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5679发布日期:2020-08-07 19:3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共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固定器。



背景技术: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magneticresonance)现象。其意义上较广,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esr)。

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由于磁共振成像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强大的磁场,所以接受检查的病人身上或身体内部是不能有金属制品的,否则会损坏磁共振设备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

但是当病人接受磁共振检查时,磁共振的设备会发出较大的噪音会使得病人感到不适,同时磁共振设备的检查舱内空间较为狭小,这使得有些具有幽闭恐惧症的人会感到不适,此外病人直接躺在磁共振检查床上时可能会因为噪音、幽闭空间或其他原因而晃动自己的头部,从而影响磁共振检查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共振固定器,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病人接受磁共振检查时会因为噪音和磁共振检查舱内较狭小的空间而产生不适感的问题,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病人躺在磁共振检查床上时因其他原因而乱晃自己头部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磁共振固定器,包括底座和其顶部的凹槽中滑动连接的弧型支撑台;所述凹槽在垂直方向上呈倒t型槽,且凹槽的左、右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动槽、一组圆槽,靠近所述滑动槽处的凹槽底部设有齿条,所述圆槽上均螺接有与之匹配的顶紧螺母;所述弧型支撑台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行进通槽,所述弧型支撑台靠近其底部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行进螺母,所述行进螺母的杆臂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匹配的齿轮,所述弧型支撑台顶部设有一层与之匹配的柔性垫体,且固定带的中部固定在柔性垫体的顶部表面,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均套接有耳罩,且固定带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可分离式固定在一起,所述弧型支撑台的内部开设有与其外形匹配的旋槽,所述旋槽中滑动连接有与之匹配的弧形罩体,所述弧形罩体的内环侧表面设有一层镜面反射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一端的表面还胶粘有颈枕,所述颈枕的高度高处弧形支撑台上柔性垫体内环面高度2~10厘米,所述颈枕采用乳胶、海绵或天然橡胶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槽的数量为2~10个,且圆槽之间的水平间距相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体的材质采用乳胶、海绵或天然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采用尼龙、棉布或雪纺等低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固定件为魔术贴,且魔术贴的子面、母面分别设置在固定带两端的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耳罩的背面设有环带,所述环带套接在固定带上,所述耳罩采用海绵或发泡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型支撑台上半部分呈半圆环形,所述弧形支撑台的内部还开设有扣槽,所述扣槽和旋槽之间与外界相导通的槽口分别设置在弧形支撑台顶部两端的平面上,且扣槽和旋槽之间在弧形支撑台的内部互不导通,所述旋槽两端所夹的圆心角在135°~170°,且扣槽两端所夹的圆心角为5°~10°-旋槽两端所夹的圆心角;所述弧形罩体位于弧形支撑台外部的一端上设有通过按扣控制且与所述扣槽匹配的扣齿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镜面反射装置为一层pv高聚酯的涂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紧螺母、行进螺母、齿条、底座、弧形支撑台、弧形罩体、按扣和扣齿件均采用原料为聚酰亚胺的超级工程塑料制成。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增加底座和其顶部的凹槽中滑动连接的弧型支撑台;所述凹槽在垂直方向上呈倒t型槽,且凹槽的左、右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动槽、一组圆槽,靠近滑动槽处的凹槽底部设有齿条,圆槽上均螺接有与之匹配的顶紧螺母;弧型支撑台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凹槽匹配的行进通槽,弧型支撑台靠近其底部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行进螺母,行进螺母的杆臂上固定设置有与齿条匹配的齿轮,弧型支撑台顶部设有一层与之匹配的柔性垫体,且固定带的中部固定在柔性垫体的顶部表面,固定带的两端均套接有耳罩,且固定带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可分离式固定在一起的设计,当病人接受磁共振检查时便可以躺在检查床上并将其头部放入弧形支撑台上,此时医生将固定带两端的耳罩戴在耳朵上并通过固定件将固定带的两端固定住;与现有技术中病人需要忍受磁共振所产生的噪音的方式相比;达到有效地降低病人接受磁共振检查时所受到噪音影响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增加弧型支撑台的内部开设有与其外形匹配的旋槽,旋槽中滑动连接有与之匹配的弧形罩体,所述弧形罩体的内环侧表面设有一层镜面反射装置,弧型支撑台上半部分呈半圆环形,弧形支撑台的内部还开设有扣槽,扣槽和旋槽之间与外界相导通的槽口分别设置在弧形支撑台顶部两端的平面上,且扣槽和旋槽之间在弧形支撑台的内部互不导通,旋槽两端所夹的圆心角在135°~170°,且扣槽两端所夹的圆心角为5°~10°-旋槽两端所夹的圆心角;弧形罩体位于弧形支撑台外部的一端上设有通过按扣控制且与所述扣槽匹配的扣齿件的设计,这样当病人的头部放置在弧形支撑台上并被固定后,医生拉动弧形罩体并使的扣齿件卡接在扣槽中,此时弧形罩体和弧形支撑台之间形成一个圆环形管道状空间,由于弧形罩体的内侧环面上还设有一层镜面反射装置,且病人的视角时看向弧形罩体内侧环面的,那么病人就会因为镜面反射装置的反射作用而产生空间较大的视觉错觉,达到有效地降低病人因为狭小空间而产生紧迫不适感的效果。

