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2045发布日期:2020-08-11 20:5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远程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患者就医过程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罕见病症或者急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疗,以及需要高性能的检查设备和高水平检验技术等进行辅助检查。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对于一些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方的急危重症以及疑难杂症患者而言,及时得到优质医疗资源和高水平诊疗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城市大医院也存在医疗资源有限且医疗信息不通畅等问题。既是大医院在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患者时,也经常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医生工作强度大、患者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患者,需要长途跋涉,亲自到医院挂号、排队等,从发病到得到治疗可能需要花费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在求医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对于需要复诊患者,往往是需要回到首诊医院进行复诊,以便医生快速获取到患者的目前病情,而这个医疗过程并不复杂,但却要消耗医院、医生和患者大量精力和金钱,挤占了优质资源。医疗信息不通畅、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没有发挥跑腿效果,是目前各大医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上述就诊难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双向转诊以及远程诊疗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提出了一些目标性要求,但目前各地各医疗机构尚未形成一套相对成熟流畅的操作流程。从现有信息技术看,还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在一些文献中有提及远程医疗的方案,例如专利号为:2018112832149,发明名称为一种交互式远程医疗系统的专利文件中提到,采用便携式医疗数据仪等数据采集终端,获取使用者健康数据(例如:心跳脉搏、血压、体温、肺活量等数据);经平台智能分类、分析后,发送至医疗机构终端与设置好的常见表征状况自动分析生成检测结果。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上述方案中,采用便携式医疗数据仪采集数据,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患者,检测部位和最终数据容易失真;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均没有医务人员参与,最终检测结果均凭借终端设置的数据,误差大、风险高。并且对于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容易发生误诊或者延误治疗的情况,可信度低,可靠性差,无法实现及时准确治疗。对于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者,发生疾病时,不能及时得到专业救治,患者可能造成巨大损害和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该系统是基于上下级医院通过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在至少两名医生的合作下,实现远程诊疗。该系统可通过上下级医院合作,并根据患者目前病情和需求进行双向转诊,共同为患者提供准确合理、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实现病人合理流动,并且全程同等享受三级甲等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云服务器,该云服务器上连接有m个下级医院服务器、n个上级医院服务器、总数据库、药房服务、x个下级医务人员用户、y个上级医务人员用户以及w个患者用户。

所述云服务器内部设置有资质互联审核模块、患者入口模块、医院导诊分诊模块、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

所述下级医院服务器内设置有下级远程诊疗模块、下级双向转诊模块、下级医院导诊分诊匹配模块、下级医院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

所述上级医院服务器内设置有上级远程诊疗模块、上级双向转诊模块、上级医院导诊分诊匹配模块、上级医院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

所述总数据库内至少保存有所有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医务人员数据、诊疗数据、病历资料、资质审查数据、医院基本信息数据。

所述药房服务内设置有医院药房服务器、第三方药房服务器和处方流转平台服务器。

所述下级远程诊疗模块和所述上级远程诊疗模块用于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和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同时对处于二者任意一处的患者进行诊疗和数据传输,上级医院医生提供诊疗建议。

所述诊疗或者为首诊,或者为复诊。

所述上级双向转诊模块、下级双向转诊模块用于:被评估为适合转运的患者在知晓并愿意承担转运风险的情况下,将患者在下级医院和上级医院之间进行双向转诊,并匹配转诊医务人员和转诊交通工具。

所述下级医院导诊分诊匹配模块、上级医院导诊分诊匹配模块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匹配对应的专科科室和医务人员,并向对应接收的科室和医务人员发送患者当前基本病情。

所述资质互联审核模块用于对下级医院资质、上级医院资质、下级医院医生资质、上级医院医生资质、第三方药企的资质进行审核。

所述患者入口模块上连接有患者智能终端,用于远程获取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个人基本信息。

所述医院导诊分诊模块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个人基本信息,实现上级医院或者下级医院匹配。

所述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用于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和诊疗过程进行实时质量监控。

在本发明中,m、n、w、x、y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患者入口模块的个数与上级医院服务器的个数一致。

