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0820发布日期:2020-08-14 16:3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目前的无纺布使用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一些问题,无纺布使用时过量的液体会沁透无纺布,导致液体渗漏造成污染,针对目前的无纺布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无纺布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解决方案,申请号为cn201910310006.1的中国专利中布料侧表面设有导水槽与透水盲孔,导水槽对液体进行水平面导流,使得液体在无纺布本体的上表面快速的流动铺开,吸水棉对液体进行垂直方向的导流,使得液体快速的到达无纺布本体的内部,被亲水棉与吸水凝胶颗粒吸收存储,隔水膜与聚丙烯隔水层避免液体渗透到达无纺布本体的底面,有效的避免液体泄漏,但是该方案中成品无纺布的结构以及生产过程较复杂,采用的亲水棉与吸水凝胶吸收液体存在受到挤压后,吸收的液体被挤压出来,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生产的无纺布几乎不存在透气性;申请号为cn201711471261.1的中国专利中,包括sms纺粘熔喷无纺布,所述sms纺粘熔喷无纺布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sms纺粘熔喷无纺布、第二sms纺粘熔喷无纺布,所述第一sms纺粘熔喷无纺布与第二sms纺粘熔喷无纺布内固定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对高分子吸水树脂sap或sms纺粘熔喷无纺布进行固定的热熔胶,所述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为表层包裹透水性聚氨酯乳液固化而成的壳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使得高分子不可以与热熔胶直接接触使用这一行业难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该吸收材料的吸收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高,更环保,同时该吸收材料制备方法连续可控,该方案中生产的吸收材料能有效吸收液体,同时防止液体渗透,但同样存在生产方法较为复杂,生产的吸收材料抗菌、抑菌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包括表面层、中间层和接触层,所述中间层上方为表面层;所述中间层下方为接触层;所述表面层为无纺布,厚度为12~14g/m2;所述接触层为无纺布,厚度为10~12g/m2;所述中间层为高分子吸水树脂,厚度为18~20g/m2

工作时,将该无纺布的接触层作为使用面,覆盖在伤口或者需要接触的器具上,当无纺布覆盖之后,伤口处渗出的组织液或器具上的液体,穿过形成接触层的无纺布到达中间层中,被形成中间层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所吸收,防止液体积聚,造成污染以及滋生细菌,同时,通过无纺布的遮蔽,外界的水分、杂质以及病菌等,均被表面层的无纺布所阻拦,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细菌或杂质落到无纺布下方的伤口或或者器具上,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接触层相对表面层较薄,因此无纺布下方的伤口渗出的组织液或者器具上存在的液体更易进入中间层中被吸收,从而更好的隔绝细菌污染,同时,较厚的中间层能够尽量多的吸收各种液体,延长无纺布使用寿命,并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液体渗出无纺布表面层之外或液体侵入无纺布接触层下方,提高无纺布的抗渗性能,使无纺布的两侧面之间形成相对密封,保证无纺布接触层所覆盖的部位细菌难以侵入或滋生。

优选的,所述中间层与接触层之间均匀布置有凝胶珠;所述中间层与表面层之间均匀布置有凝胶珠;所述凝胶珠为70wt%的壳聚糖与30wt%的海藻酸钠混合溶液通过滴入法制得;所述凝胶珠直径为0.5~1mm;所述凝胶珠中载有功能助剂;所述功能助剂在凝胶珠中含量为15wt%;所述功能助剂为甲壳素和复方银离子抗菌剂的混合产物;所述甲壳素与复方银离子抗菌剂的质量比为6:1;

