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椎间盘镜操作套管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8384发布日期:2020-08-25 18:5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椎间盘镜操作套管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脊柱微创手术使用的大通道、全视野椎间盘镜镜体、套管,以及带有该套管的成像、光源系统,尤其涉及大直径的工作套管。



背景技术:

脊柱微创手术,日益离不开成像内窥镜系统。现有的脊柱内窥镜包括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

椎间盘镜手术原理:工作套管置入椎间盘,在内窥镜直视下去除部分椎板,暴露神经根,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切口约1.8厘米,操作时将内窥镜镜头伸入套管内,并固定在套管顶端,提供稳定的视野。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就是以空气为媒介,创口的血很容易沾污镜头,导致视野不清,需要暂停手术,清理创口。其优点是:操作空间大,尤其是各种工具能够基本没有限制的进入创处,可降低手术的难度。合理利用支架,单人手术空间更大,便于操作,对于施术者来说,仅需要考虑手术的问题,基本不需要助手扶着内窥镜。

椎间孔镜手术原理:通过一个很小的切口,将工作套管从患者身体侧后方或者后方的安全区域进入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再从工作套管置入同轴内窥镜,在间盘突出周围进行手术。其优点是以水为媒介,流水可确保视野清洁,避免血液粘污镜头导致视野不请。缺点是,器械通道只有3-5毫米,操作空间小,无法在内镜直视下置入常规减压融合大尺寸工具。

有部分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患者合并脊柱不稳,单纯减压是不够的,此时,还需要融合固定,现有的镜下椎间融合器不是内镜全可视下置入,而是通过c臂x光透视下置入,x光透视神经硬膜囊不显影,无法监测术中是否会损伤到神经硬膜囊等关键组织。

因此,如何确保大内镜套管置入常规开放手术工具,安全微创置入椎间融合器,又能确保清晰的手术视野是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脊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介椎间盘镜操作套管以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通道内径套管无法提供清晰的操作视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介椎间盘镜操作套管,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上固定进排水组件;

所述进排水组件用于向管体内进水和排水;

进排水组件包括进水管、进水口、排水管、排水口

所述进水管固定在管体上,进水管底端与管体底部连通,距离管体底边3-8mm,进水管与管体连通处与管体内壁相切形成进水口;

所述排水管固定在管体上,排水管底端与管体顶部连通,连通处距离管体顶边6-12mm,排水管与管体连通处与管体内壁相切形成排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还包括顶盖,顶盖用于密封管体顶面,同时提供操作器械进入套管的入口;

顶盖包括固定部、顶膜、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

所述固定部用于顶盖与管体的密封固定,固定部为圆柱形,与管体定部可拆卸密封固定;

顶膜用于封盖管体顶端开口,顶膜上固定设置多个入口,顶膜为橡胶膜;

所述入口用作内窥镜和操作器械进入管体的通道;

所述入口内径小于内径镜以及操作器械伸入管体内部分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包括第一入口;

所述第一入口用做内窥镜进入管体的通道;

所述第一入口包括导向管,导向管包括硬质部和弹性部,弹性部固定在硬质部底端;

所述硬质部部分伸入顶膜下侧,伸入部分3-5mm,硬质部内径稍大于内窥镜伸入管体内的部分的外径;

所述弹性部顶端与硬质部连通,弹性部顶端内径与硬质部内径相同,弹性部底端内径小于内窥镜伸入管体内部分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包括第二入口;

所述第二入口用作操作器械进入管体的通道;

所述第二入口包括硬质片和弹性管,所述硬质片为塑料片,部分与弹性管固定连接,硬质片交错排布,且与相邻的硬质片有部分重叠,硬质片布满弹性管内壁;

第二入口至少1/3伸入顶膜以下;

位于顶膜为的部分的顶端固定密封套。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套,底套由软质材料制成,用于套管抵触脊柱以及人体组织时形成紧密贴合的边界;

所述底套为环形与管套同轴,轴向最大长度15mm。

进一步的,所述底套包括环形的内底套和外底套;

所述内底套轴向长度6-9mm,所述外底套轴向长度15mm;

所述内底套和外底套之间有2-5mm间隙;

还包括吸气管和引气环;

