二;

图中所示:1.现有的静脉输液针,1a.针头,1b.针座,1c.针帽,2.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2a.针头,2b.针座,2b0.导向滑块,2b1.连接段,2b2.固定段,2b3.导向滑块a,2b4.滑槽,2c.针帽,2c0.封闭段,2c1.滑道,2c2.导向口,2c3.滑轨,2c4.滑口,2c5.滑条,3.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为:一种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及其针帽,如图3和图4所示,它包括,针头2a和针帽2c,以及与针头2a一体相连的针座2b,所述针座2b位于针头2a的尾端;为确保针头2a与针帽2c始终相连,省去回套针帽2c的步骤,从而在所述针头2a与针帽2c之间设置有避刺联动结构,使得所述针帽2c套在针头2a上且与所述针座2b可前后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避刺联动结构包括开设在针帽2c上的滑道2c1和导向滑块2b0,导向滑块2b0与针座2b一体设置位于针座2b的一端,滑道2c1与导向滑块2b0滑动连接;导向滑块2b0与滑道2c1为间隙配合,导向滑块2b0与针座2b呈90°直角;如图5所示,滑道2c1的开口端设有导向口2c2,导向口2c2具有滑动引导作用,便于针帽2c快速向后滑动,针帽2c的前段具有封闭段2c0用于遮蔽针头2a,防止其裸露以免刺伤医护人员;因此封闭段2c0的长度设置至少大于4mm可达到对针头2a遮蔽达到安全范围;如图5和图6所示,针座2b的前段设为固定段2b2,可与针帽2c退后时与封闭段2c2套住,同时固定段2b2与针帽2c上的封闭段2c0的长度相等,且彼此相适配,针座2b的尾部设有一段连接段2b1用于与输液管3相连,且所述连接段2b1的外径小于所述固定段2b2的外径,输液管3套接在连接段2b1上,为确保针帽2c通过滑道2c1顺利往针座2b尾端滑动,避免被输液管3卡住,输液管3的外径至少小于所述固定段2b2的外径0.1mm;针座2b的固定段2b2和连接段2b1以及和导向滑块2b0的长度均为相同;针帽2c采用pvc制成,采用与输液管3材质相同的pvc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方便针帽2c前后滑动,避免与输液管3彼此发生卡止。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需要输液注射时,医护人员用手捏住针帽通过导向口导向,向下的输液管方向滑动,如图15所示,利用滑道与导向滑块滑动连接从而使得针帽向下顺利滑动直止于滑道的顶端所述针帽的封闭段,同时针帽的封闭段与所述针座的固定段彼此相套合固定,避免输液时针帽与针座发生滑动;这样的操作避免了以往医护人员在向外脱针帽时,针帽与针头分离的一刹那,无意间被针尖划伤的危险;如图14和图15当输液结束时用手捏住针帽沿滑道沿所述导向滑块向针尖方向向上滑动直至所述针帽的封闭段完全遮住针尖至少超出4mm;这种回套针帽的方向与针尖方向相向,避免了过去迎着针尖回套针帽而被刺伤的危险;同时套上针帽有利于一些后续处理医疗垃圾的人带去安全保护。

实施例二为: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及其针帽,与实施例一不同点在于:所述避刺联动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针帽2c上的滑轨2c3和设置在针座2b一端的导向滑块a2b3,针帽2c与导向滑块a2b3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9和图10所示,滑轨2c3包括滑口2c4和滑条2c5,滑口2c4开设在所述针帽2c壁上,滑口2c4呈矩形结构始于针帽2c的底部止于封闭段2c0,滑条2c5布置在滑口2c4的左右两侧,向内凸起;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导向滑块a2b3的上下部各开设有滑槽2b4,滑条2c5嵌入在滑槽2b4内且彼此相契合;从而使得所针帽2c与导向滑块a2b3滑动连接且滑条2c5嵌入在滑槽2b4内且彼此相契合,确保所述针帽2c无法与所述导向滑块a2b3发生滑脱避免针头2a向外裸露,设置在所述针帽2c上的滑轨2c3长度与所述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的总长相等,这样确保针帽2c始终与静脉输液针相连避免滑脱导致针头2a外露的现象;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如图7和图8所示,当需要输液注射时,医护人员用手捏住针帽通过滑轨与所述导向滑块a滑动连接,从而向下的输液管方向滑动,如图7和图8所示,利用滑条与滑槽相契合从而针帽沿滑槽方向纵向向下滑动直止于滑道的顶端所述针帽的封闭段,同时针帽的封闭段与所述针座的固定段彼此相套合固定,避免输液时针帽与针座发生滑动;这样的操作避免了以往医护人员在向外脱针帽时,针帽与针头分离的一刹那,无意间被针尖划伤的危险;如图14和图15当输液结束时用手捏住针帽的滑轨沿滑槽向针尖方向向上滑动直至所述针帽的封闭段完全遮住针尖至少超出4mm而设置在所述针帽上的滑轨长度与所述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的总长相等;这样确保针帽始终与静脉输液针相连避免滑脱导致针头外露的现象,保证无论在脱帽还是套帽状态下,所述针帽始终包络住所述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的针座,防止针帽与静脉输液针分离造成刺伤,这种回套针帽的方向与针尖方向相向,避免了过去迎着针尖回套针帽而被刺伤的危险;针帽的滑轨与导向滑块a通过滑条与滑槽契合的结构保证针帽始终与防刺伤的静脉输液针处于联动的状态滑动连接较为稳固,且上下滑动更加顺畅具有导引和安全性,完全避免了针头刺到人的隐患;同时套上针帽有利于一些后续处理医疗垃圾的人带去安全保护。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