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顾双眼视觉发育的视力训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7229发布日期:2020-08-07 19:4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顾双眼视觉发育的视力训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疾病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顾双眼视觉发育的视力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中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值,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眼病。弱视的发病率为3~5%,是儿童视力异常的最常见眼病之一,在我国约有1000万弱视患者。弱视问题是影响面很大的社会问题,亟待高效的康复方法。

形觉剥夺和双眼之间的异常交互作用是导致弱视的两大病因。中高度屈光不正和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病因导致的弱视,弱视始因主要是形觉剥夺;而屈光参差、斜视导致的弱视,弱视始因则主要是双眼之间的异常交互作用。

传统治疗方法里,弱视患者需要佩戴矫正其屈光不正的眼镜、采取手术方式去除白内障和上睑下垂等形觉剥夺因素,之后遮盖矫正视力较好的优势眼,使用矫正视力较低的眼观看和辨识多种可促使视觉兴奋的视标,促使矫正视力较低的非优势眼的视觉进一步发育、视力得到提升。这些画面元素包括多种颜色光线闪烁、带有旋转黑白条栅背景的图形、手工穿珠子、手工穿缝衣针、细笔描图描线、各种大小不同的图形字母等。

眼科里,优势眼指的是两眼里矫正视力较高的眼、斜视者的注视眼、屈光参差者屈光度较低的眼、双眼视物时被抑制的眼;非优势眼指的是两眼里矫正视力较低的眼、斜视者的主斜视眼、屈光参差者屈光度较高的眼、双眼视物时未被抑制的眼;两眼矫正视力相同、无斜视、无屈光参差和无一眼被抑制的情况,默认主视眼为优势眼、另一眼为非优势眼。

这些传统弱视治疗方法有两个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技术问题。

第一个问题:遮盖优势眼训练非优势眼,只有非优势眼的视觉能力得到发育,优势眼的视力发育被遮盖疗法抑制。两眼矫正视力不同的双眼弱视患者,即两只眼都存在弱视,只是一眼矫正视力较高、另一眼矫正视力较低的情况,面临两眼视力康复无法同时兼顾、即使兼顾也需要两眼分别训练的问题,这将大大延长弱视患者的训练时长,延长弱视的康复周期。长期的大量视觉训练会导致弱视患儿难以依从,为此也经常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第二个问题:绝大多数单眼弱视患者除了存在矫正视力异常问题,也存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异常,传统弱视治疗方法不能兼顾矫正视力改善和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多数患者在两眼矫正视力达标后,需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训练双眼单视功能,客观上也导致弱视康复周期数倍延长。如未能衔接好双眼单视功能康复,之前获得的矫正视力改善成果也容易被破坏而出现视力回退,导致弱视迁延不愈。

近些年,国内外眼科和神经科学专家对弱视有几个新的共识:弱视本质上是双眼问题,而不是单眼问题;传统的遮盖疗法,是基于弱视是单眼问题这一假设;弱视是一种大脑主动抑制导致双眼单视功能无法发挥最佳状态,进而影响到包括视力在内的其他视觉功能的疾病;在提升矫正视力改善效率的前提下,能兼顾双眼单视功能发育的弱视训练方法,是更好的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兼顾双眼视觉发育的视力训练方法,其先做双眼物像感知评估,检测出两眼物像感知参数,在两眼物像感知参数基础上,生成适合患者当前病情阶段训练的视觉训练视标,在兼顾双眼视觉发育的前提下,明显提升两眼矫正视力的改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兼顾双眼视觉发育的视力训练方法,包括双眼物像感知检测模块和视觉训练模块两部分,所述双眼物像感知检测模块又包括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模块、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模块、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所述视觉训练模块根据所述双眼物像感知检测模块检测出的检测结果,生成适合患者当前病情阶段训练使用的视觉训练视标;

所述双眼物像感知检测模块和所述视觉训练模块都借助双眼分视技术,使两眼前呈现不同画面;

一种兼顾双眼视觉发育的视力训练方法,其实施步骤为:

第一步:患者通过所述双眼物像感知检测模块做检测,获得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两眼物像相对位移值、两眼物像不等值;

第二步:所述视觉训练模块根据第一步获得的所述检测结果,生成适合患者当前视觉阶段的视觉训练视标;

第三步:患者对所述视觉训练视标进行辨识并给出反馈操作,根据所述反馈操作,在原视觉训练视标基础上生成新视觉训练视标。

优选地,一眼前呈现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所处的空间位置,是另一眼前生成的相对应位置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所处的空间位置发生所述两眼物像相对位移值的位移后的空间位置。

