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经鼻腔手术术后使用的氧气面罩

文档序号:27310517发布日期:2021-11-09 22:1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经鼻腔手术术后使用的氧气面罩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经鼻腔手术术后使用的氧气面罩。


背景技术:

2.垂体瘤是神经外科常见良性肿瘤类型
[1]
,在颅内肿瘤总发病数中的比例为16.7%
[2]
。 经鼻蝶入路术式以低创、快速恢复、低复发率、易为患者接受的优势而成为该类肿瘤常用切除术式
[3-4]

3.现临床上鼻内镜术后绝大多数仍采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碘伏纱条、硅胶管、纳吸棉等材料进行鼻腔填塞以预防出血、鼻腔粘连等并发症
[5-7]
。鼻部手术主要目的是为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然而,鼻腔填塞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适
[8]

[0004]
正常情况下外界空气经鼻腔吸入肺内,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过滤、加温、加湿作用,保持呼吸顺畅舒适。经鼻腔填塞的患者改变了用鼻腔呼吸的习惯,患者一时不能适应,会产生不舒适感。护理人员应积极实施舒适护理,改善患者鼻腔填塞后引发的一系列不适,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9]

[0005]
《2107bts:成人在医疗机构一级急诊室内氧气的应用》中写到,术后应给予患者适当吸氧以便患者保持在适当的目标饱和范围内,对于大多数全麻手术后的患者,建议将目标饱和度设为94%-98%的范围。围手术期和术后高水平的吸入氧气被提议可改善术后临床症状,包括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其原理是在手术伤口内增加组织中的含氧量可能会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降低感染率,有较早的meta分析支持了这一假设。
[0006]
余蓉等人的研究显示,鼻腔填塞的患者,吸氧后病人的能耐受头晕、头痛、咽干痛,并较少发生胸闷、气紧及减少了止痛片的使用
[10]
。张爱军等人的研究显示:鼻腔填塞后,患者经口腔呼吸,常会因呼吸模式的改变而引起全身重要脏器的缺氧,使患者动脉血氧含量下降,脑供血不足。脑细胞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使无氧效解酶增高,严重者可使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另外,鼻腔填塞物也可刺激鼻腔黏膜,使患者感到头部沉闷、头晕、头痛。若缺氧发生在心肌,就会引起心肌缺氧,患者就会出现胸闷、气急。术后患者情绪不稳、精神紧张、恐惧、焦虑,还可导致血压升高。口腔鼻导管吸氧后,可获得足够的氧气供给,使患者能安静睡眠。因安静的环境可使人体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使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减少了镇痛药的用量
[11]

[0007]
目前,临床上适用于手术后患者的吸氧方式有:
①ꢀ
双塞法
--
为两个较细小的鼻塞同时置于双侧鼻孔,鼻塞周围尚留有空隙,能同时呼吸空气,病人较舒适,但吸氧浓度不够稳定。
[0008]
②ꢀ
开放式面罩吸氧法:是将面罩置于距病人口鼻1~3厘米处,适宜小儿,可无任何不适感。
[0009]
③ꢀ
密闭面罩法是将面罩紧密罩于口鼻部并用松紧带固定,适宜较严重缺氧者,吸氧浓度可达40%~50%,感觉较舒适,无粘膜刺激及干吹感觉。但氧耗量较大,存在进食和排
痰不便的缺点。
[0010]
④ꢀ
文丘里面罩,根据文丘里原理制成。在喷射气流周围产生负压,携带一定量空气从开放的边缝或侧孔流入面罩。因输氧孔有一定口径,以致从面罩边缝或侧孔吸入的空气与02混合后可保持固定的比例,调整面罩边缝的大小和驱动02流量,可改变空气与02比例,比例的大小决定吸入02浓度的高低。经鼻腔手术后患者多使用口腔鼻导管吸氧,暂无转为经鼻腔手术患者设计的吸氧装置。
[0011]
面罩吸氧要比鼻导管更可靠,简易面罩相比鼻导管,可避免鼻部并发症,增加了舒适性。由于鼻腔手术后患者鼻腔填塞,无法使用鼻腔双通道吸氧的方式进行给氧,而常规使用的氧气面罩由于是为鼻腔呼吸的患者设计,没有在口腔处预留足够的口腔呼吸空间,因此常规的氧气面罩对于鼻腔填塞的患者而言,舒适性较差,易增加患者憋闷感等不适症状。
[0012]
参考文献:[1 ]赖海燕,韦宇宁,卢桂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j]. 中华临床护理,2015,7(4):310-313。
[0013]
[2]ho rw, huang hw, ho jt. the influ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s size on vision and visual outcomes after trans-sphenoidal adenectomy: a report of 78 cases[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5,57(1):23-31。
[0014]
[3]张倩.优质护理服务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不良情绪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3):2952-2954。
[0015]
[4]孙文杰.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42(12):1714-1715。
[0016]
[5] 孔维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26.[6] 韦燕飞.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物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4(18):1691-1693。
[0017]
[7] 张萍,华玮.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4):101-104.doi:10.3870/hlxzz.2015.04.101。
[0018]
[8]刘忠俊,黄娟.术后鼻腔填塞患者的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6):92-94.doi:10.3870/hlxzz.2014.16.092。
[0019]
[9]丁晓丽.舒适护理模式在鼻腔填塞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4,11(6):507—508。
[0020]
[10]余蓉,冯先琼.吸氧对鼻腔填塞病人耐受性的研究.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05,21(6):37-38。
[0021]
[11]张爱军,赵海玲,崔景明.鼻腔填塞后经口腔吸氧96例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115-116。


