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二羟基丙酮与2,4-二羟基苯甲酸配伍在治疗癌症食品药品中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7529发布日期:2020-07-31 22:03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癌症的组合物及1,3-二羟基丙酮与2,4-二羟基苯甲酸配伍在治疗癌症的食品药品中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的治疗至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还不清楚癌症的本质。申请人经过20多年的临床研究,结合大量实验数据及致癌物作用机理,认定癌是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缺失的结果,所以,提高癌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浓度,应该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

自从1969年mccord等发现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细胞中始终存在着生理浓度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由于它是活性氧的源头,更由于自由基的扩增反应给细胞带来的毒副作用,人们更多地研究它的负面效应,甚至对负面效应无限夸大,导致研究者忽略了它存在的重大价值。生命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细胞共存,并且使其保持一定的生理浓度,就必然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如果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缺失或低于生理浓度,细胞的行为就必然脱离正常的轨道,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在看来这种后果就是细胞发生癌变。

糖氧化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但在体内和体外的反应过程是完全不同。在体外,二者是在同一时段、同一空间生成的;在细胞内,水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最终使氧气(o2)获得4个电子而生成,这一过程是在线粒体膜细胞色素氧化酶c复合体上完成的,而二氧化碳是在线粒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生成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细胞内一定要有一个预存浓度的二氧化碳,否则氧化反应就不能继续进行。比如急性高原病,虽然起因是缺氧,但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不足造成的。其实这是典型的自动催化反应,即反应的产物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自动催化反应在细胞中非常普遍,比如细胞丢失某种多糖,虽然合成多糖的酶和基因都正常,细胞永远也不会合成这种多糖。电子传递链中水的生成过程至今还没有搞清楚,有没有过氧化氢酶(h2o2)的参与,还在争论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氧是两价电子受体,绝不可能一次性接受两个电子,如果是那样,人体就会被燃烧,电子传递链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氧气(o2)首先接受一个电子转变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这既是共识也被实验所证实,假如这一步反应受阻,整个氧化反应就会终止于此。如同二氧化碳生成过程一样,在进化过程中要求细胞中必须要有预存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存在,否则,整个氧化反应难以进行下去。如果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缺失或低于生理浓度,将带来这样的结果:细胞在有氧的情况下,也将不能有效地利用氧,只能被动地通过酵解获取能量,从而又回到原始的生命状态--α态,即只增殖,不分化,癌症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多种肿瘤细胞中,测不到歧化酶的活性,据此人们判断:歧化酶活性低,细胞中活性氧的浓度一定高,其实恰恰相反,歧化酶基因的表达,是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来调控的,细胞中缺失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经过一段时间歧化酶会消耗殆尽,所以后期的肿瘤组织内一般没有歧化酶,自然也就测不出活性。对于早期肿瘤细胞,歧化酶的活性是比较高。因此不同阶段的肿瘤,歧化酶的活性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癌细胞中缺少活性氧,还原性化合物如谷胱甘肽等占主导地位。

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浓度与三价铁离子(fe3+)关系密切。三价铁离子与活性氧的关系有两重性。当三价铁离子在生理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催化haber-weiss反应的能力就越强,通过自由基反应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就越大。当三价铁离子浓度超过生理浓度范围时,它会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反应,使o2-·失去一个电子转变为氧气(o2),这时fe3+浓度越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浓度就会越低,甚至低于生理浓度发生癌变。在所研究的癌组织中,铁(fe3+)的含量总是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在铁的代谢库中,除有铁蛋白外,还有柠檬酸、atp、dtp、gtp和磷脂等铁的络合物,这些属于低分子量的非蛋白络合铁,具有自由铁的性质,能够催化haber-weiss反应,也被称为流动性的生物自由铁。这部分铁浓度的高低,决定着细胞内铁蛋白基因的表达。铁蛋白络合铁的能力远比非蛋白络合铁大,生成的无铁铁蛋白反过来争夺非蛋白络合铁,最终二者会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在细胞中铁蛋白的浓度高,非蛋白络合铁的浓度也高,二者是平行关系。铁蛋白的浓度高低,又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调控。超氧阴离子属于弱还原剂,它可以通过水道进入铁蛋白内核,使其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后被释放;超氧阴离子浓度高低又受非蛋白络合铁调控,因此,在细胞中,非蛋白络合铁、铁蛋白、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三者形成了一个共轭体系,在该体系中,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护着细胞的正常功能。

歧化酶(sod)作用是防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过生理浓度,对于生理浓度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没有清除作用,而铁过载时,自由三价铁离子能使生理浓度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转变成氧气,使其浓度降低,一旦浓度低于生理浓度,癌变就开始启动。细胞一旦发生癌变,由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少,铁蛋白就不能正常释放出铁,浓度居高不下,这时非蛋白络合铁的浓度也随之升高,已经证实,癌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明显增多。也就是说,无论当初癌变是否由于铁过载引起,细胞一旦发生癌变,对铁的需求量增加,最终都会造成铁过载,或者使铁过载进一步加重。

所有化学致癌物都是经过体内代谢后,最终产生出正碳离子,正是正碳离子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应,使其低于生理浓度而发生癌变的。物理致癌和生物致癌也都是通过这样途径而致癌的。

