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分析系统及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06805发布日期:2021-01-01 18:1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分析系统及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冠状动脉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分析系统及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即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pd)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的比值。要计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就必须借助设备先获得主动脉压数据,如主动脉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等。

通过血压仪测量主动脉压数据存在瞬时性,并不能够实时监测。

现有技术采用的血压采集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不可拆卸、体积大,组装不便;(2)由于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中采用的pin连接器的本体很小,存在抓取困难、安装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分析系统及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血压采集装置存在不可拆卸、体积大、组装不便,pin连接器存在的安装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包括:壳体、集成电路板、血压传感器、pin连接器、第一连接结构和通管;所述血压传感器、集成电路板、pin连接器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血压传感器通过所述pin连接器与所述集成电路板通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分别与所述壳体、所述集成电路板连接,用于向外传输所述血压传感器采集的压力值;

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方向,所述通管设置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通管内表面上设置通孔,所述通管用于液体流通;

所述血压传感器的一端为压力采集端,所述压力采集端密封于所述通孔内,用于采集从所述通管内流过液体的压力值;

所述pin连接器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信号传输机构和抓取机构;所述信号传输机构一端与所述血压传感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连接,所述抓取机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本体上。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所述信号传输机构包括smt贴片和第一弹簧针,所述smt贴片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中间位置,所述smt贴片一端贴于所述本体上,每个贴于所述本体上的smt贴片均与一个第一弹簧针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针穿过所述本体,且所述第一弹簧针的另一端露于所述本体外;与所述血压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接收并传输所述血压传感器采集的压力值;所述本体上设置第一连接单元,所述抓取机构上设置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横梁和两个平板,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的端部连接;沿着所述平板的内表面至外表面方向,两个所述平板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型和┐型的限位卡槽,在所述┌型和所述┐型的限位卡槽的竖直面上均设置凸起。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端部的至少一个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两端均露于所述本体外。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插针和第二弹簧针,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二弹簧针连接,所述第二弹簧针一端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弹簧针同侧的所述本体的表面上,所述插针一端设置于与所述smt贴片同侧的所述本体的表面上,所述插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针的另一端均露于所述本体外;或

所述定位机构为定位柱,在靠近每根所述定位柱的位置各设置一个信号传输机构,沿着一根所述定位柱至另一根所述定位柱的方向,其余所述信号传输机构成两行的形式均匀分布于所述本体上。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所述壳体内部设置空腔,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的识别单元,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血压传感器的唯一标识,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向外传输所述血压传感器的唯一标识。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所述血压传感器包括:基板、血压采集单元,所述血压采集单元的一端为压力采集端,所述压力采集端与所述通孔的形状相同,所述压力采集端与所述通孔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所述血压采集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与所述信号传输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还包括:在所述集成电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支架;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内部设置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一端设置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和/或

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防滑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包括:

组装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

如果有液体流过血压传感器;

则所述血压传感器将采集到压力值依次发送给pin连接器和第一连接结构;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血压的实时采集。

可选地,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在组装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之后,在所述如果有液体流过血压传感器之前,还包括:识别所述血压传感器,判断所述血压传感器是否为第一次使用;

如果识别出的所述血压传感器为二次使用,则给出更换血压传感器的提示;

更换所述血压传感器后,所述识别单元重复上述识别方法;

如果识别出的所述血压传感器为第一次使用,则将通管两端分别与介入治疗的输液管、输液装置的输液管连通。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分析系统,包括:基体、控制器和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基体上,所述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基体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将壳体、血压传感器、pin连接器和第一连接结构设置成一个整体,既实现了血压传感器端的采集和传输,又提高了血压传感器的密封性,全部集成于壳体内,减小了体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外部设备连接,实现了可拆卸设置,组装方便。