技术实现要素:

[0022]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经鼻腔手术术后使用的氧气面罩,其在确保患者术后需氧量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0023]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经鼻腔手术术后使用的氧气面罩,包括
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吸氧处、鼻托处、下颌拖处,所述吸氧处设置有贯穿的吸氧孔,所述面罩本体位于吸氧孔外侧处固定有连接管头,连接管头用于和吸氧管接头连接;所述鼻托处、下颌拖处分别用于和面部的鼻梁、下颌外侧贴合;连接孔有两个且所述面罩本体位于两个连接孔处可与面部靠近耳朵处贴合;所述面罩本体内侧由吸氧处分别向连接孔处、鼻托处、下颌拖处逐渐外扩构成半开放式花瓣形状。
[002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连接孔分别与绑带两端装配。
[002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面罩本体位于吸氧处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用于对吸氧处的形状进行支撑。
[002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沿着吸氧处的曲面分布。
[002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面罩本体分割为两部分,吸氧处与连接孔分别对应一部分,且两部分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连接带两侧分别与与之对应的面罩本体密封连接固定,所述吸氧处外侧壁上固定有调节块,所述连接孔一侧的面罩本体上固定有插接销,所述插接销上设置有插接大端且插接销具有弹性,插接大端穿过支撑条的支撑孔从而将支撑条一端固定在连接孔一侧的面罩本体上;支撑条具有弹性,且支撑条另一端穿过调节块内部的调节槽并通过安装在调节槽内的压块压紧在面罩本体上从而在支撑条长度方向上对其相对固定。
[002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连接带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成。
[002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条采用弹性塑料制成。
[003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块固定在连杆一端上且与调节槽可滑动装配,所述连杆另一端穿过波形弹簧后穿出调节块且此端与拉环装配固定,所述波形弹簧具有弹性且两端面分别压紧在调节槽内侧端面、压块上。
[003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吸氧管接头处串联有雾化发生器,雾化发生器的进气口与加压氧气或空气连通。
[003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专为鼻腔手术后鼻腔填塞的患者设计,在保证氧气吸入量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0033]
2、本发明使用开放式花瓣形设计,由于经鼻腔手术后患者鼻腔填塞,无法使用双鼻腔吸氧管,且患者多为经口呼吸,半开放式花瓣形的氧气面罩设计给患者足够的呼吸空间,缓解患者憋闷感等不适症状,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而可增加局部空间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上升,保证患者术后的需氧量。
[0034]
3、本发明提高了患者吸氧舒适度,鼻腔手术术后鼻腔填塞的患者,吸氧后病人的能耐受头晕、头痛、咽干痛,并较少发生胸闷、气紧及减少了止痛片的使用。而该项目的设计,即避免了双鼻腔氧气导管放入口中吸氧的不适,也避免了传统面罩吸氧带来的憋闷感,在保证患者术后的需氧量的同时,提高患者吸氧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0036]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0037]
图3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从鼻托处一侧的正投影图)。
[0038]
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是实施例二中调节块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是实施例二中插接销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7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8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5]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氧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00、所述面罩本体100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101、吸氧处102、鼻托处103、下颌拖处104,所述吸氧处102设置有贯穿的吸氧孔105,所述面罩本体100位于吸氧孔105外侧处固定有连接管头200,连接管头200用于和吸氧管接头210连接,从而将氧气输入吸氧处102;所述鼻托处103、下颌拖处104分别用于和面部的鼻梁、下颌外侧贴合;连接孔101有两个且所述面罩本体100位于两个连接孔101处可与面部靠近耳朵处贴合。所述面罩本体100内侧由吸氧处102分别向连接孔101处、鼻托处103、下颌拖处104逐渐外扩构成半开放式花瓣形状,从而使得吸氧处102罩在嘴部、鼻孔外部且形成一定的间隔距离,从而为患者用口呼吸提供足够的空间。
[0046]
使用时,所述面罩本体100不是完全与面部贴合,其在靠近面部处存在一些间隙,这些间歇能够将面罩内部的气流排出。
[0047]
优选地,为了使得吸氧处102获得足够的强度,防止在使用时吸氧处102发生变形、坍塌以影响使用。申请人还在面罩本体100位于吸氧处102设置了加强筋300,加强筋300用于对吸氧处102的形状进行支撑,从而避免吸氧处102发生变形、坍塌。所述加强筋300沿着吸氧处102曲面分布。
[0048]
本发明使用半开放式花瓣形的氧气面罩设计,借鉴文丘里面罩的设计原理,即文丘里(venturi)原理,由于射入面罩的气流大于病人吸气时的最高流速和潮气量(当02流量>4升/分时,不会产生重复呼吸),所以吸氧浓度恒定,因氧气不断冲洗面罩内部,呼出气难以在面罩中滞留,半开放式的面罩有助于二氧化碳的释放,故基本无重复呼吸。
[0049]
由于经鼻腔手术后患者鼻腔填塞,无法使用双鼻腔吸氧管,且患者多为经口呼吸,半开放式花瓣形的氧气面罩设计给患者足够的呼吸空间,缓解患者憋闷感等不适症状,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而可增加局部空间氧浓度,使血氧饱和度上升,保证患者术后的需氧量。
[0050]
两个连接孔101分别与绑带400两端装配,使用时,绑带400绕到脑后,从而将面罩本体100套紧在面部。
[0051]
实施例二参见图4-图6,由于在实际使用时,每个人的唇部、鼻孔处凸出面部的高度不一,特别是部分患者存在上颌前突的情况。因此吸氧处102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特别是部分患者吸气量大,很容易在吸气时对吸氧处102产生较大的负压,此时加强筋可能无法满足吸氧处102不变形的要求,因此申请人进行如下改下:将面罩本体100分割为两部分,也就是吸氧处102与连接孔101分别对应一部分,且两部分之间通过连接带110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带110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制成,如弹性硅胶,且连接带110两侧分别与与之对应的面罩本体110密封连接固定(胶粘或超声波焊接),所述吸氧处102外侧壁上固定有调节块130,所述连接孔101一侧的面罩本体100上固定有插接销120,所述插接销120上设置有插接大端121且插接销具有弹性,插接大端121穿过支撑条510的支撑孔511从而将支撑条510一端固定在连接孔101一侧的面罩本体100上;支撑条510具有弹性,本实施例的支撑条510采用弹性塑料制成,且支撑条510另一端穿过调节块130内部的调节槽131,且通过安装在调节槽131内的压块540压紧在面罩本体100上从而在支撑条510长度方向上对其相对固定,所述压块540固定在连杆520一端上且与调节槽131可滑动装配,所述连杆520另一端穿过波形弹簧530后穿出调节块130且此端与拉环521装配固定,所述波形弹簧530具有弹性且两端面分别压紧在调节槽131内侧端面、压块540上,从而对压块540施加向支撑条510压紧的弹力。
[0052]
使用时,可以不增加支撑条,按照实施例一的方式使用,此时由于连接带110的宽度不超过2

