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5052发布日期:2020-06-16 21:1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神经血管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



背景技术:

神经血管单元有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构成,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细胞、基底膜以及细胞外基质。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unit,nvu)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神经血管单元维持着神经元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受损神经元的修复。此概念的提出,使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被视为大脑所有细胞和基质成分均参与的组织损伤过程。

每年有约700,000名患者罹患脑中风。脑中风是一种以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发作持续至少24小时为特征的综合症,反映出中枢神经系统的局灶性累及,并且是脑循环障碍的结果。其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酗酒和口服避孕药。

通常需要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现有的导管柔韧性不佳,弯折容易造成管道封闭甚至折痕的情况,这样不容易对导管容易造成损坏,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导管柔韧性不佳,弯折容易造成管道封闭甚至折痕的情况,这样不容易对导管容易造成损坏,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该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呈长条状,包括外管体和内管体,所述内管体插入在外管体内,且内管体的一端位于外管体的外部,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均采用柔性增强管制作,所述外管体内部与内管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挡肩,所述内管体位于外管体内腔一端的外壁上套接有限位挡圈,所述内管体内腔远离外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挡肩,所述内管体内腔远离外管体的一端且位于第二限位挡肩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外管体与内管体接触的一端外壁呈弧面状,所述内管体位于外管体外部的一端呈弧面状,且外管体端部的弧面与内管体端部的弧面接触后形成半球面。

优选的,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组合的总长度为70-120cm。

优选的,所述外管体与内管体均包括外管层、内管层和柔性加强层。

优选的,所述柔性加强层包覆在内管层的外壁上,所述柔性加强层嵌入在外管层、内管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柔性加强层为缠绕线圈,且缠绕线圈为铜制金属丝缠绕线圈。

优选的,所述外管体远离内管体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刚性加强柄。

优选的,所述外管体的内壁直径与限位挡圈的外壁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外管体、内管体之间的分体设计,占用空间较小,方便收缩和置入作用,且第一限位挡肩、限位挡圈的配合作用,能够避免内管体;

2)外管体和内管体均采用柔性增强管制作,柔韧性较好,不容易出现管道折痕和管道封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管体、内管体连接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内管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体、2内管体、3刚性加强柄、4第一限位挡肩、5限位挡圈、6第二限位挡肩、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该柔性增强的神经血管导管结构呈长条状,包括外管体1和内管体2,所述内管体2插入在外管体1内;

内管体2能够在外管体1内部移动,从而使得内管体2、外管体1整体的总长度伸长或者缩短,从而实现调节的作用,方便其插入患者血管中,减少病痛;

且内管体2的一端位于外管体1的外部,所述外管体1和内管体2均采用柔性增强管制作,所述外管体1内部与内管体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挡肩4,所述内管体2位于外管体1内腔一端的外壁上套接有限位挡圈5;

第一限位挡肩4对限位挡圈5具有限制作用,从而使得内管体2不能够从外管体1上脱离;

所述内管体2内腔远离外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挡肩6,所述内管体2内腔远离外管体1的一端且位于第二限位挡肩6的中部开设有通孔7。

外管体1和内管体2主要采用pe材料制成,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

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腐蚀作用,但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进一步地,外管体1与内管体2接触的一端外壁呈弧面状,所述内管体2位于外管体1外部的一端呈弧面状,且外管体1端部的弧面与内管体2端部的弧面接触后形成半球面;

外管体1与内管体2的一个端部呈弧面状,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外管体1与内管体2的端部之间能够形成半球面状,整体性较好,降低对人体造成伤害;

进一步地,外管体1和内管体2组合的总长度为70-120cm,能够调节,且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尺寸,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

进一步地,外管体1与内管体2均包括外管层、内管层和柔性加强层,通过三层的设置,结构韧性较好,不容易折损,不影响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外柔性加强层包覆在内管层的外壁上,所述柔性加强层嵌入在外管层、内管层之间,外管层、内管层将外柔性加强层包覆夹持起来,对外柔性加强层起到保护的作用,且不影响加强韧性的作用。

进一步地,柔性加强层为缠绕线圈,且缠绕线圈为铜制金属丝缠绕线圈,韧性较好,变形后能够快速恢复原形。

进一步地,外管体1远离内管体2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刚性加强柄3,通过刚性加强柄3的设置,方便对外管体1、内管体2手持。

进一步地,外管体1的内壁直径与限位挡圈5的外壁直径相同,使得外管体1、内管体2之间不容易出现晃动。

工作原理:内管体2能够在外管体1的内部移动,使得外管体1与内管体2之间的总长度实现调节,在插入人体内时,将内管体2预先收入到外管体1内,直至外管体1插入到人体内,将内管体2输出,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

通过限位挡圈5的设置,与第一限位挡肩4的限位配合作用,使得内管体2不会从外管体1内脱离;

通过通孔7的设置,能够方便输出工具(如取栓器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