其中,医院基本信息数据至少包括下级医院地址位置数据、下级医院诊疗科目数据、下级医院达标的检验检查设备信息数据;上级医院地理位置数据、上级医院诊疗科目数据。

采用上述方案,患者用户进入云服务器,将病情上传,其中,病情至少包括基本生命体征、现病史、既往史等,根据智能终端导诊分诊智能建议,提出就诊建议。若患者需要上级医院就诊的,通过智能终端进入上级医院互联网医院,挂上级医院对应科室医生现场号或互联网医院线上号,患者可以在前往实体医院现场就诊,也可以通过云服务器分析患者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地理位置,匹配对应的下级医院或者上级医院,利用远程诊疗模块实现首诊或复诊,还可以在上级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直接首诊或复诊。

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互联网远程诊疗,与现有技术中的互联网就诊存在巨大区别。在本发明中,上下级医院同时对患者进行诊疗,上下级医生均至少包括一名医生,并且上级医院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指导下级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等常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上级医院医生或技师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指导下级医院医生或技师实施检查操作。患者在下级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实时传输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医生根据检查检验结果,出具相应检查检验报告。上级医院医生根据检查检验报告对患者提出诊疗建议或制定诊疗方案。(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有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能对患者进行首诊;在此申明,本专利保护了互联网首诊和复诊方案,可以根据对应国家实时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合法的方案选择)。患者可以通过分级诊疗服务系统在远程接受上级医院医生首诊、会诊、复诊等医疗服务。

通过医院资质审核等条件,上下级医院的部分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资质审核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审核,并将最终结果进行线上线下同步。

在双向转诊模块中,上下级医院可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意愿,实现患者双向转诊。对于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可以从上级医院转至患者居住地所对应的下级医院继续康复治疗,提升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符合上转条件的患者,其中,平诊患者自行前往医院或下级医院派车转诊至上级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需要上级医院支持和指导的,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联系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及时响应,参与患者紧急救治。若患者满足就地治疗条件的,上级医院通过远程诊疗模块实行远程指导救治;若下级医院暂无救治条件且经上级医院医生远程评估符合转诊条件的,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若下级医院暂无救治条件且经上级医院医生远程评估不符合转诊条件的,上级医院通过远程诊疗模块实行远程指导救治,直至患者符合转诊条件或者患者病情平稳不需要上转;若下级医院暂无救治条件且经上级医院医生远程评估不符合转诊条件的,上级医院可安排符合资质条件的专家赶赴患者所在地医院主持或指导救治。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级医院远程诊疗模块和上级医院诊疗模块:若患者位于下级医院所在地,下级医院医务人员获取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个人基本信息;所述医院导诊分诊模块匹配上级医院,该上级医院的上级医院导诊匹配模块配对应的科室和上级医务人员;上级医院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指导下级医务人员进一步采集病史,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检验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形式指导下级医院医务人员获取患者的检查数据并反馈至上级医院医务人员;上级医院医务人员根据所述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所述检查数据,提供所述诊疗建议。

所述诊疗建议至少包括:双向转诊建议、诊疗方案建议、检查检验开单建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议、处方流转建议、用药指导建议、康复指导建议、护理指导建议。

诊疗时,所述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包括至少一个医生进行接诊。

所述双向转诊建议中,若经上级医院医生评估,认为不符合转诊条件,则上级医院医生提供会诊建议,指导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

所述诊疗建议中,若经上级医院医生评估,认为对应患者的诊疗医院地建议为转诊上级医院所在地,下级医院医务人员经所述下级双向转诊模块匹配转诊医务人员和转诊交通工具转诊或者自行前往指定上级医院,对应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做接诊准备。

若患者位于上级医院所在地,经上级医院医务人员诊疗后符合转诊条件且患者知晓并愿意承担转运风险的,所述医院导诊分诊模块匹配下级医院,对应上级医院医务人员通过所述上级双向转诊模块匹配转诊医务人员和转诊交通工具转诊或者患者自行前往至指定下级医院,对应下级医院做接诊准备。

上述技术方案,转诊方案包括且不仅限于以下四类就诊地变化的情况:

第一类,患者从下级医院转诊至上级医院。

第二类,患者从上级医院转诊至下级医院。

第三类,患者在上级医院经诊疗后,直接出院康复。

第四类,患者在上级医院、下级医院之间来回转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能还存在第五种转诊方式,即两两上级医院之间进行转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能还存在第六种转诊方式,即两两下级医院之间进行转诊。

