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掌指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9954发布日期:2020-09-08 12:4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腕掌指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部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腕掌指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医学上矫形用支具很多,但尚未出现一种针对腕掌指三关节的固定支具,针对腕部或手指的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的固定多采用传统石膏进行,不仅容易脱落固定效果差,还存在沉重和不易观察病情的缺点,部分人还会出现对传统石膏过敏的严重反应,导致出现术后无法固定的尴尬局面,目前临床上急需一种针对性的辅助支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让手指保持屈曲对到手掌上,牢固性好,不易被小孩打开,且不易脱落,不会产生过敏反应,方便观察病情的腕掌指固定支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腕掌指固定支具,包括固定托、连杆装置和指套,所述固定托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臂固定托和掌托,所述前臂固定托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扣带,前臂固定托通过扣带绑缚在手臂上;所述掌托活动连接有连杆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末端安装有指套;通过固定托、连杆装置和指套,可借助手臂和手掌两个部位来固定手指,牢固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装置包括有依次铰接的连杆、压杆和拉杆;所述拉杆的末端与指套连接,通过连杆装置可将手指保持屈曲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掌托上横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卡装有螺栓,所述连杆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螺栓依次贯穿滑槽和安装孔,螺栓的外端通过固定螺母将连杆固定在掌托上;通过滑槽,可移动连杆的位置来匹配到需要固定的手指。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上的安装孔为槽孔,通过槽孔可调节连杆的纵向位置来匹配不同大小的手掌。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铰接在拉杆的中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孔,所述拉孔中连接有拉带,所述扣带的中部设置有卡扣,所述拉带的尾端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孔;拉带固定卡装在卡扣中,小孩不易打开,拉带固定拉杆,在其杠杆作用下拉杆牢牢压紧手指的远节和近节,使其紧贴在手掌中。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为直角杆,通过直角杆的直角边可压住手指的近节,并使其达到最大屈曲。

进一步的,所述指套可包裹手指的远节和中节,可更好的保护和固定手指,也减轻了连杆和压杆对手指的压迫感。

进一步的,所述指套上设置有透气孔,可提高手指的舒适度和排汗。

进一步的,所述前臂固定托的断面呈“c”型,环前壁3/4周,前臂固定托的长度为10-15cm。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长度为3-5cm,高3-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既可用于屈指肌腱断裂吻合术后的手指保护固定,也可以用于手指末端皮肤缺损行鱼际带蒂皮瓣愈合期的保护和固定,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屈指或限制伸腕的情况;使用本发明保护和固定手指,可让手指保持屈曲对到手掌上,牢固性好,不易被小孩打开,且不易脱落,不会产生过敏反应,方便观察病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前臂固定托,11、扣带,12、掌托,121、滑槽,122、螺栓,123、固定螺母,2、连杆,21、压杆,22、拉杆,221、拉孔,222、拉带,223、卡扣,3、指套,31、手指,32、手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腕掌指固定支具的实施例,包括固定托、连杆装置和指套3,固定托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臂固定托1和掌托12,前臂固定托1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扣带11,前臂固定托1通过扣带11绑缚在手臂32上;掌托12活动连接有连杆装置,连接装置的末端安装有指套3;通过固定托、连杆装置和指套3,可借助手臂32和手掌两个部位来固定手指31,牢固性强,指套属于可拆卸部分,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手指大小选配。

连杆装置包括有依次铰接的连杆2、压杆21和拉杆22,连杆2为金属材质的直角杆;拉杆22的末端与指套3连接,通过连杆装置可将手指31保持屈曲状态;掌托12上横向设置有滑槽121,滑槽121中卡装有螺栓122,连杆2上设置有槽孔,螺栓122依次贯穿滑槽121和安装孔,螺栓122的外端通过固定螺母123将连杆2固定在掌托12上;通过滑槽121,可移动连杆2的位置来匹配到需要固定的手指3;通过槽孔可调节连杆2的纵向位置来匹配不同大小的手掌;通过直角杆的直角边可压住手指31的近节,并使其达到最大屈曲。