优选地,患者感知到的两眼相对应位置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差异小于2.5%。

正在训练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称为原视觉训练视标,根据患者对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做出所述反馈操作生成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称为新视觉训练视标;当使用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做视觉训练时,该新视觉训练视标成为了这一次训练的原视觉训练视标,如此循环。

优选地,所述反馈操作的正确率≥90%时,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反馈操作的正确率≤10%时,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

优选地,患者两眼同时感知到所述视觉训练视标,或者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做闪烁且非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持续显现,或者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和非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做交替闪烁。

优选地,所述双眼分视技术至少是快门式3d眼镜双眼分视、红绿色差3d眼镜双眼分视、红蓝色差3d眼镜双眼分视、偏振光3d眼镜双眼分视、虚拟现实头盔双眼分视、虚拟现实眼镜双眼分视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反馈操作正确时,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反馈操作错误时,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

对比度指图像上最大亮度点与最小亮度点的比值;视标对比度值指的是视标图形和视标图形底色之间的亮度比值,视标图形亮度和视标图形底色亮度差异越大,视标对比度越高;视标图形亮度和视标图形底色亮度差异越小,视标对比度越低。

两眼视标亮度和对比度相等时,有时患者存在一眼被抑制状态。此时,增加非优势眼前视标的亮度,或降低优势眼前视标的亮度,可以消除一眼抑制、产生双眼同时视;增加非优势眼前视标的对比度,或降低优势眼前视标的对比度,也可以消除一眼抑制、产生双眼同时视。

优选地,非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对比度≥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对比度。

优选地,非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优势眼前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

使用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模块做检测时,优势眼前呈现的视标称为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非优势眼前呈现的视标称为非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所述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和所述非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的亮度和对比度都可调;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即患者非优势眼由被抑制状态转换为双眼同时视状态时,所述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和所述非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的亮度值-对比度值组合数据。

相同患者在同一个病情阶段中,通过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模块检测,改变一眼视标的亮度或对比度,可以检测出很多组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

所述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模块的两眼视标上相对应位置设有定位标记;所述两眼物像相对位移值,即患者将感知到的一眼视标上的所述定位标记与另一眼视标上的所述定位标记重合时,两眼视标发生的位移值。

所述两眼物像不等,在眼科也称为像不等或两眼像差,是指两眼的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或者形状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双眼视野下的单眼精细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视力提升效率;

2、采用计算机软件逻辑做智能判断,与患者当前的视力和双眼视觉状态紧密衔接,减少人为干预的低效问题;

3、本方法的视觉训练视标设计方式,为感觉性融合的建立和完善扫清了两眼竞争、物像位移和物像不等的障碍,可以明显提高双眼视觉建立、完善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界面示意图;

图2是所述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模块中患者感知到的视标未分离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3是所述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模块中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出现分离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4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的显示屏呈现的界面示意图;

图5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垂直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前的界面示意图;

图6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垂直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后的界面示意图;

图7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水平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前的界面示意图;

图8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水平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后的界面示意图;

图9是所述视觉训练模块的优势眼界面示意图;

图10是所述视觉训练模块的非优势眼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对比度或者色彩差异,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和效果图。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工具:无线3d立体眼镜(英伟达3dvisionpro2代)、asustekcomputer、asus液晶显示器(lcdmonitorvg278,27寸tn液晶显示器,显示屏宽高比为16:9,分辨率1920*1080,支持3d显示,屏幕长*宽=597.73mm×336.22mm),罗技g502rgb有线光电鼠标,c++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搭建在线和本地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保留各种数据。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实现方法是下面这些步骤:

一、基本信息录入:

在检测开始前要录入相关信息,并设置相关参数。具体如下:启动程序后,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联系方式、电子邮箱、非优势眼等基本信息。

二、患者准备:

患者佩戴自己的光学矫正眼镜,在光学矫正眼镜外套上无线3d立体眼镜,通过无线3d立体眼镜与系统软硬件搭配和设置,实现双眼分视状态。调整座椅高度,使患者两眼中点正对显示屏中央,视线垂直于显示屏平面,视距50cm。为获得更稳定的头部固定和舒适度,可以借助额托、下颌托等装置固定被检测者头部,固定头部后,视距也将固定好。

