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手套消毒的臭氧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4217发布日期:2020-10-17 02:0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手套消毒的臭氧消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手套消毒的臭氧消毒机。



背景技术:

臭氧消毒为溶菌级方法,消毒彻底,无残留,杀菌广谱,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另外,o3对霉菌都有杀灭作用。o3由于稳定性差,很快会自行分解为氧气或单个氧原子,而单个氧原子能自行结合成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所以,o3是一种无污染的消毒剂。臭氧消毒的众多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通过将各种医疗器械,如医用床单位、手术刀、医护服放置于密闭腔室中,再通入臭氧弥漫发散进行全方位消毒,从而达到对这些医疗器械的消毒杀菌。但是,臭氧消毒这种通过弥漫发散的方式并不能有效的通入一些具有异形内腔的医疗器械内部,比如手套、内窥镜等,对于需要进行内腔消毒的医疗器械,臭氧消毒的功效就大打折扣。

故综上,如何能够开发一款臭氧消毒机,使其能够对具有内腔的医疗器械从内到外都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又具有使用普遍性,能够对其他类医疗器械也起到良好消毒效果,是目前臭氧消毒机的一个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通过设置专用的手套放置架组件,并在消毒舱设置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二臭氧接头,使用时将待消毒的手套套接在手套架上,然后将手套放置架组件连同手套一起放入消毒舱内,第一臭氧接头通过插接手套放置架组件,将臭氧通过手套放置架组件内部通入手套内腔,通过第二臭氧接头将臭氧通入消毒舱内,使臭氧和手套外表接触,进而实现对手套内外的全面消毒。同时消毒舱内还设有第一真空接头和第二真空接头,第一真空接头通过和手套放置架组件插接,能够将处于手套内腔臭氧抽出至室外,第二真空接头的设计能够将位于消毒舱中并处于手套外表的臭氧也抽出至室外,并通过将臭氧反复的通入和抽出,从而达到对手套内外彻底消毒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手套消毒的臭氧消毒机,用于手套的消毒,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消毒舱;消毒舱上设有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二臭氧接头;还包括相互管路连接的臭氧进气泵和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能够将制备的臭氧分别经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二臭氧接头送入第一内腔中;还包括位于第一内腔中的手套放置架组件;手套放置架组件包括手套放置架和手套架;手套放置架包括放置框架和筋管;筋管内部中空并设于放置框架中部;筋管两端插接于放置框架侧边,并设有位于周面的第一通气孔;放置框架内部中空并且侧边设有第一臭氧孔;手套架包括手套架台和沿手套架台轴向设置的第二通气孔;手套架固接于筋管上方,且第一通气孔正对于第二通气孔;第一臭氧接头插接于第一臭氧孔;手套能够套设于手套架台周缘,且手套内腔正对第二通气孔上方。

进一步的,第二臭氧接头设于消毒舱顶部,第一臭氧接头设于消毒舱底部。

进一步的,消毒舱还设有第一真空接头和第二真空接头;臭氧消毒机还包括真空泵;真空泵能够将第一内腔中气体分别通过第一真空接头和第二真空接头抽出;放置框架内部中空,并且侧边设有第一真空孔;第一真空接头插接于第一真空孔。

进一步的,臭氧消毒机还包括真空阀和过滤器;消毒舱、真空阀、真空泵和过滤器依次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相对设置于第一内腔两侧;第一真空孔和第一臭氧孔也呈相对设置并位于手套放置架两侧;消毒舱内还设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的后端均插接于用于管路连接的连接管中;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前端均插接于消毒舱设置的台阶插接孔中并均指向第一内腔;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的中部均设有限制挡环;第一复位弹簧分别套设于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的后端,并被限制于连接管和限制挡环之间;限制挡环被限制于第一复位弹簧与台阶插接孔的台阶面之间;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受外力均能够沿自身轴线向远离第一内腔方向移动,以及使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解除外力第一复位弹簧复位,能够使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均能够沿自身轴线向靠近第一内腔方向移动,以及使第一复位弹簧复位。