压杆21铰接在拉杆22的中部,拉杆22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孔221,拉孔221中连接有拉带222,扣带11的中部设置有卡扣223,拉带222的尾端设置有与卡扣223相匹配的卡孔;拉带222固定卡装在卡扣223中,小孩不易打开,拉带222固定拉杆22,在其杠杆作用下拉杆22牢牢压紧手指31的远节和近节,使其紧贴在手掌中;指套3可包裹手指31的远节和中节,可更好的保护和固定手指,也减轻了连杆2和压杆21对手指31的压迫感;指套3上设置有透气孔,可提高手指31的舒适度和排汗。

实施例1:

李xx,3岁男孩,诊断为:右手食指末节软组织外伤伴皮肤缺损,急诊行清创修复鱼际皮瓣转移术,术后需要固定食指于屈指对掌位3周以便皮瓣能顺利转移到食指末端,以达到覆盖食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的目的;术后给予3-6岁规格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固定,使用的前臂固定托的长度为13cm,连杆2长度为4cm,高4cm;3周后拆除支具,行断蒂术,转移的鱼际皮瓣成活,手指缺损皮肤完全覆盖,愈合良好。

实施例2:

孙xx,5岁男孩,诊断为:左手中指深屈肌腱断裂,急诊行清创修复肌腱吻合术,术后需要固定中指于屈指对掌位4-6周以防止吻合的肌腱再次断裂和使吻合的肌腱顺利愈合;术后给予3-6岁规格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固定,使用的前臂固定托的长度为15cm,连杆2长度为5cm,高5cm;4周后拆除支具,行功能锻炼,屈伸指功能恢复良好。

实施例3:

徐xx,1岁女孩,诊断为:右手小指末节软组织外伤伴皮肤缺损,急诊行清创修复鱼际皮瓣转移术,术后需要固定小指于屈指对掌位3周以便皮瓣能顺利转移到小指末端,以达到覆盖小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的目的;术后给予1-3岁规格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固定,使用的前臂固定托的长度为10cm,连杆2长度为3cm,高3cm;3周后拆除支具,行断蒂术,转移的鱼际皮瓣成活,手指缺损皮肤完全覆盖,愈合良好。

说明书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托、连杆装置和指套,所述固定托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臂固定托和掌托,所述前臂固定托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扣带,前臂固定托通过扣带绑缚在手臂上;所述掌托活动连接有连杆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末端安装有指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装置包括有依次铰接的连杆、压杆和拉杆;所述拉杆的末端与指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掌托上横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卡装有螺栓,所述连杆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螺栓依次贯穿滑槽和安装孔,螺栓的外端通过固定螺母将连杆固定在掌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的安装孔为槽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铰接在拉杆的中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孔,所述拉孔中连接有拉带,所述扣带的中部设置有卡扣,所述拉带的尾端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直角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可包裹手指的远节和中节。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上设置有透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固定托的断面呈“c”型,环前壁3/4周,前臂固定托的长度为10-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掌指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长度为3-5cm,高3-5cm。


技术总结
腕掌指固定支具,包括固定托、连杆装置和指套,固定托包括相互连接的前臂固定托和掌托,前臂固定托的两侧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扣带,前臂固定托通过扣带绑缚在手臂上;连杆装置包括有依次铰接的连杆、压杆和拉杆;拉杆的末端与指套连接;掌托上横向设置有滑槽,滑槽中卡装有螺栓,连杆上设置有安装孔,螺栓依次贯穿滑槽和安装孔,螺栓的外端通过固定螺母将连杆固定在掌托上;压杆铰接在拉杆的中部,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孔,拉孔中连接有拉带,扣带的中部设置有卡扣,拉带的尾端设置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孔。本发明保护和固定手指,可让手指保持屈曲对到手掌上,牢固性好,不易被小孩打开,且不易脱落,不会产生过敏反应,方便观察病情。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建胜
技术研发日:2020.07.09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