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9841发布日期:2020-07-31 22:0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输液架。



背景技术:

临床开胸手术后患者往往都需要进行引流操作,具体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由于术后患者要进行肺复张训练、下床活动及检查等,其过去常由家属协助提水封瓶,或者患者自己手提、用塑料袋拎提或者用线绳绑腰上,不仅携带不便,引流高度不易调节,而且在活动时易引发意外脱管,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和护士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术后患者活动的多功能输液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多功能输液架,包括伸缩杆、固定装置和轮架,伸缩杆底端由轮架支撑,顶端设有输液挂钩,轮架设置有底轮,固定装置通过夹具夹紧在伸缩杆上,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水封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夹具包括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一端枢接,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螺栓连接;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固接有卡板,固定装置为两个,两个固定装置安装在卡板上。不仅可以同时安装两个水封瓶,而且夹具通过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紧在伸缩杆上,可根据不同病人的身高,调节固定装置的高度,并且实现夹具可拆卸的目的。

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和第二螺栓,支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方的顶框和围设于底座与顶框之间的多个支撑条,支撑条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顶框可拆卸连接;底座侧面设有卡槽,底部设有第二螺孔,卡槽和第二螺孔连通,卡板卡入卡槽,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螺孔且与底座螺纹连接,旋紧第二螺栓后顶住卡板。固定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输液架上,当病人不需要输液或活动室时,可以直接拿水封瓶挂到床边躺在床上休息。

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杆包括固定柱、活动杆和第一螺栓,固定柱上设有通孔,活动杆下端可升降的插入通孔内,固定柱上部外管壁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孔且与固定柱螺纹连接,旋紧第一螺栓后顶住活动杆。既方便更换输液瓶,又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输液情况,调节输液挂钩的高度。

所述固定柱外管壁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环形槽,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均卡入环形槽且环形槽撑于卡板底面。固定装置的高度可调节,确保水封瓶低于引流管伤口60cm以下,以利于将胸腔内的积液或积气排出,同时防止引流液逆流导致胸腔内感染。

所述第二螺栓顶住卡板的一端连接有压板,另一端连接有手柄。压板顶面覆盖有橡胶垫。增大螺杆与卡板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固定装置更稳固的安装在输液架上。

所述底轮优选为万向轮。输液架能更灵活的随患者移动,大大便利了患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多功能输液架增加用于固定水封瓶的固定装置,满足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兼顾输液及携带水封瓶的需求。

2.固定装置通过夹具可拆卸的安装在输液架上,在患者不需要输液的时候将水封瓶从输液架拆卸下来。

3.输液架和固定装置可根据人体身高调节高度,且输液架底座上设有底轮,病人离床过程中通过底轮挪动输液袋和水封瓶,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方便病人,促进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伸缩杆;2、固定装置;3、水封瓶;4、夹具;5、轮架;11、活动杆;12、固定柱;13、第一螺栓;14、输液挂钩;15、环形槽;21、支架;22、第二螺栓;23、压板;24、手柄;25、橡胶垫;41、第一夹持臂;42、第二夹持臂;43、卡板;211、顶框;212、支撑条;213、底座;214、卡槽;215、第二螺孔;51、底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多功能输液架包括伸缩杆1、固定装置2和轮架5,伸缩杆1底端由轮架5支撑,顶端设有输液挂钩14,轮架5设置有底轮51,固定装置2通过夹具4夹紧在伸缩杆1上,固定装置2用于固定水封瓶3。底轮51优选为万向轮。

其中,夹具4包括有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第一夹持臂41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42的一端枢接,第一夹持臂4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42的另一端螺栓连接;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均固接有卡板43,固定装置2为两个,两个固定装置2安装在卡板43上。固定装置2包括支架21和第二螺栓22,支架21包括底座213、设于底座213上方的顶框211和围设于底座213与顶框211之间的多个支撑条212,支撑条212的下端与底座213铰接,上端与顶框211可拆卸连接;底座213侧面设有卡槽214,底部设有第二螺孔215,卡槽214和第二螺孔215连通,卡板43卡入卡槽214,第二螺栓22穿过第二螺孔215且与底座213螺纹连接,旋紧第二螺栓22后顶住卡板43。第二螺栓22顶住卡板43的一端连接有压板23,另一端连接有手柄24。压板23顶面覆盖有橡胶垫25。