工作时,当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中间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凝胶珠,无纺布接触层外的液体向内渗入到中间层时,液体必然接触到凝胶珠,当液体与凝胶珠接触后,凝胶珠中载有的功能助剂缓释出来,接触到液体,功能助剂成分中的复方银离子抗菌剂能够有效的将渗入的液体中的细菌清除,避免出现细菌随液体进入到中间层中,并在中间层中滋生壮大,最终细菌从中间层穿过表面层,到达外界环境中形成污染,同时,通过凝胶珠中搭载的功能助剂中复方银离子抗菌剂的除菌效果,同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细菌穿过无纺布的表面层,在中间层中滋生,并穿过接触层到达无纺布所覆盖部位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无纺布对细菌的隔离性,并通过凝胶珠对细菌的抑杀作用,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性,同时,载有功能助剂的凝胶珠能够有效的保证无纺布内部的无菌效果,防止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交叉感染,能够有效的提高无纺布存储的时间,延长储存寿命,降低无纺布的成本;同时,由于接触层厚度较薄,在使用无纺布覆盖伤口时,在伤口中渗出的组织液的作用下,凝胶珠中的甲壳素缓慢释放出来,较易接触到伤口表面,由于甲壳素自身存在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使伤口愈合速度提高的效用,在使用无纺布覆盖伤口后,能够相对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减轻病人伤痛,同时,甲壳素自身同样对细菌存在一定的抑杀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避免细菌污染,同时,凝胶珠中的复方银离子抗菌剂同样会接触到伤口,从而保持伤口处的无菌状态,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伤口处细菌影响出现瘢痕;同时,组成凝胶珠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壳聚糖,同样存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且由于壳聚糖在凝胶珠组成成分中的占据绝对地位,使得凝胶珠自身拥有较大的抑菌作用,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抗菌能力。

优选的,所述中间层为内部具备多孔结构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所述高分子吸水树脂为改性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所述高分子吸水树脂经过针刺处理;所述高分子吸水树脂上存在均匀分布的贯通微孔;所述贯通微孔直径为0.2mm;

工作时,当无纺布外侧或内侧的液体进入到无纺布中间后,液体在接触到中间层后,组成中间的改性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迅速将液体吸收、固定,防止液体流散,从而引起渗漏,避免液体造成污染,形成无纺布两侧相对隔水环境,同时,改性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吸收液体后,能够有效的固定液体,防止吸收后的液体在外界压力作用下重新渗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通过选用改性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内部具备多孔结构,使液体在渗透进无纺布内部,接触到吸水树脂后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吸水树脂的内部,增大液体与吸水树脂的接触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吸水树脂对液体的吸收量,从而保证中间层能够有效的将进入无纺布内部的液体迅速吸收,同时,吸水树脂内部的多孔结构能够配合针刺处理形成的贯通微孔,连通吸水树脂的两侧,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无纺布两侧空气被致密的中间层阻拦,影响无纺布的透气性,同时,直径较小的贯通微孔,对空气通过较友好,而对液体通过则存在一定的阻力,阻碍液体的通过,从而避免液体从贯通微孔中直接穿过中间层,导致单位时间内进入中间层的液体总量超出中间层吸收极限,导致无纺布抗渗性能失效,液体直接穿过无纺布,污染无纺布覆盖处,同时,吸水树脂上通过针刺处理得到的贯通微孔还可以加快渗入无纺布中的液体进入中间层吸水树脂中的速度,在与吸水树脂中的多孔结构配合的情况下,迅速将渗入液体分散到中间层中,提高中间层吸水树脂对液体的收速率,防止因吸收速度慢导致的液体渗漏,提高无纺布的抗渗性。

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在整理液中经过浸渍处理,之后烘干得到接触层;所述整理液为季铵盐类抗菌整理剂dc-5700的水溶液,浓度为20g/l;所述烘干温度为115℃;

工作时,接触层直接接触器具或者伤口表面,接触层上整理液浸渍处理得到的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层能够有效的去除器具表面或者伤口处的细菌,能够提高良好的无菌环境,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性能,保证无纺布与器具或伤口的接触面无菌,同时,通过《针织工业》2005年05期中的《抗菌整理剂dc-5700的应用》可以得知,通过整理液处理后接触层上附着的抗菌层通过物理作用杀菌,无毒无害,不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影响织物的其他优良性能,同时,接触层与抗菌层结合紧密,长效抗菌,同时,通过选用特定浓度以及特定烘干温度,使抗菌效果最大化,有效的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性。

优选的,所述表面层与中间层之间设置有防水透气薄膜;所述防水透气薄膜由ptfe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凝胶珠位于防水透气薄膜与中间层之间;

工作时,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层直接接触到外界环境中,当外界存在液体直接溅射、洒落到无纺布上时,液体向无纺布内部渗透,当液体渗透到防水透气薄膜处后,液体被防水透气薄膜阻挡,防止液体继续向无纺布内部渗入,避免液体穿过无纺布造成污染,同时,给与使用者足够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更换新的无纺布,防止液体在无阻拦情况下,渗入过快,使用者缺少做出判断并处理的时间,从而导致液体渗入污染,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防水透气薄膜在防止外界液体渗入的同时,可以防止无纺布内部覆盖部位的液体渗出到无纺布外,如避免伤口处渗液到无纺布外,造成污染,提高无纺布的抗渗性,同时,设置的防水透气薄膜能够兼顾防水和透气的功能,过ptfe多孔材料制成的薄膜,对空气的通过性较高,能够避免为了防水牺牲无纺布的透气性,从而保证无纺布的透气性良好。