进一步的,消毒舱内还设有对称设置的挂接板;挂接板横截面为“l”型并具有横板和竖板;挂接板竖板固接于第一内腔侧壁,台阶插接孔设置于挂接板竖板;手套放置架组件通过放置于挂接板横板实现存取于第一内腔;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相对设置,并各穿设于一挂接板竖板;第一真空孔和第一臭氧孔也呈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一真空接头的前端面为锥面;第一真空孔为与第一真空接头前端形状互补的锥孔;第一臭氧孔为与第一臭氧接头前端形状互补的锥孔;第一真空接头插接于第一真空孔具体为:第一真空接头前端锥面与第一真空孔锥面抵接贴合;第一臭氧接头插接于第一臭氧孔的具体为:第一臭氧接头前端锥面与第一臭氧孔锥面抵接贴合。

进一步的,臭氧消毒机还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臭氧隔离阀、臭氧储存罐和臭氧进气阀;臭氧发生器依次经过臭氧隔离阀、臭氧储存罐和臭氧进气阀分别与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二臭氧接头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新风阀;新风阀设于消毒舱上,能够使外界空气通入消毒舱。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专用的手套放置架组件,并在消毒舱设置第一臭氧接头和第二臭氧接头,使用时将待消毒的手套套接在手套架上,然后将手套放置架组件连同手套一起放入消毒舱内,第一臭氧接头通过插接手套放置架组件,将臭氧发生器制备的臭氧通入手套放置架组件内部,并最终通入手套中,达到对手套内部的消毒,通过臭氧发生器制备的臭氧通过第二臭氧接头通入消毒舱内,达到对手套外部的消毒,进而实现对手套内外的全面消毒。

2)消毒舱内还设有第一真空接头和第二真空接头,第一真空接头通过和手套放置架组件插接,能够处于手套内消毒后的臭氧经手套放置架内部管路抽出至室外,第二真空接头的设计能够将位于消毒舱中并处于手套外的臭氧也抽出至室外,进而实现手套通入臭氧消毒后的彻底去除,并通过将臭氧反复的通入和抽出,从而达到对手套内外彻底消毒的目的。

3)本申请还设有控制模块与各类控制阀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各管路的控制,并有效掌握臭氧通入和抽出手套内腔和外表的时机,使得整个消毒过程更加趋于智能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视角整体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视角整体布局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i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三视角整体布局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ii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四视角整体布局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6的iii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6的iv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9的v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9的vi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9的vii处放大图;

图12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挂接板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管路布局图;

图1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套放置架组件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套放置架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5的viii处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套安装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臭氧流经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8的ix处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0-消毒舱、101a-第一真空接头、101b-第一臭氧接头、102-挂接板、103-第一复位弹簧、104-第二真空接头、s-第一内腔、105-第二臭氧接头、p-限制挡环、o-连接管、q-台阶插接孔、20-真空阀、30-真空泵、40-过滤器、50-手套放置架组件、502-手套放置架、5021-放置框架、5021a-第一真空孔、5021b-第一臭氧孔、5022-筋管、5022a-第一通气孔、503-手套架、5031-手套架台、5031a-第二通气孔、504-第二复位弹簧、505-调整组件、5051-调整螺杆、5052-调整螺母、60-臭氧进气泵、70-臭氧发生器、80-臭氧隔离阀、90-臭氧储存罐、100-罩壳、110-新风阀、120-臭氧进气阀、130-控制模块、1000-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包括复数。同时,本申请中的“左”“右”仅是相对的方位概念,也并非特指的绝对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臭氧消毒机,能够用于手套1000消毒,臭氧消毒机具有中空的罩壳100,相关元器件都位于罩壳100内进行布局安装。其中消毒舱10安装布局于臭氧消毒机顶部并内设图6所示的第一内腔s。消毒舱10内侧壁设有如图9和图12所示的第一臭氧接头101b,消毒舱10的顶部外接有如图4和图5所示的第二臭氧接头105。

