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99811发布日期:2020-07-07 14:3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医疗设备领域飞速发展,新型创新、智能高端的医疗设备不断涌现,移动式医疗设备已初具市场规模。但面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和疫情爆发,现有移动式医疗设备达不到医疗救援集成化、规模化和体系化的要求,难以在突发事件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下抗疫形式严峻的条件下,造成疫情高发地医疗资源严重紧张,新增的完整医疗体系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医疗设备例如ct等高精密设备在运输的振动和撞击过程中容易损坏,现场临时安装校准时间长;大规模人群聚集在医院诊疗,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医院医疗资源紧张,难以全面覆盖社区街道,病人距离医院过远,从而导致疑似病例难以及时确诊和治疗法。上述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严重阻碍了疫情的快速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难点,为国家抗疫工作提供便利,实现街道社区定点快速诊疗,建立具备完整医疗体系的临时医院,显著提高诊疗救治速度,缓解医院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减少人员聚集,从而满足防疫治理和紧急救治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及其工作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机动性强的优点,并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医生和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的诊疗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包括病患个人交互终端、卫星中继系统、模块化医疗车、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人机交互终端;

所述病患个人交互终端包括便携式通讯设备,用于病患预约就诊、定位查找、病情咨询和诊断结果查询;

所述卫星中继系统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病患个人交互终端与模块化医疗车的定位与监测,以及病患个人交互终端、模块化医疗车、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之间的相互通讯;

所述模块化医疗车布置于街道社区或野外,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通过中间隔板分割为医生工作区和病患隔离区,中间隔板设有空气交换单元,医疗舱内设有通风换气设备、ct/dr检查设备、消毒设备、手术抢救设备、药品及血液存储设备,用于实现病患就地诊疗,模块化医疗车也可通过卫星中继系统与病患个人交互终端相互通讯,实现远程诊疗,两个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之间能够相互连通,可将至少两个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之间连通组成临时医院;

模块化医疗车分为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与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两种,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用于普通病例诊疗,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用于传染病诊疗或急救手术;

所述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用于搜集、处理以及存储诊疗信息;

所述人机交互终端通过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和卫星中继系统实现医院医护人员与病患个人交互终端和模块化医疗车的相互通讯,可实现远程诊疗,人机交互终端也可供医生下载诊疗信息、诊断病情并上传诊断结果以及病患信息管理与跟踪。

进一步的,所述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通风换气设备含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进气消毒过滤单元、温控单元、负压发生装置、排气消毒过滤单元,进气消毒单元与温控单元相连,位于医生工作区上部,负压发生装置与排气消毒过滤单元相连,位于病患隔离区下部,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温控单元进入医生工作区,然后通过空气交换单元进入病患隔离区,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排出医疗舱,通过进气消毒过滤单元对进入医疗舱的空气进行消毒,通过温控单元调节医疗舱内气温,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对排出医疗舱的空气进行消毒。

进一步的,两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之间通过可展开的过渡连接装置相互连通,过渡连接装置展开后在两模块化医疗车之间形成过渡连接区域;

所述过渡连接装置包括位于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端部的伸缩推杆、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风琴型气密罩、固定接口,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由多节板体组成,安装在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上侧夹层,风琴型气密罩一端固定安装在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上,另一端安装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前端,并与伸缩推杆前端连接,伸缩推杆由多节杆体组成,通过扩展动力源驱动进行伸缩,通过伸缩推杆伸缩带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和风琴型气密罩展开或收合,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和风琴型气密罩端部可与固定接口对接,风琴型气密罩内侧安装下拉式气密门。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连接装置还包括导向支撑杆、加强连接杆、菱形支撑板;导向支撑杆设置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两侧边缘,导向支撑杆一端活动安装在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夹层中,另一端固定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前端,沿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展开方向间隔布置若干加强连接杆和菱形支撑板,加强连接杆左右两端固定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上,并与导向支撑杆相连,菱形支撑板左右两端与加强连接杆设有的导向槽连接并可沿导向槽滑动,前后两端固定在伸缩推杆相邻两节杆体的前端;

