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46700发布日期:2020-07-10 17:37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护肤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中医理论,即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中医整体的观念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以知其内;至其内,已愈其外”。皮肤是人体的最外表,“观其外,以知其内”,看到外表有病,能够推断是哪个脏腑失调。大多数的皮肤病都是因为内在脏腑的失调所引起。“治其内,以愈其外”就是指治疗体内的失调,外面就能好。经过治疗,达到皮肤病的痊愈中医,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指同样的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治疗方法、药物有不同。比如湿疹,在急性进行期往往表现为湿热,如搔痒、渗出、糜烂、红斑、水泡等,在治疗时就应该以清热、除湿为主。如果亚急性期,皮损比较肥厚,搔痒也有,渗出不是很多,这时候就应该加上健脾除湿的药物。到慢性期,以搔痒、肥厚,甚至有皲裂,脾湿减弱,反而伤阴了,治疗时应该用滋阴除湿法。《理瀹骈文》中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能补内治之不及此也”。中药面膜正是中药外用的具体形式,在一些常见面部疾病如皮肤暗黄、无光泽,粉刺,青春痘、暗疮的治疗方面,有确实的疗效。相对于传统面膜而言,中药面膜不含酒精、激素、人造色素、防腐剂等化学成分,以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整体的观念特色方法和合理的药方比例,利用中药中有效成分,来达到改善循环、清洁颜面、美化肌肤、消除面部瑕疵等美容效果,很适宜作化妆品添加剂,相比于以化学合成品为原料的化妆品更安全、更天然、更温和、显效更持久。申请号cn201810825166.5,一种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中药面膜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淡竹叶提取物8-16份、螺旋藻提取物10-4份、金银花提取物6-10份、大青叶提取物5-11份、香蕉1-3份、果酸0.2-0.8份、银耳1-6份、白芷2-4份、茯苓1-5份、珍珠粉4-8份、黄芪2-5份、栀子4-6份、蜂蜜1-6份、橄榄油1-3份、木瓜水20-30份、汉生胶0.05-0.1份。本发明是经过中药有限成分的提取、混合、灭菌、干燥等步骤制得的。本发明利用橄榄油、木瓜水、汉生胶构成的补强体系,提高中药面膜在治疗痤疮、痘印、色素沉着方面的有效性,本发明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不含防腐剂,天然温和、无刺激,适合各种肤质的人群使用。cn201710737858.x一种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安全、高效、美白、祛斑、去皱纹。一种中药面膜,由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组成,丝素20-28份、升麻5-10份、绞股蓝11-15份、红豆杉3-6份、玉米须8-13份、女贞子5-8份、青蒿素2-5份、胶原蛋白2-4份、成膜剂2-6份。本发明的配方具有良好的祛斑效果,皱纹去除、皮肤美白、皮肤恢复光泽度、皮肤恢复弹性、毛孔收缩效果、黑头往复效果、痘痘消除效果和痘疤减淡;聚乙烯醇0.5-1.6份、果胶0.2-1.0份、结冷胶0.4-1.0份和黄原胶0.9-2.4份的成膜剂配方与本发明面膜的其它组分一起形成的膜良好的成膜速度、成膜透气性、成膜的张力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皮肤对面膜成分的吸收,提供面膜对皮肤的美白、祛斑、去皱纹、消痘疤等效果。申请号cn201910755110.1,一种美白祛斑祛痘中药面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白祛斑祛痘中药面膜,包括主料和辅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主料包括:麒麟竭10-30份,白芨10-20份,白蔹12-34份,白附子22-50份,丁香10-20份,三七13-25份,密陀僧14-32份,硫磺5-10份,土茯苓5-20份,生大黄10-20份,深海珍珠粉30-50份;辅料为醋和蜂蜜;将主料研磨成粉剂,与辅料混合调成糊,敷于面部形成面膜。本发明制得的珍珠粉面膜通具有美白嫩肤,减少色素沉着,抗菌消炎,凉血活血,痛经活络功效;能深层清除脸部污垢、有效地治疗脸部产生的粉刺、痘痘、痤疮等脸部疾病,具有使用方法简单、药效平和、效果好的特点。申请号为cn201810825166.5、cn201710737858.x和cn20191075511,三个发明均存在以下缺陷:①中药成分因分散于整张面膜,导致药力不够集中,且一旦提升药物浓度又会加大对面部其他位置的刺激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②造成药物浪费,增加面膜成本;③均是通过外敷脸部来达到祛斑、皱纹、美白、祛痘的美容效果,未针对面部经络穴位进行用药,不能全面达到疏通经络或刺激穴位进而美容保健的效果。申请号cn201811203301.9,一种穴点面膜布,一种穴点面膜布,包括面膜布基体、设在面膜布基体上的眼孔、鼻断痕缝和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布基体上设有攒竹穴凸点、太阳穴凸点;颊车穴凸点,迎香穴凸点,水沟穴凸点和承浆穴凸点。