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切口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5959发布日期:2020-07-14 16:5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切口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缝合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创切口缝合器。



背景技术:

当今的医疗领域中,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有着重大的发展。传统切口缝合器通常采用缝合线或缝合钉进行缝合,这两种缝合方式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切口,但采用这种缝合方式,伤口痊愈过程中,可能被缝合线或缝合钉刺激造成过敏感染等影响痊愈效果,同时缝合线和缝合钉对创口的缝合效果有限,在痊愈过程中,患者剧烈运动也有可能造成创口撕裂。

近年来兴起了一种新型缝合器,这种缝合器包括两块与皮肤粘合的贴片,并通过扎带或其他调节装置将两个贴片连接,使用时将两个贴片直接贴在创口两侧的皮肤上,再通过调节装置如扎带将两个贴片拉紧,贴片带动创口皮肤互相接近,进而将创口闭合,且这种方式创口闭合过程中无外物刺激,不会额外伤害患者,同时靠贴片拉紧创口两侧皮肤的方式,效果更稳定,不易造成创口撕裂产生,但这类型缝合器也有一定弊端,即无法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创口,例如申请号为201810744738.7和申请号为201910536736.3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均公开了上述缝合器。

上述缝合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调节装置为若干个,且等距分布在两个贴片上,在调节装置拉紧两个贴片上时,对两个贴片形成的拉力并不均匀,而这些不均匀的拉力会通过贴片作用到创口附近皮肤上,并最终作用在创口上,影响到创口的闭合,尤其是在需要与缝合线配合缝合创口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会先使用缝合线对创口进行欲缝合,再将缝合器贴上,如果调节装置形成的拉力能作用在两个缝合点间则能起到最好的缝合效果,而现有技术中的缝合器,均无法调节调节装置对贴片的拉力作用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创切口缝合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能够调节对贴片的拉力作用位置的贴片形微创切口缝合器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创切口缝合器,包括:

两个贴片;

多个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贴片上,调节装置端部沿贴片长度方向滑动,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两个贴片的间距并锁紧;

锁紧机构,用于将调节装置端部和贴片锁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第一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贴片上,第一调节螺杆沿贴片长度方向设置;

滑动块,滑动设置在调节装置端部,滑动方向与第一调节螺杆设置方向相交;

螺块,设置在滑动块上,位于滑动块接近第一调节螺杆一侧,用于与第一调节螺杆啮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锁紧机构包括:

支撑条,沿贴片长度方向设置在贴片上;

锁紧块,沿贴片厚度方向滑动设置在调节装至端部,滑动方向与齿条设置方向相交;

顶紧装置,用于将锁紧块顶紧在支撑条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调节装置端部沿贴片长度方向设置有锁紧孔,

顶紧装置包括:

滑动销,长度大于锁紧孔,滑动设置在锁紧孔中,滑动销端部尺寸逐渐增大,侧面设置有第一联动槽;

第一联动块,与锁紧块固定连接,第一联动块在第一联动槽中滑动;

滑动销一端滑动至锁紧孔内部时,第一联动块带动锁紧块顶紧在支撑条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滑动销侧面还设置有第二联动槽,

微创切口缝合器还包括:

第一调节螺杆,转动设置在贴片上,第一调节螺杆沿贴片长度方向设置;

滑动块,沿贴片宽度方向滑动设置在调节装置端部,滑动方向与第一调节螺杆设置方向相交;

第二联动块,与滑动块固定连接,第二联动块在第二联动槽中滑动;

螺块,设置在滑动块上,位于滑动块接近第一调节螺杆一侧,用于与第一调节螺杆啮合;

滑动销另一端滑动至锁紧孔内部时,螺块与第一调节螺杆接触并啮合。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滑轨,滑轨沿贴片长度方向设置在贴片上,滑轨横截面为t型;

调节装置端部设置有与滑轨相对应的滑动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滑动部,滑动设置在一个贴片上;

转动管,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中间设置有沿贴片宽度方向的通孔;

第二滑动部,滑动设置在另一个贴片上;

锁紧管,设置在第二滑动部上,中间设置有与通孔相对的螺纹孔;

第二调节螺杆,设置在通孔和螺纹孔中,第二调节螺杆与螺纹孔啮合;

卡帽,设置在第二调节螺杆穿过通孔一端,直径大于通孔孔径;。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转动管上还设置有条形开口,条形开口连通通孔,条形开口宽度小于第二调节螺杆外径;

