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箍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3595发布日期:2020-08-14 16:46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箍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药箍围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箍围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远在两千多年前开始应用至今。我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对其就有了专门的论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中药起到箍集围聚,收束疮毒,以达到清热解毒,散瘀定痛的目的。箍围法在临床上使用主要是将箍围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的制剂来作为载体。鉴于病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调制的液体亦有多种多样。箍围药配合赋形剂的调和保持一定的湿性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此外赋形剂蒸发的过程中亦能带走患处体表的热量以达到清热降温的作用。“箍围法”标准操作规程:

①用中药金黄散与0.9%生理盐水在模具中以1:2.5的比例调成糊状。

②将调和好的箍围药以特定模具均匀掌握在1cm厚度之间,并涂抹在凡士林油纱布(起到较长时间保湿作用)打底的棉垫之上。

③将箍围药棉垫敷于患肢,覆盖面大于患肢红肿疼痛及肤温偏高区面积。

目前临床上是人工借助简单搅拌工具(压舌板)将中药金黄散与0.9%生理盐水调制糊状,并人工用压舌板涂抹在棉垫上。虽然目前有一部分设备可实现如搅拌、震荡等功能,仍需人工涂抹,同时,搅拌设备附着的药物残留多,浪费严重,搅拌不均匀且不易清洗。

目前急需改变传统的中药箍围法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效率。关于本发明的一种中药箍围装置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箍围装置,结合超声波震荡调制糊状药剂,且通过定制模具使箍围药棉垫一次成型。该中药箍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有效减少人工操作,通过定时装置实现无人值守,提高制作效率,且使用该方法制作的箍围药,药剂分布均匀,提高疗效。本发明适合所有的阳证或者半阴半阳肿疡、疮疡患者换药时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箍围装置,所述箍围装置包括机架、成模槽、振荡槽和控制器;所述振荡槽通过多根弹簧悬挂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振荡槽上设置有用于使其振动的振荡组件;所述振荡槽的外侧面或所述成模槽的内侧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一条环形的弹性橡胶圈;所述成模槽设于所述振荡槽下部,并受一顶升机构驱动选择性升起,所述成模槽升起至工作位置时,所述振荡槽被套设于成模槽内,所述弹性橡胶圈被振荡槽的外侧面和成模槽内侧面夹持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振荡槽外底面和成模槽内底面之间围合成一个厚度均匀并受控的子腔体;所述振荡槽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有选择性连通所述子腔体和振荡槽腔体的电磁阀;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振荡组件和顶升机构。

所述振荡组件包括若干固定于所述振荡槽内底面上的超声波振子。

所述振荡组件包括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超声波振子上的振板,所述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电磁阀包括阀体和电磁组件,所述电磁组件设于所述振荡槽内底面上,所述阀体上形成进液口的第一端设于第二通孔内,所述阀体形成出液口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阀体第一端和第二通孔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

所述顶升机构为多个三位五通气缸,所述成模槽与所述三位五通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三位五通气缸的电磁阀连接。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电机和多根带有齿条的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竖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直线导轨上可活动式设置有钢架,所述成模槽和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钢架上,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与直线导轨上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

本发明优点在于:

该中药箍围装置与临床医生人工操作相比,能有效节省人力,通过定时装置实现无人值守,且使用该方法制作的箍围药,药剂分布均匀,提高疗效。本发明适合所有的阳证或者半阴半阳肿疡、疮疡患者换药时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箍围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箍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箍围装置成模槽顶升状态剖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箍围装置成模槽降下状态剖视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药箍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箍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机架

11、基座

12、架体

13、直线导轨

14、电机

2、成模槽

21、子腔体

3、振荡槽

31、电磁阀

32、超声波振子

33、橡胶圈

34、振板

4、控制器

41、显示屏

42、操作按钮

5、螺旋弹簧

6、三位五通气缸

实施例一:

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中药箍围装置,该箍围装置主要包括机架1、成模槽2、振荡槽3和控制器4。其中:

机架1包括基座11和设立于基座11上的架体12,架体12为框架结构。机架1作为中药箍围装置的主体框架,其余中药箍围装置均设于该机架1上。

振荡槽3为长方体状的盒体结构,其上端敞口。振荡槽3通过若干水平设置的螺旋弹簧5悬挂于机架1上。具体的说,振荡槽3的侧壁上对称连接有四根螺旋弹簧5,该些螺旋弹簧5另一端固定于架体12上,且该些螺旋弹簧5保持水平设置。通过选择螺旋弹簧5的刚度,以及上述的布置方式,可以保证振荡槽3的整体振荡方向和振荡幅度,并且利用弹簧的回弹,保证成模槽2和振荡槽3之间配合精度。