由此可见,去铁与增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相结合,应该是治疗癌症最根本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药物组合物,从理想的抗癌药物体系机理可以看出,抗癌药物应具有两项功能:一是能够通过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所谓自氧化,就是在铁离子的催化下,才能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癌组织中具有铁过载的特征,这样,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只能在癌组织中产生,这就具有靶向功能,同时不会产生副作用,大多数化疗药物也能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但不是通过自氧化产生的,因而,对正常细胞具有毒副作用。二是在产生超氧阴离子的同时,由于癌细胞中三价铁离子浓度过高,会与超氧阴离子发生反应并被灭活,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除铁。可见,二者相结合才是最理想的抗癌方法。

1,3-二羟基丙酮通过自氧化可以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几乎没有副作用,在我国已被列入食品香料类。在1989年通过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将此化合物批准为制剂药--消癌宁合剂;到2004年,由亚宝药业将剂型改为冲剂上市,商品名为“亚宝恋康”;到2015年亚宝药业又将其剂型改为口服液,商品名仍为“亚宝恋康”。历时20多年,有2万多名癌症患者服用过该产品。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改善癌症患者各种症状,如疼痛、乏力、进食困难、睡眠不好等,有10%的患者肿块消失,大部分患者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经过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是用量小,过去用量保持在1.5~3g/每天,这个量所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很难使癌细胞发生根本性改变;二是癌细胞中三价铁离子的浓度很高,而且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升高,三价铁离子会使1,3-二羟基丙酮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灭活,因此,提高用量和除铁成为提高1,3-二羟基丙酮疗效的基本策略。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癌症的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包括1,3-二羟基丙酮和2,4-二羟基苯甲酸。

优选的,所述1,3-二羟基丙酮和2,4-二羟基苯甲酸的比例为2:1。

另外,所述1,3-二羟基丙酮还可以由1,3-二羟基丙酮的同分异构体或者核黄素代替。

所述2,4-二羟基苯甲酸还可以由2,4-二羟基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代替。

或者,所述2,4-二羟基苯甲酸还可以由2,4-二羟基苯甲酸的脂类衍生物或者2,4-二羟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脂类衍生物代替。

经过证实,2,4-二羟基苯甲酸能够进入到细胞内,并且能够络合细胞中的非蛋白络合铁,具有降低血清铁蛋白的功能。

所以,将1,3-二羟基丙酮与2,4-二羟基苯甲酸配伍使用,通过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物质,与去除细胞内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相配伍,实现去铁与增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相结合,才能有效治疗癌症,联合使用远比单独使用疗效好很多,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放大作用。

总之,上述1,3-二羟基丙酮与2,4-二羟基苯甲酸配伍能够在治疗癌症的食品药品中应用。

本发明设计合理,具有很好的临床试验及实际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包括1,3-二羟基丙酮和2,4-二羟基苯甲酸。

化合物2,4-二羟基苯甲酸在美国和欧洲已被列为食品添加剂,经中科院山西放射研究院急毒实验证实,该化合物毒性与1,3-二羟基丙酮相当。经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证实:该化合物除铁能力存在剂量效应。本申请人在之前研究糖尿病患者降铁时,将其用量限定在每天1.5~3g范围内,但肿瘤患者血清铁蛋白高出糖尿病患者10倍以上,因此对癌症患者其用量必须加大。最近,日本科学家选择了10名肝癌晚期患者,用去铁胺直接打进肿瘤实体内,结果2名患者肿瘤缩小,3名患者肿瘤大小保持不变,创造了奇迹。本申请人对2,4-二羟基苯甲酸也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与日本科学家实验结果相近。

可见,1,3-二羟基丙酮与2,4-二羟基苯甲酸配伍用药,并加大剂量,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

另外,能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物质还包括:1,3-二羟基丙酮及同分异构体、核黄素等;能进入细胞内络合铁的物质还包括:2,4-二羟基苯甲酸及同分异构体,也包括2,4-二羟基苯甲酸及同分异构体的脂类衍生物。

具体应用时,1,3-二羟基丙酮最低用量为3g/每天,最高用量为6g/每天;2,4-二羟基苯甲酸最低用量为3g/每天,最高用量为6g/每天。

剂型:胶囊剂、片剂、口服液、注射液等。

具体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将1,3-二羟基丙酮和2,4-二羟基苯甲酸按2:1重量比例混合,然后制成胶囊剂,按服用量9g/每天(其中1,3-二羟基丙酮用量6g/每天,2,4-二羟基苯甲酸用量3g/每天),1日3次,1次服用量3g。

选择8名癌症患者,全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在40~75范围内,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1)确诊到开始试服时间不超过20天;

(2)病历资料健全;

(3)有三甲医院确诊报告单;

(4)不能做手术,确诊时已是晚期癌症患者;

(5)未经过任何治疗。

为了便于观察,申请人重点确定了三项观察指标:①症状改善;②血清铁蛋白变化;③肿块大小改变(ct片)。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见表1。

表1肺癌患者服用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对比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组织的肿瘤,尤其对含铁量较高的组织,如肝、肺、胰腺等,效果更为明显。本试验为了做血清铁蛋白纵向对比,特意选择了8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表明:①所有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通过试服本产品后,血清铁蛋白普遍下降;②所有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精神状态良好;③其中4位患者肿块开始缩小,占试验人数的50%,有三位患者肿块大小未改变,只有1名患者肿块略大,但精神状态良好,特别是一名有胸水的患者,3个月后胸水消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