调节装置还包括:

挡块,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位于转动管远离第二滑动部一侧,挡块距转动管距离与卡帽厚度相同。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调节手把,一端为正四棱柱,另一端为把手;

第一调节螺杆端部和第二调节螺杆连接卡帽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方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支撑块,为两组,每组设置在一个贴片上,每组中为两个,两个支撑块分别设置在贴片两端,支撑块上设置有支撑孔,支撑孔沿贴片长度方向设置;

限位块,设置在第一调节螺杆的端部,限位块直径大于通孔孔径;

连接柱,与限位块固定连接,位于限位块与第一调节螺杆连接侧的另一侧,转动设置在支撑孔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使调节装置在贴片上的位置可调,使得本发明能够在更多环境下更为适用创口的愈合,提高创口愈合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滑动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滑动块和锁紧块安装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滑动销、滑动块和锁紧块联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滑动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调节螺杆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调节手把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贴片;

2-调节装置,21-第一滑动部,211-螺杆孔,212-锁紧槽,213-第一滑动孔,214-第二滑动孔,215-安装槽,216-安装盖,22-转动管,221-条形开口,23-第二滑动部,24-锁紧管,25-第二调节螺杆,26-卡帽,27-挡块,29-锁紧孔;

31-第一调节螺杆,32-滑动块,321-第二凹槽,322-让位孔,33-螺块;

41-支撑条,42-锁紧块,421-第一凹槽,43-刻度线,44-校准线;

51-滑动销,511-第一联动槽,512-第二联动槽,52-第一联动块,53-第二联动块;

61-滑轨,62-滑动槽;

7-调节手把,71-正四棱柱,72-把手;

81-支撑块,82-限位块,83-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示,

实施例一:

一种微创切口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贴片(1);

多个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贴片(1)上,调节装置(2)端部沿贴片(1)长度方向滑动,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两个贴片(1)的间距并锁紧;

锁紧机构,用于将调节装置(2)端部和贴片(1)锁紧。

本发明中,在使用时,先将两个贴片(1)贴合在创口附近的皮肤上,再通过滑动每个调节装置(2),将每个调节装置(2)对准需要施加拉力的位置,并通过锁紧机构将调节机构端部与贴片(1)进行锁紧,之后再通过调节装置(2),使两个贴片(1)的间距缩小,并锁紧缩小后的间距,经过调节装置(2)施加的拉力,两个贴片(1)能够将创口两侧的皮肤并拢,使创口进行愈合。

由于创口愈合调节装置(2)对贴片(1)施加的拉力作用在调节装置(2)与贴片(1)连接的端部,因此贴片(1)受到的拉力并非均匀的拉力,贴片(1)对皮肤施加的拉力也并非均匀的,因此并拢的创口就必然会出现拉力过大造成挤压或拉力较小造成缝隙的两种情况出现,而这些情况下,窗口愈合的速度不同,因此在创口愈合过程中,及时根据创口愈合状况,将调节装置(2)滑动至创口愈合速度较慢处,对该处施加较大拉力,使该处创口闭合,加快该处创口愈合,同时放松创口上已经初步愈合处的拉力,让其接下来自然愈合,提高愈合效果,同时也避免拉力过大造成创口的水肿感染现象。

在缝合较大创口,需和缝合线配合使用时,缝合线会对创口进行初步缝合,经过初步缝合的创口在穿线处已经闭合,但相邻穿线处间的创口认为开启状态,此时可滑动调节装置(2),使其滑动至两个穿线处中间,为创口施加拉力,进而使的创口获得更为优化的受力状态,提高创口愈合速度。

本发明通过使调节装置(2)在贴片(1)上的位置可调,使得本发明能够在更多环境下更为适用创口的愈合,提高创口愈合的效率和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第一调节螺杆(31),转动设置在贴片(1)上,第一调节螺杆(31)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

滑动块(32),滑动设置在调节装置(2)端部,滑动方向与第一调节螺杆(31)设置方向相交;

螺块(33),设置在滑动块(32)上,位于滑动块(32)接近第一调节螺杆(31)一侧,用于与第一调节螺杆(31)啮合。

本发明中,在需要滑动调节装置(2)在贴片(1)上的位置时,可以先通过调节滑动块(32),是螺块(33)滑动至与第一调节螺杆(31)啮合,再转动第一调节螺杆(31),带动螺块(33)沿其轴向进给,进而带动调节装置(2)端部沿螺杆移动,及沿贴片(1)长度方向移动,调节完毕后,再调节滑动块(32),是螺块(33)与第一调节螺杆(31)分离,需要调节其他调节装置(2)时,重复上述流程。