患者如果是初次或者前几次使用本方法,要先做基本的教学,使患者学会使用鼠标点击屏幕界面上的按钮,也可由患者家属在患者语言或肢体语言描述下代替患者做鼠标操作。

为阐述清楚本发明的实现方法,需要说明一点,眼前呈现的视标,指的是显示屏上客观呈现的视标样貌;患者感知到的视标,指的是患者主观感知到的视标样貌。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三、双眼物像感知检测:

1、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

图1是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界面示意图。背景1、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色值都可单独设置,通过调整背景1、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色值,可以实现两眼视标的对比度变化和亮度变化。

所述亮度值-对比度值组合数据记录方式为:(w-x:1,y-z:1),其中w为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亮度,x:1为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对比度;y为非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亮度,z:1为非优势眼同时视检测视标对比度;例如一次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模块做检测时的检测结果记录为(100cd/m2-200:1,300cd/m2-400:1),其中cd/m2即光强度单位坎德拉每平方米。根据显示器当前参数和显示器上图形界面不同部位的色值,就可以得到光强度值和对比度值。

初始状态时,背景1的rgb色值取r=0、g=0、b=0,即纯黑色;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和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rgb色值都取r=66、g=66、b=66,即灰色。

为清晰表述本发明,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视标和背景的rgb色值变化要求是保持r=g=b,即r值、g值和b值做等值变化。

患者佩戴无线3d立体眼镜后,优势眼只能看到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看不到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非优势眼只能看到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看不到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界面上其他视觉元素仅非优势眼可见。

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是个正方形,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是个圆形,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的边长和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直径都为139像素。在背景1色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rgb色值,就实现了增加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视标的亮度和对比度的目的。

询问患者是否可以同时看到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和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如患者诉可以同时看到这两个视标,即患者在当前界面具备同时视,点击按钮4,即正确反馈,则进入下一项检测评估;如患者诉看不到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点击按钮5,即错误反馈,此时增加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亮度和对比度,即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rgb色值中的r值、g值和b值都加1,变成亮度比之前更高的灰色。

患者连续做出错误反馈,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视标对比度和亮度会持续增加,直至患者做出正确反馈。患者做出正确反馈时,记录优势眼视标的rgb色值和非优势眼视标的rgb色值,作为当前的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

当患者连续做出错误反馈、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rgb色值达到r=255、g=255、b=255时仍做出错误反馈,开始降低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的rgb色值,即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的rgb色值中的r值、g值和b值都减1,直至患者做出正确反馈,记录此时优势眼视标的rgb色值和非优势眼视标的rgb色值作为当前的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当非优势眼对比度视标3的rgb色值为r=255、g=255、b=255,且优势眼对比度视标2的rgb色值低至r=30、g=30、b=30时,患者仍做出错误反馈,则记录当前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为null。

每次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重复做3次,取均值作为当前的最终记录值。

2、两眼物像位移检测:

当患者存在斜视时,打破双眼融合后,两眼所见的物像会发生位移,两眼所见的原本贴近的物像会发生分离。

图2是所述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模块中患者感知到的视标未分离时的界面示意图。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的拐角顶点与优势眼位移视标6的拐角顶点处于同一个坐标点,即拐角顶点7的空间位置。拐角顶点7是优势眼位移视标6上的定位标记。其中,界面背景的rgb色值取r=0、g=0、b=0;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的rgb色值≥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中的所述非优势眼视标的rgb色值,优势眼位移视标6的rgb色值取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中的所述优势眼视标的rgb色值。

图3是所述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模块中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出现分离时的界面示意图。此时,优势眼位移视标6上的拐角顶点7和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上的拐角顶点9不在同一个坐标点,拐角顶点9是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上的定位标记。

患者佩戴无线3d立体眼镜后,优势眼只能看到优势眼位移视标6、看不到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非优势眼只能看到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看不到优势眼位移视标6。界面上其他视觉元素仅非优势眼可见。

此时,优势眼位移视标6固定位置,嘱患者根据自己感知到的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的位置,点击按钮12、按钮10、按钮14、按钮13,使非优势眼位移视标8做上、下、左、右移动,从而使拐角顶点9与拐角顶点7重合。拐角顶点9与拐角顶点7重合后,患者点击按钮11结束本次两眼物像位移检测;记录拐角顶点9发生的坐标位移值作为两眼两眼物像相对位移值。