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人们在敷面膜时将凸体材料接近脸部皮肤,通过按摩(挤压)面膜上的穴点或用手掌拍打面膜,达到美容保养和养生的目的,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聚氯乙烯糊用树脂(聚合度1100-1400)40%;dotp;53%;填充剂sio27%;余量为亲油处理的珠光粉或亲油处理的颜料。申请号cn201811203301.9,该发明存在以下缺陷:①本发明所用配方为化学合成剂,毒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等弊端;②本发明由于使用时需按摩(挤压)面膜上的穴点或用手掌拍打面膜,故造成使用不方便。针对以上问题,发明人采取了通过爆珠形面膜对脸部穴位刺激给药的一种中药面膜,能使经穴与面膜整体效果相互结合,使爆珠成分集中在面部经穴附近,一是增加经穴处中药的浓度,使药物浓度随着向四周扩散而减少,将刺激经穴的药物局限在经穴局部或周边不对其他部位皮肤造成刺激;二是有针对性的在穴位采用中药复方刺激、使相应面部穴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三是将爆珠药物集中在经穴局部,不对其他部位造成干扰,又不加重肌肤负担,达到更多的效果,成本更低。在使用时,将面膜敷贴在脸上,然后捏爆相应穴位的爆珠即可将爆珠中的药物释放出来,对经穴进行刺激,通过刺激经穴达到相应的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由以下原料组成:所述面膜由以下原料组成:艾草3~7份、川芎1~5份、红花0.5~1.5份、白蒺藜1~3份、白芷1~3份、甘松1~3份、白菊花1~3份。本发明所述中药面膜还包括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本发明所述辅料为:黄原胶1.5~2.5份、海藻酸钠0.8~1.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5~2份、橄榄油20~30份。本发明所述中药面膜由以下原辅料组成:艾草3~7份、川芎1~5份、红花0.5~1.5份、白蒺藜1~3份、白芷1~3份、甘松1~3份、白菊花1~3份,黄原胶1.5~2.5份、海藻酸钠0.8~1.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5~2份、橄榄油20~30份。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中药面膜由以下原辅料组成:艾草5份、川芎3份、红花1份、白蒺藜2份、白芷2份、甘松2份、白菊花2份,黄原胶1.8~2.2份、海藻酸钠1~1.2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8~1.5份、橄榄油22~28份。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中药面膜由以下原辅料组成:艾草5份、川芎3份、红花1份、白蒺藜2份、白芷2份、甘松2份、白菊花2份,黄原胶2份、海藻酸钠1.2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份、橄榄油25份。本发明所述中药面膜制备方法为:1)将原料加5~8倍量40~60%甲醇提取2~4次,每次20~4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50℃~-20℃下预冻1.5~3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5~7mm,在压力为30~50pa、温度为53~65℃的条件下干燥7~11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2~47℃,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优选的,本发明所述中药面膜制备方法为:1)将原料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5℃,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本发明所述面膜爆珠作用的脸部穴位为:迎香穴、耳门穴、颧髎穴、四白穴、颊车穴、下关穴、阳白穴、承浆穴、太阳穴。本发明中所述的爆珠在无防布上的放置位置,是根据人脸部穴位中迎香穴、耳门穴、颧髎穴、四白穴、颊车穴、下关穴、阳白穴、承浆穴、太阳穴相应的位置来确定,可以在穴位相应的位置放置,也可以在相应穴位位置0.1~0.5cm处放置。穴位见图1。本发明所述的固定爆珠可以是在两层无纺布接触面放置热溶胶膜,加热至45~60℃,待热溶胶膜产生粘性加压即可固定爆珠,也可以采取线缝制等本领域常规技术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发明所述的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其干燥温度为60~80℃,时间为0.5~1.5小时。本发明所述爆珠型面膜是在保湿、美白、除皱、淡斑及祛粉刺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现有技术的缺陷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825166.5、cn201710737858.x和cn20191075511,三个发明均是属于中药面膜,但存在以下缺陷:①中药成分因分散于整张面膜,导致药力不够集中,且一旦提升药物浓度又会加大对面部其他位置的刺激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结果;②造成药物浪费,增加面膜成本;③均是通过外敷脸部来达到祛斑、皱纹、美白、祛痘的美容效果,未针对面部经络穴位进行用药,不能全面达到疏通经络或刺激穴位进而美容保健的效果。