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9831发布日期:2020-07-31 22:06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前者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后者生长迅速,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

现有针对大多数肿瘤内科的药物治疗都是采用药物服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用药周期较长,而且因为是通过消化系统进行药物吸收而并非直接针对内科肿瘤患处进行给药,往往会起效缓慢,控制效果不明显,从而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痛苦和负担。另外,一些肿瘤内科护理时采用介入式给药方法,需要对肿瘤病变部位缓慢注射治疗药剂,期间医护人员需要用手拿稳注射器,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注射时间较长,医护人员手持的稳定性不高,影响治疗效果,也无法根据实际治疗情况来调节药剂量的大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肿瘤内科护理时给药方式局限,且人工投入成本较高,医护质量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包括护罩、连接部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给药装置的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护罩与安装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固定有动力装置,所述护罩的中部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动力装置之间连接有转动装置;

所述调节机构由固定外套和活动内套组成,其中:所述固定外套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活动内套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配合,所述活动内套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推动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竖支架,所述竖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平衡杆,平衡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从动力杆的一端,所述从动力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内套的顶部,带动活动内套在所述固定外套的内上下活动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接,所述平衡杆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主动力杆,所述主动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沿固定外套由高到低方向递增,所述第一通孔的底端内壁为倾斜式结构,且倾斜方向由固定外套的中部朝向两侧高度递减。

优选地,所述护罩的顶部设有凸口,所述固定外套通过密封圈固定在凸口的内部,且固定外套和活动内套的底端均位于护罩的内部,护罩的底部设有给药口,给药口的两侧内壁均设有导流块。

优选地,所述护罩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两个限位卡块,两个限位卡块之间固定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主撑板和若干个导流板,其中若干个导流板的长度、安装角度不同,导流板沿护罩的由高到低方向长度递增、角度递减。

优选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活动内套底部的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有位于活动内套内部的推板,螺杆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内套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活动内套的底部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宽度大于固定外套的底端宽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给药瓶,所述给药瓶通过导管与所述活动内套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连接部顶部的电机座,电机座的顶部固定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铰接有驱动叶片,且驱动叶片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力杆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叶片的圆周转动的半径长度小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距离安装部的直线长度。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采用螺栓、螺母装配式安装或吸盘式安装或卡槽式嵌入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给药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医疗场所进行快速安装,通过护罩、连接部、安装部组合式装配结构设计,方便装运、清洗、消毒等护理及使用,结构紧凑轻巧,适用场地广,同样适用于其他疾病护理给药;

2、本发明在护罩内设置可以相互配合的固定外套和活动内套,利用活动内套活动的位置来调节治疗药剂的给药流量,调节方式简单,并配合护罩内导流装置的独特设计,能够快速的导出药剂至患者需护理部位;

3、本发明产品无需医护人员手持设备,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也可自动给药,通过介入式给药方法可极大的缩短疾病治疗周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明显。

本发明设计巧妙,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采用介入式给药方法能够适用各种疾病护理用给药,同时可以根据病患的实际治疗情况来调节药剂量的给药流量,治疗周期短,有效提高医护质量,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的静态下的侧剖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的动态下的侧剖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的调节机构的细节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的护罩的侧剖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的导流装置的细节图。