对于第一种方式,当患者在下级医院就诊,但当地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无法满足患者疾病需求的,患者在知晓并愿意承担转运风险情况下,进行转诊。选择转诊出行方式时,可以选择自行或者医院护送;自行前往的,需要记录患者及家属的通讯方式,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为患者佩戴便携式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仪器,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进行位置跟踪,患者在指定时间到达上级医院并联系相关上级医院医生;下级医院护送则在指定时间配送即可。在预定时间到达前,上级医院做好接诊、检验检查、住院、手术等准备,患者到达上级医院,经上级医院医生评估,即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对于第二种方式,当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减轻或处于康复期,则无需在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的,可以选择转诊至下级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结合远程诊疗模块,上级医院医生进行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指导制定诊疗方案等。患者回到下级医院康复治疗能够减轻经济压力、得到家属照顾、环境有所改善,并且依然能够获得来自上级医院医生的持续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也缓解上级医院患者住院压力,提高上级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有效率。

在诊疗时,或者是一名医生接诊或者是多名医生进行会诊;或者是多学科联合诊疗mdt。

药房服务内设置有医院药房服务器、第三方药房服务器和处方流转平台服务器,患者可以在医院药房取药,也可以在第三方药房取药,还可以通过邮寄药品配送到家。

所述处方流转平台,医生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经院内药房药师审核后通过后,处方流转到处方流转平台服务器,患者用户获得处方信息,系统根据患者地址信息智能搜索并匹配患者就近的取得相关资质的药房,患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任意选择一药房到店向其展示处方信息,药房根据处方信息进行配药,患者支付药费后,取药。若患者就近无相应药房或药品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其他较远的药房进行线上支付,要求药品寄送,患者在家即可收到药品并确认药品信息。在药房服务器上记录有对应患者用户的取药处方和取药记录;在患者用户上保存有取药记录、价格以及对应的药品用法用量等信息。患者用户可以根据取药记录进行药品溯源。

其中,对于与本系统云服务器相连接的第三方药房,需要与合作的医院进行相关资质审查。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包括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单元、检查检验报告结果管理单元、药品管理单元、医保管理单元。

通过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单元主要开展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性检查、处方点评、检查检验合理性检查、医生回复及时性评价、医生回复准确性评价等医疗质量监管;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具体包括患者对就诊体验满意度、患者对医生满意度和患者对医院满意度调查等;开展投诉管理;开展门诊加号管理;开展互联网医院科室、医生人员的管理;开展医疗运行质量管理;开展处方审核管理。

检查检验报告结果管理单元主要对检查结果报告质量、图像质量等进行质量控制。

药品管理单元包括处方审核单元、处方点评单元。

医保管理单元对患者在就诊、治疗、住院等过程中的医疗费用报销进行监督和管理。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患者入口模块上连接有患者智能终端,用于患者用户和上级医务人员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上级医生实现在线首诊或者诊后复诊。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智能终端上设置与系统连接的入口进入本系统,可以通过安装app、设置小程序、公众号、网页链接等方式进入本系统。通过登录用户与系统进行的数据交互。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云服务器内部设置有预约模块,该预约模块包括在线预约单元和线下预约单元,对于同一患者用户,其线上预约单元和线下预约单元对应数据一致且同步。

所述在线预约单元用于患者用户通过所述患者智能终端实现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预约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在线预约复诊、在线预约住院、在线预约手术、在线预约药物配送、在线预约医嘱、在线预约缴费开票、在线门诊加号;

所述线下预约单元用于患者实现线下预约挂号、线下预约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线下预约复诊、线下预约住院、线下预约手术、线下预约药物配送、线下预约医嘱、线下缴费开票、线下门诊加号。

