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0543发布日期:2020-08-14 16:2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关节,具体是关于一种可以自由调节肱骨远端缺损段和/或尺骨近端缺损段长度且同患者肘关节形态一致便于韧带等软组织附着的组配式人工肘关节假体。



背景技术:

肘部骨肿瘤约占全身骨肿瘤发病率的1%。随着放化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局部切除肿瘤、保留上肢成为可能。然而,由于肘部重要的解剖结构密集,局部切除术后会导致肘腕手部关节不稳定及功能丧失。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术后需要重建肘关节使其功能稳定,可供选择的重建方法不多。对于较小的骨缺损,常选用关节融合术或切除成形术,但关节融合术会导致手术后肘关节运动受限,而切除成形术则会导致术后关节不稳定。对于较大的缺损,可应用同种异体肘关节移植,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70%,会出现感染、关节不稳定、肘关节脱位。虽然有坚实的内固定,但术后出现骨不连的机会仍很高,约15%。另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异体骨吸收。

因此,对于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而言,目前尚没有比人工肘关节置换更好的方法。以往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假体重建,通常选择全肘关节置换。现有文献报道18例肱骨远端肿瘤型人工肘关节置换的患者,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3例、感染2例、桡神经损伤l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我中心报道18例肘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通过人工全肘关节置换重建肘关节功能的病例,其术后早期并发症少,松动发生率仅为l例,假体柄穿出骨皮质2例,未发现假体柄折断和假体感染的病例。

但全肘关节假体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尺骨髓腔较细且有弯曲弧度,导致全肘关节假体远期极易出现机械松动,从而导致肿瘤切除后肘关节重建失败。临床经验证明,全肘关节重建后肱骨侧或尺骨侧髓针应力集中的问题往往是造成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半肘关节假体不存在像全肘关节假体铰链样设计,因此假体尺骨或肱骨侧髓针承受的机械应力明显减少,从而使其远期机械性失效发生率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由调节肱骨远端缺损段和/或尺骨近端缺损段长度且同患者肘关节形态一致便于韧带等软组织附着的组配式人工肘关节假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包括肱骨远端假体和尺骨近端假体;

其中,所述肱骨远端假体包括:肱骨远端基本段,所述肱骨远端基本段的外上髁和内上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将肘关节周围软组织重建于所述肱骨远端基本段周围或将人工韧带缝合于所述肱骨远端基本段周围的第一缝合孔;肱骨锥接段,所述肱骨锥接段的第一端锥接在所述肱骨远端基本段上;肱骨髓针,所述肱骨髓针的第一端与所述肱骨锥接段的第二端相锥接,所述肱骨髓针的第二端用于插入肱骨髓腔内并与之固定;

所述尺骨近端假体包括:尺骨近端基本段,用于与所述肱骨远端基本段相关节以形成肱尺关节,且除尺骨滑车切迹以外的所述尺骨近端基本段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将肘关节周围软组织重建于所述尺骨近端基本段周围或将人工韧带缝合于所述尺骨近端基本段周围的第二缝合孔;尺骨锥接段,所述尺骨锥接段的第一端锥接在所述尺骨近端基本段上;尺骨髓针,所述尺骨髓针的第一端与所述尺骨锥接段的第二端相锥接,所述尺骨髓针的第二端用于插入尺骨髓腔内并与之固定。

所述的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优选地,所述肱骨锥接段的长度可根据患者肱骨缺损长度自由调节。

所述的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优选地,所述尺骨锥接段的长度可根据患者尺骨缺损长度自由调节。

所述的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优选地,所述肱骨远端基本段和尺骨近端基本段为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的同患者肱骨远端和尺骨近端缺损段形态一致的假体。

所述的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优选地,所述肱骨髓针和尺骨髓针设计为生物型或水泥型两款髓针。

所述的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优选地,所述尺骨髓针设计成粗螺纹式。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能够重建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肢体正常长度,为上肢瘤段切除后正常的力学传导提供条件。2、本发明采用组配式设计,可以根据患者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瘤段切除范围、皮肤缺损情况和软组织张力自由调节肘关节主体部件长度,从而个体化重建肱骨远端及尺骨近端缺损长度。3、本发明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同患者肱骨远端或尺骨近端缺损段形态一致的假体,更符合患者正常生理特点,便于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及功能。4、本发明通过将肘关节周围韧带结构重建于假体缝合孔或通过人工韧带重建于假体周围,实现肘关节稳定性的重建,避免过去全肘关节铰链式设计所造成的肱骨侧或尺骨侧髓针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降低肘关节松动及机械失效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肱骨远端假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肱骨远端假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尺骨近端假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尺骨近端假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组配式肿瘤型人工肘关节假体包括肱骨远端假体10和尺骨近端假体20。

其中,如图1、图2所示,肱骨远端假体10包括:肱骨远端基本段11,肱骨远端基本段11的外上髁和内上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将肘关节周围软组织重建于肱骨远端基本段11周围或将人工韧带缝合于肱骨远端基本段11周围的第一缝合孔14;肱骨锥接段12,肱骨锥接段12的第一端锥接在肱骨远端基本段11上;肱骨髓针13,肱骨髓针13的第一端与肱骨截骨段12的第二端相锥接,肱骨髓针13的第二端用于插入肱骨髓腔内并与之固定。

如图3、图4所示,尺骨近端假体20包括:尺骨近端基本段21,用于与肱骨远端基本段11相关节以形成肱尺关节,且除尺骨滑车切迹以外的尺骨近端基本段2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将肘关节周围软组织重建于尺骨近端基本段21周围或将人工韧带缝合于尺骨近端基本段21周围的第二缝合孔24;尺骨锥接段22,尺骨锥接段22的第一端锥接在尺骨近端基本段21上;尺骨髓针23,尺骨髓针23的第一端与尺骨锥接段22的第二端相锥接,尺骨髓针23的第二端用于插入尺骨髓腔内并与之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肱骨锥接段12的长度可调,由此可根据肱骨缺损长度,通过装配不同长度的肱骨锥接段12实现术中不同肱骨缺损长度的组配,以适应不同肱骨缺损程度的患者。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尺骨锥接段22的长度可调,由此可根据尺骨缺损长度,通过装配不同长度的尺骨锥接段22实现术中不同尺骨缺损长度的组配,以适应不同尺骨缺损程度的患者。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肱骨远端基本段11和尺骨近端基本段21为通过3d打印技术定制的同患者肱骨远端和尺骨近端缺损段形态一致的假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肱骨髓针13和尺骨髓针23可以设计为生物型或水泥型两款髓针,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由于尺骨髓腔较细,灌入骨水泥较少,故尺骨髓针23可设计成粗螺纹式,便于骨水泥固定,防止尺骨近端假体20旋转及松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