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螺杆(31)和螺块(33)的啮合关系,使得可以精确调节调节装置(2)在贴片(1)上的位置,避免了直接滑动造成的低精度,同时滑动块(32)得设置使调节装置(2)与第一调节螺杆(31)的关系可以切换联动和解除两种状态,进而使单个第一调节螺杆(31)可以对每个调节装置(2)的端部进行调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锁紧机构包括:

支撑条(41),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在贴片(1)上;

锁紧块(42),沿贴片(1)厚度方向滑动设置在调节装至端部,滑动方向与齿条设置方向相交;

顶紧装置,用于将锁紧块(42)顶紧在支撑条(41)上。

本发明中,但调节装置(2)在贴片(1)上的位置调节完毕后,锁紧机构工作,先将锁紧块(42)移动至与支撑条(41)解除,在通过顶紧装置将锁紧块(42)顶紧在支撑条(41)上,完成锁紧,使锁紧块(42)不想对支撑条(41)做相对运动,进而保证调节装置(2)不相对于支撑条(41)做相对运动,由于贴片(1)是帖子创口皮肤附近的,因此支撑条(41)能够环节锁紧装置施加的锁紧力对皮肤的直接作用,比较影响创口。

进一步,支撑条(41)为齿条,锁紧块(42)为与齿条啮合的齿块。

支撑条(41)为齿条,锁紧块(42)为齿块时,避免了顶紧装置施加较大压力就能良好的保持齿块与齿条的锁紧,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锁紧效果。

进一步,贴片(1)上还设置有刻度线(43),刻度线(43)为多个,多个刻度线(43)沿贴片(1)长度方向等距排列,刻度线(43)间距为齿距的整数倍,调节装置(2)端部设置有校准线(44)。

校准线(44)与刻度线(43)对其时,齿块与齿条对准,通过校准线(44)和刻度线(43)的设置,滑动调节装置(2)完毕时,可以将调节装置(2)端部停留在其校准线(44)与刻度线(43)对其的位置,在当前位置,齿块的齿顶正好与齿条二齿中间相对,避免了采用齿条齿块锁紧时在锁紧时不易将齿块齿条对准,造成锁紧跳齿的对创口形成冲击的现象。

进一步,调节装置(2)端部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有锁紧孔(29),

顶紧装置包括:

滑动销(51),长度大于锁紧孔(29),滑动设置在锁紧孔(29)中,滑动销(51)端部尺寸逐渐增大,侧面设置有第一联动槽(511);

第一联动块(52),与锁紧块(42)固定连接,第一联动块(52)在第一联动槽(511)中滑动;

滑动销(51)一端滑动至锁紧孔(29)内部时,第一联动块(52)带动锁紧块(42)顶紧在支撑条(41)上。

本发明中,工作人员操作锁紧机构时,需要滑动滑动销(51),将滑动销(51)的一端端部插入到锁紧孔(29)中,由于滑动销(51)上设置得联动槽,因此当滑动销(51)滑动时,联动槽会通过第一联动块(52)带动锁紧块(42)滑动,使锁紧块(42)接近或远离支撑条(41),当滑动销(51)尺寸增大的一端滑动至锁紧孔(29)中时,由于此时滑动销(51)与锁紧孔(29)会由于过盈配合产生较大压力,进而生产较大摩擦力,实现锁紧,此时锁紧块(42)正好被顶紧在支撑条(41)上。

其中将滑动销(51)和锁紧孔(29)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将滑动销(51)一端塞入锁紧孔(29)使,仅需一指位于调节装置(2)端部,另一指位于需要塞入的一端,二指施加压力即可将该端压入,且压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不会作用在创口附近的皮肤上。

滑动销(51)端部尺寸逐渐增大实际为等比增大,及增大后的滑动销(51)端部横截面轮廓与未增大的轮廓相似。

进一步,滑动销(51)侧面还设置有第二联动槽(512),

微创切口缝合器还包括:

第一调节螺杆(31),转动设置在贴片(1)上,第一调节螺杆(31)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

滑动块(32),沿贴片(1)宽度方向滑动设置在调节装置(2)端部,滑动方向与第一调节螺杆(31)设置方向相交;