两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之间连通时,伸缩推杆从最前端一节杆体开始伸出带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最前端一节板体伸出,同时菱形支撑板也随之展开,加强连接杆在菱形支撑板带动下沿导向支撑杆移动,过渡连接装置按上述动作过程逐渐展开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和风琴型气密罩,完成两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装置还包括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和辅助空气管道,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开启时,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与进气消毒过滤单元之间的管道接通,进入进气消毒过滤单元的空气被分流,分别进入温控单元和辅助空气管道;所述辅助空气管道为可伸缩软管,一端与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连接,另一端设有快接插头,快接插头安装在过渡连接装置前端,并且含有可启闭的x向开口、y向开口和z向开口;辅助空气管道(316)可随过渡连接装置展开而伸长至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端部;

在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与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相连时,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同时工作,但负压装置的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关闭;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温控单元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然后进行分流,一路经过渡连接区域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病患隔离区,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排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另一路通过空气交换单元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排出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实现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通风换气;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温控单元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然后通过空气交换单元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排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实现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通风换气;

在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与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相连时,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工作,并且负压装置的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开启,辅助空气管道的快接插头z向开口开启,y向开口和z向开口均关闭;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经过消毒过滤单元后被分流,一路在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作用下形成高压气流,另一路经温控单元进入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和过渡连接区域;高压气流经辅助空气管道和快接插头z向开口进入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再通过空气交换单元进入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然后经过空气交换单元、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过渡连接区域进入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和过渡连接区域的空气经空气交换单元进入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最后经排气消毒过滤单元排出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实现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和过渡连接区域通风换气;

在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与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相连时,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同时工作,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负压装置的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开启,并且辅助空气管道的快接插头z向开口、y向开口和z向开口均开启;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经过消毒过滤单元后被分流,一路经温控单元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和过渡连接区域,另一路经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作用下形成高压气流;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和过渡连接区域的空气经空气交换单元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最后经排气消毒过滤单元排出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实现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和过渡连接区域通风换气;高压气流经辅助空气管道和快接插头后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高压气流经x向开口、y向开口进入过渡连接区域,在过渡连接区域靠近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一端形成高压气流区域,该高压气流区域气压大于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气压,避免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内空气串流;另一部分高压气流经z向开口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内,再经空气交换单元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温控单元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然后通过空气交换单元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最后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病患隔离区内的空气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排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实现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通风换气。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与底盘之间设有万向可调式阻尼减震装置,保证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疗舱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保护内部设备安全不受崎岖或坡度路况的影响;

所述万向可调式阻尼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在底盘上的连接框架以及安装在连接框架上的升降式可调阻尼器、侧向可调阻尼器和防扭转升降式可调阻尼器,升降式可调阻尼器位于医疗舱底部四角,侧向可调阻尼器位于医疗舱底部四角侧面,防扭转升降式可调阻尼器位于医疗舱底部中心。

上述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病人就诊流程和医生接诊工作流程;

病人就诊工作流程按以下步骤:

a)病人先通过病患个人交互终端进行网上预约,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根据病人病情描述进行自动分诊,预约成功后会生成二维识别码;

b)预约成功后,若病人为普通病例,通过病患个人交互终端查找附近能够对其进行诊疗的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选择到就近的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就诊,若病人为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根据病人病情调拨附近的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进行接诊,在防疫时期,通过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将病人转移到附近的由模块化医疗车(3)组成的临时医院或防疫定点医院;

c)普通病例病人到达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车后,或者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到达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病人所在位置后,病人通过扫描病患个人交互终端显示的二维识别码进入医疗舱内,医疗舱通风设备启动,通过医疗舱内派驻的医生对病人进行诊疗,如果医疗舱内未派驻医生,病人可通过车内的语音提示或医生远程视频指导进行远程诊疗;在防疫时期,病人被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转移到由模块化医疗车组成的临时医院或防疫定点医院后,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则会分配医生接诊;

d)普通病例病人诊疗完毕后自行离开,通过病患个人交互终端查询诊疗结果、药品购买及医嘱,并可随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病人诊疗完毕后,如果病情轻微则回家自行疗养,如果病情严重则被送往临时医院或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普通病例病人及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病人诊疗完毕离开后,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自动关闭,负压装置持续开启一定时间后关闭,等待下一位病人诊疗;在防疫时期,病人诊疗完毕后,如果病情轻微则回家自行疗养,如果病情严重则继续留在所在医院住院区;