图中:1护罩、2连接部、3安装部、4导流装置、5固定外套、6活动内套、7竖支架、8动力装置、11凸口、12给药口、13导流块、21给药瓶、41限位卡块、42主撑板、43导流板、51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62限位板、63螺杆、64推板、71平衡杆、72从动力杆、73主动力杆、81驱动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照图1-5,方便精确控制的肿瘤内科护理用给药装置,包括护罩1、连接部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给药装置的安装部3,护罩1可采用中间隔开,两个半壳体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便于对护罩1内部的机构进行安装、清洗、消毒等护理及检修,护罩1和连接部2之间可采用磁铁吸附安装来固定护罩1部分的结构,连接部2和安装部3采用螺栓固定式安装或焊接、胶粘等固定方式,所述安装部3采用螺栓、螺母装配式安装或吸盘式安装或卡槽式嵌入安装,根据医疗场所的现场条件,选择安装部3的安装形式。所述连接部2固定连接在护罩1与安装部3之间,所述连接部2的顶部固定有动力装置8,所述护罩1的中部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动力装置8之间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调节机构由固定外套5和活动内套6组成,其中:所述固定外套5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51,所述活动内套6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61,且第一通孔51与第二通孔61相配合,所述第一通孔51的孔径沿固定外套5由高到低方向递增,所述连接部2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给药瓶21,所述给药瓶21通过导管与所述活动内套6连接,使活动内套6上第二通孔61在与固定外套5上高位的第一通孔51对接时,药剂的流量较小,活动内套6上第二通孔61位置越低,药剂的流量越大,所述第一通孔51的底端内壁为倾斜式结构,且倾斜方向由固定外套5的中部朝向两侧高度递减,方便给药瓶21内部的治疗药物经过活动内套6从固定外套5两侧顺利导出;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竖支架7,所述竖支架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平衡杆71,平衡杆7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从动力杆72的一端,所述从动力杆7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内套6的顶部,带动活动内套6在所述固定外套5的内上下活动使第一通孔51与第二通孔61对接,所述平衡杆71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主动力杆73,所述主动力杆73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装置8转动连接,转动装置作为中转机构来连接活动内套6和动力装置8。

本实施例中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护罩1的顶部设有凸口11,所述固定外套5通过密封圈固定在凸口11的内部,保证整个护罩1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且固定外套5和活动内套6的底端均位于护罩1的内部,护罩1的底部设有给药口12,给药口12的两侧内壁均设有导流块13,便于最后导出的药剂顺利流下,且集中流在护罩1底部的中部位置,有利于集中在病患的待给药位置,所述护罩1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有两个限位卡块41,两个限位卡块41之间固定有导流装置4,方便快速拆装,能够拆下进行清洗、消毒,所述导流装置4包括主撑板42和若干个导流板43,其中若干个导流板43的长度、安装角度不同,导流板43沿护罩1的由高到低方向长度递增、角度递减,便于对从第一通孔51处导出的药剂往护罩1的下端、中部引导,能够集中出料。

所述活动内套6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活动内套6底部的螺杆63,所述螺杆63的顶部固定有位于活动内套6内部的推板64,螺杆63的一端延伸至活动内套6的下方,所述活动内套6的底部设有限位板62,且限位板62的宽度大于固定外套5的底端宽度,对活动内套6限位,防止活动内套6在上下活动过程中完全脱离固定外套5内,并且活动内套6一个方向活动的最大长度与驱动叶片81转动一圈的距离相适配,同时活动内套6内的液位高度由螺杆63转到来带动推板64上下活动可以调节,避免药剂堆积在活动内套6的下半部分导致浪费的现象发生。

所述动力装置8包括固定在连接部2顶部的电机座,电机座的顶部固定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采用手摇式把手来控制驱动叶片81转动,也可采用市售产品微型电机来控制驱动叶片81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铰接有驱动叶片81,且驱动叶片81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力杆7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叶片81的圆周转动的半径长度小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距离安装部3的直线长度,驱动叶片81可以进行360°无障碍运动。

本实施例中值得说明的是,治疗肿瘤或其他介入式治疗疾病时先将药剂存储于给药瓶21内,给药瓶21也可采用一次性可更换的形式通过挂钩固定悬挂在连接部2的底部,通过泵体将给药瓶21内的药剂引导至活动内套6的内部,护罩1底部的给药口12在使用时罩设在病患待介入的部位,通过驱动装置转动带动驱动叶片81圆周运转,进一步的拉动主动力杆73转动平衡杆71朝向动力装置8的一侧倾斜,进而从动力杆72拉动活动内套6上下运动,使得活动内套6上的第二通孔61在活动过程中与第一通孔51对接,来调节控制治疗药剂的给药流量,使得从第二通孔61、第一通孔51依次导出的药剂,经过多层导流板43的引流进入到给药口12中,最后集中到病患的治疗部位,可极大的缩短疾病治疗周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无需医护人员手持设备,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