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减张湿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4179发布日期:2020-05-29 13:18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伤口减张湿敷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



背景技术:

唇裂患者在术后经常需要利用湿敷材料对伤口进行保湿,同时减小伤口两侧皮肤的张力,以促进伤口恢复,避免伤口愈合疤痕发生增生。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湿敷材料为纱布自制成合适大小的敷料覆盖,再用胶带粘住纱布固定在伤口处,但湿纱布在温热呼吸气流及皮肤的温度下,容易快速干燥,从而达不到保湿的效果,这种现象在夏季尤为明显。为避免湿纱布干燥,需要持续向湿纱布内补充生理盐水等保持湿纱布的湿度,然而,由于胶带粘住纱布,而且纱布裸露的两侧一侧位于鼻孔处,一侧位于嘴唇开口处,导致不方便添加生理盐水或其它药物,因此需要频繁更换湿纱布,对伤口造成牵拉、不利于伤口恢复的同时,为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其便于添加液体药物以保持整体湿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包括胶带层(1)、吸收层(2)、溢出液吸收垫(5)和连接部件(6),所述溢出液吸收垫(5)和吸收层(2)分别贴合设置在胶带层(1)的相对两个面上,所述连接部件(6)的两端分别与吸收层(2)的侧面和胶带层(1)相连;所述胶带层(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并超出吸收层(2),所述胶带层(1)对应于吸收层(2)处开设有通孔(3),所述溢出液吸收垫(5)呈带状且设于所述通孔下方。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层(2)贴合设置在胶带层(1)的中部,所述胶带层(1)的两侧的宽度大于胶带层(1)中部的宽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带层(1)两侧设置为蝶形。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带层(1)为温和剥离矽胶带。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层(2)为不沾黏的吸收垫。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层(2)粘贴设置在胶带层(1)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

1)便于添加液体药物以保持整体湿度。具体来说,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胶带层带动吸收层贴附在患者的伤口处,然后通过通孔向吸收层注射生理盐水或其它液体药物,在吸收层干燥时,可通过通孔及时补注液体药物,由此避免频繁更换湿纱布、液体药物添加不便的问题,利于患者伤口恢复,同时有效减小护理工作量;若添加的液体药物过多,从通孔溢出的多余液体药物可以被吸收垫吸收,避免进入口中。

2)与患者皮肤粘贴牢固。具体来说,连接部件可以使吸收层与胶带层之间固定得更加牢固;由于胶带层的两侧的宽度大于胶带层中部的宽度,且胶带层两侧设置为蝶形,可增加胶带层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胶带层脱落;另外,由于吸收层粘贴设置在胶带层上。需要说明的是,吸收层可通过胶带层上的黏附层进行贴合,也可另设黏附层与胶带层粘贴设置,后者的贴附效果更好,可使得吸收层与胶带层粘贴牢固,避免吸收层脱落,从而有效增加本发明与患者皮肤的粘贴的牢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的仰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的仰视图。

图7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的侧视图。

图中:1-胶带层;2-吸收层;3-通孔;4-蝶形尾翼;5-溢出液吸收垫;6-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前”、“后”、“左”、“右”、“底”、“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如图1至3、图7所示,包括胶带层1、吸收层2、溢出液吸收垫5和连接部件6,本实施例中,胶带层1为带状,胶带层1包括防水层和贴附在防水层一侧的黏附层,其中防水层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防渗无纺布或防水弹力布实现,黏附层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结构胶、橡根胶、固定胶、线胶、快易贴用胶等热熔胶实现;溢出液吸收垫5和吸收层2分别贴合设置在胶带层1的相对两个面上,连接部件6的两端分别与吸收层2的侧面和胶带层1的黏附层相连;具体的,溢出液吸收垫5设于防水层上,吸收层2贴合设置在黏附层上,吸收层2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木棉纤维层、涤纶丝层、棉纶丝层、人造纤维丝层和聚酰胺酯纤维丝层的一种或多种实现,所述胶带层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并超出吸收层2,胶带层1对应于吸收层2处开设有通孔3,溢出液吸收垫5呈带状且设于所述通孔下方,靠近嘴唇处。优选设置的,通孔3的直径为4-6mm,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人员可采用注射器等通过通孔3向吸收层2内添加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药物,以维持吸收层2的湿度,将其通孔3的直径设置为4-6mm,可保证吸收层2的透气性,也便于添加液体药物。