医生接诊工作流程按以下步骤:

a)医生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接收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分配的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病人的就诊时间、病情以及就诊地址,根据查询情况进行初步诊疗,再根据初步诊疗结果决定病人去向,若病人为普通病例,到就近的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就诊,若病人为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根据病人病情调拨附近的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进行接诊,在防疫时期,通过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将病人转移到附近的由模块化医疗车组成的临时医院或防疫定点医院;

b)对于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未派驻医生的情况,接诊医生可通过人机交互终端进行远程视频指导病人完成诊疗;对于模块化医疗车派驻有医生的情况,直接由医疗舱内医生完成诊疗;

c)诊疗结束后,医生可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查询病人反馈情况,观察治疗效果,对于传染病人,医生还可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查询病人最近活动地点,及时排查出疑似病例,减少更大范围传染的产生;

d)病人康复后,该病例自动存储到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中,作为以后病人的诊疗病历;在下次就诊时,医生可根据病人专有代码查询相关病历作为诊疗依据。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机动性强的优点,借助ct/dr检查设备、消毒设备、手术抢救设备以及药品、血液存储设备等各类车载医疗设备可应用于街道社区、野外救灾抢险、防疫等复杂场景,并能够快速组建临时医院,达到了医疗救援集成化、规模化和体系化的要求,极大提高诊疗救援速度,缓解医院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减少人员聚集,从而满足防疫治理和紧急救灾抢险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a为负压装置示意图;

图2b为单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疗舱内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2c为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医生工作区与病患隔离区相连时医疗舱内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2d为快接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与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相连时医疗舱内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3b为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的医生工作区相连时医疗舱内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4a和4b为过渡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a为过渡连接装置伸出过程示意图;

图5b为过渡连接装置完全展开示意图;

图6为两辆模块化医疗车通过过渡连接装置相连及下拉式气密门关闭示意图;

图7为万向可调式阻尼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的工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包括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卫星中继系统2、模块化医疗车3、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人机交互终端5。

所述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包括便携式通讯设备,便携式通讯设备可以采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可预装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应用程序并能够接入互联网,用于病患预约就诊、定位查找、病情咨询和诊断结果查询。

所述卫星中继系统2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与模块化医疗车3的定位与监测,以及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模块化医疗车3、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之间的相互通讯。

所述模块化医疗车3布置于街道社区或野外,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通过中间隔板分割为医生工作区303和病患隔离区304,中间隔板设有空气交换单元312,医疗舱内设有通风换气设备、ct/dr检查设备、消毒设备、手术抢救设备、药品及血液存储设备,用于实现病患就地诊疗,模块化医疗车3也可通过卫星中继系统2与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相互通讯,实现远程诊疗,两个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之间能够相互连通,可将至少两个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之间连通组成临时医院。

模块化医疗车3分为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与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两种,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用于普通病例诊疗,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用于传染病诊疗或急救手术。

所述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用于搜集、处理以及存储诊疗信息。

所述人机交互终端5通过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和卫星中继系统2实现医院医护人员与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和模块化医疗车3的相互通讯,可实现远程诊疗,人机交互终端5也可供医生下载诊疗信息、诊断病情并上传诊断结果以及病患信息管理与跟踪。

如图2a和2b所示,所述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通风换气设备含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温控单元311、负压发生装置313、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进气消毒单元310与温控单元311相连,位于医生工作区3021上部,负压发生装置313与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相连,位于病患隔离区3022下部,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313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温控单元311进入医生工作区3021,然后通过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病患隔离区3022,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医疗舱,通过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对进入医疗舱的空气进行消毒,通过温控单元311调节医疗舱内气温,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对排出医疗舱的的空气进行消毒。