如图2和图3所示,罩壳100底部布局安装有相互管路连接的臭氧进气泵60和臭氧发生器70;臭氧进气泵60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并送至臭氧发生器70,臭氧发生器70用于将臭氧进气泵60吸入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联立图2~图5以及图13可知,臭氧发生器70能够将制备的臭氧分别经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二臭氧接头105进入第一内腔s中,这里臭氧发生器70可以分别与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二臭氧接头105直接进行管路连接,臭氧发生器70也依次经过一系列相关零部件再分别与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二臭氧接头105进行管路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将在后续详述。本申请装置还设有专门用于放置手套1000的手套放置架组件50。如图1和图6所示,手套放置架组件50能够存取于第一内腔s中,同时手套放置架组件50与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二臭氧接头105配合能够实现对手套1000的内腔行业外表面充分消毒,下面对消毒原理和方法进行详述:

如图14所示,手套放置架组件50包括手套放置架502和手套架503。手套放置架502包括图15所示的放置框架5021和筋管5022;筋管5022内部中空并设于放置框架5021中部。筋管5022两端插接于放置框架5021内侧边,并设有图16和图17所示位于周面的第一通气孔5022a。放置框架5021为四个内部中空的矩形管焊接拼装而成,并形成“口”字型框架结构,以及外侧边设有图15和图17所示的第一臭氧孔5021b。这样放置框架5021和筋管5022内部互通,气体能够如图18所示在放置框架5021和筋管5022自由流动。

如图19所示,手套架503包括手套架台5031。手套架台5031为台阶轴结构,并且沿手套架台5031轴向还设有贯通的第二通气孔5031a。如图14所示,手套架503采用焊接等方式固接于筋管5022上方,且第一通气孔5022a如图17所示正对于第二通气孔5031a。第一臭氧接头101b如图18和图19所示插接于第一臭氧孔5021b。

使用时,将手套1000如图17所示套设于手套架台5031周缘,并且手套1000内腔正对第二通气孔5031a上方。然后将手套放置架组件50如图6所示推入第一内腔s中的工位上,并使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臭氧孔5021b形成图18和图19所示的插接状态。接着如图13所示启动臭氧进气泵60和臭氧发生器70,臭氧进气泵60将外界氧气吸入臭氧发生器70制备成臭氧,然后制备的臭氧进行分流,其中一路经第一臭氧接头101b进入第一内腔s,然后如图18所示,臭氧经第一臭氧孔5021b进入手套放置架502中,然后依次经筋管5022、第一通气孔5022a、第二通气孔5031a流入手套1000内腔中进行消毒;臭氧另一路如图13所示经第二臭氧接头105通入第一内腔s,然后弥漫分散于第一内腔s中,对手套1000外表进行消毒;这样通过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臭氧孔5021b分流通入臭氧,以及第一臭氧接头101b与第一臭氧孔5021b插接的设计,达到了对手套1000内腔和外表全面消毒的目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手套1000通常为医用的硅胶手套,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展性,这样套设于手套架台5031上后,手套1000的内腔面和手套架台5031上端面就包覆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同时对于筋管5022,不仅起到气流流通的目的,而且具有承载手套架503以及对放置框架5021加固的作用,故如图1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筋管5022的承载和加固作用,筋管5022呈纵横交错的若干“田”字型布局于放置框架5021中。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整体消毒效果,如图4、图5和图13所示,第二臭氧接头105设置于消毒舱10顶部,第一臭氧接头101b设置于消毒舱10底部,手套1000倒装套设于手套架503上,这样通入臭氧时,臭氧经第二臭氧接头105由上而下沉浸式对手套1000外表消毒,同时臭氧经第一臭氧接头101b由下而上的通入手套1000内部消毒,上下同时通入臭氧,形成对手套1000内外表面的压力,使手套1000充分撑开,使得手套1000的内外表面与臭氧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进而优化消毒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因为臭氧的不稳定性,在持续消毒一段时间后会自行分解,故为了保证长时间的持续消毒效果,臭氧应当是反复的通入抽出待消毒物品多次才能满足工作需要。故针对此特性,在设计臭氧消毒机时,如图6~图11所示,消毒舱10还设有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二真空接头104。臭氧消毒机还包括图1所示设置于罩壳100底部的真空泵30。真空泵30能够将第一内腔s中气体如图13所示分别通过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二真空接头104抽出,为达到此效果,可以将真空泵30分别与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二真空接头104直接进行管路连接,也可以将真空泵30通过其他零部件分别与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二真空接头104进行管路连接,具体方式将在后续详述。