所述吸气管底端与引气环连通,引气环固定在管套底边,其底面带有环形引气通槽;

所述引气环的引气通槽位于内底套和外底套之间,且内底套和外底套顶面与引气环底面或两个内外环面气密固定连接,使引气槽能够抽吸内底套和外底套之间的气体或液体;

吸气管用于抽吸气体或少量液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侧壁套组,所述侧壁套组用于在管套外侧面与创口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环境;

所述侧壁套组包括套膜、气囊、进气管、进气环;

套膜为圆柱形套装于管体底部外壁上,套膜内壁与管体外壁紧密贴合;

所述套膜上固定有气囊,气囊为环形气囊,有多个;

所述气囊充气后最大外径是管体外径的1.1-1.25倍;

所述进气管与气囊连通,用于抽放气囊内的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倒锥台形,顶端开口直径是底端开口直径的1.2-1.8倍。

一种脊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介椎间盘镜操作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介椎间盘镜操作套管。

进一步的,还包括内窥镜,以及将内窥镜与管套之间可拆卸固定的支架,和对管套相对于创口位置进行定位的操作支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进水和排水装置,利用水作为媒介,能够快速稀释和冲洗创口血液,为内窥镜提供清晰的视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底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套管使用时示意图。

图4为椎间盘镜系统示意图。

图5为套管是锥管时结构示意图。

图6第二入口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体10、底套20、内底套21、外底套22、侧壁套组30、套膜31、气囊32、进气管33、进气环34、吸气管40、引气环41、进排水组件50、进水管51、进水口511、排水管52、排水口521、顶盖60、第一入口61、第二入口62、内窥镜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在管套10内增加了进水和出水的装置,将管套10内或是在操作区域处充满水,以水作为媒介,而非空气作为视野媒介。这样,创口出血,能够快速被水稀释并排出,不会沾污内窥镜镜头,保持良好的视野。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一种脊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介椎间盘镜操作套管,包括管体10,管体10可以是金属管,圆柱形,底端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斜口;

所述管体10上固定进排水组件50;

所述进排水组件50用于向管体10内进水和排水;

进排水组件50包括进水管51、进水口511、排水管52、排水口521

所述进水管51固定在管体10上,进水管51底端与管体10底部连通,距离管体10底边3-8mm,与管体10底端留有一定距离,是为了进水不直接冲洗创口,而是形成直径和管体10内径相同的水柱冲洗稀释创口的血液,对于有可能随机发生的出血能够更快,的稀释和冲洗;

进水管51与管体10连通处与管体10内壁相切形成进水口511;切向的进水口形成旋转水流,血液的稀释效果更好;

进水口511有2-4个;多个进水口是为了确保进水旋转的稳定性;

所述排水管52固定在管体10上,排水管52底端与管体10顶部连通,连通处距离管体10顶边6-12mm,排水管51与管体10连通处与管体10内壁相切形成排水口521。排水口521有2-4个;排水口最大内径3mm。排水口有多个也同样是为了确保水流的稳定。

使用时,管体10插入创口中,开启进水设备和排水设备,由于排水口521距离管体10顶端有一定距离,排水量相同或大于进水量时能够使液面维持在排水口处。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视野,且保留管体10这个非常宽敞的操作空间。

实施例二

当然,实施例一种,水流的速度较慢,过快水流的旋转速度快,会在液面处形成漩涡,不利于器械的操作,有可能会碰撞器械,导致液体飞溅。

因此,在管体10顶部加装顶盖。顶盖60用于密封管体10顶面,同时提供操作器械进入套管的入口;顶盖密封之后,水流的进水量和流速就可以加大,而不用担心飞溅的问题,而且,水直接放满液面就在顶盖底面上,管体10内的水即使流动速度很快,也不会影响底部的视野清晰度。

顶盖60包括固定部、顶膜、第一入口61和第二入口62;

所述固定部用于顶盖60与管体10的密封固定,固定部为圆柱形,与管体10定部可拆卸密封固定;固定部可以是带有内螺纹的圆柱管,直接拧在管体10上,方面快捷;

顶膜用于封盖管体10顶端开口,顶膜上固定设置多个入口,顶膜为橡胶膜;顶膜用橡胶主要是为了提供弹性变形,避免水流出。

所述入口用作内窥镜70和操作器械进入管体10的通道;