如图4a和4b所示,两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之间通过可展开的过渡连接装置32相互连通,过渡连接装置32展开后在两模块化医疗车3之间形成过渡连接区域。所述过渡连接装置32包括位于模块化医疗车3医疗舱尾端的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风琴型气密罩326、伸缩推杆321以及位于模块化医疗车3医疗舱前端和尾端的固定接口327,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安装在伸缩推杆321内侧,风琴型气密罩326安装在伸缩推杆321外侧,伸缩推杆321通过扩展动力源320驱动进行伸缩,通过伸缩推杆321伸缩带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和风琴型气密罩326展开或收合,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和风琴型气密罩326端部可与固定接口327对接,风琴型气密罩326内侧安装下拉式气密门328。

如图5a和5b所示,为了提高过渡连接装置32稳定性,所述过渡连接装置32还包括导向支撑杆323、加强连接杆324、菱形支撑板325。导向支撑杆323设置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两侧边缘,导向支撑杆323一端活动安装在模块化医疗车3医疗舱夹层中,另一端固定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前端,沿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展开方向间隔布置若干加强连接杆324和菱形支撑板325,加强连接杆324左右两端固定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上,并与导向支撑杆323相连,菱形支撑板325左右两端与加强连接杆324设有的导向槽连接并可沿导向槽滑动,前后两端固定在伸缩推杆321相邻两节杆体的前端。

两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之间连通时,伸缩推杆321从最前端一节杆体开始伸出带动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最前端一节板体伸出,同时菱形支撑板325也随之展开,加强连接杆324在菱形支撑板325带动下沿导向支撑杆323移动,过渡连接装置32按上述动作过程逐渐展开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和风琴型气密罩326,完成两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过渡连接装置32在两个模块化医疗车3互联时,其中一辆模块化医疗车3的车头与车身自动解除锁定,过渡连接装置32的可抽拉式中空连接板322与风琴型气密罩326在伸缩推杆321的作用下展开,并与另一辆模块化医疗车3的尾端固定接口327对接,实现模块化医疗车3之间互联互通;单独的模块化医疗车3可将过渡连接装置32展开,并拉出下拉式气密门328行成封闭的气密扩展舱,实现模块化医疗车3医疗舱的自动扩展。本发明提供了两辆模块化医疗车302互联时在两辆车长度方向上过渡连接装置32展开的情形,但仅仅作为举例说明,并不局限于两辆及以上模块化医疗车302相连时,在车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过渡连接装置32分别或同时展开的情形。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简单修改与替代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a、2c和2d所示,所述负压装置还包括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和辅助空气管道316,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开启时,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与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之间的管道接通,进入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的空气被分流,分别进入温控单元311和辅助空气管道316;所述辅助空气管道316为可伸缩软管,一端与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连接,另一端设有快接插头317,快接插头317安装在过渡连接装置32前端,并且含有可启闭的x向开口、y向开口和z向开口;辅助空气管道316可随过渡连接装置32展开而伸长至模块化医疗车3医疗舱端部。

如图2c所示,在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与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相连时,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同时工作,但负压装置的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关闭;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313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温控单元311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然后进行分流,一路经过渡连接区域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病患隔离区304,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另一路通过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实现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通风换气;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313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温控单元311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然后通过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实现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通风换气。

如图3a所示,在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与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医生工作区303相连时,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工作,并且负压装置的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开启,辅助空气管道316的快接插头317z向开口开启,y向开口和z向开口均关闭;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经过消毒过滤单元310后被分流,一路在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作用下形成高压气流,另一路经温控单元311进入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和过渡连接区域;高压气流经辅助空气管道316和快接插头317z向开口进入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医生工作区303,然后通过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病患隔离区304,再经过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医生工作区303,在通过过渡连接区域进入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再经过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最后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实现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医疗舱通风换气;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和过渡连接区域的空气经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最后经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实现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和过渡连接区域通风换气。