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203301.9,该发明存在以下缺陷:①本发明所用配方为化学合成剂,毒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等弊端;②本发明由于使用时需按摩(挤压)面膜上的穴点或用手掌拍打面膜,故造成使用不方便。本发明能克服cn201810825166.5、cn201710737858.x和cn20191075511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增加经穴处中药的浓度,使药物浓度随着向四周扩散而减少,将刺激经穴的药物局限在经穴局部,不对其他部位皮肤造成刺激;②有针对性的在穴位采用中药复方刺激、使相应面部穴位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③将爆珠药物集中在经穴局部,不对其他部位造成干扰,又不加重肌肤负担,达到更多的效果,成本更低。④在使用时,将面膜敷贴在脸上,然后捏爆相应穴位的爆珠即可将爆珠中的药物释放出来,对经穴进行刺激,通过刺激经穴达到美容效果。2、本发明爆珠面膜作用于脸部穴位,有助于功效性的物质渗透进入皮肤的深层。同时,毛细血管的扩张及血液微循环的增加,会大大促进细胞对面膜中所含养分的吸收和利用。3、本发明的爆珠面膜,通过草本植物归经后,可以快速的活血化淤,排毒解毒,增强皮肤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毛孔吸收,有效成份集中作用在问题皮肤表面渗透肌肤深处,恢复其正常功能,调动细胞活性,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恢复光滑无暇的肤质。4、本发明探究具有保湿、美白、除皱、淡斑、祛粉刺作用的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通过对脸部补水保湿性能测试、祛粉刺性能测试、除皱性能测试、美白性能测试、淡斑性能测试的实验,结果本发明各项性能测试数据均优于对比例:补水率能达200%以上,保湿率能达90%以上,美白性能测试中黑色素抑制率达60%,祛粉刺、淡斑,除皱效果均较显著。5、本发明通过皮肤刺激性测试结果显示,所述面膜对健康皮肤无刺激性;面膜酸碱度为5.1-5.5,适合正常人体皮肤的特性;通过耐高温、低温实验、离心实验,结果显示,面膜性状均无变化,易于贮藏、便于携带。6、本发明通过稳定性试验考察,通过面膜在0至18个月内对外观性状与细腻度、酸碱度、离心实验的检测,结果显示该面膜观性状与细腻度结果稳定,酸碱度符合要求,离心实验无水分析出和分层现象;表明本发明面膜在0到18个月质量相对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7、本发明为爆珠型面膜,和现今流行面膜相结合的方式,集现有面膜美容护肤的优势和中药复方刺激穴位功效美容的优势于一体,且尽可能节约成本,放大功效。8、本发明的面膜,能在一张面膜上通过不同穴位的作用,达到达到多功效的效果,节省成本,提高美容效果。附图说明:图1:脸部穴位图(迎香代表迎香穴、耳门代表耳门穴、颧髎代表颧髎穴、四白代表四白穴、颊车代表颊车穴、下关代表下关穴、阳白代表阳白穴、承浆代表承浆穴、太阳代表太阳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组方:艾草5g、川芎3g、红花1g、白蒺藜2g、白芷2g、甘松2g、白菊花2g,黄原胶2g、海藻酸钠1.2g、羧甲基纤维素钠1g、橄榄油25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5℃,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2组方:艾草3g、川芎1g、红花0.5g、白蒺藜1g、白芷1g、甘松1g、白菊花1g,黄原胶1.5g、海藻酸钠0.8g、羧甲基纤维素钠0.5g、橄榄油20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5倍量40%甲醇提取2次,每次2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50℃下预冻1.5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5mm,在压力为30pa、温度为53℃的条件下干燥7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2℃,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3组方:艾草7g、川芎5g、红花1.5g、白蒺藜3g、白芷3g、甘松3g、白菊花3g,黄原胶2.5g、海藻酸钠1.5g、羧甲基纤维素钠2g、橄榄油30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8倍量60%甲醇提取4次,每次4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20℃下预冻3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7mm,在压力为50pa、温度为65℃的条件下干燥11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7℃,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4组方:艾草4g、川芎2g、红花0.8g、白蒺藜1.2g、白芷1.2g、甘松1.2g、白菊花1.2g,黄原胶1.6g、海藻酸钠0.8g、羧甲基纤维素钠0.6g、橄榄油21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5.5倍量42%甲醇提取3次,每次22分钟,过滤;将滤液在-45