优选的,所述表面层、中间层和接触层通过超声波压合,得到成品医用卫生无纺布;所述医用卫生无纺布经超声波压合后表面存在压合纹路,且压合纹路为规则的网格状;所述压合纹路中的网格的边长均为5mm;所述表面层、中间层和接触层在压合纹路处相融合,形成相互隔离的小网格;

工作时,通过超声波压合后,无纺布的表面层、中间层和接触层三层结构粘合在一起,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无纺布发生分散、解体现象,影响使用,同时,通过超声波压合能够避免使用粘合剂粘合导致的无纺布柔软度、透气性下降等问题,同时,采用超声波压合能够省去粘合剂的成本,降低总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使用具有网格的超声波压合模具,使压合完成的无纺布上形成网格状小单元,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结构强度,避免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自我解体,同时,超声波压合操作形成的网格状小单元将中间层的吸水树脂分割,形成相互独立的小单元,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粘结成一个整体,阻碍液体进入,影响中间层对渗入液体的吸收,同时,超声波压合形成的网格状小单元将无纺布中的凝胶珠相对固定,防止在无纺布使用过程中凝胶珠聚集到一起,导致无纺布抗菌性能极大下降,失去抗菌、抑菌效果,影响无纺布的抗菌性能,同时,当外界液体洒落到无纺布的侧面时,由于无纺布平面方向不存在阻隔设计,液体渗入不存在阻拦,液体将持续向无纺布内部渗入,而超声波压合后形成的网格状小单元相互之间相互独立,因此,外界液体渗入较少数量的边缘位置的网格单元后,受到压合纹路的阻拦,液体不在继续渗入,从而保证无纺布抗渗性能的完好,避免液体从侧面渗入污染,有效的延长无纺布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通过超声波压合表面层、中间层和接触层,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易行,同时,省去粘合剂的使用,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使用带有网格纹路的压合模具,使最终产品上存在网格状压合纹路,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并保证产品中的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与聚集现象,保证产品性能稳定。

2.本发明所述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通过在产品中设置载有功能助剂的凝胶珠,有效提高产品的抗菌性能,同时通过功能助剂中含有的甲壳素,能在使用本产品覆盖伤口时,加快伤口的愈合,同时,通过整理液处理的接触层具有广谱、长效的抗菌能力,有效提高本产品的抗菌性能,同时,本产品中设置的防水透气薄膜能够兼具防水与透气的能力,保证产品抗渗透性和透气性良好,提升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纺布超声波压合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纺布超声波压合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表面层1、接触层2、防水透气薄膜3、中间层4、贯通微孔41、凝胶珠5、超声波压合纹路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医用卫生无纺布,包括表面层1、中间层4和接触层2,所述中间层4上方为表面层1;所述中间层4下方为接触层2;所述表面层1为无纺布,厚度为12~14g/m2;所述接触层2为无纺布,厚度为10~12g/m2;所述中间层4为高分子吸水树脂,厚度为18~20g/m2

工作时,将该无纺布的接触层2作为使用面,覆盖在伤口或者需要接触的器具上,当无纺布覆盖之后,伤口处渗出的组织液或器具上的液体,穿过形成接触层2的无纺布到达中间层4中,被形成中间层4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所吸收,防止液体积聚,造成污染以及滋生细菌,同时,通过无纺布的遮蔽,外界的水分、杂质以及病菌等,均被表面层1的无纺布所阻拦,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细菌或杂质落到无纺布下方的伤口或或者器具上,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接触层2相对表面层1较薄,因此无纺布下方的伤口渗出的组织液或者器具上存在的液体更易进入中间层4中被吸收,从而更好的隔绝细菌污染,同时,较厚的中间层4能够尽量多的吸收各种液体,延长无纺布使用寿命,并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液体渗出无纺布表面层1之外或液体侵入无纺布接触层2下方,提高无纺布的抗渗性能,使无纺布的两侧面之间形成相对密封,保证无纺布接触层2所覆盖的部位细菌难以侵入或滋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中间层4与接触层2之间均匀布置有凝胶珠5;所述中间层4与表面层1之间均匀布置有凝胶珠5;所述凝胶珠5为70wt%的壳聚糖与30wt%的海藻酸钠混合溶液通过滴入法制得;所述凝胶珠5直径为0.5~1mm;所述凝胶珠5中载有功能助剂;所述功能助剂在凝胶珠5中含量为15wt%;所述功能助剂为甲壳素和复方银离子抗菌剂的混合产物;所述甲壳素与复方银离子抗菌剂的质量比为6:1;

