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9049发布日期:2020-07-24 16:3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辅助医疗器械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



背景技术:

膝关节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是膝关节滑膜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等刺激时,引起滑膜损伤、破裂,在膝关节腔内产生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关节充血肿胀、疼痛,渗出增多,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膝关节功能受限等。关节积液较多、张力大时,可进行关节穿刺,将积液和积血完全抽净。

传统抽取膝关节积液方法主要是由医护人员手动挤压膝盖两侧引流积液,存在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手动挤压耗时长不能将积液完全抽取等问题。

目前市面上用于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的医疗器械较少,如在现有的专利(专利申请号201611206155.6)中,涉及了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的气囊装置,通过多个横向气囊和纵向气囊,运用魔术贴将装置固定在膝盖处,在手动充气后气囊向外凸起产生反凸c型挤压力,从而挤压膝关节辅助抽取积液。

现有专利中采用多个横向和纵向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形状细长无法充满大量气体,因此给予膝关节的压力较小,同时在充气后气囊向外凸出扩张,使得压力向外分散无法集中向内挤压膝关节,气囊施加在膝关节处的压力过小,导致仍有大部分积液残留在膝关节处,并由于重力而聚集在膝关节下方的腘窝处,不能辅助临床医生充分抽取膝关节积液。而且充气后,气囊压力增大会使魔术贴被逐渐撕开,还需人工去环握气囊装置以防装置脱落,不能稳定的固定装置,增加耗时与人力。现有的专利不能大范围调节装置的长短,由于患者腿部粗细不同,实际使用中并不方便。此外,在抽取积液的过程中,患者穿刺部位易出血,血液污染气囊装置,清洁起来非常麻烦,若消毒不到位,还可能造成患者之间的相互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气囊带;所述气囊带由多个具有气密性的气囊单元并排组成;各气囊单元之间气体相通;所述气囊带外侧对应各所述气囊单元贴设有限制板,以用于在所述气囊单元充气时限制贴近所述限制板的一侧凸起;各所述气囊单元远离所述限制板一侧的中心位置分别贴设一压力传感器,以用于实时监测膝盖受压值;所述气囊带两端设有松紧可调的卡扣组件;所述气囊带的端部还设有无菌硅胶槽,以供放置用于吸收和承接血液的一次性无菌棉球;所述气囊带通过橡胶管连接所述充放气单元,以用于对所述气囊带充气或放气。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至一压力显示器;其中,所述压力显示器中设有对应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指示灯。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显示器设于所述充放气单元上。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放气单元包括:用于对所述气囊带充气的手动充气泵、及用于对所述气囊带放气的阀门。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限制板的大小与所述气囊单元在未充气时的大小相近;所述限制板为塑料材质。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为扒扣组件,其包括:扒扣条、扒扣孔、前进按钮、及后退按钮;其中,所述扒扣条设于所述气囊带一端,所述扒扣孔设于所述气囊带另一端;所述前进按钮、及后退按钮设置于所述扒扣孔处,以用于控制所述扒扣条插入或退出所述扒扣孔。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扣组件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其中,两个所述卡扣组件之间用于标记患者膝盖待穿刺处。

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各所述限制版外侧包覆有pu皮革;所述pu皮革与所述气囊带缝制拼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气囊加压方式不同,利用塑料板材限制气囊向外凸出,解决压力向外分散无法集中向内挤压膝关节的问题,使气囊充气后只能向内凸出,通过充气后气囊带与固定件相互作用对膝关节进行360°各方向的挤压,使膝关节积液挤压至髌上囊中,抽取积液更加彻底,并能节约医疗人力成本与时间消耗;

2)利用扒扣与扒扣条结合的固定方式,可根据患者不同腿围随意调节装置围度大小,且固定性好,装置不会随着压力增大而松开;

3)实时显示各处膝盖受压大小,提供有效参考值范围,防止压力过大,对肢体过度挤压造成伤害,防止压力过小挤压力不充分;

4)无菌硅胶槽贴合性好,患者体验舒适,可有效隔离血液,防止装置污染,使操作更加安全无菌。

5)在未充气时可沿气囊间隙对折,橡胶管可随意弯曲和拆卸,整个装置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收纳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虽然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但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及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气囊压力辅助临床医生充分抽取膝关节积液的可调节装置,实现便捷、高效的积液抽取操作。

如图1所示,展示本申请于一实施例中的辅助一种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气囊带11。