℃下预冻1.6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5.2mm,在压力为32pa、温度为54℃的条件下干燥7.2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3℃,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5组方:艾草5g、川芎2g、红花1g、白蒺藜1.5g、白芷1.5g、甘松1.5g、白菊花1.5g,黄原胶1.8g、海藻酸钠1g、羧甲基纤维素钠0.7g、橄榄油23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6倍量45%甲醇提取3次,每次25分钟,过滤;将滤液在-40℃下预冻1.8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5.5mm,在压力为35pa、温度为54℃的条件下干燥7.5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4℃,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6组方:艾草6g、川芎3g、红花1.2g、白蒺藜1.8g、白芷1.8g、甘松1.8g、白菊花1.8g,黄原胶2g、海藻酸钠1.1g、羧甲基纤维素钠0.8g、橄榄油24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6倍量48%甲醇提取2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5.8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58℃的条件下干燥8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5℃,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7组方:艾草7g、川芎4g、红花1.5g、白蒺藜2g、白芷2g、甘松2g、白菊花2g,黄原胶2.1g、海藻酸钠1.2g、羧甲基纤维素钠0.9g、橄榄油25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7倍量50%甲醇提取4次,每次32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2℃下预冻2.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2pa、温度为59℃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6℃,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8组方:艾草5g、川芎5g、红花1g、白蒺藜2.5g、白芷2.5g、甘松2.5g、白菊花2.5g,黄原胶2.2g、海藻酸钠1.3g、羧甲基纤维素钠1.2g、橄榄油26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8倍量52%甲醇提取4次,每次33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0℃下预冻2.4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5mm,在压力为43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10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7℃,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9组方:艾草6g、川芎3g、红花1.3g、白蒺藜2.8g、白芷2.8g、甘松2.8g、白菊花2.8g,黄原胶2.3g、海藻酸钠1.4g、羧甲基纤维素钠1.4g、橄榄油27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6倍量55%甲醇提取4次,每次35分钟,过滤;将滤液在-28℃下预冻2.5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5pa、温度为61℃的条件下干燥8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2℃,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10组方:艾草5g、川芎3g、红花1g、白蒺藜3g、白芷3g、甘松3g、白菊花3g,黄原胶2.4g、海藻酸钠1.5g、羧甲基纤维素钠1.6g、橄榄油28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7倍量58%甲醇提取3次,每次38分钟,过滤;将滤液在-25℃下预冻2.8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7mm,在压力为46pa、温度为62℃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3℃,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11组方:艾草6g、川芎2g、红花1.5g、白蒺藜2g、白芷2g、甘松2g、白菊花2g,黄原胶2.5g、海藻酸钠1.2g、羧甲基纤维素钠1.8g、橄榄油29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8倍量60%甲醇提取2次,每次39分钟,过滤;将滤液在-23℃下预冻2.9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8pa、温度为64℃的条件下干燥10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5℃,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例12组方:艾草4g、川芎3g、红花5g、白蒺藜3g、白芷3g、甘松2g、白菊花1g,黄原胶2.3g、海藻酸钠0.9g、羧甲基纤维素钠1.9g、橄榄油30g。