工作时,当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中间层4的两侧均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凝胶珠5,无纺布接触层2外的液体向内渗入到中间层4时,液体必然接触到凝胶珠5,当液体与凝胶珠5接触后,凝胶珠5中载有的功能助剂缓释出来,接触到液体,功能助剂成分中的复方银离子抗菌剂能够有效的将渗入的液体中的细菌清除,避免出现细菌随液体进入到中间层4中,并在中间层4中滋生壮大,最终细菌从中间层4穿过表面层1,到达外界环境中形成污染,同时,通过凝胶珠5中搭载的功能助剂中复方银离子抗菌剂的除菌效果,同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细菌穿过无纺布的表面层1,在中间层4中滋生,并穿过接触层2到达无纺布所覆盖部位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无纺布对细菌的隔离性,并通过凝胶珠5对细菌的抑杀作用,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性,同时,载有功能助剂的凝胶珠5能够有效的保证无纺布内部的无菌效果,防止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交叉感染,能够有效的提高无纺布存储的时间,延长储存寿命,降低无纺布的成本;同时,由于接触层2厚度较薄,在使用无纺布覆盖伤口时,在伤口中渗出的组织液的作用下,凝胶珠5中的甲壳素缓慢释放出来,较易接触到伤口表面,由于甲壳素自身存在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使伤口愈合速度提高的效用,在使用无纺布覆盖伤口后,能够相对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减轻病人伤痛,同时,甲壳素自身同样对细菌存在一定的抑杀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避免细菌污染,同时,凝胶珠5中的复方银离子抗菌剂同样会接触到伤口,从而保持伤口处的无菌状态,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伤口处细菌影响出现瘢痕;同时,组成凝胶珠5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壳聚糖,同样存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且由于壳聚糖在凝胶珠5组成成分中的占据绝对地位,使得凝胶珠5自身拥有较大的抑菌作用,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抗菌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中间层4为内部具备多孔结构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所述高分子吸水树脂为改性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所述高分子吸水树脂经过针刺处理;所述高分子吸水树脂上存在均匀分布的贯通微孔41;所述贯通微孔41直径为0.2mm;

工作时,当无纺布外侧或内侧的液体进入到无纺布中间后,液体在接触到中间层4后,组成中间的改性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迅速将液体吸收、固定,防止液体流散,从而引起渗漏,避免液体造成污染,形成无纺布两侧相对隔水环境,同时,改性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吸收液体后,能够有效的固定液体,防止吸收后的液体在外界压力作用下重新渗出,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通过选用改性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内部具备多孔结构,使液体在渗透进无纺布内部,接触到吸水树脂后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吸水树脂的内部,增大液体与吸水树脂的接触面积,提高单位时间内吸水树脂对液体的吸收量,从而保证中间层4能够有效的将进入无纺布内部的液体迅速吸收,同时,吸水树脂内部的多孔结构能够配合针刺处理形成的贯通微孔41,连通吸水树脂的两侧,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无纺布两侧空气被致密的中间层4阻拦,影响无纺布的透气性,同时,直径较小的贯通微孔41,对空气通过较友好,而对液体通过则存在一定的阻力,阻碍液体的通过,从而避免液体从贯通微孔41中直接穿过中间层4,导致单位时间内进入中间层4的液体总量超出中间层4吸收极限,导致无纺布抗渗性能失效,液体直接穿过无纺布,污染无纺布覆盖处,同时,吸水树脂上通过针刺处理得到的贯通微孔41还可以加快渗入无纺布中的液体进入中间层4吸水树脂中的速度,在与吸水树脂中的多孔结构配合的情况下,迅速将渗入液体分散到中间层4中,提高中间层4吸水树脂对液体的收速率,防止因吸收速度慢导致的液体渗漏,提高无纺布的抗渗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无纺布在整理液中经过浸渍处理,之后烘干得到接触层2;所述整理液为季铵盐类抗菌整理剂dc-5700的水溶液,浓度为20g/l;所述烘干温度为115℃;