所述坐标位移值记录为(±h,±g)。其中±h为水平位移值,h为发生的水平位移像素值,h前符号为+时表示水平右移,h前符号为-时表示水平左移;其中±g为垂直位移值,g为发生的垂直位移像素值,g前符号为+时表示垂直上移,h前符号为-时表示垂直下移。

每次两眼两眼物像相对位移值检测重复做3次,取均值作为当前两眼物像位移值的最终记录值。

3、两眼物像不等检测:

图4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的显示屏呈现的界面示意图。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和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都是边长相等的e字视标。其中,界面背景的rgb色值取r=0、g=0、b=0;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的rgb色值≥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中的所述非优势眼视标rgb色值,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的rgb色值取值等于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所述优势眼视标rgb色值。

患者佩戴无线3d立体眼镜后,优势眼只能看到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看不到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非优势眼只能看到非优势眼物像不等度视标16、看不到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界面上其他视觉元素仅非优势眼可见。

做两眼垂直方向物像不等检测时,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的位置和形状保持固定,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做整体位移,所述整体位移值取值为所述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所得的所述两眼两眼物像位移值。此时,患者感知到的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的右侧边将贴近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的左侧边,患者感知到的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的下侧边与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的下侧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图5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垂直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前的界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所示患者的非优势眼所见物像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呈现物像放大。嘱患者观察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和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通过点击按钮20和按钮22,控制顶点18和顶点19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的上侧边做上下移动,使顶点18和顶点19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的上侧边与顶点17所在的水平线平齐,进而使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整体上做垂直方向的变形;顶点18和顶点19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的上侧边与优势眼视标顶点17所在的水平线平齐后,点击按钮21确认本次检测结果。

图6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垂直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后的界面示意图,此时非优势眼视标顶点18和非优势眼视标顶点19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的上侧边与顶点17所在的水平线平齐,记录此时显示屏上顶点18到顶点24之间的像素值为f,记录此时显示屏上顶点17到顶点23之间的像素值为k。

顶点18、顶点19、顶点24都是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6上的顶点;顶点17、顶点23都是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15上的顶点。

非优势眼视标的垂直方向缩放系数公式是j=(f/k)*100%。j是非优势眼视标的垂直方向缩放系数,用于描述非优势眼视标相比优势眼视标在垂直方向的物像不等程度。j小于100%时,提示非优势眼感知的物像相比优势眼感知的物像在垂直方向上放大;j大于100%时,提示非优势眼感知的物像相比优势眼感知的物像在垂直方向上缩小;j等于100%时,提示患者没有垂直方向上的两眼物像不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f值和k值是显示屏上客观呈现的线段长度,而非患者感知到的线段长度感觉。本实施例所示患者检测出的f值小于k值。

图7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水平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前的界面示意图。其中,界面背景的rgb色值取r=0、g=0、b=0;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的rgb色值≥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中的所述非优势眼视标rgb色值,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31的rgb色值取值等于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中的所述优势眼视标rgb色值。

做两眼水平方向物像不等检测时,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31的位置和形状保持固定,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做整体位移,位移值取值为所述两眼物像位移检测所得的所述两眼两眼物像位移值。此时,患者感知到的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31的上侧边将贴近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的下侧边,患者感知到的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31的右侧边与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的右侧边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嘱患者观察两眼所见视标,通过点击按钮25和按钮26,控制顶点33和顶点34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的左侧边做左右移动,使顶点33和顶点34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的左侧边与顶点32所在的垂直线平齐,进而使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整体上做水平方向的变形;顶点33和34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的左侧边与顶点32所在的垂直线平齐后,点击按钮30确认本次检测结果。

图8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做两眼水平物像不等值检测时患者感知到的视标变形后的界面示意图,此时顶点33和顶点34所构成的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的左侧边与顶点32所在的垂直线平齐,记录此时顶点33到顶点28之间的像素值为m,记录此时顶点32到顶点29之间的像素值为n。

顶点28、顶点33、顶点34都是非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27上的顶点;顶点29、顶点32都是优势眼物像不等视标31上的顶点。

非优势眼视标的水平方向缩放系数公式是p=(m/n)*100%。p是非优势眼视标的水平方向缩放系数,用于描述非优势眼视标在水平方向的物像不等程度。p小于100%时,提示非优势眼感知的物像相比优势眼感知的物像在水平方向上放大;p大于100%时,提示非优势眼感知的物像相比优势眼感知的物像在水平方向上缩小;p等于100%时,提示患者没有水平方向上的两眼物像不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m、n值是显示屏上客观呈现的线段长度,而非患者感知到的线段长度感觉。本实施例所示患者检测出的m值小于n值。