,因此整个面罩本体对吸氧处102仍旧具有支撑。一旦需要加强吸氧处102或增加吸氧处102距离唇部的间距时,首先将插接销穿过支撑条510一端的支撑孔511,然后通过拉环521对连杆520施加轴向克服波形弹簧530向波形弹簧挤压的拉力,使得压块540与面罩本体之间具有大于支撑条510厚度的间隙,然后支撑条穿过此间隙,并调整对吸氧处102的支撑后释放拉环,使得压块通过波形弹簧的弹力压紧支撑条510即可。再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连接带的弹力将吸氧处102向远离连接带方向拉动,从而增加吸氧处102内侧距离唇部的间距,在此过程中连接带受到拉伸而存储弹力,这个弹力通过支撑条支撑。这种设计十分适合于面部异形的患者,或者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如唇部受伤、带上面罩后呼吸阻力过大、舌头伸出口外暂时不能缩进口腔、痰多等患者。其灵活性较高,虽然成本也升高,但是在icu、高级护理、优质护理等环境下十分实用。
[0053]
实施例三参见图7-图8,本实施例中,在吸氧管接头210处串联有雾化发生器610,雾化发生器的进气口与加压氧气或空气连通。使用时雾化发生器610内放置雾化药,气流通过时会使得药液雾化,从而形成药雾以实现患者在吸氧的同时还进行雾化,这种设计可以大大节约治疗时间。本实施例的雾化发生器可以采用现有的一次性雾化杯或其它能够使液体雾化的装置。
[0054]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0055]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