通过在pin连接器的本体上设置可拆卸的抓取机构解决了pin连接器安装不便的问题。由于pin连接器的本体长、宽、高的尺寸均小于1cm,因此本体体积很小,抓取安装存在难度;由于本体体积小,又要抓取到本体,又要防止抓取力度过大损伤本体,因此在不损坏本体的情况下精确抓取本体存在难度。为了解决在不损坏本体的情况下快速精准抓取的问题,本申请在本体上设置可拆卸的抓取机构,将pin连接器安装于集成电路板上时,将抓取机构安装于本体上,人为或者通过机械结构将抓取机构精准的抓起、安装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上;如果安装完成,则人为或者通过机械结构将抓取机构从本体上取下,减小抓取机构在本体上的占用体积,降低pin连接器的体积,进而节约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的内部空间,便于提高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的集成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隐藏下壳体的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隐藏上壳体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pin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位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定位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设置有第一定位柱的定位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9为设置有方向辨识单元的pin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10为上壳体和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为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s200的流程图;

下面对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壳体100,上壳体110,第二凸起111,第二定位柱112,下壳体120,凹槽121,定位孔122,空腔130,防滑部140,血压传感器200,压力采集端210,基板220,金属触点221,血压采集单元230,集成电路板300,pin连接器400,本体410,第一连接单元411,方向辨识单元412,信号传输机构420,smt贴片421,第一弹簧针422,引脚423,倒角4231,抓取机构430,第二连接单元431,横梁432,平板433,限位卡槽434,定位机构440,插针441,第二弹簧针442,第一定位柱443,第一连接结构500,导电端子510,通管600,通孔610,识别单元700,支架800,支柱810,第二连接结构900,第三连接结构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通过血压仪测量主动脉压数据存在瞬时性,并不能够实时监测。现有技术采用的血压采集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不可拆卸、体积大,组装不便;(2)由于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中采用的pin连接器的本体很小,存在抓取困难、安装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和图3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包括:壳体100、集成电路板300、血压传感器200、pin连接器400、第一连接结构500和通管600;血压传感器200、集成电路板300、pin连接器400均设置于壳体100内;血压传感器200通过pin连接器400与集成电路板300通讯连接;第一连接结构500分别与壳体100、集成电路板300连接,用于向外传输血压传感器200采集的压力值;远离第一连接结构500方向,通管600设置于壳体100顶部,通管600内表面上设置通孔610,通管600用于液体流通;血压传感器200的一端为压力采集端210,压力采集端210密封于通孔610内,用于采集从通管600内流过液体的压力值;如图4所示,pin连接器400包括:本体410,以及设置于本体410上的信号传输机构420和如图5所示的抓取机构430;信号传输机构420一端与血压传感器200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电路板300连接,抓取机构430可拆卸地安装于本体410上。本申请将壳体100、血压传感器200、pin连接器400和第一连接结构500设置成一个整体,既实现了血压传感器200端的采集和传输,又提高了血压传感器200的密封性,全部集成于壳体100内,减小了体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500与外部设备连接,实现了可拆卸设置,组装方便。

由于pin连接器的本体410长、宽、高的尺寸均小于1cm,因此本体410体积很小,抓取安装存在难度;由于本体410体积小,又要抓取到本体410,又要防止抓取力度过大损伤本体410,因此在不损坏本体410的情况下精确抓取本体410存在难度。为了解决在不损坏本体410的情况下快速精准抓取的问题,本申请在本体410上设置可拆卸的抓取机构430,如果需要将pin连接器安装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上时,则将抓取机构430安装于本体410上,人为或者通过机械结构将抓取机构430精准的抓起、安装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上;如果安装完成,则人为或者通过机械结构将抓取机构430从本体410上取下,减小抓取机构430在本体410上的占用体积,降低pin连接器的体积,进而节约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内部空间,便于提高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集成度。

