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4320发布日期:2020-11-06 16:4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其中,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目前多用的具体做法是:先取长度在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取直径为1~2cm,长度为2cm的艾药柱,套在针柄之上,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

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艾柱或者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灰烬容易掉落至患者的皮肤上,灼烧患者皮肤;第二,艾柱或者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烟向上散失到空气中,熏不到患者皮肤,起不到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做法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艾柱或者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灰烬容易掉落至患者的皮肤上,灼烧患者皮肤;第二,艾柱或者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烟向上散失到空气中,熏不到患者皮肤,起不到治疗效果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包括u型夹,所述u型夹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且升降组件的尾端向一侧弯折,所述升降组件的尾端配合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尾端球形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熏蒸组件,所述熏蒸组件的一侧连通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连通有针灸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u型夹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部通过开设的螺孔螺旋连接有第一旋钮,且第一旋钮的内端包裹有橡胶套。

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u型夹固定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间隙滑动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为弯折状,所述套筒的顶端一侧螺旋连接有第二旋钮。

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升降组件的尾端自外向内开设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间隙滑动有伸缩杆,所述升降组件的尾端一侧螺旋连接有第三旋钮。

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球形座,且球形座内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内铰接有球头,且球头的外端与连杆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熏蒸组件包括与连杆固定连接的外壳,且外壳的连接处为镂空设计,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向针灸组件侧弯曲。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分别与针灸组件和熏蒸组件开设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且第一通口位于第二通口的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针灸组件包括与连接体连通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螺旋连接有筒盖,所述筒体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插接毫针针柄的开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直径范围1-2cm,深度大于2cm。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装置固定在床沿上,然后通过升降组件和伸缩组件并以球形铰接的方式连接熏蒸组件和针灸组件,使得熏蒸组件和针灸组件能够插接毫针,进而熏蒸组件的风机能够将筒体内艾柱的燃烧烟吹向针灸处,同时毫针的针柄插接入针灸组件的筒体内与艾柱接触完成针灸,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筒体减小艾柱燃烧灰烬落到患者皮肤上的可能性,同时通过风机的微风将药烟吹向针灸处,增加了烟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熏蒸组件和针灸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u型夹;101-u型板;102-第一旋钮;2-升降组件;3-伸缩组件;4-连杆;5-熏蒸组件;6-连接体;7-针灸组件;8-套筒;9-活动杆;10-第二旋钮;11-活动腔;12-伸缩杆;13-第三旋钮;14-球形座;15-球头;16-外壳;17-风机;18-第一通口;19-第二通口;20-筒体;21-筒盖;22-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针灸康复装置,参照图1-4:包括u型夹1,u型夹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2,且升降组件2的尾端向一侧弯折,升降组件2的尾端配合有伸缩组件3,伸缩组件3的尾端球形铰接有连杆4,连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熏蒸组件5,熏蒸组件5的一侧连通有连接体6,连接体6的另一侧连通有针灸组件7。

u型夹1包括u型板101,u型板101的底部通过开设的螺孔螺旋连接有第一旋钮102,且第一旋钮102的内端包裹有橡胶套,u型板101能够夹持到床沿上,然后拧紧第一旋钮102使得u型夹1固定到床上,方便进行下一步操作。

升降组件2包括与u型夹1固定连接的套筒8,套筒8的内部间隙滑动有活动杆9,且活动杆9为弯折状,套筒8的顶端一侧螺旋连接有第二旋钮10,活动杆9为弯折状,向床中间延伸方便操作,通过调节活动杆9相对于套筒8的长度实现整个装置的高度调节,拧紧第二旋钮10增大摩擦力即可固定住位置。

伸缩组件3包括升降组件2的尾端自外向内开设的活动腔11,活动腔11内间隙滑动有伸缩杆12,升降组件2的尾端一侧螺旋连接有第三旋钮13,将伸缩杆12沿着的活动腔11移动可以调节延伸的长度,以便更好地定位到针灸处,拧紧第三旋钮13增大摩擦力即可固定住伸缩组件3的长度。

伸缩组件3的尾端固定连接有球形座14,且球形座14内开设有球形槽,球形槽内铰接有球头15,且球头15的外端与连杆4固定连接,通过球形座14和球头15铰接配合,能够实现三维空间内角度的调整,方便对准针灸处。

熏蒸组件5包括与连杆4固定连接的外壳16,且外壳6的连接处为镂空设计,外壳16的内部安装有风机17,外壳16的另一端向针灸组件7侧弯曲;连接体6分别与针灸组件7和熏蒸组件5开设有第一通口18和第二通口19,且第一通口18位于第二通口19的上方;针灸组件7包括与连接体6连通的筒体20,筒体20的顶端螺旋连接有筒盖21,筒体20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插接毫针针柄的开孔22,筒体20的直径范围1-2cm,深度大于2cm,待毫针扎入人体穴位后,通过升降组件2、伸缩组件3和球形铰接部调整针灸组件7的筒体20位置,使得毫针的针柄能够从筒体20的开孔22穿至其内部,打开筒盖21后将点燃后的艾柱(艾柱的底面自外向内开设有与针柄配合的孔洞)放置到筒体20内,艾柱自然滑到筒体20的底部与针柄配合,利用热刺激穴位,拧上筒盖21,启动熏蒸组件5的风机17,风机17产生的负压通道使得艾柱的药烟经过第一通口18、连接体6(空心体)和第二通口19到达外壳16的负压通道,最终从外壳16的出口向针灸处吹,起到了一定的熏蒸效果,同时艾柱燃烧产生的灰烬较好地保留在筒体20内,减小了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