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6912发布日期:2021-10-19 22:4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涉及以纯中药为原料制作的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药物。
2.

背景技术:
慢阻肺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阻肺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个用于描述导致肺部气流受限的慢性肺部疾病的总称。近年来进行的人口死因调查,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由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的人数始终占我国人群死因的前几位。
3.慢阻肺的临床表现: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有较大区别,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被称为慢阻肺的三个阶段。
4.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早期唯一症状。起初咳嗽呈间歇性,咳少量黏液性痰,早晨较重。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呈脓性痰。
5.阻塞性肺气肿的表现:随病程进度,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常自诉乏力,上腹部胀满,食欲减退。可有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表现:除了有严重肺气肿症状外,还有心慌、发绀、水肿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肺动脉高压是慢阻肺发展为肺心病的中心环节。
7.慢阻肺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是指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安全度过急性加重期后进入稳定期。即使进入稳定期,其肺功能仍会继续下降,而且这种下降速度远比非功能自然衰退的速度快得多。久而久之,肺功能就会逐渐恶化,进入急性加重期也会越来越频繁。慢阻肺目前仍是不能完全根治的疾病,没有特效药。现有药物只能减轻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并不能改变肺功能下降的长期趋势。
8.慢阻肺属中医“咳嗽”,“喘症”,“肺胀”范畴。病因是个体易感因素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个体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慢阻肺发病的危险性。环境因素主要是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肺部感染等,是诱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本病咳嗽经久,三脏并亏,上则肺失肃降,中则脾失健运,下则肾失摄纳,升多降少,动则喘息,反复发作,日益加重。治则对症下药,扶正祛邪。
9.西药在控制慢阻肺急性发展方面,目前仍无可替代。但治疗上仍局限于对症处理,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及糖皮质激素的不恰当使用,造成患者仅在发作时治疗,越发越重,再发再治,结果使治疗越来越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就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对于急性期患者,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对于缓解期患者,中药治疗又具改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中药新药的主要问题是探索高效速效的方药。
1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阻肺的药物,具有益气固表,清肺化痰,止咳定喘之功效。口服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急性发作期治其标,缓解期治其本。本药物主要是着眼于化痰、祛瘀、止咳、平喘、阻止肺功能下降的趋势,阻断向肺心病发展,增强体质,延长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方式实现的。
12.一种治疗慢阻肺的药物,是一首中药方剂加工或提炼后制作的内服药物,其组方是:炙黄芪36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知母9克,川贝母6克,炙桑皮10克,前胡10克,瓜蒌皮10克,补骨脂6克,陈皮8克,红参4克。
13.本组方12味中药按比例组成,重12.9克,内服无毒副作用。
14.按照本组方药与药间的比例份量,即相对剂量,加工或提炼后制作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供口服。
15.本组方乃标本同治之剂,慢阻肺久咳喘哮,迁延失治,痰浊阻肺,日久肺虚,成为慢阻肺的发病基础。肺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诱使咳喘反复发作,病情日益严重,故扶正祛邪为本病的治则,而补虚、清肺、化痰、止咳、行瘀、利水为具体治法。方中炙黄芪、白术、红参补肺益卫固表,健脾燥湿利水。三药配伍,益气固表止汗,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外感发生,防治因空气污染引发的肺部疾病,提高对一些化学有害物质的耐受性,抗病毒等,为治疗慢阻肺的主要药物。当归,丹参补血和血,益气与活血药并用,气旺血行,祛瘀生新,既补气血,又通肺络。久病必瘀,补血活血药对经久咳喘尤为适宜。知母,川贝母,桑白皮,前胡,瓜蒌皮,性凉,味甘,微苦,质润。擅长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止咳定喘,甘以润燥,苦以化痰,凉以清金除热,其治重在祛痰,痰化则咳喘平,热清则肺金宁。补骨脂,陈皮,顺气开郁,降气化痰,益肾摄纳,止咳定喘之力倍增。