制备方法:1)将原料加6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21℃下预冻3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5mm,在压力为49pa、温度为65℃的条件下干燥11小时,即得冻干粉;2)将橄榄油加热至46℃,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发明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具体如下:1实验仪器:滴丸机(dwj-s2,泰州高群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冷冻干燥机(tf-lfd-10a,上海拓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干燥箱(hpd-101-3a,常州市华普达教学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drrh-s4,上海双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天平(fa2-204-n,上海菁海仪器有限公司),集热式磁力搅拌器(df-101s,江苏科析仪器有限公司),ph计测试仪(phs-25,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台式电动离心机(80-2,常州金坛良友仪器有限公司)、低温冰箱(yb-60-288wa,常州恒隆仪器有限公司)、皮肤水份检测仪(corneometercm285,广州瑚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皮肤色素分析仪(mexametermx16,广州维研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爆珠型面膜配方的筛选2.1原辅料的筛选2.1.1原料筛选的依据根据中药的功效及主治,选择功效为活血行气、温经止血、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用于皮肤瘙痒、疮疡肿痛、月经不调作用的中药。2.1.2原料的筛选暂定以下几味药作原料:艾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杀虫、止痒、抗过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过敏。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用于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红花:活血化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剌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白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甘松: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白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2.2辅料的筛选2.2.1辅料筛选的依据根据化妆品辅料的要求,结合“2.1.2”中药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辅料。2.2.2辅料的筛选为使药物充分溶于爆珠型面膜辅料,分别取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橄榄油。将橄榄油加热,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辅料充分溶胀或溶解后,平行加入同等“2.1.2”中7味中药的混合粉末,搅拌至肉眼观察药物溶解,面膜胶液初步成型。并各取5ml面膜于4个10ml塑料小试管,5000r/min,离心30min。根据表1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分=各项指标得分总和,总分为10分,评分结果见表1。表1辅料筛选结果结果:表中数据显示,各辅料的综合评分均为9.0以上,其中橄榄油的综合评分最高,黄原胶次之。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综合评分相差不大,且面膜离心后无变化,由此橄榄油、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作为药物基质能让药物分散均匀,离心后无结块或沉淀,性质稳定。3爆珠型面膜初配方的选择根据中药功效和主治病症及化妆品中辅料的用量,再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初步设计了三个配方,分别为:配方一:艾草5g、川芎3g、红花1g、白蒺藜2g、白芷2g、甘松2g、白菊花2g,黄原胶2g、海藻酸钠1.2g、羧甲基纤维素钠1g、橄榄油25g。配方二:艾草2g、川芎2g、红花0.3g、白蒺藜0.5g、白芷0.5g、甘松0.5g、白菊花0.5g,黄原胶0.2g、海藻酸钠0.5g、羧甲基纤维素钠0.3g、橄榄油15g。配方三:艾草10g、川芎10g、红花8g、白蒺藜5g、白芷5g、甘松5g、白菊花5g,黄原胶5g、海藻酸钠3g、羧甲基纤维素钠3g、橄榄油40g。