四、视觉训练:

图9是所述视觉训练模块的优势眼界面示意图。该界面中央部位有数个方块,方块本身及方块上的图形元素即所述视觉训练视标,供患者辨识,以起到视觉训练作用。方块38、方块39及方块上的图形元素即为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相比界面中只有一个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多个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在同一个画面中贴近和罗列,可以增加辨识难度、克服弱视患者的分读困难问题。方块边框35为方块38的边界框,方框边框35的边长为139像素。方块38是当前需要辨识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其外周有规律闪烁的提示虚线框41,提示虚线框41用于提示患者注视和辨识。每个所述视觉训练视标上都有4个圆点放置位置,不同所述视觉训练视标上存在的圆点数量、圆点放置位置由系统随机生成,以防止患者背诵辨识答案。圆点36和圆点37是放置在方块38的左上方和右上方的两个圆点放置位置的圆点。

图9的界面背景为随机颜色或随机图片。方块38、方块39、得分框40的底色的rgb色值初始取值都为r=0、g=0、b=0,即纯黑色;方块38上的圆点和边界框、方块39上的圆点和边界框、得分框40上的文字和边框、提示虚线框41的rgb色值取值都等于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所述优势眼视标rgb色值。

图10是所述视觉训练模块的非优势眼界面示意图。图10界面的背景与图9界面的背景相同。方块43和方块45是所述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方块43与方块38是一组左右眼相对应位置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方块45与方块39是一组左右眼相对应位置的视觉训练视标;左右眼相对应位置的视觉训练视标上的圆点放置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选项按钮47、选项按钮48和选项按钮49是答案选项,只有一个答案选项代表正确反馈,供患者辨识后给出反馈操作。

方块43、方块45、选项按钮47、选项按钮48、选项按钮49、得分框46的底色的rgb色值初始取值都为r=0、g=0、b=0,即纯黑色;方块43上的圆点和边界框、方块45上的圆点和边界框、选项按钮47上的圆点和边界框、选项按钮48上的圆点和边界框、选项按钮49上的圆点和边界框、得分框46上的文字和边框、提示虚线框50的rgb色值取值都≥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所述非优势眼视标rgb色值。如此设计,目的是使所述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对比度≥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对比度,或者使所述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以实现双眼同时视。

方块43和方块38是一组左右眼相对应位置的视觉训练视标,方块43在图10界面中所处的空间位置相当于方块38在图9界面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做了所述两眼物像位移值的位移;同理,图10界面中其他所述视觉训练视标、选项按钮、提示虚线框、得分框、界面背景都做相同逻辑的位移。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是在两眼背景相同前提下,使两眼所见物像重叠,更有助于双眼融合。

方块43水平方向的尺寸相当于方块38水平方向的尺寸乘以p,p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检测获得的非优势眼视标的水平方向缩放系数;方块43垂直方向的尺寸相当于方块38垂直方向的尺寸乘以j,j是所述两眼物像不等检测模块检测获得的非优势眼视标的垂直方向缩放系数;方块43及其上面的方块边框、方块底色和圆点都做相同逻辑的尺寸缩放和变形。同理,图10界面中其他所述视觉训练视标、提示虚线框、得分框、界面背景都做相同逻辑的尺寸缩放和变形。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是使所述视觉训练模块里两眼感知到的相对应位置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差异小于2.5%。

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为null时,提示患者非优势眼存在严重的抑制。此时,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做闪烁且所述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持续显现,或者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和所述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做交替闪烁,即可强化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存在而起到脱抑制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如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为null,则图9界面整体做展现1秒、黑屏1秒的循环闪烁,如此可以在黑屏瞬间短暂消除非优势眼的被抑制状态,唤醒双眼同时视。

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不为null时,所述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rgb色值取值都≥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所述非优势眼视标rgb色值,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rgb色值取值都等于所述双眼同时视亮度-对比度相对阈值检测时获得的所述优势眼视标rgb色值,可以确保患者能同时感知到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和所述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

