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及其处理产品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05137发布日期:2020-06-16 21: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及其处理产品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及其处理产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发射着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强。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体内水分子产生共振,使水分子活化,增强其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使生物体细胞处于最高振动能级。

由于生物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以下深层温度上升,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这种作用强度,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而起到医疗保健的作用。

现有的远红外功能性产品,大都通过在产品中添加远红外材料来使产品具有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但是这些产品的远红外线发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的降低,且发射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产品持续远红外辐射的远红外线发光装置;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其包括:截面为半圆形的加热罩、传送装置、传动电机和加热控制器,加热罩罩设在传送装置上形成一个加热隧道;加热罩的半径为20~40cm,加热罩的内壁上分布有多个加热器和单晶硅颗粒,传动电机与传送带电信连接,加热控制器与加热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加热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可开合的隔离门。

进一步的,加热器为发热灯管,发热灯管平均分布在加热罩内壁上。

进一步的,加热罩的内壁上每平方米分布有25~35个半径为5~10cm的单晶硅颗粒。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的探测头设置在加热隧道内。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产品处理:在产品表面均匀涂抹含有电气石的涂抹液;

s2预热:打开加热器的开关将加热隧道加热至30~50℃;

s3传输产品:将产品通过传送装置传送至加热隧道,并使产品密封在加热隧道内;

s4加热:将产品快速加热至其有效温度,连续加热2小时以上后,关闭加热器。

进一步的,涂抹液包括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第一涂抹液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0.2~0.6份单晶硅和5~10份大漆;

第二涂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5份电气石、10~20份杨木粉、10~20份负载锌纳米碳纤维、5~10份大漆和1~3份聚乙二醇;

步骤s1中,在产品表面先均匀涂抹第一涂抹液后,再均匀涂抹第二涂抹液。

进一步的,第一涂抹液的制备为:将单晶硅粉末和大漆分别加热到40~60℃之后搅拌混合均匀;

第二涂抹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气石、杨木粉和乙醇搅拌均匀至糊状;再依次加入负载锌纳米碳纤维、大漆和聚乙二醇继续加热至50~60℃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涂抹液。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可以通过加热和发射远红外线的方法,提高产品发射远红外线的能力,并能使产品长久发射远红外线。

2.本发明通过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发射远红外线的能力,并结合涂抹液使产品提高远红外线发射的能力,并能产生负离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远红外线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加热罩;2、传送装置;3、加热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其包括:截面为半圆形的加热罩1、传送装置2、传动电机和加热控制器,加热罩1罩设在传送装置2上形成一个加热隧道3;加热罩1的半径为20~40cm,加热罩1的内壁上分布有多个加热器和单晶硅颗粒,传动电机与传送带电信连接,加热控制器与加热器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传动电机控制传送装置2的传送,传送装置优选为传送带。加热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的发热,其中加热器可以通过发光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优选为加热灯管。本实施方式工作时,传送装置将产品传送至加热隧道3内,加热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加热产品和单晶硅颗粒,单晶硅颗粒在加热状态下发出大量的远红外线作用于产品,进一步对产品进行远红外线加热处理。产品加热后,送出加热隧道3冷却后得到的产品具有持久发射远红外线,并且发射率在0.9以上。

进一步的,加热隧道3的入口和出口处均设有可开合的隔离门。加隔离门的目的是使产品在加热隧道内以密闭的状态下加热。所述的隔离门中心设为真空,以防止热量和远红外光线向外的传递,隔离门的厚度大于5cm,且同理,加热罩的中心可设为真空。

进一步的,加热器为发热灯管,发热灯管平均分布在加热罩1内壁上。发热灯管平行设置在加热罩1内壁上,发热灯管的开关通过加热控制器控制,发热灯管设置为并联连接,通过开启发热灯管的数量,从而控制其加热温度。