4爆珠型面膜工艺的选择4.1药物提取物溶剂的选择:根据中药材的常见溶剂,分别量取水、25%甲醇、50%甲醇、50%乙醇、75%乙醇,乙酸乙酯各10ml,分别加入0.5g艾草粉末、川芎粉末、红花粉末、白蒺藜粉末、白芷粉末、甘松粉末、白菊花粉末、搅拌5分钟,参照《中国药典》四部凡例中溶解度的表示,各粉末的溶解情况见表2。表2溶剂选择结果表结果:通过上表各药材粉末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综合分析,各药物在50%甲醇中相对溶解度最佳,故本发明选择50%甲醇作为溶剂。4.2药物的处理方法选择:根据“2.1.2”中7味药物的性质,初步设计了三个提取方法,分别如下:方法一将“3”中“配方一、二、三”分别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方法二将“3”中“配方一、二、三”分别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挥干,再用烘干法干燥,收集干燥粉;方法三将“3”中“配方一、二、三”分别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挥干,再减压干燥4小时,收集干燥粉;结果:“方法一”处理的样品粉末粗细均匀,质地疏松,易于与辅料混合均匀,且样品处理经过了低温预冻,不易变质,易于保存;“方法二、三”处理的样品粉末易结块,质地相对坚硬,不利于与辅料混合均匀;故本发明选择“方法一”为优选方案。4.3爆珠型面膜工艺的选择:4.3.1脸部穴位功效及主治:①迎香穴:祛风通络,宣通鼻窍。主治口眼歪斜、酒渣鼻、粉刺、面肌痉挛、面痒水肿。②耳门穴:通利耳窍,疏散邪热。主治口眼歪斜、外耳湿疮、耳道疖肿、耳鸣、耳聋、颞下颌关节综合征。③颧髎穴:舒经活络,美颜消皱。主治口眼歪斜、胞轮振跳、唇风、颊肿、黧黑斑、粉刺、面部皱纹。④四白穴:舒经活络,养眼明目。主治口眼歪斜、黧黑斑、面部皱纹、眼睑水肿、眼袋、胞轮振跳、黑眼圈、近视、远视、斜视。⑤颊车穴:消皱、活络、止痛。主治口眼歪斜、面颊部皱纹、黧黑斑、粉刺、咬肌痉挛、下颌关节功能紊乱、齿痛。⑥下关穴:消皱、活络止痛。主治口眼歪斜、面部皱纹、皮肤松弛、黧黑斑、粉刺、下课关节紊乱综合征、齿痛。⑦阳白穴:祛风通络。主治口眼歪斜、面肌痉挛、上胞下垂、面部皱纹。⑧承浆穴:祛风通络,定志生津。主治口眼歪斜、粉刺、唇风、唇裂、流涎、面肿。⑨太阳穴: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主治偏正头痛,面瘫,面痛,目赤肿痛,麦粒肿,目翳,目涩,齿痛,感冒,眩晕,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4.3.2工艺的选择的依据根据“4.3.1”穴位的功效与“2.1.2”药物的功效总体考虑,结合中医辩证论治理论,选择爆珠型面膜的设计,根据人脸穴位中迎香穴、耳门穴、颧髎穴、四白穴、颊车穴、下关穴、阳白穴、承浆穴、太阳穴的相应位置确定爆珠的安放位置,穴位见图1。使用时在相应穴位处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再依据“4.1”的提取药物的优选溶剂(50%甲醇)和“4.2”中“方法一”(将原料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初步设计了三个方法,分别如下:方法四步骤1:将“3”中的“配方一、二、三”分别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再分别按以下步骤处理;步骤2:将橄榄油加热至45℃,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步骤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步骤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步骤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方法五步骤1:将“3”中的“配方一、二、三”分别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再分别按以下步骤处理;步骤2、在橄榄油中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步骤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步骤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步骤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方法六:步骤1:将“3”中的“配方一、二、三”分别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再分别按以下步骤处理。步骤2:将橄榄油加热至50~60℃,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步骤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步骤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步骤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4.4实验方法及结果爆珠面膜评分,按照表3评分标准,对优级制备好的爆珠面膜做出综合评分,综合评分=各项指标之和,满分5分。表3面膜评分标准根据表2中的评分标准,就制备出的爆珠面膜从溶解性和离心度方面进行初步的筛选评分,评分结果为优(2.0-2.5)、良(1.0-1.9)、中(0.4-0.9)和差(0-0.3)四个等级,由于实验中各筛选对象不同,对其评分方式有综合评分和单项评分两种方式。