如图15和图17所示,放置框架5021外侧边设有第一真空孔5021a;第一真空接头101a如图18所示插接于第一真空孔5021a。这样,当臭氧对手套1000进行消毒之后,可以启动真空泵60,处于第一内腔s中并处于手套1000外的臭氧经第二真空接头104被抽出至外界,处于手套1000内腔中的臭氧经第一真空接头101a被抽出至外界。联立图18和图13可知,具体使用时可先启动臭氧进气泵60和臭氧发生器70,然后分别通过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二臭氧接头105向手套1000内外通入臭氧,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停止臭氧进气泵60和臭氧发生器70并启动真空泵30,然后分别通过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二真空接头104将处于手套1000内外的臭氧抽出,如此反复循环多次,从而满足臭氧消毒的工作需求。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13所示,臭氧消毒机还包括真空阀20和过滤器40;真空阀20设置于消毒舱10上,消毒舱10、真空阀20、真空泵30和过滤器40依次管路连接。真空阀20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真空泵30抽出第一内腔s内臭氧的时机,而过滤器40优选为活性炭等吸附装置,可以将真空泵30抽出的臭氧进行吸附分解在排放大气,杜绝污染和对人体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了便于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一真空孔5021a、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臭氧孔5021b的相互插接,消毒舱10内还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03。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如图9所示相对设置于第一内腔s两侧。第一真空孔5021a和第一臭氧孔5021b如图15所示也呈相对设置并位于手套放置架502两侧。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的后端均插接于用于管路连接的连接管o上。如图11~图12a所示,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前端均插接于消毒舱10设置的台阶插接孔q中,并均指向第一内腔s。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均为中空的阶梯轴结构,并且中部均设有在阶梯轴中直径最大的限制挡环p。第一复位弹簧103分别套设于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的后端,并被限制于连接管o和限制挡环p之间;限制挡环p被限制于第一复位弹簧103与台阶插接孔q的台阶面之间。这种设计的好处是限制挡环p、第一复位弹簧103与台阶插接孔q能够相互配合,使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沿自身轴向自由移动调整位置,当手套放置架组件50如图6所示存放于消毒舱10时,手套放置架502的两侧边会分别与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产生挤压力,使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分别沿自身轴向向远离第一内腔s方向运动,并回纳入台阶插接孔q中,此时第一复位弹簧103被压缩;待套放置架组件50继续向前运动,使第一真空孔5021a、第一臭氧孔5021b分别正对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时,第一复位弹簧103开始复位,使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重新向靠近第一内腔s方向运动,并形成图18所示的插接,然后开始臭氧通入抽出,当消毒结束后,将手套放置架组件50向外拔出,使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与手套放置架组件50的插接分离即可,方便可靠;同时,臭氧可以从手套放置架502中的第一臭氧孔5021b通入,完成消毒后再从第一真空孔5021a抽出,这样的气体流经路线也更加合理,并且进而使具体布局管路时,臭氧进气泵60、臭氧发生器70等与臭氧相关的元器件相互管路连接组成的臭氧通入管路可以如图3和图4所示布局于消毒舱10的一侧,而与真空阀20、真空泵30、过滤器40等元器件相互管路连接组成的臭氧吸出管路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布局与消毒舱10的对侧,两条管路分散布局,使得空间利用率更加合理。当然第一真空孔5021a、第一臭氧孔5021b也可以同侧设置,相邻侧设置,这里不做详述。