16.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7.纯中药,成本低,药材来源广。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可调解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寒热错杂,本药物可清热化痰,止咳定喘,宽胸散结。慢性稳定期以虚为主,治则补肺、健脾、益肾、强心、降气、摄纳。本发明标本同治,扶正祛邪兼施,增强机体抵抗功能,抵抗外邪,预防感冒,减少慢阻肺发病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在治愈咳喘的同时,又能消除微循环障碍,有效控制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发生,阻断向肺心病发展,防止病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阻止肺功能下降的趋势,延年益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了目前治疗慢阻肺没有特效药的问题。
18.下面就本组方12味中药的药性及功能等作进一步说明。
19.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主治劳倦内伤,脾虚气弱,中气下陷,肺气不足,咳喘气短,痰多稀白,表虚自汗,气虚浮肿等。黄芪尚有增加白细胞,扩张冠脉,降压,保肝,抗疲劳,抗缺氧等作用。对因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有防治作用,提高对一些化学有害物质的耐受性。蜜炙黄芪质偏润,长于补气生血,多用于肺虚气短。
20.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气虚,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表虚自汗。白术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建则痰无以生。
21.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心肝血虚,心悸眩晕,经闭腹痛等。当归亦用于老年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缺血性脑卒中,支气管哮喘,贫血等。
22.丹参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主治血滞经闭,淤血,胸痹心痛,疮疡痈肿,支气管哮喘,心悸怔仲等。丹参对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冠心病,高血压等有一定疗效。活血化瘀药可增强化痰,止咳喘的作用。
23.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烦热消渴,肺热咳嗽,骨
蒸潮热。
24.川贝母 苦,甘,微寒。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主治肺热咳嗽,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疮痬肿毒等。
25.桑白皮 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主治热邪入肺,咳喘气急,腹满水肿。
26.前胡 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宣散风热。主治肺气不降,咳喘痰多,黄痰难咯,外感风热等。前胡可降低主动脉血压,对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
27.瓜蒌皮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主治肺咳嗽,胸脾,结胸,肺瘘咯血,痈肿等。宜蜜炙,防霉变。瓜蒌皮还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提高耐缺氧能和抗心律失常等。
28.补骨脂 辛,苦,温。归肾、脾经。补肾固阳,温脾止泻,纳气平喘。主治肾虚,阳痿,虚寒咳嗽等。补骨脂尚有增强免疫,扩张冠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肾虚气喘多用盐制品。
29.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陈久者良。
30.红参,甘,微苦,温。归脾,肺,肾,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调节血压。用于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体虚。
31.下面就本发明一种治疗慢阻肺药物的功能,主治等作一说明。
32.【功能】益气固表,清肺化痰,止咳定喘。
33.【主治】用于痰多,咳喘,心慌,呼吸困难等。
34.【药物组成】炙黄芪,白术,知母,川贝母等12味中药。
35.【方剂剂型】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
36.【性状】本品为棕色,色香,味微苦,甘。
37.【作用类别】本品为呼吸系统疾病类非处方药药品。
38.【用法用量】口服(原生药)每次2-5克,一日二至三次,4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39.【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忌服。虚寒患者慎用。患者平日要戒烟少酒,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少食多餐,营养全面。
40.具体实施措施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临床应用,叙述如下:
41.病例一,闫某某,男,现年69岁,上蔡县塔桥镇人,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2003年5月初,患重感冒,咽痛,恶寒,全身不适,体温39℃。由于治疗不当,继而发生肺部感染,咯痰黏稠,气急,咳嗽,发高烧,夜间更甚。经过半个月的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病情缓解。从此便患上了慢阻肺,身体素质下降,平时自汗恶风,易感冒,每逢感冒便剧烈咳嗽,吐痰,入夜不能眠,有时伴发热,胸透两肺纹理增粗紊乱,两下肺野内,有斑片状阴影,右心室肥大。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越用病越多,治疗越来越难,急性发作次数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服用全家人指定的炙黄芪系列制剂,效果明显,没有了咳嗽现象。可是在2019年6月三夏大忙季节,闫某因连续3天拿着喷水管浇地,没明没夜的干,凉水湿透全身,病情复发,日夜咳嗽。服用本发明药物粉剂,每服5克,日服三次,连续服用一个星期,痊愈,至今未见复发,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