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攻骨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6315发布日期:2020-08-07 19:3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攻骨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攻骨针。



背景技术:

骨针是骨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用来对骨折的部位进行临时的或者长期的固定,传统的克氏针、半螺纹针及螺钉都需要先在骨骼上钻眼,然后使骨针穿进骨骼。这导致手术的步骤较多,效率较低,因而使得手术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骨针导致手术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减少手术步骤的自攻骨针。

本发明的自攻骨针,包括针体部和针尖部,所述针尖部设有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和第二针尖剖面结构,所述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针尖部的尖端开始沿所述骨针轴线方向延伸的主切削平面,所述第二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所述针尖部的尖端开始与主切削平面相交成锐角延伸的副切削面,所述主切削平面与副切削面相交构成切削骨骼的切削刃,所述针体部设有针体剖面,所述针体剖面自所述主切削平面的末端开始延伸且所述针体剖面与主切削平面之间形成大于或等于90°的夹角α。

作为优选,所述针体剖面与主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90°-135°。

作为优选,所述针体剖面与主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135°。

作为优选,所述副切削面为平面,且与骨针的轴线的夹角为25°-75°。

作为优选,所述针尖部设有一个主切削平面和多个副切削面,多个副切削面之中的两个副切削面与所述主切削平面分别相交构成切削刃。

作为优选,所述针尖部设有一个主切削平面和两个副切削面,两个副切削面与所述主切削平面分别相交构成两个切削刃。

作为优选,两个切削刃之间的夹角β为60°-145°。

作为优选,两个副切削面相交且相对于穿过两个副切削面相交的相交线和骨针的轴线的对称面对称。

作为优选,两个副切削面的相交线与切削刃之间的夹角γ为25°-85°。

作为优选,所述针体部在靠近所述针尖部的位置设有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延伸到针尖部,所述螺纹避开所述主切削平面、副切削面和针体剖面。

本发明的自攻骨针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自攻骨针的主切削平面与副切削面相交构成切削骨骼的切削刃,在将骨针穿入骨骼时,不需要另外用钻头打眼,而是通过自攻骨针自身来钻眼,钻入骨骼中的自攻骨针留在骨骼内发挥固定的作用,从而省去了钻头打眼的步骤,节约了手术的流程和时间。同时,针体剖面与第一针尖剖面之间形成大于或等于90°的夹角,可使得切削产生的骨骼碎屑顺着夹角的斜面流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攻骨针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攻骨针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攻骨针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自攻骨针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切削平面,2副切削面,3针体剖面,4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攻骨针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攻骨针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攻骨针,包括针体部和针尖部,所述骨针设有自所述针尖部的尖端开始延伸的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和第二针尖剖面结构,所述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针尖的尖端开始沿所述骨针轴线方向延伸的主切削平面1,所述第二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所述针尖的尖端开始与所述主切削平面相交成锐角延伸的副切削面,在本实施例中,副切削面为平面,在其它实施例中,副切削面还可为弧形面。在本实施例中,在轴线的方向上,主切削平面的尺寸大于副切削面的尺寸,所述主切削平面1与副切削面2相交构成切削骨骼的切削刃,所述骨针的针体部设有针体剖面3,所述针体剖面3自所述主切削平面1的末端开始延伸且所述针体剖面3与主切削平面1之间形成大于或等于90°的夹角α。在本实施例中,针体剖面3为平面。

本发明的自攻骨针的主切削平面1与副切削面2相交构成切削骨骼的切削刃,在将骨针穿入骨骼时,不需要另外用钻头打眼,而是通过自攻骨针自身来钻眼,钻入骨骼中的自攻骨针留在骨骼内发挥固定的作用,从而省去了钻头打眼的步骤,节约了手术的流程和时间。同时,针体剖面3与主切削平面1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α,可使得切削产生的骨骼碎屑顺着夹角的斜面流出去,然后可以方便取出。

作为优选,针体剖面3与主切削平面1之间的夹角α为90-1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体剖面3与主切削平面1之间的夹角α为135°。

在轴线方向上,所述主切削平面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针尖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主切削平面1的长度略大于所述针尖的长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副切削面2与骨针的轴线的夹角(图中未示出)为25°-75°。

所述针尖部设有一个主切削平面和多个副切削面,多个副切削面之中的两个副切削面与所述主切削平面分别相交构成切削刃,两个切削刃之间的夹角β为60°-145°,两个副切削面的相交线与切削刃之间的夹角γ为25°-85°。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尖部设有一个所述主切削平面1和两个所述副切削面2,两个副切削面2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其中一个副切削面2与主切削平面1相交形成第一切削刃,另一个副切削面2与主切削平面1相交形成第二切削刃,两个切削刃可分别在不同的旋转方向上进行切削。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体部在靠近所述针尖部的位置设有螺纹4,螺纹4延伸到针尖部,螺纹4可使得骨针更牢固地固定在骨骼内部。所述螺纹4避开所述主切削平面1、副切削面2和针体剖面3。本实施例中其它的技术特征与图1-3所示实施例相同。

在其它的实施中,所述针尖部设有一个主切削平面和三个或者四个或者五个副切削面,副切削面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攻骨针,包括针体部和针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设有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和第二针尖剖面结构,所述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针尖部的尖端开始沿所述骨针轴线方向延伸的主切削平面,所述第二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所述针尖部的尖端开始与主切削平面相交成锐角延伸的副切削面,所述主切削平面与副切削面相交构成切削骨骼的切削刃,所述针体部设有针体剖面,所述针体剖面自所述主切削平面的末端开始延伸且所述针体剖面与主切削平面之间形成大于或等于90°的夹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剖面与主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90°-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剖面与主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切削面为平面,且与骨针的轴线的夹角为25°-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设有一个主切削平面和多个副切削面,多个副切削面之中的两个副切削面与所述主切削平面分别相交构成切削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设有一个主切削平面和两个副切削面,两个副切削面与所述主切削平面分别相交构成两个切削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两个切削刃之间的夹角β为60°-14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两个副切削面相交且相对于穿过两个副切削面相交的相交线和骨针的轴线的对称面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两个副切削面的相交线与切削刃之间的夹角γ为25°-8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部在靠近所述针尖部的位置设有螺纹。

11.根据权利要10所述的自攻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延伸到针尖部,所述螺纹避开所述主切削平面、副切削面和针体剖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攻骨针,包括针体部和针尖部,所述针尖部设有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和第二针尖剖面结构,所述第一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针尖部的尖端开始沿所述骨针轴线方向延伸的主切削平面,所述第二针尖剖面结构包括自所述针尖部的尖端开始与主切削平面相交成锐角延伸的副切削面,所述主切削平面与副切削面相交构成切削骨骼的切削刃,所述针体部设有针体剖面,所述针体剖面自所述主切削平面的末端开始延伸且所述针体剖面与主切削平面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骨针导致手术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减少手术步骤的自攻骨针。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华;唐佩福;章耀华;李强;黄晓宇;彭爱民;郑学建;夏雨;金圣爱;吴鸿鹰;唐金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