进一步的,加热罩1的内壁上每平方米分布有25~35个半径为5~10cm的单晶硅颗粒。只有在25~35个半径为5~10cm的单晶硅颗粒的范围内才能提高所处理产品的长久释放远红外线的能力。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的探测头设置在加热隧道3内。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高度为50~80cm。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过上述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产品处理:在产品表面均匀涂抹含有电气石的涂抹液;

s2预热:打开加热器的开关将加热隧道3加热至30~50℃;

s3传输产品:将产品通过传送装置2传送至加热隧道3,并使产品密封在加热隧道3内;

s4加热:将产品快速加热至其有效温度,连续加热2小时以上后,关闭加热器。

本实施方式中,加热隧道内必须是要预热,并且在步骤s4中,加热必须是连续加热,只有连续加热才能达到提高产品产生远红外线的功能。如果加热的持续时间没有达到2~4小时,则产品不能再重新加热。其中,涂抹液中含有电气石在提高产生远红外线的功能的同时,提高其产生负离子的能力。

进一步的,涂抹液包括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第一涂抹液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0.2~0.6份单晶硅和5~10份大漆;

第二涂抹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3~5份电气石、10~20份杨木粉、10~20份负载锌纳米碳纤维、5~10份大漆和1~3份聚乙二醇;

步骤s1中,在产品表面先均匀涂抹第一涂抹液后,再均匀涂抹第二涂抹液。

采用上述涂抹液的组合,在加热隧道中加热处理下,提高了其产生远红外线的能力,并使产品具有抗菌功能。其中,第一涂抹液中的组分为单晶硅和大漆,其目的在于通过添加少量的单晶硅颗粒,以延长产品产生远红外线的时间。

进一步的,第一涂抹液的制备为:将单晶硅粉末和大漆分别加热到40~60℃之后搅拌混合均匀;在此温度下,可以提高单晶硅粉末和大漆的交联。

第二涂抹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气石、杨木粉和乙醇搅拌均匀至糊状;再依次加入负载锌纳米碳纤维、大漆和聚乙二醇继续加热至50~60℃搅拌均匀后得到第二涂抹液。

本发明中,在产品表面涂抹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的厚度均为0.5mm。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草席通过上述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涂抹液准备

s11第一涂抹液:将0.2份单晶硅粉末和7份大漆分别加热到40℃之后混合搅拌均匀以交联得到第一涂抹液;

s12第二涂抹液:将5份电气石、15份杨木粉和52份纯乙醇搅拌均匀至糊状;再依次加入20份负载锌纳米碳纤维、7份大漆和1份聚乙二醇继续加热至58℃搅拌10min均匀后得到第二涂抹液,密封备用;

s2草席表面处理:在草席的表面上均匀涂抹0.5mm厚度的第一涂抹液后,晾干后,再在草席表面均匀涂抹0.5mm厚度的第二涂抹液;

s3预热:打开加热器的开关将加热隧道3加热至40℃;

s4传输草席:将步骤s2中处理好的草席通过传送装置2传送至加热隧道3,并关闭隔离门将草席密封在加热隧道2内;

s5加热:打开加热器继续加热使加热隧道2内的温度至58℃后,持续加3小时后,关闭加热器,经过1.5小时后,打开传输装置送出草席。

实施例2

一种草席通过上述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涂抹液准备

s11第一涂抹液:将0.2份单晶硅粉末和8份大漆分别加热到52℃之后混合搅拌均匀以交联得到第一涂抹液;

s12第二涂抹液:将3份电气石、20份杨木粉和70份纯乙醇搅拌均匀至糊状;再依次加入10份负载锌纳米碳纤维、9份大漆和2份聚乙二醇继续加热至51℃搅拌10min均匀后得到第二涂抹液,密封备用;

s2草席表面处理:在草席的表面上均匀涂抹0.5mm厚度的第一涂抹液后,晾干后,再在草席的表面均匀涂抹0.5mm厚度的第二涂抹液;

s3预热:打开加热器的开关将加热隧道3加热至48℃;

s4传输草席:将步骤s2中处理好的草席通过传送装置2传送至加热隧道3,并关闭隔离门将草席密封在加热隧道2内;