所述入口内径小于内径镜70以及操作器械伸入管体10内部分的外径;由于顶膜有弹性,而且内径比器械的外径小,能够形成有效的密封,避免在管体10内充满水的状态下有水溢出。

使用时,在需要有器械的伸入和伸出时,最好是把液面调整到稍低于顶膜的位置处,避免带出水。

实施例三

对于入口在实际生产或是设计中,还有有必要做区分,内窥镜70伸入管体10内的部分上下直径均相同,而且在管体10内基本不移动位置。

因此,设计入口包括第一入口61;

所述第一入口61用做内窥镜进入管体10的通道;

所述第一入口61包括导向管,导向管包括硬质部和弹性部,弹性部固定在硬质部底端;

所述硬质部部分伸入顶膜下侧,伸入部分3-5mm,硬质部内径稍大于内窥镜70伸入管体10内的部分的外径;

所述弹性部顶端与硬质部连通,弹性部顶端内径与硬质部内径相同,弹性部底端内径小于内窥镜70伸入管体10内部分的外径。

实施例四

对于器械来说,形状通常大小不一,更关键的是,器械的操作端形状不规则,如钻头、切刀、凿等器械,如果在入口底端设置弹性部就很有可能撕破弹性部,导致密封不良或是碎片掉入创口中。

因此,所述入口包括第二入口62;

所述第二入口62用作操作器械进入管体10的通道;

所述第二入口62包括硬质片621和弹性管622,所述硬质片621为塑料片,部分与弹性管622固定连接,硬质片621交错排布,且与相邻的硬质片有部分重叠,硬质片621布满弹性管622内壁,第二入口62至少1/3伸入顶膜以下。

但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位于顶膜为的部分的顶端固定密封套623,用于紧密贴合器械的杆,形成水密封。

实施例五

还包括底套20,底套20由软质材料制成,用于套管抵触脊柱以及人体组织时形成紧密贴合的边界;

所述底套20为环形与管套20同轴,轴向最大长度15mm。

实施例六

单层的底套20并不能很好的密封创口底面,在水流速度大,或是水压大的时候,水有可能会从管体10底部顺着创口内壁流出。因此,将所述底套20设计成两层,包括环形的内底套21和外底套22;

所述内底套21轴向长度6-9mm,所述外底套22轴向长度15mm;

所述内底套21和外底套22之间有2-5mm间隙;

还包括吸气管40和引气环41;

所述吸气管40底端与引气环41连通,引气环41固定在管套10底边,其底面带有环形引气通槽;

所述引气环41的引气通槽位于内底套21和外底套22之间,且内底套21和外底套22顶面与引气环41底面或两个内外环面气密固定连接,使引气槽能够抽吸内底套21和外底套22之间的气体或液体;

吸气管40用于抽吸气体或少量液体。

使用时,将管体10插入创口,底套抵触创口底面,部分区域外底套和内底套包夹骨骼或是组织,部分区域没有骨骼或是组织时在引起环41吸引下会相互贴合,从而在管体10底端形成一个基本封闭的环境,水也基本不会流出。

实施例七

当然,为了形成更好的密封效果。增加了侧壁套组30,所述侧壁套组30用于在管套10外侧面与创口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环境;

所述侧壁套组30包括套膜31、气囊32、进气管33、进气环34;

套膜31为圆柱形套装于管体10底部外壁上,套膜31内壁与管体10外壁紧密贴合;

所述套膜31上固定有气囊32,气囊32为环形气囊,有多个;

所述气囊32充气后最大外径是管体10外径的1.1-1.25倍;

所述进气管33与气囊32连通,用于抽放气囊内的气体。

实施例八

这种大内径的管体10优点就是操作空间大,为了增加操作的自由度。降所述管体10设计为倒锥台形,顶端开口直径是底端开口直径的1.2-1.8倍。这样就增大的操作角度,降低手术难度。

作为一套工具时,一种脊柱微创用全密闭式水媒介椎间盘镜操作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套管。

还包括内窥镜70,以及将内窥镜70与管套10之间可拆卸固定的支架,和对管套10相对于创口位置进行定位的操作支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