综合评分是指从溶解性和离心度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分=各项指标得分总和,满分5分;而单项评分是指二选一进行评分,满分2.5分。配方和工艺组合结果见表4。表4配方和工艺组合验证实验结果结果:根据上表数据,“配方一”和“工艺四”组合的单项评分和综合得分均最高,故“配方一”和“工艺四”为优选方案。即为步骤1:取艾草5g、川芎3g、红花1g、白蒺藜2g、白芷2g、甘松2g、白菊花2g,黄原胶2g、海藻酸钠1.2g、羧甲基纤维素钠1g、橄榄油25g,加7倍量50%甲醇提取3次,每次30分钟,过滤;将滤液在-35℃下预冻2h;将预冻后药物的厚度控制在6mm,在压力为40pa、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9小时,即得冻干粉。步骤2:将橄榄油加热至45℃,依次加入黄原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匀搅拌;步骤3:将冻干粉与步骤2的辅料搅拌均匀注入至滴丸机中,预备制丸直径为3mm的模具,将胶液滴入模具中预塑成型;步骤4:将模具送入干燥机中干燥塑型,得到成品爆珠;步骤5:先将爆珠按脸部穴位位置放到无纺布上,在爆珠上再盖一层无纺布,固定爆珠,即得爆珠型中药面膜,使用时捏破爆珠即可使爆珠中的中药成分渗出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后发挥相应的作用。5本发明质量评价实验5.1外观性状与细腻度取“实施例1、2、3”的产品各0.5g,捏破后置于10ml的试管中,观察其外观性状;取成品,捏破后涂布于手背上,通过感官指标评价其细腻度。检查结果:产品为棕色透明胶状,均匀细腻、有光泽、触感润滑且粘度适中。5.2酸碱度取“实施例1、2、3”的产品各0.5g,捏破后溶于5ml蒸馏水中,40℃恒温30min,待冷却至室温,测定ph值。结果:实施例1,ph=5.1;实施例2,ph=5.5、实施例3,ph=5.4。皮肤ph值在ph5.0~5.6之间为最佳,3个实施例ph结果均在范围内。5.3体外保湿模拟实验为了更好的模拟人体皮肤,实验中选用在一层3m医用透气胶带来制做模拟装置。实验中温度保持在室温,称取“实施例1、2、3”;“对比例1(申请号cn201811203301.9)”;“对比例2(市售)”的面膜各0.5g,捏破后涂布于模拟装置表面,放置在室温下,1h后称量,计算保湿率,结果见表5。保湿率(100%)=[(放置1h后样品的重量-3m胶布重量)/放置前样品的重量]×100%表5体外保湿实验结果结果: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比“对比例1、2”的保湿率数据较大,故说明本发明的面膜在体外保湿模拟实验的保湿效果显著。5.4离心实验在室温下,取“实施例1、2、3”的产品各5g,捏破后装入10ml的离心管中,置于离心机中以1000、2000、3000、4000、5000rpm的速度旋转10min,观察样品有无水分析出。结果:均无分层现象。5.5皮肤刺激性测试平行取“实施例1、2、3”的产品各三份(适量),捏破后分别涂在健康人体左手腕内侧皮肤上,分三次涂,一次保持24小时,24小时后肉眼观察。结果:平行取“实施例1、2、3”的产品各三份(适量),捏破后分别涂在健康人体左手腕内侧皮肤上,每份产品分三次涂,一次保持24小时,24小时后肉眼观察。三次均未产生任何不良现象,初步证明该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对健康皮肤无刺激性。5.6爆珠面膜用于脸部穴位的性能测试5.6.1补水保湿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2、3”、“对比例1(申请号cn201811203301.9)”、“对比例2(市售)”面膜分发给100名受试者使用,受试者的年龄为18-50岁,全部为女性,受试者分为五组,每组20人,每组受试者使用同一种面膜。受试者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的室内环境中,分别在额头上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固定区域,在固定区域使用面膜后,用corneometercm285皮肤水份检测仪测试,综合取得皮肤湿度变化数据,并计算补水率和保湿率。其中使用后湿度值、使用前湿度值、使用1小时后湿度值均为每组受试者的平均值。测试结果见表6。补水率(%)=b/a×100%保湿率(%)=c/b×100%表6补水保湿性能测试结果记录表结果: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比“对比例1、2”的补水率和保湿率数据都较大,故说明本发明的面膜的补水、保湿效果显著。5.6.2美白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2、3”、“对比例1(申请号cn201811203301.9)”、“对比例2(市售)”面膜分发给100名受试者使用,受试者的年龄为18-50岁,全部为女性,受试者分为五组,每组20人,每组受试者每天按穴位使用同一面膜,连续使用30天,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任何护肤产品。在环境温度为25±1℃,湿度为50±5%条件下,采用mexametermx16皮肤色素分析仪,在使用前1天和连续使用30天后,测定其脸部皮肤的黑色素含量(取平均值),以此对面膜的美白功效进行评价。测试得到的黑色素抑制率结果见表7。表7黑色素抑制率测试结果表编号样品黑色素抑制率(%)第一组实施例161.6第二组实施例260.1第三组实施例361.4第四组对比例148.3第五组对比例250.2结果: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比“对比例1、2”的黑色素抑制率大,故说明本发明的面膜的美白效果显著。