第二联动块(53),与滑动块(32)固定连接,第二联动块(53)在第二联动槽(512)中滑动;

螺块(33),设置在滑动块(32)上,位于滑动块(32)接近第一调节螺杆(31)一侧,用于与第一调节螺杆(31)啮合;

滑动销(51)另一端滑动至锁紧孔(29)内部时,螺块(33)与第一调节螺杆(31)接触并啮合。

本发明中,在需要滑动调节装置(2)在贴片(1)上的位置时,可以先通过调节滑动块(32),是螺块(33)滑动至与第一调节螺杆(31)啮合,再转动第一调节螺杆(31),带动螺块(33)沿其轴向进给,进而带动调节装置(2)端部沿螺杆移动,及沿贴片(1)长度方向移动,调节完毕后,再调节滑动块(32),是螺块(33)与第一调节螺杆(31)分离,需要调节其他调节装置(2)时,重复上述流程。

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螺杆(31)和螺块(33)的啮合关系,使得可以精确调节调节装置(2)在贴片(1)上的位置,避免了直接滑动造成的低精度,同时滑动块(32)得设置使调节装置(2)与第一调节螺杆(31)的关系可以切换联动和解除两种状态,进而使单个第一调节螺杆(31)可以对每个调节装置(2)的端部进行调节。

同时能够通过第二联动块(53)和第二联动槽(512)将滑动销(51)和滑动块(32)进行联动,当滑动销(51)滑动时,能带动滑动块(32)进而带动螺块(33)滑动,使螺块(33)与第一调节螺杆(31)分离或啮合。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滑动销(51)可以同时控制螺块(33)和第一调节螺杆(31)的啮合和锁紧块(42)和支撑条(41)的锁紧,即当需要对单个调节装置(2)在贴片(1)上的位置进行调节时,仅需滑动滑动销(51),使锁紧块(42)与支撑条(41)分离,再是螺块(33)与第一调节螺杆(31)啮合,即可通过第一调节螺杆(31)精确对调节装置(2)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再滑动滑动销(51),使螺块(33)与第一调节螺杆(31)分离,并使锁紧块(42)与支撑条(41)锁紧,完成锁紧,更加便于操作,提高实用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滑轨(61),滑轨(61)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在贴片(1)上,滑轨(61)横截面为t型;

调节装置(2)端部设置有与滑轨(61)相对应的滑动槽(62)。

本发明中,调节装置(2)的端部上设置有滑动槽(62),并通过滑动槽(62)的设置在贴片(1)上进行滑动,一方面滑轨(61)的设置使调节装置(2)端部的滑动更为容易,另一方面在调节装置(2)施加拉力时,会先将拉力施加在滑轨(61)上,滑轨(61)在将受到拉力作用在贴片(1)上,由于调节装置(2)端部与滑轨(61)的连接等效为点连接,而滑轨(61)与贴片(1)的连接等效于线连接,依次可以通过滑轨(61)的设置,避免调节装置(2)的拉力集中作用在贴片(1)上,使贴片(1)受拉力更为均匀,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创口两侧皮肤受拉力的均匀,创口受到额挤压也会更均匀,提高了创口愈合效率和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调节装置(2)包括:

第一滑动部(21),滑动设置在一个贴片(1)上;

转动管(22),设置在第一滑动部(21)上,中间设置有沿贴片(1)宽度方向的通孔;

第二滑动部(23),滑动设置在另一个贴片(1)上;

锁紧管(24),设置在第二滑动部(23)上,中间设置有与通孔相对的螺纹孔;

第二调节螺杆(25),设置在通孔和螺纹孔中,第二调节螺杆(25)与螺纹孔啮合;

卡帽(26),设置在第二调节螺杆(25)穿过通孔一端,直径大于通孔孔径;。

本发明中,对两个贴片(1)的间距进行调节时,需要转动第二调节螺杆(25),第二调节螺杆(25)一端由于卡帽(26)被限制在设置在第一滑动部(21)的转动管(22)中,另一端会由于与设置在第二滑动部(23)上锁紧管(24)的啮合,使其相对于第二调节螺杆(25)进给,进而使第一滑动部(21)和第二滑动部(23)距离缩短,两个贴片(1)间距减小。

进一步,转动管(22)上还设置有条形开口(221),条形开口(221)连通通孔,条形开口(221)宽度小于第二调节螺杆(25)外径;