3、本发明通过增加底座和其顶部的凹槽中滑动连接的弧型支撑台弧型支撑台顶部设有一层与之匹配的柔性垫体,且固定带的中部固定在柔性垫体的顶部表面,固定带的两端均套接有耳罩,且固定带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可分离式固定在一起,底座的一端的表面还胶粘有颈枕,颈枕的高度高处弧形支撑台上柔性垫体内环面高度2~10厘米,固定带采用尼龙、棉布或雪纺等低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当病人躺在检查床上时,病人的头部放在弧形支撑台上并且病人的头部会被固定带固定住,此外颈枕还能对病人的颈部进行有效地支撑,从而达到有效地在一定程度上将病人的头部固定住,防止病人的头部在磁共振检查时乱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下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的直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视角下弧形支撑台和底座的分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下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直观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下弧形支撑台内部结构剖视以及其和弧形罩体的关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视角下支撑台的剖视以及其和柔性垫体、固定带的分解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视角下底座的部分剖视以及其和颈枕、顶紧螺母之间的分解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弧形罩体内环侧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底座;2-凹槽;3-弧型支撑台;4-滑动槽;5-圆槽;6-齿条;7-顶紧螺母;8-行进通槽;9-行进螺母;10-齿轮;11-柔性垫体;12-耳罩;13-固定件;14-旋槽;15-弧形罩体;16-镜面反射装置;17-颈枕;18-子面;19-母面;20-环带;21-扣槽;22-按扣;23-扣齿件;24-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磁共振固定器,参照图1-7:包括底座1和其顶部的凹槽2中滑动连接的弧型支撑台3;凹槽2在垂直方向上呈倒t型槽,且凹槽2的左、右两端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动槽4、一组圆槽5,靠近滑动槽4处的凹槽2底部设有齿条6,圆槽5上均螺接有与之匹配的顶紧螺母7;弧型支撑台3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凹槽2匹配的行进通槽8,弧型支撑台3靠近其底部的一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行进螺母9,行进螺母9的杆臂上固定设置有与齿条6匹配的齿轮10,这样医生便可以通过旋转行进螺母9来使得弧形支撑台沿着底座1上齿条6方向进行平稳的移动,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弧形支撑台至合适的位置;弧型支撑台3顶部胶粘有一层与之匹配的柔性垫体11,且固定带24的中部胶粘固定在柔性垫体11的顶部表面的中部,固定带24的两端均套接有耳罩12,且固定带24的两端通过固定件13可分离式固定在一起,其中耳罩12的作用是将病人的耳部遮住从而防止磁共振装置发出的噪音传递到病人的耳中;弧型支撑台3的内部开设有与其外形匹配的旋槽14,旋槽14中滑动连接有与之匹配的弧形罩体15,弧形罩体15的内环侧表面设有一层镜面反射装置16,镜面反射装置16的作用是通过反射弧形支撑台底部的内环侧面,从而使得病人产生空间变大的错觉,并达到降低狭小的磁共振检查舱施加给病人的紧张感。

因为正常的人体颈椎曲线呈向内凹的,并且当病人的头部被弧形支撑台支撑住时,病人此时的颈部处于悬空状态,这样较长时间保持颈部悬空的状态就会使得病人的颈部感到疲劳,也使得病人在接受磁共振检查会晃动头部来减轻颈部肌肉的不适,从而造成磁共振检查的成像结果出现偏差,所以需要在底座1的一端的表面还胶粘有颈枕17,颈枕17的高度高处弧形支撑台上柔性垫体11内环面高度5厘米,这样当病人的将头部放在弧形支撑台上时,病人的颈部会得到颈枕17的有效支撑,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病人会为了缓解颈部酸痛而晃动头部;颈枕17硬质的海绵制成,这是因为硬质的海绵具有较好的柔软舒适感,并且海绵本身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地吸收一部分磁共振装置工作时发出空气中的噪音。

圆槽5的数量为7个,且圆槽5之间的水平间距相同,这样可以保证当医生根据病人颈部的实际长度将弧形支撑台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医生都可以再次调节圆槽5中顶紧螺母7将弧形支撑台牢牢地固定在指定位置,从而保证当病人的头部被弧形支撑台固定住时弧形支撑台不会沿着齿轮10齿条6啮合运动的方向发生滑动。