振荡槽3上设置有用于使其振动的振荡组件;在本实施例1中,振荡组件采用超声波振动方案,振荡槽3的底部固定有若干超声波振子32,超声波振子32由于交变电压的施加而产生压电效应从而进行振动,从而带动振荡槽3振动。

成模槽2同样为长方体状的盒体结构,其上端敞口。成模槽2根据常规箍围药贴(一般10*15cm)尺寸定制,即成模槽2底部尺寸为10*15cm,振荡槽3的长宽比成模槽2的小1cm左右,也就是说振荡槽3在成模槽2内时,振荡槽3侧壁与成模槽2侧壁之间形成一个0.5cm左右间隙。

成模槽2设于振荡槽3的下部,受一顶升机构驱动间歇性的升起。在本实施例1中,顶升机构为多个三位五通气缸6,三位五通气缸6固定于基座11上,而成模槽2与三位五通气缸6的活塞杆连接。由此三位五通气缸6能够精确控制成模槽2的顶升高度,当成模槽2升起后套设于振荡槽3外,使成模槽2内底面和振荡槽3的外底面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并受控的子腔体21。

另外,振荡槽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电磁阀31,通过控制电磁阀31,可以选择性连通子腔体21和振荡槽3腔体。

振荡槽3外侧的下部设有两个沿其周向设置的弹性橡胶圈33,当成模槽2套设于振荡槽3外时,弹性橡胶圈33处于被成模槽2内壁压缩的状态,此时子腔体21被橡胶圈33和电磁阀31封闭形成一个密封腔体。弹性橡胶圈33的作用除了封闭子腔体21之外,还能够起到在振荡槽3振动时,减少对成模槽2冲击的作用。当然,弹性橡胶圈也可以固定设置在成模槽2的内侧面上。

控制器4连接有显示屏41和操作按钮42,并电性连接三位五通气缸6、超声波振子32和电磁阀31。控制器4控制三位五通气缸6的顶升高度,选择性控制子腔体21厚度,这样可以调节箍围药物在棉垫上的厚度,便于临床根据病情厚敷、薄敷。在实践中,子腔体21厚度优选为1cm、0.5cm、0.2cm。电磁阀31和超声波振子32通过导线由振荡槽3侧壁上的接口处与控制器4相连。

结合上述装置结构,以下描述本箍围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

1、在箍围装置启动前,成模槽2处于降下状态,在成模槽2放入棉垫。并在振荡槽3内放入粉剂(金黄散)与液体(0.9%生理盐水)。

2、通过显示屏41和操作按钮42对振荡时间、箍围药贴的厚度进行选择。选择完毕后启动箍围装置。

3、控制器4控制超声波振子32带动振荡槽3振动,电磁阀32处于关闭状态。

4、当振荡槽3振动到达设定时长后(一般10-15min),粉剂与液体充分融合,达到类似于水泥状态的粘稠度。控制器4控制成模槽2升起至设定高度,然后控制电磁阀32开启,振匀的药物通过电磁阀32注入下面的棉垫上。

5、之后控制器4控制成模槽2降下,再取出棉垫,即得到一张制作完成的箍围药贴。

实施例2: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2中,顶升机构为直线导轨电机结构,主要由电机和直线导轨构成,架体12上竖直安装有多条直线导轨13,直线导轨13上带有齿条。直线导轨13上可活动式安装有钢架,钢架与成模槽2连接。钢架的下方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控制器4向电机14输入信号,带动电机14转轴转动,从而齿轮沿齿条移动,进而带动成模槽2在直线导轨13进行移动,到达指定的位置。该直线导轨电机结构同样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功能。

实施例3: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3中振荡组件同样采用超声波振动方案,但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振荡组件除了包括固定于振荡槽3的内底面的若干超声波振子32之外,还包括振板34。振板34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超声波振子32上,振板34上对应振荡槽3上第一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通孔。电磁阀31包括阀体和电磁组件311,电磁组件311设于振荡槽3的内底面上,并位于振板34的下方。而阀体312上形成进液口的第一端设于第二通孔内,阀体312形成出液口的第一端设于第一通孔内。阀体312的第一端和第二通孔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在振板34振动时,起到密封作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

该中药箍围装置与临床医生人工操作相比,能有效节省人力,通过定时装置实现无人值守,且使用该方法制作的箍围药,药剂分布均匀,提高疗效。本发明适合所有的阳证或者半阴半阳肿疡、疮疡患者换药时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