调节装置(2)还包括:

挡块(27),设置在第一滑动部(21)上,位于转动管(22)远离第二滑动部(23)一侧,挡块(27)距转动管(22)距离与卡帽(26)厚度相同。

本发明中,第二调节螺杆(25)在安装时,可以通过转动管(22)侧面开的条形开口(221)卡入其中,便于安装,另一方面增设的挡块(27)能够增加对卡帽(26)的显示,使创口水肿或过敏时,可以反方向转动第二调节螺杆(25),第二调节螺杆(25)通过挡块(27)将推力作用在第一滑动部(21)上,进而使两个贴片(1)间的间距增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

调节手把(7),一端为正四棱柱(71),另一端为把手(72);

第一调节螺杆(31)端部和第二调节螺杆(25)连接卡帽(26)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方孔(73)。

本发明中,第一调节螺杆(31)端部和第二调节螺杆(25)采用相同规格的调节方式,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调节。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

支撑块(81),为两组,每组设置在一个贴片(1)上,每组中为两个,两个支撑块(81)分别设置在贴片(1)两端,支撑块(81)上设置有支撑孔,支撑孔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

限位块(82),设置在第一调节螺杆(31)的端部,限位块(82)直径大于通孔孔径;

连接柱(83),与限位块(82)固定连接,位于限位块(82)与第一调节螺杆(31)连接侧的另一侧,转动设置在支撑孔中。

本发明中,在安装第一调节螺杆(31)时,先将设置在第一调节螺杆(31)一端的连接柱(83)插入一个支撑块(81)的支撑孔中,再利用第一调节螺杆(31)的弹性和贴片(1)的弹性,将第一调节螺杆(31)另一端的连接柱(83)插入另一个支撑块(81)的支撑孔中,便于对第一调节螺杆(31)的安装。

实施例七:

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第一滑动部(21)和第二滑动部(23)上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有螺杆孔(211)和锁紧槽(212),螺杆孔(211)用于供第一调节螺杆(31)穿过,锁紧槽(212)用于支撑条(41),能够为第一调节螺杆(31)和支撑条(41)提供约束,使螺块(33)和第一调节螺杆(31)、锁紧块(42)支撑条(41)的互相作用更稳定;

第一滑动部(21)和第二滑动部(23)上还沿贴片(1)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动孔(213),沿贴片(1)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动孔(214),第一滑动孔(213)连通锁紧槽(212)和锁紧孔(29),第二滑动孔(214)连通螺杆孔(211)和锁紧孔(29),第一滑动部(21)和第二滑动部(23)一侧还设置有安装槽(215),安装槽(215)沿贴片(1)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槽(215)连通第一滑动孔(213)、第二滑动孔(214)和锁紧孔(29),还包括安装盖(216),用于封闭安装槽(215),安装盖(216)上设置有供滑动销(51)穿过的锁紧孔(29)。

本实施例中,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在第一滑动部(21)和第二滑动部(23)中安装锁紧孔(29)、滑动块(32)和滑动销(51)的安装,同时高度集成的结构也缩小了上述结构所占用的体积,进而进一步控制了缝合器的体积。

进一步,滑动销(51)为四棱柱,滑动销(51)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联动槽(511),锁紧块(4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421),第一凹槽(421)宽度与滑动销(51)宽度相同,滑动销(51)在第一凹槽(421)中相对滑动,第一联动块(5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421)侧面;

滑动销(51)高度方向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二联动槽(512),滑动块(3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21),第二凹槽(321)宽度与滑动销(51)高度相同,滑动销(51)在第二凹槽(321)中相对滑动,第二联动块(5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二凹槽(321)侧面;

滑动块(32)上还开有供锁紧块(42)穿过的让位孔(322)。

本实施例中,安装时可以利用滑动块(32)和锁紧块(42)的弹性,使得在凹槽侧面设置的联动块可以卡入对应的联动槽中,滑动块(32)和锁紧块(42)分别通过两个联动与滑动销(51)两侧的联动槽进行联动,使联动时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受力不均时发生额卡死现象,让位孔(322)的设置能够避免滑动块(32)和锁紧块(42)的干涉,在安装时,先将滑动块(32)、锁紧块(42)和滑动销(51)安装好,再将上述结构装入第一滑动部(21)和第二滑动部(23)的安装槽(215)中,最后撞上安装盖(216),完成安装,上述结构高度集成,进一步控制了缝合器的体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