由于血压传感器200的压力采集端210密封于通孔610内,通孔610与通管600连通,能够实时采集液体压力,不与外部环境接触,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通过pin连接器400、第一连接结构500实现压力值的传输,由于液体只在通管600、通孔610和压力采集端210组成的密封结构内流动,不会接触到其他结构,提高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报废率低,降了维修和生产成本,且具有结构简单、工序简单的优点。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信号传输机构420包括如图9所示的smt贴片421和如图6所示的第一弹簧针422,smt贴片421设置于本体410的中间位置,smt贴片421一端贴于本体410上,每个贴于本体410上的smt贴片421均与一个第一弹簧针422端部连接,第一弹簧针422穿过本体410,且第一弹簧针422的另一端露于本体410外;与血压传感器200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接收并传输血压传感器200采集的压力值;本体410上设置如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单元411,抓取机构430上设置如图4所示的第二连接单元431,第一连接单元411与第二连接单元431连接。本申请在本体410上设置信号传输机构420,实现了pin连接器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功能,如果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连接一侧的pin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机构的端部全部设置为如图6所示的插针441结构,则由于本体410长、宽、高的尺寸均小于1cm,每根插针441之间的距离较小,在插针所在位置焊接焊盘时,焊盘总和宽度约为3mm,而对应连接的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宽度约为2.2mm,因此导致设置于插针441处的焊盘不能完全进入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中,产生组装问题。为了保证焊盘总和宽度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宽度近似,可以在进行锡焊之前将部分焊盘位置贴高温胶带,进而保证锡焊位置不大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的宽度,使插针441处的焊盘能够完全进入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中,但是如此操作的一致性较差,由于高温胶带需要人工覆盖,不能保证焊盘宽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合格率无法保证,且人为操作会增加工时。为了在不增加工时,且保证焊盘位置不大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的宽度,本申请的信号传输机构包括如图9所示的smt贴片421和如图6所示的第一弹簧针422,smt贴片421设置于本体410的中间位置,smt贴片一端贴于本体410上,每个贴于本体410上的smt贴片421均与一个第一弹簧针422端部连接,第一弹簧针422穿过本体410,且第一弹簧针的另一端露于本体410外;通过smt贴片421的设置,将定位机构440之间的插针441改成smt贴片421,插针441的数量减少,进而减小了焊盘总和的锡焊面积,保证锡焊位置不大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的宽度,使smt贴片421处的焊盘能够完全进入有创血压采集装置的安装部中,定位机构440之间的焊盘不存在锡连的风险;不需要人工粘贴胶带,减少工时,组装合格率高。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抓取机构430包括:横梁432和两个平板433,横梁4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板433的端部连接;沿着平板433的内表面至外表面方向,两个平板433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型和┐型的限位卡槽434,在┌型和┐型的限位卡槽434的竖直面上均设置第二连接单元431,第二连接单元431为第一凸起。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本体410端部的至少一个如图6所示的定位机构440,定位机构440的两端均露于本体410外。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定位机构440包括插针441和第二弹簧针442,插针441与第二弹簧针442连接,第二弹簧针442一端设置于与第一弹簧针422同侧的本体410的表面上,插针441一端设置于与smt贴片421同侧的本体410的表面上,插针441的另一端与第二弹簧针442的另一端均露于本体410外。本申请采用插针441的结构对本体进行定位,保留原有设计,降低成本。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定位机构440为第一定位柱443,在靠近每根定位柱443的位置各设置一个如图4所示的信号传输机构420,沿着一根定位柱443至另一根定位柱443的方向,其余信号传输机构420成两行的形式均匀分布于本体410上。优选地,定位机构440为2个,对称设置于本体410的两端。对称设置的定位机构440既能够对pin连接器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够使pin连接器相对稳定的设置于有创血压采集装置上,不会产生晃动,设置更加科学。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本体410上设置如图9所示的方向辨识单元412。优选地,方向辨识单元412为设置于本体410一个侧面的凹槽或者标记物等,例如标记线;方向辨识单元412用于区别本体410的方向,可以快速、精准的将本体410安装于集成电路板300上。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着一个定位机构440至另一个定位机构440方向,本体410的长度为6~8mm,本体410的宽度为2~4mm,本体410的厚度小于等于2mm。如果本体410厚度大于2mm,则与smt贴片421连接的插针441的端部不能从本体410中伸出,导致smt贴片421端焊接时仍有连锡的风险,因此将本体410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2mm,将与smt贴片421连接的插针441的端部从本体410中伸出,优选地,本体410的厚度为1.5mm,伸出如图7所示的引脚423长度为0.5~1mm,引脚423的直径为1~1.1mm,进一步地,为了增大相邻引脚423之间的间隙,则将如图7所示的引脚423端部增加倒角4231。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内部设置如图2所示的空腔130,包括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上壳体110与下壳体120连接。本申请通过将壳体100分成上、下两个壳体,便于壳体100内部结构的安装。本申请通过将血压传感器200、pin连接器400均设置于壳体100的空腔130内,设置成封闭结构,提高了密封效果,集成程度高,减小了体积,且外形整齐、美观。