为了进一步的实现第一真空孔5021a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以及第一臭氧孔5021b与第一臭氧接头101b的便携插接。本申请优选的将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真空接头101a的前端面制成图11和图12所示的锥面,并如图17所示将第一真空孔5021a制成与第一真空接头101a前端形状互补的锥孔,第一臭氧孔5021b制成与第一臭氧接头101b前端形状互补的锥孔。这样,第一臭氧接头101b插接于第一臭氧孔5021b具体为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臭氧接头101b前端锥面与第一臭氧孔5021b锥面抵接贴合;第一真空接头101a插接于第一真空孔5021a也如法炮制具体为:第一真空接头101a前端锥面与第一真空孔5021a锥面抵接贴合。上述锥孔和锥轴的设计,使得当手套放置架组件50放入消毒舱10时,手套放置架502的前端两侧将与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一臭氧接头101b的锥面碰撞,产生垂直于手套放置架组件50放入方向的水平分力,使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一臭氧接头101b分别向远离第一内腔s一侧移动,进而使手套放置架组件50便于进入,并最终使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一臭氧接头101b分别与第一真空孔5021a和第一臭氧孔5021b形成插接,当完成消毒需要将手套放置架组件50移出时,由于锥面贴合,也将对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一臭氧接头101b产生垂直于手套放置架组件50移出方向的水平分力,使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一臭氧接头101b分别向远离第一内腔s移动,使手套放置架组件50便于移出。可见,锥面和锥端面的设计能够使得手套放置架组件50便于存取于第一内腔s,以及便于形成孔轴之间的插接,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第一真空接头101a和第一真空孔5021a,以及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一臭氧孔5021b的插接都是锥面贴合,锥面本身具有密封效果,配合第一复位弹簧103的弹力使得锥面贴合的位置形成相互挤压力,使得密封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防止臭氧通入和抽出时出现的漏气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在消毒舱10放置更多的手套放置架组件50,以便对更多的手套1000进行消毒,如图9~图12a所示,消毒舱10内还设有对称设置的挂接板102;挂接板102横截面为“l”型并具有横板和竖板。

挂接板102竖板固接于第一内腔s侧壁,手套放置架组件50通过放置于挂接板102横板实现存取于第一内腔s。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如图11~图12a所示将台阶插接孔q垂设于挂接板102竖板上,第一真空接头101a、第一臭氧接头101b从挂接板102竖板竖板位置与手套放置架组件50形成插接。同时,本申请优选的如图6和图9所示设置两组挂接板102,这样就能实现一次存取两个手套放置架组件50。

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臭氧消毒机还包括依次管路连接的臭氧隔离阀80、臭氧储存罐90和臭氧进气阀120。臭氧发生器70如图13所示依次经过臭氧隔离阀80、臭氧储存罐90和臭氧进气阀120分别与第一臭氧接头101b和第二臭氧接头105管路连接。这样,臭氧发生器70可以预先制备大量臭氧缓存于臭氧储存罐90中,每次通入臭氧时只需将臭氧储存罐90中臭氧通入消毒舱10即可,而无需每次都启动臭氧发生器70来制备臭氧,臭氧隔离阀80和臭氧进气阀120能够分别控制臭氧进入臭氧储存罐90和臭氧储存罐90向消毒舱10通入臭氧的时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3所示,消毒舱10顶部还设有新风阀110,真空泵30抽出消毒舱10中气体后,打开新风阀110可以及时将外界空气引入消毒舱10内,以便恢复消毒舱10内的大气压强。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本申请的智能化,如图4所示还设有控制模块130,控制模块130可以是单片机或plc可编程控制器等,真空阀20、真空泵30、臭氧进气泵60、臭氧发生器70、臭氧隔离阀80、新风阀110、臭氧进气阀120均与控制模块130进行电连接,通过控制模块130作为枢纽对整个臭氧消毒机的消毒流程进行控制,以便掌握臭氧通入和臭氧抽出的时机。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