其中,所述气囊带1由多个具有气密性的气囊单元11并排组成,各气囊单元11之间气体相通。

举例来说,所述气囊带1由5个5cm×12cm的气囊单元11并排组成,每个气囊单元11间气体相通,且气囊密闭性良好。所述气囊带1由多个气囊单元11组成的目的在于,当所述气囊带1包裹患者膝关节下方的腘窝处时,便于弯折,且不会因为挤压出现褶皱,造成不适感或包裹效果不佳的情况。

为解决现有专利中,在充气后气囊向外凸出扩张,使得压力向外分散无法集中向内挤压膝关节的问题,本申请所述气囊带1外侧对应各所述气囊单元11贴设有限制板2,以用于在所述气囊单元11充气时限制贴近所述限制板2的一侧凸起。

其中,所述限制板2的大小为所述气囊单元11在未充气时的大小;所述限制板2为塑料材质。

举例来说,所述限制板2可设置为所述气囊单元11对应大小的5块5cm*12cm的塑料板构成,所述塑料板的材质可以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及聚酯中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限制板2具有无毒、无味,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及抗摔性强等特点。每块限制板2之间的夹角可任意调节,将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固定到患者膝盖时,能很好的贴合不同粗细的腿部。在气囊带1充气后,由于限制板2的限制,可防止气囊向外凸出压力外扩,使气囊的压力集中向内挤压膝关节,加压能力好,抽取积液更加彻底。

本申请通过限制板2解决了压力向外分散无法集中向内挤压膝关节的问题,使气囊单元11充气后只能向内凸出,通过充气后气囊带1与限制板2相互作用对膝关节进行360°各方向的挤压,使膝关节积液挤压至髌上囊中,抽取积液更加彻底,并能节约医疗人力成本与时间消耗。

进一步地,各所述限制版外侧包覆有pu皮革3;所述pu皮革3与所述气囊带1缝制拼接。具体地,所述pu皮革3与所述气囊带1外侧缝制拼接,即由pu皮革3和所述气囊带1包覆所述限制板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pu皮革3,易于擦拭清洗,且耐磨性和弹性较好,可起到抗摩擦、抗冲击、抗拉、减震等作用。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带1两端设有松紧可调的卡扣组件4。优选地,所述卡扣组件4分别固定于所述气囊带1的两端,以在包裹患者膝关节时进行适配固定。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4为扒扣组件。所述扒扣组件包括:扒扣条41、扒扣孔42、前进按钮43、及后退按钮44;其中,所述扒扣条41设于所述气囊带1一端,所述扒扣孔42设于所述气囊带1另一端;所述前进按钮43、及后退按钮44设置于所述扒扣孔42处,以用于控制所述扒扣条41插入或退出所述扒扣孔42。

举例来说,扒扣条41长20cm,宽2cm,材料为工程硬塑料,具有硬度高、抗磨损、抗老化等特点,扒扣条41可轻松的单向穿过扒扣,也可通过按压扒扣孔42上的前进按钮43使扒扣条41一格一格单向穿过扒扣孔42,已穿过扒扣孔42的扒扣条41在没有按压松开后退按钮44前无法反向退出扒扣,因此可根据病人膝盖围度大小调节扒扣条41的长度,且能稳定固定装置也不会随压力增大而使装置意外松开。常见的扒扣组件如应用于滑雪鞋上。通过将扒扣条41插入扒扣孔42以进行固定,还可通过前进按钮43或后退按钮44,进行插入或退出的松紧调节。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4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扣组件4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离;其中,两个所述卡扣组件4之间用于标记患者膝盖待穿刺处。

即本申请所述的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优选从包裹患者膝关节下方的腘窝处向膝关节上方进行包裹,然后通过卡扣组件4在膝关节上方进行固定,从而在两条扒扣条4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间隙,可确保穿刺位置暴露于间隙中,便于穿刺。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带1通过橡胶管6连接所述充放气单元5,以用于对所述气囊带1充气或放气。具体地,所述充放气单元5包括:用于对所述气囊带1充气的手动充气泵51、及用于对所述气囊带1放气的阀门52。

举例来说,手动充气泵51通过30cm长的医用橡胶管6连接气囊带1,且各气囊单元11之间气体相通,因此,充气时手动挤压充气泵51即可实现气囊带1内各气囊单元11膨胀凸起,操作简便,充气迅速。手动充气泵51侧面有阀门52,放气时按压或旋转阀门52即可使气囊带1内气体匀速放出。

于本实施例中,各所述气囊单元11远离所述限制板2一侧的中心位置分别贴设一压力传感器7;各所述压力传感器7以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连接至一压力显示器8;其中,所述压力显示器8中设有对应各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指示灯。优选地,所述压力显示器8设于所述充放气单元5上。