工作时,接触层2直接接触器具或者伤口表面,接触层2上整理液浸渍处理得到的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层能够有效的去除器具表面或者伤口处的细菌,能够提高良好的无菌环境,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性能,保证无纺布与器具或伤口的接触面无菌,同时,通过《针织工业》2005年05期中的《抗菌整理剂dc-5700的应用》可以得知,通过整理液处理后接触层2上附着的抗菌层通过物理作用杀菌,无毒无害,不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影响织物的其他优良性能,同时,接触层2与抗菌层结合紧密,长效抗菌,同时,通过选用特定浓度以及特定烘干温度,使抗菌效果最大化,有效的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表面层1与中间层4之间设置有防水透气薄膜3;所述防水透气薄膜3由ptfe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凝胶珠5位于防水透气薄膜3与中间层4之间;

工作时,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层1直接接触到外界环境中,当外界存在液体直接溅射、洒落到无纺布上时,液体向无纺布内部渗透,当液体渗透到防水透气薄膜3处后,液体被防水透气薄膜3阻挡,防止液体继续向无纺布内部渗入,避免液体穿过无纺布造成污染,同时,给与使用者足够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更换新的无纺布,防止液体在无阻拦情况下,渗入过快,使用者缺少做出判断并处理的时间,从而导致液体渗入污染,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防水透气薄膜3在防止外界液体渗入的同时,可以防止无纺布内部覆盖部位的液体渗出到无纺布外,如避免伤口处渗液到无纺布外,造成污染,提高无纺布的抗渗性,同时,设置的防水透气薄膜3能够兼顾防水和透气的功能,ptfe多孔材料制成的薄膜,对空气的通过性较高,能够避免为了防水牺牲无纺布的透气性,从而保证无纺布的透气性良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表面层1、中间层4和接触层2通过超声波压合,得到成品医用卫生无纺布;所述医用卫生无纺布经超声波压合后表面存在压合纹路,且压合纹路为规则的网格状;所述压合纹路中的网格的边长均为5mm;所述表面层1、中间层4和接触层2在压合纹路处相融合,形成相互隔离的小网格;