本实施例便于添加液体药物以保持整体湿度;具体的,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胶带层1带动吸收层2贴附在患者的伤口处,然后通过通孔3向吸收层2注射生理盐水或其它液体药物,在吸收层2干燥时,可通过通孔3及时补注液体药物,由此避免频繁更换湿纱布、液体药物添加不便的问题,利于患者伤口恢复,同时有效减小护理工作量。若添加的液体药物过多,从通孔溢出的多余液体药物可以被吸收垫吸收,避免进入口中。

本实施例中,吸收层2贴合设置在胶带层1的中部,胶带层1的两侧的宽度大于胶带层1中部的宽度。应当理解的是,胶带层1的两侧宽度较大,如此设置可增加胶带层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固定更牢靠,还可避免胶带层1和吸收层2的脱离。连接部件可以使吸收层与胶带层之间固定得更加牢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除用于唇裂患者的伤口护理,也可用于面部美容切口或身体其它部位的伤口的减张湿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伤口减张湿敷贴,如图4至7所示,包括胶带层1、吸收层2、溢出液吸收垫5和连接部件6,胶带层1包括防水层和贴附在防水层一侧的黏附层,其中防水层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防渗无纺布或防水弹力布实现,黏附层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结构胶、橡根胶、固定胶、线胶、快易贴用胶等热熔胶实现;溢出液吸收垫5和吸收层2分别贴合设置在胶带层1的相对两个面上,所述连接部件6的两端分别与吸收层2的侧面和胶带层1的黏附层相连,具体的,溢出液吸收垫5设于防水层上,吸收层2贴合设置在黏附层上,吸收层2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木棉纤维层、涤纶丝层、棉纶丝层、人造纤维丝层和聚酰胺酯纤维丝层的一种或多种实现,胶带层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并超出吸收层2,胶带层1对应于吸收层2处开设有通孔3,溢出液吸收垫5呈带状且设于所述通孔下方,靠近嘴唇处。优选设置的,通孔3的直径为4-6mm,需要说明的是,工作人员可采用注射器等通过通孔3向吸收层2内添加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药物,以维持吸收层2的湿度,将其通孔3的直径设置为4-6mm,可保证吸收层2的透气性,也便于添加液体药物。若添加的液体药物过多,从通孔溢出的多余液体药物可以被吸收垫吸收,避免进入口中。连接部件可以使吸收层与胶带层之间固定得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中,吸收层2贴合设置在胶带层1的中部,胶带层1的两侧的宽度大于胶带层1中部的宽度。应当理解的是,胶带层1的两侧宽度较大,可增加胶带层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固定更牢靠,还可避免胶带层1和吸收层2的脱离。

进一步的,胶带层1两侧设置为蝶形4。如此设置可增加胶带层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有效避免胶带层1脱落。

本实施例中,胶带层1为温和剥离矽胶带。胶带层1可但不仅限于采用现有的3m医用婴儿胶布温和剥离矽硅胶带实现,3m医用婴儿胶布温和剥离矽硅胶带可有效用于唇裂患者,其采用有机硅胶,其对婴幼儿皮肤吻合不刺激,并且具有使用方便、黏粘性强、温和剥离、不留残胶、柔软透气等优点。

本实施例中,吸收层2为不沾黏的吸收垫。优选设置的,吸收层2采用棉质吸收层2实现,优选采用3m不沾黏吸收棉垫,其可有效吸收生理盐水等液体,吸收效果好,利于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

现有技术中,由于胶带和纱布没有合二为一,纱布处于湿润状态,在患者进食哭闹或上唇动作太大时常常导致纱布和胶带分离,纱布脱落而只残留胶带粘在伤口处,这样对术后伤口的危害极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吸收层2粘贴设置在胶带层1上。需要说明的是,吸收层2可通过胶带层1上的黏附层进行贴合,也可另设黏附层与胶带层1粘贴设置,后者的贴附效果更好,可使得吸收层2与胶带层1粘贴牢固,避免吸收层2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