本申请中采用的血压传感器200一般是通过人工保管的,对使用过和未使用的血压传感器200分开放置。由此可知,人工保管存在误差,有漏保管和误保管问题存在,虽然理论上血压传感器200是一次性的,但是人工保存很难做到真正的一次性使用,而对于患者而言,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用到二次使用的血压传感器200也会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因此为了解决这万分之一的概率事件,本申请在集成电路板300上设置识别单元700,识别单元700依次通过集成电路板300、弹针420与血压传感器200连接,识别单元700用于识别血压传感器200的唯一标识;第一连接结构500用于向外传输血压传感器200的唯一标识。

如图3和图10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血压传感器200包括:基板220和血压采集单元230,基板220设置于集成电路板300上,血压采集单元230设置于基板220上,血压采集单元230的一端为压力采集端210,压力采集端210与通孔610的形状相同,压力采集端210与通孔610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血压采集单元230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基板220上,基板220与信号传输机构420、定位机构440连接。优选地,压力采集端210高度与通孔610的深度相同,压力采集端210嵌接于通孔610内,周边涂有密封胶或者安装密封胶圈,压力采集端210的采集端面与通孔610的开口处以及通管600的内表面持平,不会阻碍通管600内液体的流动,提高压力采集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在集成电路板30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如图1所示的支架800,支架800一端安装于壳体100内壁上,支架800另一端安装于集成电路板300上;本申请通过支架800对集成电路板300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集成电路板300与壳体100连接的稳定性;优选地,支架800包括至少一根支柱810,为了提高稳定性,使集成电路板300的承重能力相同,支柱810为偶数根,且对称设置于所述集成电路板300上,如果为4根,则对称设置于所述集成电路板300的四角上;第一连接结构500内部设置导电端子510,导电端子510一端设置于集成电路板300上;壳体100外表面设置防滑部140。导电端子510用于将集成电路板300上收集的压力值以及唯一标识向外传输,通过外部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

如图1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连接于通管600两端的第二连接结构900和第三连接结构1000,第二连接结构900和第三连接结构1000分别与外部设置的输液管连接。通过血管有创介入设备、第二连接结构900、通管600、第三连接结构1000和输液袋构成了通路,实现了血压传感器200实时测量血压的目的。

在抓取本申请的血压采集装置100时,防滑部140可以有效的降低脱落危险,更加安全可靠。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沿着通管600至第一连接结构500方向,上壳体110底部设置第二凸起111,在第二凸起111上设置第二定位柱112;沿着连接装置200至血压采集装置100方向下壳体120顶部设置凹槽121,在凹槽121上设置定位孔122,通过第二定位柱112插接于定位孔122内进行定位,第二凸起111插接于凹槽121内。第二定位柱112与定位孔122的设置实现了上下壳体的快速安装。

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实时采集血压的方法,包括:

s100,组装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

s200,识别血压传感器200,判断血压传感器200是否为第一次使用,如图13所示,包括:

s210,如果识别出的血压传感器200为二次使用,则给出更换血压传感器200的提示;

s220,更换血压传感器200后,识别单元重复上述识别方法;

s230,如果识别出的血压传感器200为第一次使用,则将通管600两端分别与介入治疗的输液管、输液装置的输液管连通;

s300,如果有液体流过血压传感器200;

s400,则血压传感器200将采集到压力值依次发送给pin连接器400和第一连接结构500;

s500,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血压的实时采集。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分析系统,包括:基体、控制器和上述的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控制器设置于基体上,一次性血压采集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结构500与基体连接。

本发明的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