在线预约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包括预约超声、x线、ct、mr、pet-ct、pet-mr以及检验项目等。预约复诊是指患者首诊后需要复诊的,通过预约进行再次诊疗,无需再次到现场排队挂号等流程,节约了就诊时间和医疗资源。预约药物配送适合于对患者自行约定时间到院取药,或者提前选择药物邮寄配送;预约医嘱用于获取医生对患者的康复、用药等的医嘱。预约缴费开票,用于患者提前预约缴费、开票的功能,有效避免患者排队等候的情况,医院可以根据预约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智能调配。预约住院,可以提前进行排队预约住院,避免患者到医院没有病床的情况。预约手术用于患者提前进行手术预约,提前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包括手术条件和术前相关检查,医院提前安排手术室和手术医生。在线门诊加号用于医生为患者加医生自己线下的号。

作为其他的技术方案,线上预约挂号、线上预约开单、线上预约复诊可合并至一个功能模块,在该功能模块下实现上述功能。

作为其他的技术方案,线下一般实现挂号、检验检查、住院、手术、加号等线下操作功能。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云服务器内部设置有诊后复诊模块。

所述诊后复诊模块用于获取对应患者首诊的诊疗数据,并结合患者当前基本病情,进行复诊、续方、随访以及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解读等医疗服务。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医院药房服务器内设置有处方获取模块、处方审核模块和处方点评模块。医生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经院内药房药师审核后通过后,处方流转到处方流转平台,处方获取模块获取患者用户的处方信息,系统根据患者地址信息智能搜索并匹配患者就近的取得相关资质的药房,患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任意选择一药房向展示处方信息,药房根据处方进行配药,患者支付药费后,取药。在药房服务器上记录有对应患者用户的拿药处方和拿药记录;在患者用户上保存有取药记录、价格以及对应的药品用法用量等信息。患者用户可以根据取药记录进行药品溯源。

另外的,患者过敏史获取模块用于药房工作人员核对患者过敏史症状,对处方进行核对;患者通过费用支付模块进行费用等支付。其中,药房服务器与医保相关部门相连接。为了对药房药品进行实时跟踪,还设置有药品进出库追踪管理模块。

在线处方审核模块用于对处方合理性规范性进行监督管理,通处方点评模块用于专家对处方进行点评。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云服务器内部设置有远程健康咨询与远程教育模块。

所述远程健康咨询与远程教育模块设置有医师咨询单元、用药咨询单元、护理咨询单元、远程教育单元、健康微课单元。

通过上述模块和单元,用于患者、医务人员进行咨询、健康教育等功能。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云服务器内部设置健康档案管理模块。

所述健康档案管理模块用于记录患者用户的诊疗数据。

为了保证各种数据安全,每个医院的患者诊疗数据独立保存,但在上下级医院对患者实施联合诊疗时,上下级医院应实现该患者的诊疗数据共享。

作为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云服务器、下级医院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药房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云服务器、下级医院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云服务器、下级医院服务器、药房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云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药房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下级医院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药房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云服务器、下级医院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云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云服务器、药房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下级医院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下级医院服务器、药房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作为再一种技术方案,或者所述上级医院服务器药房服务器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通过设置用户进入本系统的不同入口和服务器设置上,可以通过将任意至少两个服务器进行合并。并且,所述云服务器、下级医院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药房服务器上分别设置有数据库,用于保存对应的数据,且根据用户权限,可以实现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调取。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级医务人员用户至少包括下级医生用户、下级护士用户、下级急救车工作人员用户、下级管理员用户。

所述上级医务人员用户至少包括上级医生用户、上级护士用户、上级急救车工作人员用户、上级管理员用户。

每个用户对应设置有权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库内根据设定,保存有诊疗所需的所有资料。并且根据实时事件的发生,可以对数据进行累计、分类保存。并且根据用户权限进行数据调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上级医院与各地区医院建立分级合作模式,在上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合作下,实现远程诊疗(包括:患者首诊、复诊、康复、护理、报告解读、药品配送、慢病随访管理以及门诊、住院、检查、手术等各种预约服务)和双向转诊,尽量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引导患者合理流动,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医疗资源,同时全程同等享受三级甲等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服务器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模块分布示意图;

图4是双向转诊流程示意图;

图5是多学科联合会诊流程示意图;

图6是儿童患者a的就诊转诊示意图;

图7是儿童患者b的就诊转诊示意图;

图8是儿童患者c的就诊转诊示意图;

图9是用药咨询流程图;

图10是药品配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上级医院,甲医院、乙医院、丙医院作为下级医院。

三个典型儿童用户,具体为:

儿童患者a:家住重庆奉节县**镇******路;

主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儿童患者b:家住开州区****小区

主要诊断:多发性骨折;

儿童患者c:家住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村;

主要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可以看出,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包括云服务器1,该云服务器1上连接有m个下级医院服务器2、n个上级医院服务器3、总数据库4、药房服务5、x个下级医务人员用户、y个上级医务人员用户以及w个患者用户;在本实施例中,m=3;n=1;x、y大于等于10;w=3。在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管理员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员用户通过pc端进入总服务器;患者用户通过公众号进入总服务器,医务人员用户通过应用软件进入总服务器。

从图1可以看出,所述云服务器1内部设置有资质互联审核模块1a、患者入口模块1b、医院导诊分诊模块1c、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1d。

在本实施例中,患者入口模块1b的个数与上级医院服务器的个数一致,即患者入口模块1b的个数为1。

从图1-3还可以看出,所述上级医院服务器3内设置有上级远程诊疗模块3a、上级双向转诊模块3b、上级医院导诊匹配模块3c、上级医院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3d。

从图1还可以看出,所述下级医院服务器2内设置有下级远程诊疗模块2a、下级双向转诊模块2b、下级医院导诊匹配模块2c、下级医院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2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资质互联审核模块1a用于对下级医院资质、上级医院资质、下级医院医生资质、上级医院医生资质、第三方药企的资质进行审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患者入口模块1b上连接有患者智能终端,用于患者用户和上级医务人员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上级医生实现在线首诊或者诊后复诊。

在本实施例中,患者通过智能终端上的公众号进入总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院导诊分诊模块1c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个人基本信息,实现上级医院或者下级医院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级远程诊疗模块2a和所述上级远程诊疗模块3a用于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和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同时对处于二者任意一处的患者进行诊疗和数据传输,上级医院医生给出诊疗建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诊疗为首诊时,可以采用线下诊疗,也可以采用线上诊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级双向转诊模块2b、上级双向转诊模块3b用于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意愿,将患者在下级医院和上级医院之间进行转诊并匹配转诊医务人员和交通工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级医院导诊匹配模块2c、上级医院导诊匹配模块3c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匹配对应的科室和医务人员,并向对应科室和医务人员发送患者当前基本病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1d用于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和诊疗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可以看出,所述总数据库4内至少保存有所有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医务人员数据、诊疗数据、资质审查数据、医院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诊疗建议包括双向转诊建议、会诊建议、诊疗方案建议、检查检验开单建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议、处方流转建议、用药指导建议、康复指导建议、护理指导建议。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可以看出,若患者位于下级医院所在地,下级医院医务人员获取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个人基本信息;所述医院导诊分诊模块1c匹配上级医院,该上级医院的上级医院导诊匹配模块3c配对应的科室和上级医务人员;上级医院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当前基本病情指导下级医务人员进一步采集病史,若需要检查检验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指导下级医院医务人员获取患者的检查数据并反馈至上级医院医务人员;上级医院医务人员根据所述患者当前基本病情和所述检查数据,提供所述诊疗建议。

所述诊疗建议中,若经上级医院医生评估,认为不符合转诊条件,则上级医院医生提供会诊建议,指导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

所述诊疗建议中,若经上级医院医生评估,认为对应患者的诊疗医院地建议为转诊上级医院所在地,下级医院医务人员经所述下级双向转诊模块2b匹配转诊医务人员和转诊交通工具转诊或者自行前往指定上级医院,对应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做接诊准备。

若患者位于上级医院所在地,经上级医院医务人员诊疗后符合转诊条件且患者知晓并愿意承担转运风险的,所述医院导诊分诊模块1c匹配下级医院,对应上级医院医务人员通过所述上级双向转诊模块3b匹配转诊医务人员和转诊交通工具转诊或者自行前往至指定下级医院,对应下级医院做接诊准备。

在诊疗时,或者是一个医生接诊或者多名专家进行会诊;或者是多学科联合诊疗mdt。

在本实施例中,儿童患者c,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

结合图5可以线下会诊流程图可以看出,在会诊时一般由多个学科专家参与会诊,并且需要事先安排协调时间、地点、指定主持人,并提出诊疗建议。不排除有多次会诊的情况。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患者所处位置较远的或不方便到医院线下的,可采用线上多学科联合会诊。会诊方式、流程等与线下相同。