5.6.3除皱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2、3”、“对比例1(申请号cn201811203301.9)”、“对比例2(市售)”面膜分发给100名受试者使用,受试者的年龄为18-50岁,全部为女性,受试者分为五组,每组20人,每组受试者每天按穴位使用同一面膜,连续使用30天,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任何护肤产品。在环境温度为25±1℃、湿度为50±5%的条件下,采用visia面部图像分析仪测试,综合取得平滑度数据,数据值越高表示皮肤平滑度越差。测试结果见表8,表中的平滑度数据为每组受试者的平均值。表8皮肤平滑度变化率测试结果编号样品使用前使用后第一组实施例12.43121.4213第二组实施例22.46891.4539第三组实施例32.53141.5210第四组对比例12.51322.0014第五组对比例22.49602.1036结果: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比“对比例1、2”的皮肤平滑率相差较大,故说明本发明的面膜的除皱效果显著。5.6.4祛粉刺性能测试5.6.4.1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面部呈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等多种损害,伴有面部皮肤油腻感者,凡具有上述症状的青少年以及中年男女,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5.6.4.2使用方法:温水洁面后,将本发明面膜敷于面部相应穴位,保留20min后洗去,一周3次。5.6.4.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有明显改善或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5.6.4.4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将“实施例1、2、3”、“对比例1(申请号cn201811203301.9)”、“对比例2(市售)”面膜分发给100名受试者使用,受试者的年龄为18-50岁男女随机,受试者分为五组,每组20人,每组受试者按穴位使用同一种面膜,连续使用60天后统计疗效,统计结果见表9。表9祛粉刺疗效统计结果表结果:结果: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比“对比例1、2”的痊愈人数多,无效人数少,故说明本发明的面膜的祛粉刺效果显著。5.6.5淡斑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2、3”、“对比例1(申请号cn201811203301.9)”、“对比例2(市售)”面膜分发给100名受试者使用,受试者的年龄为18-50岁男女随机,受试者分为五组,每组20人,每组受试者按穴位使用同一种面膜,连续使用90天后统计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0。表10淡斑性能测试结果统计表结果: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3个月后“实施例1、2、3”比“对比例1、2”淡斑效果明显,故说明本发明的面膜的淡斑效果显著。5.7耐高温、低温实验取实“实施例1、2、3”的产品各5g,分别装入离心管中,置于100℃的恒温水浴锅和-5、-10℃的冰箱中,保持24h,恢复至室温观察,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5.8面膜稳定性考察分别取按“实施例1、2、3”方法制备的面膜,室温放置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作以下质量稳定性考察。5.8.1外观性状与细腻度考察取“实施例1、2、3”的产品面膜各0.5g,捏破后置于10ml的试管中,观察其外观性状;取成品适量,涂布于手背上,通过感官指标评价其细腻度。检查结果见表11。表11外观性状与细腻度稳定考察表结果:根据上表结果,面膜在0-18个月外观性状与细腻度无变化,说明所述面膜在18个月内外观性状与细腻度相对稳定。5.8.2酸碱度取“实施例1、2、3”的产品各0.5g,捏破后溶于5ml蒸馏水中,40℃恒温30min,待冷却至室温,测定ph值见表12。表12ph值稳定考察表结果:根据上表结果,面膜在0-18个月ph值检测数据稳定,均在5.0-5.4这间,说明所述面膜在18个月内ph值相对稳定。5.8.3离心实验在室温下,取“实施例1、2、3”的产品5g,捏破后装入10ml的离心管中,置于离心机中以1000、2000、3000、4000、5000rpm的速度旋转10min,观察样品有无水分析出,结果见表13。表13离心实验稳定考察结果结果:根据上表结果,面膜在0-18个月离心实验检测均未发现有水分析出,且无分层现象,说明所述面膜在18个月内离心实验相对稳定。6、研究实验结论本发明探究具有保湿、美白、除皱、淡斑、祛粉刺作用的穴位爆珠型中药面膜,通过对脸部补水保湿性能测试、祛粉刺性能测试、除皱性能测试、美白性能测试、淡斑性能测试的实验,结果本发明各项性能测试数据均优于对比例:补水率能达200%以上,保湿率能达90%以上,美白性能测试中黑色素抑制率达60%,祛粉刺、淡斑,除皱效果均较显著。本发明通过稳定性试验考察,通过面膜在0至18个月内对外观性状与细腻度、酸碱度、离心实验的检测,结果显示该面膜外观性状与细腻度结果稳定,酸碱度符合要求,离心实验无水分析出和分层现象;表明本发明面膜在0到18个月质量相对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实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出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