开始训练时,患者双眼注视显示屏上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具体地说,是注视外周有规律闪烁的提示虚线框的方块,即优势眼注视提示虚线框41包绕的方块38、非优势眼注视提示虚线框50包绕的方块43。方块38和方块43在视觉中枢中会重叠和融合成一个融合方块;所述融合方块中,圆点36和圆点42会重叠在所述融合方块的左上角,圆点37位于所述融合方块的右上角,圆点44位于所述融合方块的右下角;即所述融合方块上,左上角、右上角、右下角各有一个圆点;也就是说,正确反馈的选项按钮为选项按钮48。选项按钮47、48、49的图形范围为鼠标点击响应区域,患者鼠标点击选项按钮48,即为正确反馈;点击选项按钮47和选项按钮49则为错误反馈;点击选项按钮以外的区域,系统弹窗“点击有误,请点击选项按钮”。只在非优势眼界面放置选项按钮,目的是强化非优势眼的双眼竞争优势。

无论患者做出正确反馈还是错误反馈,提示虚线框都会转移到下一个视觉训练视标上,即包绕方块39和方块45周围;同时,自动生成三个新的选项按钮,且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按钮为正确反馈选项按钮;正确反馈选项按钮以外的选项按钮图形样式为干扰选项;优选的所述干扰选项的图形样式,为优势眼单眼所见或者非优势眼单眼所见的提示虚线框里的方块图形样式。

系统根据患者每次给出正确反馈的用时长短,给予1~10分的积分奖励。给出正确反馈的用时越短、得分越高;给出正确反馈的用时越长,得分越低。给出正确反馈的用时超过5秒,得0分;患者给出错误反馈时,则扣3分;得分数可以为负数。界面中可加入激励性的语音、音乐、动画,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给出不同的提示性、激励性视听觉元素。

患者每做出两次反馈,系统结算一次得分,得分对应反馈正确率和反馈速度;所述正确率越高、所述反馈速度越快,则得分越;反之,则得分越低。患者当前正在辨识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称为原视觉训练视标;根据所述得分,两眼前生成新的视觉训练关卡,所述新的视觉训练关卡中的视觉训练视标称为新视觉训练视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患者每做出一次反馈操作,系统就结算一次得分,并根据做出正确反馈或者错误反馈,并结合正确反馈用时,生成新视觉训练视标。

本实例中,所述新的视觉训练关卡中的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和对比度的生成逻辑如下:

1.两次反馈的得分超过15分,则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在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基础上水平-垂直等比缩小3%;

2.两次反馈的得分在10~15分之间,则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在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基础上水平-垂直等比缩小2%;

3.两次反馈的得分在5~9分之间,则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保持不变,且所述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rgb色值增加5~10、非优势眼视觉训练视标的rgb色值减少5~10;

4.两次反馈的得分在0~4分之间,则新视觉训练视标尺寸和rgb色值均保持不变;

5.两次反馈的得分为负数,则所述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在所述原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基础上水平-垂直等比放大1~3%。

本实施例中,两眼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和对比度调整,是通过增减视觉训练视标中圆点的rgb色值实现的,如所述圆点的rgb色值由r=80、g=80、b=80变为r=85、g=85、b=85时,即为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和对比度增加;而所述圆点的rgb色值由r=80、g=80、b=80变为r=75、g=75、b=75时,即为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和对比度减小。

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越小,训练难度越大,也越有利于克服中心抑制和提升精细视力。所述视觉训练视标尺寸越大,训练难度越小。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越小,训练难度越大;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亮度越大,训练难度越小。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对比度越小,训练难度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对比敏感度;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对比度越大,训练难度越小。

随着上述视觉训练的推进,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亮度和对比度将逐渐接近患者的分辨极限,也即患者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阈值水平。在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阈值水平的视觉训练视标基础上做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视力改善效率,这是眼科界的共识。

患者使用本发明公开方法训练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阈值也会逐渐提升。因为上述的系统算法缘故,此时系统生成的所述视觉训练视标的尺寸、亮度和对比度也会随患者的视觉能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使视觉训练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效率水平。

根据本发明公开方法的所述视觉训练模块的反馈方式需要双眼配合方可做出正确反馈。所以兼顾了双眼视觉建立和完善所需的两眼视力平衡、两眼物像重叠、消除单眼抑制、减少物像不等各个方面,在提升视力提升效率同时也可以同步提升双眼视功能,一举多得。

患者每隔一天做一次双眼物像感知检测,并以最新的双眼物像感知检测结果修正所述视觉训练模块中的参数设定。

系统设定了每个视觉训练周期的时长为15~20分钟,该时长结束后,弹窗提示患者结束训练。每天训练2~3个周期,直至患者的矫正视力、感觉性融合能力达标并稳定后,逐渐停止上述训练。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