柔性垫体11的材质采用乳胶,因为乳胶具有透气性好、防菌防螨、经久耐用和超静音等优点,从而使得弧形支撑台在固定病人头部时会使得病人感到比较舒适感觉,同时乳胶还具有超高弹性(软硬度适中),这样可以使得柔性垫体11不会因为经过长时间多次的使用后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本发明整体装置的效果。

固定带24采用尼龙材料制成的一种具有较低弹性或没有弹性的带体,因为这样可以使得固定带24能够较为可靠地固定住病人的头部,从而防止病人头部的乱动影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同时还能够方便医生将耳罩12固定在病人耳朵上的操作;固定件13为魔术贴,且魔术贴的子面18、母面19分别设置在固定带24两端的表面上,因为固定带24固定病人头部时,固定带24两端是要固定在一起的,如果采用卡扣之类的固定件13不仅使得固定带24两端被固定在一起的操作变得较为麻烦,而且卡扣之类的固定件13还会对病人的头部造成叫严重地挤压,甚至对病人的头部造成伤害。

耳罩12的形状为椭圆型,因为这样可以使得耳罩12能够更好地覆盖住病人的耳部,从而有效地阻隔磁共振装置所发出的噪音,耳罩12的背面设有环带20,环带20套接在固定带24上,这样可以使得医生随时方便地根据病人体型的实际情况来更换不同型号的耳罩12吧,从而使得患者耳部被合适型号的耳罩12紧密贴合;耳罩12采用海绵制成,因为海绵制成,这是因为海绵材料制成的耳罩12覆盖在病人的耳部上时不仅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而且海绵本身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的噪音传递到病人的耳中。

弧型支撑台3上半部分呈半圆环形,弧形支撑台的内部还开设有扣槽21,扣槽21和旋槽14之间与外界相导通的槽口分别设置在弧形支撑台顶部两端的平面上,且扣槽21和旋槽14之间在弧形支撑台的内部互不导通,这样是为了保证弧形罩体15不会完全滑入旋槽14内,旋槽14两端所夹的圆心角为170°,且扣槽21两端所夹的圆心角为8°;弧形罩体15位于弧形支撑台外部的一端上设有通过按扣22控制且与扣槽21匹配的扣齿件2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按扣22控制扣齿件23与扣槽21进行卡接的原理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动雨伞上的按扣22的原理相同。

镜面反射装置16为一层pv高聚酯的涂层,因为pv高聚酯的镜面成像的效果可以和玻璃镜面相媲美,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同时pv高聚酯涂层形成镜面在使用时还具备可靠的安全性,即不会发生破碎从而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情况。

顶紧螺母7、行进螺母9、齿条6、底座1、弧形支撑台、弧形罩体15、按扣22和扣齿件23均采用原料为聚酰亚胺的超级工程塑料制成,因为聚酰亚胺作为优秀的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的性能可以通吃所有材料品质中的高端性能,即适用温度范围广、机械性能强(高强度、高韧性、和耐磨耗)、绝缘性能好、耐辐射、自熄性、稳定性和无毒等诸多优点,因此可以使得本发明产品中的所有部件均不含有金属材质,从而达到磁共振检查时,磁共振装置的附近不允许有金属物品的存在,最终提升本发明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使用时:

第一步、医生将本发明产品防止在磁共振检查床上,将弧形罩体15收回到旋槽14中并松开顶紧螺母7;

第二步、医生指挥病人躺在磁共振检查床上,并且让病人的颈部枕在颈枕17上,同时医生调节行进螺母9使得弧形支撑台到达合适的位置(即此时固定带24上的耳罩12正好与病人的耳朵在水平面上处于同一条线上),然后医生在调节底座1上对应的顶紧螺母7使得弧形支撑台被可靠地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第三步、医生根据病人体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耳罩12,并通过耳罩12背部的环带20套接在固定带24上;

第四步、医生将固定带24两端的耳罩12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并通过魔术贴的母面19和子面18使得固定带24牢牢地固定住病人变得头部;

第五步,医生拉动弧形罩体15并使得弧形罩体15上的扣齿件23卡接在扣槽21中;

第六步、医生启动磁共振装置对病人进行检查(注意,医生对病人进行磁共振检查严格遵循磁共振检查科室的相关规范要求)

第七步、当磁共振检查完毕后,医生首先按动弧形罩体15上按扣22使得扣齿件23从扣槽21中退出,然后将弧形罩体15转回到旋槽14中;

第八步,医生松开固定带24上的魔术贴并使得耳罩12从病人身上被取下;

第九步、医生告诉或扶着病人从磁共振检查床上下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