再次,伸缩杆1包括固定柱12、活动杆11和第一螺栓13,固定柱12上设有通孔,活动杆11下端可升降的插入通孔内,固定柱12上部外管壁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栓13穿过第一螺孔且与固定柱12螺纹连接,旋紧第一螺栓13后顶住活动杆11。固定柱12外管壁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环形槽15,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均卡入环形槽15且环形槽15撑于卡板43底面。

本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如下步骤:

多功能输液架使用时,首先,医务人员将伸缩杆1的活动杆11下调,方便将输液瓶放置在输液挂钩14上。其次,根据输液患者的身高调节输液瓶的高度,旋紧第一螺栓13,第一螺栓13顶住活动杆11,从而将活动杆11固定。再次,根据输液患者的身高选择适宜高度的环形槽15,利用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夹持固定柱12,并且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同时卡入环形槽15中,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通过螺栓连接将夹具4夹紧在伸缩杆1上。然后,将固定装置2的底座213卡入卡板43中,旋紧第二螺栓22后,第二螺栓22穿过第二螺孔215,利用压板23顶住卡板43,从而将固定装置2固定在伸缩杆1上。最后,患者扶着输液架行走,输液瓶和水封瓶3无需自己提着,可以放在输液架上,输液架上设有底轮51,患者不需花费太大的力气就能挪动。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杆(1)、固定装置(2)和轮架(5),伸缩杆(1)底端由轮架(5)支撑,顶端设有输液挂钩(14),轮架(5)设置有底轮(51),固定装置(2)通过夹具(4)夹紧在伸缩杆(1)上,固定装置(2)用于固定水封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4)包括有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第一夹持臂(41)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42)的一端枢接,第一夹持臂(4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42)的另一端螺栓连接;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均固接有卡板(43),固定装置(2)为两个,两个固定装置(2)安装在卡板(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支架(21)和第二螺栓(22),支架(21)包括底座(213)、设于底座(213)上方的顶框(211)和围设于底座(213)与顶框(211)之间的多个支撑条(212),支撑条(212)的下端与底座(213)铰接,上端与顶框(211)可拆卸连接;底座(213)侧面设有卡槽(214),底部设有第二螺孔(215),卡槽(214)和第二螺孔(215)连通,卡板(43)卡入卡槽(214),第二螺栓(22)穿过第二螺孔(215)且与底座(213)螺纹连接,旋紧第二螺栓(22)后顶住卡板(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1)包括固定柱(12)、活动杆(11)和第一螺栓(13),固定柱(12)上设有通孔,活动杆(11)下端可升降的插入通孔内,固定柱(12)上部外管壁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栓(13)穿过第一螺孔且与固定柱(12)螺纹连接,旋紧第一螺栓(13)后顶住活动杆(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12)外管壁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环形槽(15),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均卡入环形槽(15)且环形槽(15)撑于卡板(43)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第二螺栓(22)顶住卡板(43)的一端连接有压板(23),另一端连接有手柄(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3)顶面覆盖有橡胶垫(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轮(51)为万向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输液架,包括伸缩杆、固定装置和轮架,伸缩杆底端由轮架支撑,顶端设有输液挂钩,轮架设置有底轮,固定装置通过夹具夹紧在伸缩杆上,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水封瓶。多功能输液架满足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兼顾输液及携带水封瓶的需求。固定装置通过夹具可拆卸的安装在输液架上,以保持水封瓶能一直处于功能状态,避免气胸及胸腔内感染的发生,在患者不需要输液的时候将水封瓶从输液架拆卸下来。输液架和固定装置可根据人体身高调节高度,且输液架底座上设有万向轮,病人离床过程中通过底轮挪动输液袋和水封瓶,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钟秋红;黄雪华;李燕凤;陈宇;钟雨琪;张春玲;沙礼媛;陈品求;陈超萍;刘冬东;莫显博;赖昌生;韦秀萍;潘燕;林玉凤;杨夏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28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