结合图6可以看出,对于儿童患者a,首次诊疗在上级医院,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渝中院区呼吸科就诊;病情好转后,根据上级医生建议,并征求患者a的家属同意后,转至甲医院。

结合图7可以看出,对于儿童患者b,首次诊疗在上级医院,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渝中院区骨科就诊;经手术住院5日后,根据上级医生建议,并征求患者b的家属同意后,转至乙医院康复科;1个月后,患者b家属预约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骨科线上号进行在线复诊,进入医院导诊分诊模块,经上级医院骨科医生接诊后,需要取出钢板及螺钉,并通过预约模块预约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骨科住院及手术;且患者b家属选择自驾前往。入院前,医生可指导患者b家属或医生直接为其预约相关检查、住院及手术。患者b如约住院并进行手术,经治疗后,患者b继续转诊至乙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直至经上下医院医生联合评估达到出院指征,患者b出院。

结合图8可以看出,丙医院接诊患者c后,通过远程诊疗,上级医院医生评估建议上转,经120救护车转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渝中院区进行首诊、复诊。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和2可以看出,所述云服务器1还连接有药房服务器5,该药房服务器5内设置有院内药房服务器5a、第三方药房服务器5b、处方流转服务平台5c,其中院内药房服务器内设置有处方获取模块、在线处方审核模块,在线处方点评模块;患者就医后,上级医生开处方,患者选择就近的药房进行取药。

结合图10可以看出,患者用户进入互联网医院,申请复诊续方,医生根据该患者的历史病历和患者现在的病情,开具电子处方,药师审方通过后,患者获取电子处方,选择/补充个人地址信息,支付药品费用和邮寄费用,药房发放药品并填写快递信息,快递公司配送,患者确认签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级医院服务器2、上级医院服务器3设置在同一服务器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云服务器1内部设置有预约模块1f,该预约模块1f包括在线预约单元和线下预约单元,对于同一患者用户,其线预约单元和线下预约单元对应数据一致且同步。

所述在线预约单元用于患者用户通过所述患者智能终端实现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预约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在线预约复诊、在线预约住院、在线预约手术在线预约药物配送、在线预约医嘱、在线预约缴费开票;所述线下预约单元用于患者实现线下预约挂号、线下预约开具检验检查申请单、线下预约复诊、线下预约住院、线下预约手术线下预约药物配送、线下预约医嘱、线下缴费开票。

所述患者入口模块1b上连接有患者智能终端,用于患者用户和上级医务人员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上级医生实现在线首诊或者复诊。

在本实施例中,患者a通过患者智能终端公众号进行挂号并进行首诊和复诊。

在本实施例中,患者b通过线下挂号进行远程首诊、转诊,通过患者智能终端进行挂号进行复诊。

在本实施例中,患者c通过线下急诊挂号进行首诊,通过患者智能终端小程序进行线上预约挂号进行复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患者有效身份信息、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信息、病历资料、过敏药物信息。

所述下级医务人员用户包括下级医生用户、下级护士用户、下级急救车工作人员用户、下级管理员用户。

所述上级医务人员用户包括上级医生用户、上级护士用户、上级急救车工作人员用户、上级管理员用户。

每个用户对应设置有权限。

结合图3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云服务器1内部设置有诊后复诊模块1i。

所述诊后复诊模块1i用于获取对应患者首诊的诊疗数据,并结合患者当前基本病情,进行复诊、续方、随访以及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解读。

结合图3还可以看出,所述云服务器1内部设置有远程健康咨询与远程教育模块1e。

所述远程健康咨询与远程教育模块1e设置有医师咨询单元、用药咨询单元、护理咨询单元、远程教育单元、健康微课单元。

结合图9可以看出为患者用户通过用药咨询单元进行付费咨询,患者用户进入用药咨询单元,通过选择药品类型和对应的药师,并付费发起咨询请求,经药师用户接受咨询并收费后,进行咨询服务。

结合图3还可以看出,所述云服务器1内部设置健康档案管理模块1j;所述健康档案管理模块1j用于记录患者用户的诊疗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性、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