工作时,通过超声波压合后,无纺布的表面层1、中间层4和接触层2三层结构粘合在一起,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无纺布发生分散、解体现象,影响使用,同时,通过超声波压合能够避免使用粘合剂粘合导致的无纺布柔软度、透气性下降等问题,同时,采用超声波压合能够省去粘合剂的成本,降低总的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使用具有网格的超声波压合模具,使压合完成的无纺布上形成网格状小单元,进一步提高无纺布的结构强度,避免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自我解体,同时,超声波压合操作形成的网格状小单元将中间层4的吸水树脂分割,形成相互独立的小单元,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粘结成一个整体,阻碍液体进入,影响中间层4对渗入液体的吸收,同时,超声波压合形成的网格状小单元将无纺布中的凝胶珠5相对固定,防止在无纺布使用过程中凝胶珠5聚集到一起,导致无纺布抗菌性能极大下降,失去抗菌、抑菌效果,影响无纺布的抗菌性能,同时,当外界液体洒落到无纺布的侧面时,由于无纺布平面方向不存在阻隔设计,液体渗入不存在阻拦,液体将持续向无纺布内部渗入,而超声波压合后形成的网格状小单元相互之间相互独立,因此,外界液体渗入较少数量的边缘位置的网格单元后,受到压合纹路的阻拦,液体不在继续渗入,从而保证无纺布抗渗性能的完好,避免液体从侧面渗入污染,有效的延长无纺布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将该无纺布的接触层2作为使用面,覆盖在伤口或者需要接触的器具上,当无纺布覆盖之后,伤口处渗出的组织液或器具上的液体,穿过形成接触层2的无纺布到达中间层4中,被形成中间层4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所吸收,同时,通过无纺布的遮蔽,外界的水分、杂质以及病菌等,均被表面层1的无纺布所阻拦;当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中间层4的两侧均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凝胶珠5,无纺布接触层2外的液体向内渗入到中间层4时,液体必然接触到凝胶珠5,当液体与凝胶珠5接触后,凝胶珠5中载有的功能助剂缓释出来,接触到液体,功能助剂成分中的复方银离子抗菌剂能够有效的将渗入的液体中的细菌清除,同时,由于接触层2厚度较薄,在使用无纺布覆盖伤口时,在伤口中渗出的组织液的作用下,凝胶珠5中的甲壳素缓慢释放出来,较易接触到伤口表面,由于甲壳素自身存在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使伤口愈合速度提高的效用,在使用无纺布覆盖伤口后,能够相对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减轻病人伤痛;当无纺布外侧或内侧的液体进入到无纺布中间后,液体在接触到中间层4后,组成中间的改性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迅速将液体吸收、固定,同时,吸水树脂内部的多孔结构能够配合针刺处理形成的贯通微孔41,连通吸水树脂的两侧,保证空气流通,同时,吸水树脂上通过针刺处理得到的贯通微孔41在与吸水树脂中的多孔结构配合的情况下,迅速将渗入液体分散到中间层4中,提高中间层4吸水树脂对液体的收速率;接触层2直接接触器具或者伤口表面,接触层2上整理液浸渍处理得到的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层能够有效的去除器具表面或者伤口处的细菌,同时,接触·层2与抗菌层结合紧密,长效抗菌;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层1直接接触到外界环境中,当外界存在液体直接溅射、洒落到无纺布上时,液体向无纺布内部渗透,当液体渗透到防水透气薄膜3处后,液体被防水透气薄膜3阻挡,防止液体继续向无纺布内部渗入,同时,设置的防水透气薄膜3能够兼顾防水和透气的功能,对空气的通过性较高;工作时,通过超声波压合后,无纺布的表面层1、中间层4和接触层2三层结构粘合在一起,避免无纺布解体,同时,压合完成的无纺布上存在网格状小单元,提高无纺布的结构强度,同时,网格状小单元将吸水树脂分割,形成独立的小单元,同时,网格状小单元将无纺布中的凝胶珠5相对固定,同时,网格状小单元相互之间相互独立,因此,外界液体渗入较少数量的边缘位置的网格单元后,受到压合纹路的阻拦,液体不在继续渗入。

为了验证本发明医用卫生无纺布与普通医用无纺布(厚度为40~46g/m2)在抗菌性、抗渗性与透气性方面的差异,特设立以下几组实验用于验证;

实验组1(抗菌性测试)

准备本发明医用卫生无纺布与普通医用无纺布(厚度为40~46g/m2)样本,将样本裁剪出裁剪出5个大小为20cm2的试样,将裁剪完成的试样放入臭氧灭菌柜中进行充分灭菌,灭菌时间60min。试样灭菌完成后放置到已接种检测菌培养皿中的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皿放置到恒温恒湿箱中培养。其中检测菌为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和霉菌。在放置24h后,取出培养皿,检查培养皿中菌落总数,记录数据,并记入表1中。

表1(细菌培养记录)

实验组2(透气性测试)

随机选取等量的本发明医用卫生无纺布与普通医用卫生无纺布(厚度为40~46g/m2)样本,将两种样本表面清理干净后分别裁剪出5个大小为20cm2的试样。其中本发明医用卫生无纺布试样为a组,普通医用无纺布为b组,实验采用山东中仪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zy-461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进行测试,测试时选择测试压力为150pa,对两种样本的5个试样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观察测试仪上显示的实验结果,并将结果记入表2中。

表2(透气性测试结果记录)

实验组3(抗渗性测试)

随机选取等量的本发明医用卫生无纺布与普通医用卫生无纺布(厚度为40~46g/m2)样本,将两种样本表面清理干净后分别裁剪出5个大小为20cm2的试样。其中本发明医用卫生无纺布试样为a组,普通医用无纺布为b组,实验采用杭州百铭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812d型静水压试验机进行测试,测试采用gb/t24218《纺织品非织造布实验方法》第16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法)中记载的实验方法进行,且实验水压从试样的上方施加,水压提升速度为(10±0.5)hpa/min;测试完成后观察测试仪上显示的实验结果,并将结果记入表3中。

表3(抗渗性测试结果记录)

根据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可以有效地验证本发明的医用卫生无纺布在抗菌性、透气性和抗渗性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的医用无纺布,采用本发明的医用卫生无纺布能够更好的防止现有医用无纺布在使用时出现的液体渗透造成的污染,有效抑制、去除细菌,避免细菌污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