举例来说,所述充放气单元5上设有一个压力显示器8,充气后,每个气囊单元11中央凸出最多,此处压力最大,在每个气囊单元11的中心位置分别贴设一个压力传感器7,在所述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包覆患者膝关节后,可实时获取各个气囊单元11对应与膝关节处受压的压力值。通过各个压力传感器7通过数据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传输至压力显示器8,然后可以通过设置预设压力值与实时获取的压力值比较,以指示灯亮起不同的颜色来直观的体现出来。例如,当气囊单元11受压过小显示器8亮蓝灯,当气囊单元11受压达到有效的安全范围时显示器8亮绿灯,当气囊单元11受压大显示器8亮红灯,以此判断气囊单元11的压力是否能达到抽取积液的有效值。

本申请可通过所述压力显示器8能实时显示各处膝盖受压大小,提供有效参考值范围,防止压力过大,对肢体过度挤压造成伤害,防止压力过小挤压力不充分。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带1的端部还设有无菌硅胶槽9,以用于放置一次性无菌棉球。

具体地,在气囊带1的一端或两端设置一长型的无菌硅胶槽9,如尺寸为12cm*0.7cm*0.5cm,可于槽中放置一次性无菌棉球,防止操作时血液流下浸染气囊层,在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更换无菌棉球,若浸染了硅胶槽9,则取下已污染的,立即更换干净的硅胶槽9,防止不同患者血液之间相互感染,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无菌。另外,硅胶质地柔软、拉伸性好,硅胶槽9可在装置固定在膝关节时,随着硅胶的形变而与膝关节处皮肤密切接触,不会产生异物感且密闭性好,能很好地吸收和承接血液。本申请所述的无菌硅胶槽9贴合性好,能使患者体验舒适,可有效隔离血液,防止装置污染,使操作更加安全无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在未充气时,可折叠环带可沿气囊间隙对折,所述橡胶管6可随意弯曲和拆卸,整个装置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收纳携带。

下面对本申请所述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于实际场景中的实施例进行如下举例说明:

假设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上,患侧膝关节自然伸直,确定穿刺位置并做标记。

首先,将气囊带1朝上,一次性无菌棉球放入无菌硅胶槽9中,本申请所述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由膝关节下方至上方环绕膝盖,并将两条扒扣条41单向插入扒扣孔42中从而将装置固定患者膝盖上,两条扒扣条41之间有8cm间隙,可确保穿刺位置暴露于间隙中,便于穿刺。

然后,检查气囊带1与无菌硅胶槽9是否贴合患者皮肤,如需调整,可通过按动前进按钮43或后退按钮44进行调节。可根据病人膝盖围度大小任意调节扒扣条41的长度,且在未按压后退按钮44之前,装置不会松开。

其次,手动挤压手动充气泵51,气体通过橡胶管6进入气囊带1,相通的各气囊单元11一同充气,在限制板2的限制下,各气囊单元11无法向外凸出,只能内凸使压力集中向内充分挤压膝关节,加压力度好,抽取积液更加彻底。

各气囊单元11内侧中央的压力传感器7在手动挤压充气时,可实时监测各气囊单元11对膝关节挤压的压力值,并在压力显示器8上实时显示,并根据压力值大小显示蓝红绿灯,可快速判断气囊压力是否能达到抽取积液的有效值,进行抽取积液操作,防止过度充气造成肢体伤害,防止压力过小挤压力不充分。

最后,待积液抽取结束后,按动或旋转阀门52进行快速匀速放气,按压卡扣组件4的后退按钮44,退出扒扣条41,松开并取下本申请所述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用镊子取出一次性无菌棉球并对无菌硅胶槽9进行酒精消毒,若无菌硅胶槽9被污染,则更换新的硅胶槽9,确保操作安全无菌。

另外,本申请所述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在未充气时可沿气囊单元11间隙对折,橡胶管6可随意弯曲和拆卸,由于本申请整个所述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收纳携带。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辅助抽取膝关节积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气囊带;所述气囊带由多个具有气密性的气囊单元并排组成;各气囊单元之间气体相通;所述气囊带外侧对应各所述气囊单元贴设有限制板,以用于在所述气囊单元充气时限制贴近所述限制板的一侧凸起;各所述气囊单元远离所述限制板一侧的中心位置分别贴设一压力传感器,以用于实时监测膝盖受压值;所述气囊带两端设有松紧可调的卡扣组件;所述气囊带的端部还设有无菌硅胶槽,以供放置用于吸收和承接血液的一次性无菌棉球;所述气囊带通过橡胶管连接所述充放气单元,以用于对所述气囊带充气或放气。

本申请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