s5加热:打开加热器继续加热使加热隧道2内的温度至62℃后,持续加2.8小时后,关闭加热器,经过2小时后,打开传输装置送出草席。

实施例3

一种草席通过上述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涂抹液准备

s11第一涂抹液:将0.5份单晶硅粉末和6份大漆分别加热到60℃之后混合搅拌均匀以交联得到第一涂抹液;

s12第二涂抹液:将4份电气石、12份杨木粉和100份纯乙醇搅拌均匀至糊状;再依次加入15份负载锌纳米碳纤维、5份大漆和3份聚乙二醇继续加热至55℃搅拌10min均匀后得到第二涂抹液,密封备用;

s2草席表面处理:在草席的表面上均匀涂抹0.5mm厚度的第一涂抹液后,晾干后,再在草席的表面均匀涂抹0.5mm厚度的第二涂抹液;

s3预热:打开加热器的开关将加热隧道3加热至33℃;

s4传输草席:将步骤s2中处理好的草席通过传送装置2传送至加热隧道3,并关闭隔离门将草席密封在加热隧道2内;

s5加热:打开加热器继续加热使加热隧道2内的温度至70℃后,持续加2.8小时后,关闭加热器,经过1小时后,打开传输装置送出草席。

实施例4

一种内衣通过上述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产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涂抹液准备

s11第一涂抹液:将0.8份单晶硅粉末和6份大漆分别加热到60℃之后混合搅拌均匀以交联得到第一涂抹液;

s12第二涂抹液:将4份电气石、12份杨木粉和100份纯乙醇搅拌均匀至糊状;再依次加入15份负载锌纳米碳纤维、5份大漆和3份聚乙二醇继续加热至50℃搅拌10min均匀后得到第二涂抹液,密封备用;

s2内衣表面处理:在内衣的表面上均匀涂抹0.5mm厚度的第一涂抹液后,晾干后,再在内衣的表面0.5mm厚度的均匀涂抹第二涂抹液;

s3预热:打开加热器的开关将加热隧道3加热至33℃;

s4传输内衣:将步骤s2中处理好的内衣通过传送装置2传送至加热隧道3,并关闭隔离门将内衣密封在加热隧道2内;

s5加热:打开加热器继续加热使加热隧道2内的温度至70℃后,持续加2小时后,关闭加热器,经过1小时后,打开传输装置送出内衣。

对比例1

其它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不经过步骤s1的涂抹液处理。

对比例2

未经处理的草席

对比例3

其它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将第一涂抹液用相同量的第二涂抹液替代。

对比例4

其它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将第二涂抹液用相同量的第一涂抹液替代。

实验数据:以下的数据均是经过多次有效实验得到的平均值。

实验1:抑菌实验

将本实施例1-4处理后的草席和内衣在经过水洗0次时和100次时分别测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

表1抑菌率实验数据

以上数据可得: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数据可知,本发明经过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后,可提高草席的抗菌能力。对比例2-4可知,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的处理均可以提高草席的抗菌能力,且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对于提高抗菌能力具有协同效应。

实验2:负离子浓度实验

实施例1的产品经过:负离子浓度测试:首先在1min内测定室内环境中负离子浓度,然后将试样在该环境中静置2min再在1min内测定试样释放的负离子浓度(温度:20℃,相对湿度65%,使用升:com3200pro),洗涤次数:30次。测试结果为:在清洗之前,负离子浓度为1150个/cm3,清洗之后的负离子浓度为1885个/cm3

表2负离子检测实验数据

上述数据可得,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数据可知,本发明经过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后,可提高草席产生负离子的能力。对比例2-4可知,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的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草席产生负离子的能力,且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对于抗菌能力具有协同效应。

实验3:远红外线发射实验

表3远红外线发射检测实验数据

并经过500小时后,实施例1-实施例4其最高辐射量的减少率分别为10.68%、20.32%、13.6%、23.69%。

对比例1-4的最高辐射量减少率分别为35%,80%,30%和30%。

以上数据可得: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数据可知,本发明经过远红外线发光装置处理后,可降低草席的远红外线衰减能力。对比例2-4可知,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的处理均可以提高草席的抗衰减能力,且第一涂抹液和第二涂抹液对于抗衰减能力具有协同效应。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