如图3b所示,在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与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相连时,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同时工作,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负压装置的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开启,并且辅助空气管道316的快接插头317z向开口、y向开口和z向开口均开启;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经过消毒过滤单元310后被分流,一路经温控单元311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和过渡连接区域,另一路经辅助空气管道动力源315作用下形成高压气流;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和过渡连接区域的空气经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最后经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实现第一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和过渡连接区域通风换气;高压气流经辅助空气管道316和快接插头317后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高压气流经z向开口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内,再经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再经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后排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另一部分高压气流经x向开口、y向开口进入过渡连接区域,在过渡连接区域靠近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一端形成高压气流区域,该高压气流区域气压大于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气压,避免两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内空气串流;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的负压装置工作时,医疗舱外的空气在负压发生装置313作用下经进气消毒过滤单元310、温控单元311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生工作区303,然后通过空气交换单元312进入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病患隔离区304,再通过排气消毒过滤单元314排出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实现第二辆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医疗舱通风换气。

如图7所示,所述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与底盘之间设有万向可调式阻尼减震装置33。所述万向可调式阻尼减震装置33包括安装在底盘上的连接框架330以及安装在连接框架330上的四个升降式可调阻尼器331、八个侧向可调阻尼器332和一个防扭转升降式可调阻尼器333,升降式可调阻尼器331位于医疗舱底部四角,侧向可调阻尼器332位于医疗舱底部四角侧面,防扭转升降式可调阻尼器333位于医疗舱底部中心。

万向可调式阻尼减震装置33可根据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的振幅及振动频率自动调节,保证模块化医疗车3的医疗舱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保护内部设备安全。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基于移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信息诊疗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病人就诊流程和医生接诊工作流程。

病人就诊工作流程按以下步骤:

a)病人先通过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进行网上预约,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根据病人病情描述进行自动分诊,预约成功后会生成二维识别码;

b)预约成功后,若病人为普通病例,通过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查找附近能够对其进行诊疗的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选择到就近的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就诊,若病人为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根据病人病情调拨附近的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进行接诊,在防疫时期,通过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将病人转移到附近的由模块化医疗车3组成的临时医院或防疫定点医院;

c)普通病例病人到达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车后,或者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到达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病人所在位置后,病人通过扫描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显示的二维识别码进入医疗舱内,医疗舱通风设备启动,通过医疗舱内派驻的医生对病人进行诊疗,如果医疗舱内未派驻医生,病人可通过车内的语音提示或医生远程视频指导进行远程诊疗;在防疫时期,病人被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转移到由模块化医疗车3组成的临时医院或防疫定点医院后,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则会分配医生接诊;

d)普通病例病人诊疗完毕后自行离开,通过病患个人交互终端1查询诊疗结果、药品购买及医嘱,并可随时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病人诊疗完毕后,如果病情轻微则回家自行疗养,如果病情严重则被送往临时医院或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普通病例病人及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病人诊疗完毕离开后,模块化医疗车3医疗舱自动关闭,负压装置持续开启一定时间后关闭,等待下一位病人诊疗;在防疫时期,病人诊疗完毕后,如果病情轻微则回家自行疗养,如果病情严重则继续留在所在医院住院区。

医生接诊工作流程按以下步骤:

a)医生通过人机交互终端5接收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分配的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病人的就诊时间、病情以及就诊地址,根据查询情况进行初步诊疗,再根据初步诊疗结果决定病人去向,若病人为普通病例,到就近的常规型模块化医疗车301就诊,若病人为传染病例或急救病例,根据病人病情调拨附近的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进行接诊,在防疫时期,通过特殊型模块化医疗车302将病人转移到附近的由模块化医疗车(3)组成的临时医院或防疫定点医院;

b)对于模块化医疗车3医疗舱未派驻医生的情况,接诊医生可通过人机交互终端5进行远程视频指导病人完成诊疗;对于模块化医疗车3派驻有医生的情况,直接由医疗舱内医生完成诊疗;

c)诊疗结束后,医生可通过人机交互终端5查询病人反馈情况,观察治疗效果,对于传染病人,医生还可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查询病人最近活动地点,及时排查出疑似病例,减少更大范围传染的产生;

d)病人康复后,该病例自动存储到云端中央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4中,作为以后病人的诊疗病历;在下次就诊时,医生可根据病人专有代码查询相关病历作为诊疗依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